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時代藝術大師群像之貝聿銘和他的建築

時代藝術大師群像之貝聿銘和他的建築

時代藝術大師群像之貝聿銘和他的建築



設計理念從沒有沿襲一貫的風格,當設計師們也學會了因人而異,小小的改變影響了很多。從中國華人的貝聿銘看中國建築,追溯到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世界建築大師級別作品在哪裡?

西班牙巴塞羅那年輕設計師安東尼奧·高迪,在他之前很多著名設計師,在他之後也會有。單看他的風格,按他自己的說法,從不虛擬不存在的東西,喜歡向大自然追索建築玄奧。他的作品呈現現代主義風格,從奎爾花園到聖家族大教堂,他聊聊可見的巨作無一不是在巨資和耗費大量時間空間的背景下完成的。最後完美收官,不在於建築本身,而在於創造他們的人的創意,這是精神文明財富的體現。一直都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無論從形式到內在屬性,最能代表一座城市的應該是文化,或者當地的文化,而不涉及政治.最細微到一座建築.以人文理念出發的建設實踐,才是合諧的宗旨。


貝聿銘最初設計蘇州式傳統建築,作為當地出身的建築師,他可以對集建國前尤其清建築精華於一身的「蘇式工藝」信手拈來,這恰恰讓他在最精粹的中式建築群中對非課堂上的經驗得以消化、吸收,將中國傳統建築熟稔於心,而後,對西方建築的進一步探索則能兼容並包。在用建築說話的時代,他無疑是具有權威的:不講究形式,不淪於理論教條的束縛。世界文化的融合傳播依靠宗教形式依託在建築,多種宗教建築格局融合多文化元素結合表現不同民族宗教信仰的教義。


從貝氏建築,不僅能體會到建築與結構的關係,空間立體感覺帶來的藝術氣質也呼之欲出了。尤其著重光影效果,色彩來自環境本身而不是出於單純追求熱烈或冷酷的創意。避免了突兀,並不強烈。使建築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顯得協調,視覺與審美感得到統一。如外界認為的那般,貝聿銘先生的作品屬於貴族格調,那麼這些建築在色澤與選材上無疑也應該在上流社會普遍適用,事實確實如此,不僅在國外,國內建築也有不少出自他的手筆。

時代藝術大師群像之貝聿銘和他的建築


也許,成功不能代表什麼,眾多的傲人成就,哪怕有一個失敗的案例,也將成為成功者難以忘卻的教訓。漢考克大廈設計漏洞雖然沒有在其他建築中再次出現,貝聿銘的香港中行大廈設計的成功完全蓋過了這幢大樓的所帶來的陰影。貝聿銘重新站在建築領域巔峰。


他慣以謙和的態度總是受到同行們的回禮,為他在上流社會爭取了不錯的回頭率,與同行的合作也為他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的聲譽。建築替代人作為社會存在的形式,一種物質和諧的聲音,健康、明朗的態度、融通、優雅的姿態。建築是美的表達,因此他彰顯了一種文化詮釋精神。

您可能感興趣

那些偉大的建築藝術結晶展示
藝術愛好者、藝術生、藝術家的母親,真偉大!
凱格林貧民窟的王者,也是肌肉界的藝術大師
小林斗庵的篆刻藝術
王慶松俗艷藝術和觀念攝影的代表
漆藝師夫妻的悠閑與堅持:讓大漆藝術融入現代生活
被歷史遺忘的偉大女藝術家們
中國盆景藝術大師陳思甫
藝術大師征服世界的武器
和梅蘭芳有關的男性藝術大師
王斌和她父親的盆景藝術博物館
時裝設計師重塑古老的藝術
薛寶釵的管理藝術
唐代的柳宗元:從木匠身上領悟宰相的管理藝術
俄羅斯繪畫大師的藝術作品
宋代佛畫藝術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的中國古代造像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之稱的山西寺院彩塑
潘玉良——藝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