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永通泉貨價格為何如此驚人

永通泉貨價格為何如此驚人

永通泉貨,中國古代錢幣之一。


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宗李璟在位時期所鑄造,文字精良,分為隸書,篆書兩種。其隸書錢李璟又有闊緣,窄緣之分與精字,細字之分。永通泉貨鑄期只有大約半年時間,故當年鑄造量不大,現今存世量就更加少了。


永通泉貨的歷史

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李璟中興元年(958年)始鑄。據史料載:徐知浩篡吳稱帝後,建都金陵,國號大齊,年號升元;遂後又自稱為唐宗室後裔,複姓李,更名為李昪,尋改國號為大唐,史稱南唐。李昪治國有方,以保境息民為基本國策,只用了短短几年時間,就使南唐一躍而成為當時封建體制最為完備,經濟、文化最為發達昌明的地區。中宗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君王,他在政治上雖無其父的英明,治國亦無大謀略,但卻長於填詞,在文學上有著很高的天賦和修養,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帝王詞人。


李璟在位近二十年,由於「天性儒懦,素昧威武」是一位仁慈恭儉的謙謙君子;在佞臣的慫恿下,竟改變其父既定之國策,對外連年用兵,攻閩伐楚,把積蓄多年的庫藏財用耗費殆盡;所佔領土雖有擴大,但並未給國家財政增加賦稅收入,反而要耗去大量的軍費開支。由於戰爭因素和天災人禍,這時的南唐已是國力日衰,大不如前。先是金陵大火,府庫被燒毀,損失慘重,緊接著國內又發生大饑荒,人民流離失所。


是時,後周世宗則趁機大舉南侵,南唐力戰不敵,李璟派戶部侍郎鍾謨等人奉表割地求和,後周不允,很快就奪得南唐江淮十州之地。在大兵壓境,連遭敗績的情況下,李璟只好再割四州獻於後周,並賠款納貢,與後周劃長江為界。此時李璟改元中興,希冀南唐能再度興起,誰知沒過幾個月,又改年號為交泰,同時自去帝號,改稱國主,臣附於後周,甚至乾脆用後周顯德年號。


當時有個叫鍾謨的官員「請鑄大錢,以一當十,文曰『永通泉貨』」(詳見《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大錢的鑄行實際上等於公開掠奪百姓財富,於是物價高漲,私鑄泛濫,人民生活更加困難。由於小錢在兌換中明顯吃虧,故民間匿幣而不出,甚至銷錢鑄器,以獲厚利。隨後名為韓熙載的官員建議「鑄鐵『永通泉貨』錢,以一當二」,與舊鑄並行,更造成「農商失業,食貨俱廢」。

永通貨泉文字精良,分為隸書,篆書兩種。其隸書錢又有闊緣,窄緣之分與精字,細字之分。永通泉貨鑄期只有大約半年時間,故當年鑄造量不大,現今存世量就更加少了。另永通泉貨還有鐵錢存世。


幣質:青銅(尚見有白銅質地者),另有鐵錢


特徵:輪郭厚重,肉好俱周郭


永通泉貨價格為何如此驚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蜜桃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大中洪武泉貨考(一):朱吳政權時期的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