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芝加哥華埠「逆勢成長」成典範 保持傳統是關鍵

芝加哥華埠「逆勢成長」成典範 保持傳統是關鍵

>

芝加哥華埠「逆勢成長」成典範 保持傳統是關鍵


每年春節在華埠「天下為公」牌樓下舉行的新春遊行,吸引成千上萬民眾參與。(美國《世界日報》)


芝加哥華埠「逆勢成長」成典範 保持傳統是關鍵

芝城華埠廣場內集合數十家餐廳、零售商店,完全行人步行區的設計,加上還設立大型集會廣場,一到周末人潮不斷。(美國《世界日報》)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在舊金山、紐約曼哈頓、費城、波士頓等華埠逐漸式微的大環境下,芝加哥華埠反而逆勢成長,躍為全美華埠典範,引起主流媒體關注,《芝加哥論壇報》當地時間13日大篇幅推出「為何全美各華埠逐漸褪色,芝城華埠卻積極成長」(Here"s why Chicago"s Chinatown is booming, even as others across the U.S. fade)的專題報道。


報道指出,芝城華埠商家、餐廳以及服務機構,幾乎都是雙語服務,居民更以中文為主要語言,其中在海外出生的華人移民,高居華埠人口65%。報道提及,近年當舊金山、波士頓、費城以及紐約曼哈頓華埠,都出現「褪色」跡象時,芝城華埠一枝獨秀的突出表現,成為全美焦點。


已在芝加哥定居將近半世紀、華埠更好團結聯盟主席陳增華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天時、地利」,可以說是芝加哥華埠逆勢成長的最主要原因。

論壇報引用人口普查數據表示,2000年到2010年間,華埠人口增加24%,其中亞裔人口提高三成,華埠居民高達九成為亞裔,其中10%都是近三年才搬到華埠定居。這與舊金山、紐約曼哈頓等地區華埠,人口逐漸外移現象剛好相反。除了華埠商圈人口直線上升外,根據統計,2009年到2013年間,華埠周邊的橋港區,亞裔人口從26%增加到35%,麥金利公園的亞裔人口,也從8%增至17%,成長逾兩倍。


報道指出,華盛頓華埠已幾乎消失,舊金山與紐約的傳統華埠也魅力不再,其中全美歷史最悠久的舊金山華埠,從2000年到2010年間,亞裔人口跌幅近兩成,尤其紐約曼哈頓的傳統華埠,已逐漸被法拉盛、布魯克林等新興華埠取代。


芝加哥論壇報報道,華埠地區的華裔人口增加,加上華人意識抬頭,今年3月伊州初選,更一舉將馬靜儀成功拱上伊州議會,成為百年首位華裔民意代表。馬靜儀說,華人人數成長,以後將會有更多機會,讓華裔加入參政行列。


此外,文章還提到,芝城華埠所以能夠逆勢成長,與芝加哥華埠致力保持傳統有很大關連,例如華埠還是以中文為主,這項努力,讓芝城華埠保有其特殊魅力,也吸引亞裔及非亞裔民眾、觀光客近悅遠來。


華埠更好團結聯盟主席陳增華對記者表示,最早的芝加哥華埠,是在市中心的克拉克街(Clark St)和范比倫街(Van Buren St)附近,然而100年前,隨著芝加哥市開發,原本位於市中心的華埠,被迫搬遷到舍麥路(Cermak Rd)以及永活街(Wenworth St)交會口的華埠現址。

陳增華說,「提早100年遷出市中心,反而造就今日華埠的強大發展機會」,他解釋,包括紐約曼哈頓、華盛頓、舊金山的華埠,近年所以漸漸沒落或消失,主要原因歸於市中心「寸土寸金」,而芝加哥華埠早早從市區遷移,不但獲得較低廉的土地價格,也因此吸引更多華人移民入駐。


移民芝城55年的華裔博物館基金會會長梅素蘭說,芝加哥的華裔人口,已經成為僅次於墨西哥裔、波蘭裔的第三大移民人口,她認為,1995年華埠廣場(ChinatownSquare)的籌劃興建,擁有完善社會服務的華人諮詢服務處成立,加上許多華裔非營利團體加入促進華埠公共建設等,都是帶動中國新移民遷入,以及吸引年輕一代的華裔移民,重新搬回華埠居住的重要關鍵。(黃惠玲)

您可能感興趣

物質成長蛻變和精神成長蛻變
關於成長作文
健康成長作文
成龍的成長之路
成長作文
成長作文
成長與成熟
關於成長的作文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作文
「高參小」成北京師資成長加速器
成長是你保持魅力的秘訣
成長格言
景順長城環保優勢楊銳文:真成長迎來價值回歸機會
渴望成長作文
成長的意義永遠大於成功
鳳仙花茁壯成長 種植方法是關鍵
是技術與精神的雙重成長!
關於成長的高中作文
關於成長勵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