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安門簡史

天安門簡史

在近600年的滄桑歷史中,天安門已成為世界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


天安門簡史


天安門初建時並不叫天安門,而叫承天門。明永樂十五年(1417),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為營建皇宮,遂召集天下數萬名工匠進京。當年,技藝高超的江蘇吳縣香山人蒯祥應召入京。進城後,蒯祥的才藝很快便獲得宮廷賞識,於是被委以重任,由他來承擔三大殿和承天門等一批重要的皇宮建築設計。

關於興建承天門,民間還有這樣一個很有趣的傳說:當年蒯祥領命後,為了建好承天門,他殫精竭慮,沒少費心思。當圖紙設計好、地基打好、城牆也立起來時,卻發現城樓上最重要的一根主梁短了一小截。眼看工程要到期,朝廷就要興師問罪,蒯祥怎麼也想不出一個好辦法來。


這天,蒯祥回到家中。妻子因見他整天苦思冥想、茶飯不思,便特地燒了兩條鯉魚來犒勞犒勞他。當妻子把兩條香噴噴的鯉魚端上桌後,蒯祥看著似乎還在張著嘴的兩條鯉魚突然喊起來:「我有辦法了!」他立刻把其中一條魚分到另一個盤子里,讓兩條魚嘴對嘴地放在兩邊,然後把一根筷子的兩端分別插在魚嘴裡面,這樣,由於兩邊魚嘴的作用,筷子無形中被加長了。這種辦法不是同樣可以用於解決承天門大梁短一截的問題嗎?想到這裡,蒯祥興奮得飯也不吃了,立即拿上工具趕回工地,開始對承天門主梁進行設計和施工。


天安門簡史


蒯祥讓工匠先用木料雕刻兩個龍頭,龍口裡鑿成卯眼,大梁兩頭做成榫頭,對接上去,連成一體。這種辦法不但解決了大梁長度不夠的問題,還起到了很好的裝飾作用。1420年,承天門如期竣工,皇上看後也大加讚賞,稱蒯祥是「蒯魯班」。

當然,天安門當年是不是這樣建造的已經無法考證,但天安門的建造藝術的確獨具特色。


作為中國古建築的典範,天安門的魅力首先來自其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天安門坐落於北京傳統的中軸線上,最初建時僅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構牌樓,至清順治八年(1651)重建後,才改為宮殿式建築,基本上有了現在天安門的規模。在封建帝制時代,天安門是京城最高的建築,通高九丈九尺;「九」為至陽之數,象徵著皇權至高無上,再加上正脊的鴟吻,天安門通高33.87米。整座建築由城台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城樓上60根硃紅色通天圓柱,象徵著皇權的尊貴。高大而色彩濃郁的牆台,上有兩層重檐樓,上鋪黃色琉璃瓦。東西九間,南北五間,象徵皇權的「九五之尊」。城樓正面有36扇朱紅菱花格門窗,城樓基座周圍雕刻著蓮花寶瓶圖案的漢白玉欄杆、欄板;天花、門拱、梁枋上雕繪著傳統的金龍彩繪和吉祥圖案;地面鋪的全是金磚,面積約2000平方米;屋頂的正脊與垂脊上裝飾著鴟吻、仙人、走獸;貼金的「雙龍合璽」彩錦、團龍圖案的天花藻井,使整個大殿莊嚴雄偉、金碧輝煌。城台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天安門簡史


像許多皇城一樣,天安門前開通了金水河,一枕碧流,飛架起七座精美的漢白玉橋。橋面略拱,橋身如虹,構成綺麗的曲線美。橋南東西兩側,各有漢白玉石華表矗立,雲繞龍盤,極富氣勢。


在近600年的歷史中,天安門歷經多個朝代的更迭,其建造和演繹自然也並非一帆風順。天安門最初之所以被命名為承天門,是取「承天啟運」和「受命於天」之意,但歷史上,天安門卻難以「承天啟運」, 曾歷遭劫難,數次被焚毀。明天順元年(1457)7月,在一次大雷雨中,天安門不幸被雷擊中起火,因撲救不及時,整座牌樓被大火焚為灰燼。因當時朝廷正忙於鎮壓廣西八寨義軍起義,無暇顧及重修,直到8年後,明英宗才命工部尚書白圭主持重建。但命運多舛,崇禎十七年(1644),天安門又一次在戰亂中被李自成的農民軍一把大火焚毀。清朝遷都北京後,於順治八年(1651),在天下基本安定的情況下,才重建承天門,正式命名為「天安門」, 取「受命於天,安邦治國」之意。其後,康熙二十七年(1688),曾對天安門進行過一次大的修繕。

天安門簡史


明清500年間,天安門既是新帝登基、皇后冊封而頒詔天下的地方,也是皇帝出征赴太廟祭祖的必經之路。但對老百姓來說,這裡卻是拒人千里之外的禁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宮廷廣場兩側緊閉的大門被推倒,東西長安街變成交通暢行的要道,老百姓才近距離地觀賞到這座高大、精美的建築。民國期間,在這裡還先後爆發了彪炳中國革命史冊的「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


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天安門回到人民的懷抱,這裡除了是舉行開國大典的地方,它的莊嚴肅穆的圖形則成為我國國徽的主要組成部分。


天安門簡史


為了保護好這座具有象徵意義的不朽建築,中央政府曾多次對天安門進行修繕。1952年,進行過一次大的修繕;1970年進行一次,原樓高 33.7米,重修後為34.7米;1984年天安門又大修並以 「金龍和璽」取代「文革」時的彩繪。1988年元旦,天安門城樓正式對外開放。 (《文苑》2011年第10期目)

延伸閱讀:文藝青年雷洋筆下的《愛情》及其它


書房記微信公眾號ID:shufangji2013


點擊下方訂閱↓↓↓書房記頭條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房記 的精彩文章:

黃金榮、杜月笙拒赴台灣之謎
三國人物武功排行榜
歷史上真實的陳世美
好賭的皇帝們
三國人物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