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存國,大義捨身,一段伶人的慷慨悲歌
有句老話,雖然說得有點絕對,但還是有一定道理:「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皆是讀書人。」仗義很難,能仗義還有急智則更難。昨天就讀到這樣一則有關伶人的故事,智勇兼美,讀來令人擊節讚賞!可惜這位伶人竟然連名字也沒有查到,又讓人唏噓不已。
據《南唐書》記載,「李王召一名將欲害之,酌酒一杯與其將飲,將知內有毒,堅不肯飲,奉杯前曰:「臣當先奉為王壽。」君臣交爭不決。有一伶人自殿下舞上殿曰:「此酒臣先飲。」奪將手中杯,一舉而盡。再舞下殿,及殿門而卒。」
大意是,南唐主,不知道是烈祖,是中主還是後主,但推測應當是開國之烈祖,中主和後主都是文士,似無此等殺伐之氣。不論是哪位吧,想殺掉一員大將,就召來喝酒,這位大將也知道酒里有毒,怎麼肯喝下去?他倒是急中生智,把酒端給了主子說:「按理應該是我給您賀壽才對。」主子當然更不肯喝,於是兩人爭執不下,眼看著一場突變將起!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伶人看出了其中的端倪,邊走邊舞,上殿來說(揣測應當是一種玩笑遊戲的態度,否則何以敢奪大將與君主的酒呢?):「這杯酒還是我來喝吧。」於是,他從大將的手裡奪過酒杯,一飲而盡!
然後這位伶人像沒事人一樣,舞下殿去,到了殿門的位置,即毒發而死。
張端義在《貴耳集》中對此伶人有相當高的評價:「一時倉卒,遂解君臣之疑。雖曰小人以一死存國體,可謂知幾之士矣。」
意思是在倉卒之間急中生智,給君臣解圍,以死報國,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志士加智士了。
古代有伶人志士,今天有《伶人王中王》:
今天晚上7:35分,山西衛視《伶人王中王》,史無前例的不同劇種同台亮相,在最短的時間內領略最厚重的國粹藝術!
京劇名家史依弘、川劇名家陳巧茹、河北梆子名家王英會、豫劇名家王紅麗、評劇名家馮玉萍!
名曲鏗鏘,風雲嘯吒,
這將是一場怎樣的盛世華章?




※大智做事,大愚為人
※小空間大智慧,既是孩子的樂園,也大人的溫居
※幽默也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佛的境界其實就是大智慧與大慈悲,小昭都夠格了
※愚笨之人,其實最是有大智慧的人
※生起菩提心的二種方法:一種是以大悲來啟動大智,一種是以大智來啟動大悲
※曾國藩的人生大智慧,原來這麼簡單!
※喜歡念《心經》的人,是大福報大智慧之人!
※不嗔恨,才是人生大智慧。
※做人處世大智慧: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小清新紋身上潛在著大智慧,深遠的意義!這是我們一直堅持的
※大智若愚的三大星座,他們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大智若愚,傻人有傻福的三大生肖
※小事情里的大智慧,這十四句,說的是人間百態
※善忘,是一種大智慧
※大智若愚,擁有大智慧的星座
※愚不可及,人生真正的大境界和大智慧
※他們大智若愚,有朝一日終成大器的生肖
※人生的一點小哲理,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