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月球基地 第一個比較可行的設想

月球基地 第一個比較可行的設想

歐洲空間局不久前表示,一個永久性的「月球站」有可能取代國際空間站。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看目前有關第一個月球基地的比較可行的設想。


1972年12月,當時離開月面的美國「阿波羅17號」飛船,宣告為期3年的載人登陸月球、進行出艙探索的大膽冒險降下帷幕。在此期間,共有12名地球人在月球塵土中留下了自己具有歷史意義的足印。但在此之後40多年裡,月球這個距離地球最近的鄰居再也未被人類親身接觸過,只有從地球發射的機器人任務——探測器探索過這顆地球衛星。但根據美國宇航局和歐洲空間局(簡稱歐空局)的最新計劃,這個現狀很快就可能被打破。歐空局新任局長沃納最近表示,該局希望在月球上建立一個地球村——地球人在月面的基地。美國和俄羅斯等國也表示有類似的打算。如此看來,我們是否已經進入了人類在月面永久性存在的時代?


建造月球基地

①月球南極在一天內90%的時間裡都有光照,這讓它成為月球基地是目前看來的最佳選址


月球基地 第一個比較可行的設想


②月球登陸器把居住艙送至月球


月球基地 第一個比較可行的設想

③居住艙釋放膨脹圓頂,為月球基地提供建築構架


④採用月球土壤、通過3D列印出的牆壁塊


⑤每個像這樣的結構,都需要3個月時間才能完成


第一階段 到達


首先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在航天活動中,發射重量越輕越好。把區區1千克材料發射到太空(還不說發射到月球軌道及讓它登陸月球),花費至少是1萬美元。難怪熱衷於載人月面探索的科學家當中,眼下流行的一個最熱門理念就是——「就地取材」。換句話說,就是採用月面上存在的材料,儘可能降低月球基地任務的成本。因此,月球資源將決定月球基地的選址。

月球基地 第一個比較可行的設想


這台3D印表機一層一層地「列印」材料


月球基地 第一個比較可行的設想


這塊重達1.5噸的建築材料,是通過3D列印得到的


沃納的理念是,在月球遠端(或稱月球背面,指一直背對地球的月球半面)建造月球基地。很多科學家也認為,月球背面是月球基地的最佳選址。在那裡安裝望遠鏡當然不錯,但缺點是需要一系列中轉衛星來保持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聯絡——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因為不能讓在月球背面工作的宇航員(這是西方國家的稱呼,俄羅斯和中國稱「航天員」)感到與世隔絕。此外,如果純粹出於對資源利用的考慮,那麼靠近月球南極的地方或許是較好的選址,因為那兒有大量水冰和其他礦物質。俄羅斯目前正在考慮把月球南極地區的馬拉博特山作為月球基地的選址。

月球南極的另一個優勢是氣候。月球是個與地球迥然不同的地方,月球自轉一圈要花接近1個月時間。在月面上的大多數區域,每個夜晚要持續大約兩星期。然而,月球南極的一些區域卻幾乎一直被照亮,與地球北極的夏季情況很相似。這意味著這些區域沒有大的溫度變化,因而能讓架設在那裡的太陽能電池板吸收充足的陽光,為月球基地提供電力。


如果一開始就建造人類月球基地,風險也許過大。那麼,可不可以先建造機器人月球基地?日本航天機構正在作這種打算。他們希望到2020年時能在月面建立一個機器人基地,用機器採集最遠為距離基地97千米外的月球樣本,把樣本送回基地,再用火箭發射回地球。


第二階段 建設


3D列印技術的出現,有可能促進月球基地的建造。2014年年底,一個套筒扳手的設計藍圖被電郵給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他們使用自己的3D印表機創製出這件器具。科學家們對於在月球基地使用類似技術充滿期待。歐空局正在向美國建築設計巨頭「福斯特夥伴」諮詢採用月球土壤作原材料、通過3D列印在月面建設大型基礎設施的可行性。科學家已經證明,作為一種非常有效率的工具,3D列印能夠處理月面的疏鬆材料。

月球基地 第一個比較可行的設想


月球基地設計效果圖


是否能收集足夠的月球土壤,並且把它送進3D列印設備?這一點尚待觀察。科學家警告說,有必要先發送機器人到月球,確保3D列印系統能在月面的低重力環境下運作。如果能成功,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就能在地球上設計好一台月球基地需要的重要設備,把設計方案發送到月球,幾小時內就能在月面把它變成一台設備並投入使用。與之相比,如果用火箭把這台設備從地球發射到月球,恐怕得花幾天時間,而且花費相對也很大。


月球基地 第一個比較可行的設想


1 由3D列印的保護盾,保障月球基地居民不受輻射等侵害


2 充壓居住區域能讓四人居住


3 這處設施為月球基地提供日光照明


4 初始艙充當氣閘艙和技術支持艙,其中裝備有通信等多種設備


在由「福斯特夥伴」設計的理念中,原材料被3D列印成一種輕質量可膨脹架構。而美國私人航天巨擘比齊洛公司建議採用小型獨立膨脹艙,該公司目前已開始與美國宇航局進行這方面合作。美國的第一座膨脹型月球基地有可能在2025年到位。俄羅斯的馬拉博特山「定居」計劃也由一家私營公司承頭,該公司認為建造月球基地的技術目前還不成熟,但有可能在5年後成熟。為了建造一個月球基地,將需要進行50次火箭發射,總費用高達近100億美元。這可能成為制約月球基地建造的一個重要因素。


月球數據


1.6米/秒2 月球引力加速度


3474.8千米 月球直徑


-53℃ 月球赤道平均溫度


12人 曾經到過月面的人數


3.8厘米 月球每年增加的與地球之間距離


59% 從地球上能看見的月面佔比


45.3億年 月球年齡


第5位 按照從大到小順序,月球在太陽系衛星中的排名


第三階段 居住


3D列印技術的出現,有可能促進月球基地的建造。2014年年底,一個套筒扳手的設計藍圖被電郵給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他們使用自己的3D印表機創製出這件器具。科學家們對於在月球基地使用類似技術充滿期待。歐空局正在向美國建築設計巨頭「福斯特夥伴」諮詢採用月球土壤作原材料、通過3D列印在月面建設大型基礎設施的可行性。科學家已經證明,作為一種非常有效率的工具,3D列印能夠處理月面的疏鬆材料。


月球基地 第一個比較可行的設想


月球基地剖面圖


是否能收集足夠的月球土壤,並且把它送進3D列印設備?這一點尚待觀察。科學家警告說,有必要先發送機器人到月球,確保3D列印系統能在月面的低重力環境下運作。如果能成功,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就能在地球上設計好一台月球基地需要的重要設備,把設計方案發送到月球,幾小時內就能在月面把它變成一台設備並投入使用。與之相比,如果用火箭把這台設備從地球發射到月球,恐怕得花幾天時間,而且花費相對也很大。


在由「福斯特夥伴」設計的理念中,原材料被3D列印成一種輕質量可膨脹架構。而美國私人航天巨擘比齊洛公司建議採用小型獨立膨脹艙,該公司目前已開始與美國宇航局進行這方面合作。美國的第一座膨脹型月球基地有可能在2025年到位。俄羅斯的馬拉博特山「定居」計劃也由一家私營公司承頭,該公司認為建造月球基地的技術目前還不成熟,但有可能在5年後成熟。為了建造一個月球基地,將需要進行50次火箭發射,總費用高達近100億美元。這可能成為制約月球基地建造的一個重要因素。


說到建造月球基地的難點之一,那就是月球環境對地球人造成的一系列生理問題。人類早已習慣了在地球上的生活,而不是在距離地球40.2萬千米外的一堆光禿禿的岩石——月球上生活。我們還得測試改變的重力對我們的生理造成的影響。零重力會對人體造成非常嚴重的破壞,包括肌肉退化和骨架去礦物化等。月面重力只有地球上的1/6,在此情況下人類身體還能否保持健康?科學家對此並不清楚。


另一個重要挑戰是輻射。地球有大氣層和磁場。這兩者都像是巨大的安全毯,保護我們不受太陽粒子和基本上都來自於銀河系的宇宙射線的侵害。在月球上,由於缺乏這類天然防護,地球人就不得不想辦法讓自己避開這類危險。否則,這些輻射會穿透人的皮膚,影響人的DNA,從而造成輻射病、白內障和急劇增高的癌症風險。


在月球上,輻射盾牌的厚度需要達到幾米。為此,要把居住艙埋進由月球土壤製造的防護材料中。之所以保護盾的厚度要達到幾米,是因為這樣才能確保輻射在進入居住艙之前就被全部吸收。人類在月球上生活的其他必需材料是水、氧氣和食物。幸運的是,氧可以通過融化月球上部分區域存在的水冰和分解水得到。食物則很可能將通過溫室栽培新鮮蔬果提供。科學家相信,在地球之外栽培蔬果的重要性遠不止在於維持生命。例如,在地球南極,哪怕就像栽培番茄這麼簡單的事,也被證明非常有助於保持人的理智。


這樣的心理學因素無疑很重要。第一座月球基地的居民數量很可能會很少。俄羅斯的計劃是開始為2人,然後提高到4人。在充壓、擁擠和外星環境(月球基地正是這樣一個環境)中工作,會對地球人的心智造成很大的考驗。我們可以從以往的實驗中得到經驗,例如往返國際空間站之旅和「火星500」實驗。在「火星500」實驗中,數名志願者被隔離、鎖閉,模擬火星飛船內的生活場景。試想:火星之旅單程需時就達半年左右,這麼長的時間裡,飛船上就那麼幾個人,在此期間不出問題(例如健康問題、心理問題和設備問題)幾乎不可能,那麼,要是出現問題怎麼辦?所以,在這類旅程實際展開之前,必須調研這類問題,並找到應對辦法。


月球基地 第一個比較可行的設想


想像你的月面生活第一天。歡迎來到克拉維斯基地!在基地進入艙卸下你的行囊,讓一位科幻作家向你作介紹吧。


想像你的月面生活第一天。歡迎來到克拉維斯基地!在基地進入艙卸下你的行囊,讓一位科幻作家向你作介紹吧。


月面生活第一天


現在我給你兩條建議。第一條是:當心頭頂!你是不是以為自己將進入豪華月宮?忘了這個吧。正如你在這裡看到的,這裡十分狹小,每個表面都因為放置的設備而顯得凌亂,只要有空間的地方都塞滿個人物品。每一立方米的起居空間都必須人工建造,始終保持充滿經過處理的空氣,免遭輻射侵入。對,這裡有點像國際空間站,只不過是建在月球表面的「空間站」。


我給你的第二條建議是:別擔心著火的氣味。那是月球塵埃在空氣中氧化。月球塵埃極其細小,不管我們怎樣防範它們,它們都會通過氣閘和過濾器進入基地。它們對管道和人的皮膚都有腐蝕性,還會進入皮膚上的微孔。你得習慣它們。


沒錯,你醒來後的大部分時間都很可能在這裡度過:保健中心。整個基地實際上就是某種實驗設施。我們不知道人體會對月球的低重力作何反應,因此我們都是「實驗鼠」,我們要對這個問題給出數據。我希望你不害怕打針什麼的。我看見了你肩上的紅色徽章。你真幸運!瞧,我的肩上是藍色徽章:我每天得在離心機上花幾個小時,被旋轉到地球引力水準。戴灰色徽章的人無需旋轉,因此他們的骨骼承受的只是月球引力。不過,你們這些戴紅色徽章的人要被輕微旋轉至地球引力的1/3水準,這正是火星引力水平。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要在月球上進行這樣的實驗?那是因為在地球上無法很好地進行這類實驗。


藍色門的背後是什麼?別急,我稍後會告訴你。看這裡,這兒是基地的氣閘之一,還有一扇瞭望窗。外面的天空是黑色的,月球表面是褐色的。地平線上是機器人採礦機,它挖掘月球土壤以提取稀有同位素,它們為地球提供聚變燃料。那個有點像石油鑽塔的裝置,是平放在月面上的太陽能電池板:我們在月球基地所需的大多數能量,都將來自太陽。不管你在基地的職責是什麼,你都會花大量時間待在那兒。工作非常單調,我想你很快就會有點不耐煩。我們得維護這些設備,它們還未聰明到自己控制自己的程度。在基地內外,我們也有體育比賽和探險活動。我已經報名參加明年的月球南極遠征。沒準兒你也會參加。


這裡的風景看起來不怎麼樣。畢竟這裡是月球背面,白天天空中只有太陽。但到了晚上,月夜會讓你看見深空。第二名站上月球的人——美國宇航員巴茲·奧爾德林曾經說過:「銀河系中一定充滿了像月球一樣的小小岩石世界,人類或許能學會在這樣的天體上生存,那麼我們最終就能在宇宙中任何地方生存。」那時,無論我們到哪裡,人們都會看見像月夜一樣的夜空。這是否讓你浮想聯翩?


對了。我們的基地里有水耕艙。我們會在這裡花很多時間,種植蔬菜和水果等。盆栽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愛好,但在月球基地中它成了一種生命支持手段。這裡還有商店和宿舍。現在,我們回到基地進入艙。雖然它的空間不大,但你很快就會習慣的。


或許,我們很快就會需要更大空間。現在去醫療艙看看。聽,藍色門的背後是什麼聲音?我的朋友,那是月球誕生40多億年來首次傳出的聲音,也是對地球人來說全新的聲音。我們無比自豪,因為它證明了我們在外星上的存在——沒錯,它就是新生兒的啼哭聲!


第四階段探索


建立月球基地的科學吸引力也很明顯。由「阿波羅號」宇航員送回地球的月球樣本,為科學家了解月球內部機制提供了寶貴資源。但這樣的認識仍然有限,因為只有來自很少幾個月面地點、數量也很少的材料被送回地球。而讓一組人長時間生活在月球上,當然會大大促進我們對月球的了解。一個很好的對比是,在南極洲建立的永久性人類基地大大提高了我們對南極洲的探測效率。如果只是定期或不定期發射機器人探測器探索南極洲,則肯定不可能有這麼好的效果。


更有趣的是,月面定居點有可能擴展地球人對太陽系以外很遠地方的了解。長期以來,月球一直被認為是架設太空望遠鏡望向宇宙深空的絕佳地點。把光學望遠鏡架設在月球上,能讓我們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窺探銀河系中心。把射電望遠鏡架設在月球上,它就能避開日益增多的現代文明的背景雜訊影響。我們之所以要把望遠鏡架設在地球高山上,也是出於這個理由。


月球基地 第一個比較可行的設想


月面望遠鏡(圖中紅色箭頭所指)


因為月球上有許多未經探索、利用的資源,所以為了節省成本,不論是歐美還是俄羅斯的第一個月球基地,都將很可能不是由政府主導,而是由私營企業和政府機構合作進行的。美國宇航局最近一項研究顯示,這樣的合作甚至可能使任務成本削減90%。


著眼於永久性的火星定居點,月球將成為測試這方面新技術的絕佳場所。與火星相比,月球安全得多:一旦發生緊急問題,從月球返回地球最多只需幾天時間,與從火星返回地球所需時間——幾個月相比要短得多。當然,把緊急物資從地球發到月球也快得多。——摘自:外星探索網


本文末點擊評論區 可發表你的觀點


博科園-科學聯盟


月球基地 第一個比較可行的設想


月球基地 第一個比較可行的設想


本平台文章內容來源於網路且廣泛…如若侵犯了你的權益請及時聯繫郵箱:bokeyuan@vip.qq.com 我們將及時完善著權或刪除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科園 的精彩文章:

「 本周太空圖 No.42」如夢如幻的星雲
《每日一天文圖4》大麥哲倫星系
《每日一天文圖2》瑞尼爾山上空的流星與銀河
中西醫第一次大對決
脈衝星v0332 + 53爆發後磁場出現異常
您可能感興趣

月球並不是唯一不變的,地球共有四個月亮?
月球並不是唯一不變:遠古地球共有四個月亮
月球不是唯一 遠古地球共有四個月亮
第一张从月球拍摄的地球照片,差一点就弄丢了
從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不是總一面朝月球?
建立月球基地設想,月球或有可能成為人類在太陽系的起飛基地
如果沒有月球 地球就是第二個火星
如果擁有多個月球,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人類在月球上的奔跑速度比在地球差不了多少
月球為什麼都是以一面對著地球?
擁有一個月球基地是怎樣的感覺?馬斯克 或即將公布月球計劃
造一個月球基地,要花多少錢?
如果地球擁有多個月球會怎樣?
在月球,地面之上一毫米就是太空了
這的確是月球上的高等文明基地,只不過裡面住的是人類
月球發現特殊資源,整個地球只有半噸,怪不得中國要急著登陸月球
在月球上買塊地,比你想像中的更容易
月球正在远离地球,为何会出现月球与地球相撞一说?
月球消失,地球將不再是地球?未來1個月將變成4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