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月前身:一方印背後的愛情故事

明月前身:一方印背後的愛情故事

明月前身:一方印背後的愛情故事



蘇軾

大文豪蘇軾夢到亡妻


感慨萬千


留下了千古名篇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而有一個人


他也夢到了亡妻


並因此刻就了一方印

明月前身:一方印背後的愛情故事



明月前身


看邊款即知


這個人便是吳昌碩

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熔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明月前身」是缶翁六十六歲所作


印中提及的「章夫人」


是他惦念了一輩子

卻未及完婚的初戀


少年時期的缶翁


是個地地道道的「窮矮矬」


人長得並不高


還很是瘦弱


不喜歡與人打交道的他


常年一襲灰布長衫的打扮


顯得有些兒獃頭獃腦


私下裡


別人都叫他「小和尚」


或是「獃頭」

明月前身:一方印背後的愛情故事



但這一份呆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他將所有精力都耗在了藝術上


缶翁從小好石


十四歲時便開始刻印章


其父加以指點


得以初入門徑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可謂「與印不一日離」


每天都躲在自家二樓研究篆刻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儼然封建時代的大家閨秀


從此


除了「小和尚」與「獃頭」


別人還喚他「鄉阿姐」

明月前身:一方印背後的愛情故事



小名鄉阿姐,缶翁七十二歲刻


一次刻印刻得兩眼昏花


誤傷了無名指


致使手指少了一節


刻印刻到如此忘我的境界


也真的是沒sei了


「小和尚」、「獃頭」、「鄉阿姐」


這些別號透露出缶翁十足的「呆」氣


雖然這一份「呆」並不得女孩子的歡心


但「章夫人」卻從中看出了缶翁的優點


她看到了缶翁的專註刻苦、過人才華


彼時兩人已經訂婚


聽到未婚妻對自己的認可


他的內心裡充滿了感激

明月前身:一方印背後的愛情故事 點擊播放 GIF/21K



本來故事的走嚮應該是挑個好日子


在親友的見證下


一對新人走向結婚的殿堂


但是


一場戰亂說來就來


安穩的日子說沒就沒了


缶翁十六歲那年


太平軍與清軍戰於浙西


百姓紛紛避難逃荒


而已出聘的女子往往被送到夫婿家


於是


「章夫人」被送到了缶翁家


沒來得及舉辦婚禮


吳家便決定趁早逃難避禍


但缶翁娘親身體虛弱


不適合長途跋涉


賢惠的「章夫人」主動留下照看


缶翁為她的「嫻淑秀麗、知書達理」所感


兩人雖相處時間短暫


卻有了深厚的感情


離別前


少女羞澀地塞給缶翁一雙親手所制的布鞋


說道:


「家有婆母要照應。不能跟你一起去,只望你多多保重,早日歸來,再圖進取。」

明月前身:一方印背後的愛情故事



不成想,此一別變成永別


當逃難歸來


缶翁才得知「章夫人」及弟妹多人已死於非難


母親常拉著缶翁說叨「章夫人」的好


他愈發不能平靜


得知「章夫人」的屍骨被埋在庭前的桂花樹下


他便扛一把鋤頭


在桂花樹旁到處挖尋


卻什麼也沒能尋到


年輕的吳昌碩就此斷了兒女情長


他讀書、篆刻、寫書法


不曾在意自己的終身大事


直到十年之後


缶翁成為大齡青年


親朋好友苦苦相勸


他才成了家


但他將「原配夫人」的頭銜留給了「章夫人」


並將她深藏於心底


時不時地憶起


四十歲時,缶翁夢到了「章夫人」。夢中驚醒,秋雨如愁,落滿庭院,彷彿又回到鄣吳村那個離別的時刻,他提筆寫下了《感夢》:「相見不疑夢,舊時此裙布。別來千萬語,含意苦難訴。」在這個冷雨敲窗的夜,他寫的悼亡詩雖然遠不如潘岳、元稹,近不如納蘭性德,但是他詩里的真情卻不遜於他們任何人,甚至更沉鬱真摯。思念如雨,漫浸了整個世界,在寒夜裡飄落無數。


六十六歲時,缶翁又一次夢到了章氏。夢中驚醒,只見窗外清輝如水,明月高懸。與明月的對視中,他彷彿又看到了章氏的眼眸。於是他刻下了「明月前身」這枚印章,並在印側刻下了章氏夫人的背影像和「原配章夫人夢中示形,刻此作造像觀,老缶記」的銘文。晚年的吳昌碩被日本人尊為「印聖」,其篆刻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然而這方 「明月前身」卻是在最親密友人的協助下才勉強完成的。那一刀刀下去,飛濺的不是粉塵石屑,而是埋在心底不願觸碰的痛。

明月前身:一方印背後的愛情故事



「明月前身」原印


「明月前身」這一枚印,印側為章氏夫人造像,另一側楷書陽刻「元配章夫人夢中示形,刻此作造像觀,老缶記」,頂款為「乙酉春仲,客吳下,老缶年六十又六」,不忍忘卻,銘石永存。


撇開情感因素


單純從藝術角度看


此印有三大看點

明月前身:一方印背後的愛情故事



「明月前身」印蛻



此印款識集造像、頂款陰刻、側款陽刻為一身,配合印面,合為極富表現力的一件藝術品。



「明月前身」以「田」格作印,協調了整體朱白、虛實的關係,使得印文妥當大方。


首先,四字結體多去縱勢,有多處長弧筆,這些主筆不僅使單字形體舒展,亦使字與字間交通連貫,遒勁通達。中間「十」字界格若隱若顯,使文字間井然有序,不致散亂,雖分割空間,但文字並不拘泥於既定的小方格中,如「月」、「前」似衝出界格阻攔,風姿盡顯。四字與邊框多不黏連,即使交接也清晰透徹,可見「十」字界格也加強了文字與邊欄的關聯。


其次,細細品讀「十」字界線,並非等分四格。橫劃不居正中,而偏中上部,讓「明」、「前」筆劃較多的二字佔地少,增加了印章整體的疏密對比關係,正可謂「疏可走馬,密不容針」;再則縱向界格非全然垂直分割,而斜向右下,這樣處理既可突出「月」字的縱勢,又使得「身」字盤曲筆有的放矢,更顯遒勁從容之勢。



此印邊框寬闊,上邊虛簡,另三邊寬朴飽滿,厚重中不失靈動,文字與邊框線條質感跨度較大,形成一動一靜、一秀潤一蒼厚,使得印章效果更具立體感。


整體看來,此作既見刀味、又見筆墨情趣,通過各種技法表現以求情感的表達,這是缶翁長期實踐中精湛的藝術手法與敏感度的集中體現。


據同邑弟子楊植之、譚建丞說


缶翁刻此印時


「悲不可勝,含淚奏刀,多次停刀」


應是又憶起「章夫人」的好


時光荏苒


缶翁在伊人逝去後


依然動情如斯


足見他至情至性


是個值得女子託付一生的人


「章夫人」一定不會後悔愛上這麼一個獃子

明月前身:一方印背後的愛情故事



「章夫人」造像


最後


如果您想欣賞缶翁更多作品

您可能感興趣

一張照片背後的故事
一份明代「罪己詔」背後的故事
照片背後的故事
情感故事:兩個月的愛情
一隻白狐的愛情故事
男子全身布滿無死角的紋身,背後故事讓人感慨不已!
歷史上你絕對沒見過的照片,每一張背後都有一個令人震驚的故事!
波斯帝國後期一個印章圖案背後的故事
這片花海的背後,有著一根感人的故事
秦始皇為什麼終身不立皇后,背後藏著一個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這背後一定隱藏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這張特別的裸照,背後是一個感人的故事
亘古未有,光身上刑場,她背後的故事讓老百姓淚奔!
一組四歲女孩的婚紗照,背後的故事讓所有人落淚
一個偉人背後不為人知的情慾故事
正月里不剃頭 背後竟然有這樣的故事…
不為人知的故事:海豹突擊隊的前世今身
漫畫《情債》:這是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