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辛亥革命前後的軍服

辛亥革命前後的軍服

辛亥革命爆發後,各地武裝紛紛投入反清行列,四起的民軍團體除了胳膊上所纏的白毛巾大致相同外,軍裝雜亂無章,各行其是。


如武昌起義後的革命官兵,新軍系統繼續穿著晚清新軍的陸、海軍軍裝,臂纏白布,軍官帽鑲著鐵血十八星帽徽,士兵軍帽用白布裹著帽牆。軍官有些戴肩章,有些不戴。有些革命黨人穿自製的效仿日本的軍裝,戴豎式肩章,軍帽鑲鐵血十八星帽徽,帽牆裹一至二道白邊。有些官兵的左胸還佩戴一塊白布。上海商團起義後,一些民軍穿自製的黃色軍裝,帽徽是個白銅的「商」字。還有更多地方的民軍穿的是平民服或舊清軍的號衣。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陸軍部規定,全國陸軍軍服在制式上應予以統一。但是,南京臨時政府僅存3個月便被北洋政府取代,所設規定基本停留於表面。

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的漢口民軍。他們穿著一身類似清警察式制服的黑色軍裝,頭上的大檐帽上沒有任何標誌。有些戴的還是學生的大檐帽。可以從遠處幾位士兵身上看到左臂上所纏的白布。這是當時較為正規的民軍的著裝。

辛亥革命前後的軍服



武昌起義時期的漢口民軍。他們的軍裝上除了白色袖標,胸口還有一塊白布。

辛亥革命前後的軍服



中華民國剛成立時的柏文蔚將軍。辛亥革命期間,柏文蔚曾任南京革命軍第一軍長,民國成立後任安徽都督。從照片上看,他穿著一身形制類似於晚清新軍的灰色軍裝,軍帽上是十八星帽徽,帽牆纏有白布。肩上佩戴豎式軍銜。但是,領章還維持著晚清新軍的式樣,結合肩章來看,應該為上等第二級(中將)。這身軍裝各式混搭,可見當時軍裝樣式的混亂。

辛亥革命前後的軍服


清末民初時期的黎元洪。他穿著一件除了飾緒外沒有任何標誌的深色外套,頭戴一頂鑲著十八星帽徽的大檐帽。當時的革命黨人(包括混進革命隊伍的偽革命黨人)多是這種打扮。

辛亥革命前後的軍服



民國初年,晉軍的兩名士兵,右邊的士兵還提著一支澳大利亞的曼利夏M1886式步槍。他們穿著松垮的灰色棉軍裝——軍裝的上下顏色並不一致,打著白色綁腿,帽徽已使用十八星帽徽,但右邊士兵仍然佩戴這晚清新軍的肩章。

辛亥革命前後的軍服


1912年的天津,兩名提著「老套筒」和軍刀的革命軍騎兵。當時正值清末民初,他們的混搭著裝同樣反映了時代巨變中的過渡階段:身上的軍裝還是晚清新軍的冬季常服,左邊士兵的袖口還有代表軍士級別橫杠,軍帽帽徽已換成八星帽徽,這是革命軍早期的帽徽,象徵當時獨立的省的數量,很快被十八星帽徽取代。

辛亥革命前後的軍服


這張照片是1912年法國人阿爾伯特.卡恩在華拍攝的。從著裝上課,他的制服比較混搭,身穿土黃色夏裝,軍帽上的八角星帽徽和紅色帽牆為清廷衛軍所持有,代表的是禁衛軍步兵,而其衣袖上的花紋則是新軍的禮服上才有的軍銜袖章圖案。這種混搭著裝出現在當時的歷史大變更的時代背景下並不稀奇。

辛亥革命前後的軍服



本文摘自《軍閥之國1911-1930:從晚清到民國時期的中國軍閥影像集》

辛亥革命前後的軍服



指文小編


加指文小編元寶為微信好友

您可能感興趣

希特勒讓德軍穿著美軍軍服作戰,結果戰後全被當作間諜處決
二戰日軍學習德軍在軍服前標M,想不到最後竟給自己帶來致命傷害
二戰中希特勒要求德軍軍服必須最帥,其背後隱藏了罪惡的陰謀
英軍曾因為他們的軍服,葬送了他們大批士兵的性命!
實拍二戰德國軍隊,希特勒說軍服一定要帥!
陸軍採用統一顏色的軍服,中國海軍的軍服為何兩種顏色?
二戰時德國軍人讓人驚艷的軍服,每一件軍服都是戰鬥力!
一戰前法軍狂熱的進攻學派:讓官兵穿著花哨軍服排隊密集衝鋒
軍事歷史愛好者穿舊式軍服 重演蘇聯突擊軍團與納粹戰役
二戰德國和日本兩國軍服對比看:德軍軍服完勝日軍軍服!
美國陸軍展示新軍服,滿滿的復古情懷!
一招教你看懂解放軍軍服胸前的資歷牌
二戰德軍軍服,精美佩劍,華麗的設計!
土耳其發現139年前俄羅斯將軍的棺材 將軍服完好
軍事歷史: 世界軍事史上最帥氣的軍服!
戰場上的服裝藝術:二戰德軍軍服彩繪
揭秘越南新軍服神似中國軍服,女兵穿上後驚艷全場,尤其是第二個
二戰德軍軍服全覽(一)
日本軍官需要自己掏錢製作軍服,竟是為了模仿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