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蔡國聲老師免費鑒定古錢幣-上海

蔡國聲老師免費鑒定古錢幣-上海

常聽到一些所謂的錢幣專家在鑒定別人的古錢幣時說:「這錢形制與書上已確認錢不同,緣寬了些,背郭過細,地張不平;銹浮,無層次,銹色單一;字疲軟無力;銅色發黃,落地聲音脆亮;材質與x錢不符;圖譜未登過,我也沒見過。所以一眼假,是臆造品!」「專家」這段鑒定用語,真實地反映了目前錢幣鑒定領域中的幾個誤區,即「以形制判真假」;「以鏽蝕判真假」;「以銅質判真假」;「以錢文判真假」;「以聲音判真假」;「以數量、重量判真假」;「以前人見沒見過判其真假」。


古代銅錢真偽的傳統鑒定方法為目鑒,以前確實主要依賴於古錢的形制、表面鏽蝕狀況、錢文以及銅質等鑒別技術,若遇到從未見過的或與譜錄形制不同錢幣,經常會被定為「臆造品」,其依據就是譜錄沒有,也未見出土過這種形制錢幣。但這種僅依據形制、銹色、幣材某一種差異就定該錢生死,動輒以專家未見過,譜錄未載過,定待鑒錢為臆造品,其霸道的作風實在令人氣憤。

蔡國聲老師免費鑒定古錢幣-上海


什麼叫臆造品?就是製造者,脫離所在時空,不顧現實,僅憑想像,設計製造的產品。今天的臆造品也確實較多,但在古代,古人造錢幣時同樣是「臆造」。古人設計錢幣時,不可能考慮為後代人來提供分型分式。應當說古人造錢幣是一種藝術和想像的創造,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不會受太多形制的約束,受限制的只應是當時的技術條件而己。如果你有興趣對一個省的收藏市場和博物館考察一番,就會發現,即使是再大的專家,也有許多從未見過的錢幣。錢幣表面鏽蝕狀況、錢文以及銅質等方面的判斷,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結果的準確性也值得商榷。


一、技術變誤區,發人深省;利益遮望眼,人是關鍵。


很長時間以來,形制、銹色、材質、錢文、聲音,幾項技術一直被視為古錢幣真偽鑒定的「武林秘籍」,是判定古錢幣真偽的不二法門。錢幣大師無不被奉為掌握此等秘術的高手。可是當人們迴轉頭,檢視被這些大師以上五項技術判定了的真偽的古錢幣,其錯判誤斷的現象比比皆是,讓人驚駭,甚至出現兩位大師對同一古錢判斷各異的情況。這些狀況說明這些技術並不完全可靠,大師們尚不能以它們立萬兒平天下,何況凡夫俗子,怎能奢望以它們輕易判定古錢幣的真假呢?

古錢幣傳統的真偽鑒定方法目鑒,是通過掌握技術的經驗實現的,鑒定家功失高低是以鑒定錢幣錯判誤斷多少來確定的。千百年來,不見一位憑五項技術和經驗不犯錯誤的鑒定大師。原因就是這些技術無法量化,沒有科學標準,只能憑個人悟性和感覺去摸索去體會。而這些技術相輔相成,錯綜難分,所以以一種技術就可以判別古錢真假確實是唬人的誤區。況且鑒定古錢幣除了技術,更重要的是鑒定人的思想,生活在物慾橫流社會裡的鑒定家,很難脫俗,不被社會的物質誘惑所左右。當前鑒定界出現的官辦機構專家蠻橫霸道的情況,已激起廣大泉友的不滿。這些被利益遮蔽雙眼的官豢專家的古錢幣鑒定,不用說,它們自然只能在錯誤的泥淖中紮根。

蔡國聲老師免費鑒定古錢幣-上海



下面,我們就對這些被「專家」吹得神乎真神的「鑒定秘籍」,實為鑒定誤區一一加以剖析。


1、 以形制判真假

「形制」是什麼?所謂「形制」,是現古學中的一個名辭,是對出土古錢幣具體形態進行劃分的一種手法。古錢幣的形制學,是類型學考古中對出土古錢幣進行分型分式的一種方法。是以錢幣本身厚薄,直徑大小,邊緣穿郭寬窄,價值等級分型分類的方法。而這一方法的使用是有前提的,是針對從墓葬或遺址或窖藏中發掘出土的古錢幣群進行的;也是有固定目標的,是在已知為古代真錢的前提下進行的。也就是說,用形制來分析的古錢幣,不論是什麼形態,都是以錢幣真品為研究基礎的。


那麼,反過來,用形制來鑒定古錢幣的真偽,就會有很大的片面性了。埋藏在地下的古錢幣,出土的數量、形制並真正到了考古所和博物館是極其有限的。由於發掘工作的局限,並無人知道還有多少古錢幣、多少我們未知其形制的古錢幣被埋藏在地下。用已知的形制去判別也許是無限的未知本身也不合邏輯,更何況我們每個人的見識更加有限。


因此,形制學適用於對已知古錢幣的分析和研究,對古錢幣具體時代的推定,對於未知古錢幣的真偽鑒定,如果僅憑形制學來判斷,結論顯然是片面的。


2、 以鏽蝕判真假


古錢幣外表有無紅斑綠銹,常常被當作判斷古錢幣真假的一項重要標準。事實上,古錢幣的表面鏽蝕情況,會因埋藏地區不同、環境的不同而有差異。出土古錢幣中有鏽蝕嚴重的、也有表面嶄亮如新的,甚至在同一坑口錢幣的表面,可能呈現幾種不同的鏽蝕狀況。同是東北地區出土古錢幣,來自黑龍江五常的古錢幣是亮蘋果綠色銅銹;來自吉林通化的出土窖藏古錢幣是棕綠色銅銹;而遼寧鐵岺出土的古錢幣的銹是光滑的翠玉色;同為遼寧的阜新市窖藏出土的古錢幣是粗糙無光的綠色銅銹,並有深藍色銹塊。

對古錢幣表面鏽蝕層真假的認定,單靠人的眼力往往是有限的,因為人的視力不可能深入到微觀世界中去。要獲得古錢幣表面鏽蝕層的準確信息,必須依靠科學儀器的檢測。如視頻顯微鏡提供微區形貌,X光探傷揭示內部結構,X光顯微分析儀給出微區成分或元素分布,X光衍射、激光拉曼檢測鏽蝕分子結構組成,激光拉曼、顯微紅外或溶劑法檢測銹層是否用膠等。


這些需要儀器檢測才能定論的問題,顯然用人眼來判斷難免有偏差。


3、 以銅質判真假


古代鑄造的古錢幣,絕大多數採用了銅錫或銅鉛錫三元合金,從春秋戰國至清末,貫穿始終。但是,其合金中各元素的比例,則是按所鑄古錢幣的性質與用途有所增減。所以,各種古錢幣的合金比例是不相同的。即使同一種古錢幣,也會因非一次澆鑄等具體情況而出現合金不盡相同的情況。

其合金的顏色,在鑄態毛坯時,絕大多數表面呈灰黑色,斷面應隨含錫量高低而從淺黃色過渡為銀白色,含錫量越高越白亮。當表面經打磨加工後,一般應為淺黃色。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埋藏環境千差萬別的地下,出土古錢幣表面的顏色呈現黃、紅、灰、黑、白等顏色,都是有可能的。


人的眼睛是不可能分得出合金化學成分的。未從事過專業有色金屬合金熔煉的人,對各種青銅合金在各種條件下應具有什麼顏色,也難有理性的認識。看著表面發紅,不等於是紅銅;表面呈現黃色,更不能等於是黃銅。有許多古錢幣出土時銹跡斑斑,亦有金屬色澤光亮的。如同為清代咸豐通寶錢,寶鞏當千紅銅錢和當千黃銅錢,都如同剛打磨出來的新錢,並無眼睛看得見的結晶綠銹。類似外表的各代錢幣,都有不少在展陳或在收藏家篋中。


所以,從古錢幣表面呈現的金屬色澤來判斷真假,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蔡國聲老師免費鑒定古錢幣-上海



投資有分險,收藏需謹慎。不要再讓假幣販子擾亂市場,欺騙我們藏友了,看到假幣一經證實,應當場銷毀,不要流傳下去害人了。我們要相信科學,相信權威。


想了解更多古玩古董知識,學習更多關於古玩古董的信息,想儘快出手藏品請關注!

蔡國聲老師免費鑒定古錢幣-上海


您可能感興趣

蔡國聲怒懟「鑒寶節目」,你們把專家當什麼了?
蔡國聲:這樣的鑒寶節目我絕不參加!請相關欄目刪除我的電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