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下跪,古代中國曾經最重要的禮儀

下跪,古代中國曾經最重要的禮儀

前幾天,一條關於「下跪」的新聞引發了爭議。不管出於何種原因,但是這一跪,有人批評也有人嘆息。

下跪,古代中國曾經最重要的禮儀


曾幾何時,我們對於「跪」賦予了不同的含義,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下跪是件非常難的事情。如果不是在苦求他人或者過年時拜長輩,基本很少會做「下跪」這個動作。然而,這個動作在古代,卻是十分常見,算是很重要的禮儀。


在中國人的生活中,跪拜曾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禮儀姿勢。跪拜禮,是以周代貴族的正坐為基礎而形成的禮儀姿勢。古代所謂「坐」的姿勢和我們現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樣。坐時要兩膝著地,然後將臀部坐於後腳跟之上,腳掌向後向外。古人的「坐」,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的跪。在接待賓客中,每當「坐」著向客人致謝時,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變成了跪,然後俯身向下,就這樣,逐漸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禮。


到了東漢末年胡床傳人,坐具發生了變化。胡床是胡人的坐具,類似現在的馬扎,可以收攏折起,攜帶方便。胡床傳人中原後馬上受到士大夫的歡迎,很快普及起來。後來胡床加高,後面安上靠背就成為椅子。這種可以垂足而坐、並有依靠的高位置坐具顯然比席地而坐舒服多了,很快就被中原人接受。可是跪拜與接受跪拜人的距離卻因此拉大了。跪拜者一下跪就是拜在受禮者的腳下,行禮者看受禮者是仰視,受禮者看行禮者是俯視,這就形成一種心理威壓。


古人的跪拜禮節早就被《周禮》所記載並規定下來。僅從這點來看,它的成型或完備最遲也是西周時期的事。《周禮·春官·大祝》說:「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這「九拜」裡面,以稽首、頓首、空首為正拜,是跪拜禮節內的最基本類型。《周禮》要求人們辨識「九拜」,最要緊的就是掌握這三拜;而後六拜則是由前三拜衍化出來的。跪拜禮真正在禮拜姿勢上常見的有稽首、頓首、空首。


禮中之重——稽首


稽首為謹嚴舒緩之儀節。「稽」有兩重意思,一是至;一是稽留多時。至,必乃至地之意,是相對於空首之至地而言。東漢鄭玄《周禮注》說:「稽首,拜頭至地也。」林尹《周禮今注今譯》(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年版)進一步解釋說,稽首就是「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地;頭亦緩緩至於地;手在膝前,頭在手前」。唐人賈公彥《周禮正義》認為,「 稽首」之「稽」,為「留之字,頭至地多時,則為稽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可見,稽首是臣子對君王表示最虔誠最恭順的大禮,因此要求跪拜於此時,頭觸地的時間要長久。大概是下面這個樣子:


稽首

下跪,古代中國曾經最重要的禮儀


稽首拜主要是用於禮敬之事,臣拜君屬禮敬,而君拜天地也屬於禮敬,所以當從稽首拜。


《左傳·哀公十七年》記載說:「齊侯稽首,公拜。齊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無所稽首。』」魯哀公只彎腰作揖(即拜)而不稽首,理由是對方(齊侯)非(周)天子,而只有天子才能享受臣子的稽首之禮。至於齊侯要對魯哀公行稽首禮,是他自家一廂情願的事;當然,哀公不還以稽首之禮,則顯得齊侯在禮節上吃了大虧,難怪齊侯要勃然大怒了。這段記載,同時也反映出春秋之際,諸侯爭雄,尊卑不分,無視周天子威儀,使整個社會禮數亂了套。而大約也就是從這時起,稽首便已不再限於在君臣之禮上使用了。



拜送之禮——頓首

「頓首」,鄭玄注為「拜頭叩地也」。林尹注釋說:「與稽首略同,惟頭急遽叩於地而觸其額。」這就是講,頭觸地後很快抬起,即今所謂叩響頭。賈公彥《周禮正義》還說:「頓首,平敵自相拜之拜」;就是說,頓首在周代屬平輩之間的禮節。以後下對上的敬禮也用頓首。其使用場合包括官僚之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候、拜望、拜別、拜謁等。比如我們在收到微信紅包時,常用的表情,與頓首的姿勢差不多:


頓首

下跪,古代中國曾經最重要的禮儀 點擊播放 GIF/32K


稽首與頓首連用的情況在秦漢以後漸多,主要還是源於頓首的驚恐不安之意。漢代大臣呈現給皇帝的疏表,既言稽首,又言頓首。此外,舊時書信中也引進「頓首"作為起頭或結尾,以示敬意。



男子常拜禮——空首


「空首」與「稽首」、「頓首」的最大不同就是頭不挨地。而相對於大禮的「稽首」來說只可謂半禮。因此,它成為古代男子表示相互尊重的常禮之一。具體做法是:先跪而拱手,再低頭到手上,與心平。因為頭低到手上,所以叫「拜手」,因為頭不到地,所以叫「空首」。空首,由於著重以手行禮,又叫「拜手」,或簡稱為「拜」。所以空首拜之手與頭都不至地,而僅與心口齊平。大概是下面這個樣子:


空首

下跪,古代中國曾經最重要的禮儀



在古代,婦人也行「空首」即拜手禮,亦稱「手拜」。但與男子稍有不同。在男子,如前所述,其拜手是跪姿,兩手拱合,俯頭至手心平而不至地;在女子雖也是取跪姿,卻是兩手先到地,然後拱手,同時頭低下去,到手為止。


由此可見,跪拜禮既是正式而嚴謹的祭祀空間所用之禮儀,同時亦從祭祀空間逐步滲透入貴族階層的人際關係交往中,蘊含著豐富的人際關係信息,它幾乎成為表達各種不同人際關係的重要符號。從等級關係上來看,稽首禮為最重,主要用於臣下對君,空首禮為最輕,用於敵體者,即地位相當的人際當中。頓首,因其倉促陡急,原本並不符合「禮」之初意,故屬非常禮。後來用於表達驚恐、慌亂之意,用於請罪當中。而越是到君臣尊卑上下關係嚴苛之時,頓首之恐懼意越是明顯,其用於臣對君之禮中也就越多見,以至於出現稽頓並行之禮。


先秦之間的君臣關係雖然也是尊卑有等,但差距不甚懸絕,所以孔孟談到君臣關係都是從相對角度來說的。如「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之類。到了東漢時期,在君對臣子的禮數已經衰減許多,作為三公之一御史大夫退朝,皇帝不起身相送了。


隨著皇帝專制體系的建立及皇帝權力的日益強化,秦漢以後臣子對皇帝的行禮即表現為日益隆重的跪拜禮儀,只是為了表示對皇帝的擁戴與絕對忠誠。跪拜禮儀的皇權政治意義被無限擴大,幾乎成為是否忠於皇帝的標誌性身體儀式。


唐代皇帝的寶座已經是高腳椅了。《舊唐書》明確記載唐穆宗曾在「紫宸殿御大繩床見百官」。繩床也叫禪床,是從印度傳來,因此也可叫胡床。它與交椅式胡床都是高腳的,都是供人垂足而坐的。再加上大明宮地勢很高、宮殿基址更高。每當朝會自然會產生皇帝如在雲端之感,詩人把它形象化為「九天閭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因此,自隋唐以來君臣之間差距拉大,《隋書》中載宣帝時元岩為烏丸軌求情對皇帝「脫巾頓顙,三拜三進」。另如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侯景作亂,京城守將蕭正德「乃北向望闕三拜跪辭」後,引賊入宣陽門。([唐]李延壽《南史》)到後周天元帝則有「諸應拜者,皆以三拜成禮」([清]趙翼《陔余叢考》)之詔,三拜之禮才漸普及。


宋代雖然優容文人士大夫,但隨著皇權的加強,相權削弱,宰相在皇帝前的座位便沒了。討論國事,皇帝坐著,宰相、大臣們站著,好像衙門裡兩行差役,去古之道日遠。宋初,張昭官至吏部尚書,為官清正耿直,同僚陶谷向皇帝奏書時拉其作偽證,張昭「免冠抗論。太祖不悅,遂三拜章告老??」([元]脫脫《宋史》)


明朝時,皇帝的專制達到了鼎峰,對於君臣之間的跪拜禮數要求得更嚴格。如《明會典》卷四十三載:「凡早朝謝恩見辭人員??俱行五拜三叩頭禮。」萬曆四十二年葉向高在向皇帝乞休時亦行五拜三叩頭禮。即使在為皇帝講學的經筵、日講儀式上,講官及侍班等官在皇帝升座後亦要行五拜三叩頭禮。及至清朝,則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三跪九叩」大禮。


大致而言,自漢至清,臣下向皇帝行跪拜禮經歷了由再拜到三拜再到五拜三叩、三跪九叩的演變。


晚清,隨著西方文化對古老中國的衝擊,關於下跪是否留存,也曾經引發過巨大爭議。


康有為主張跪拜,以為「否則要此膝何用」。走時的腿的動作,固然不易於看得分明,但忘記了坐在椅上時候的膝的曲直,則不可謂非聖人之疏于格物也。


然而,兩廣總督岑春煊示諭其屬下稱:清廷各級官員皆為皇上的臣子,對於其上級官員「在盡心而不在屈膝… …況屈膝請安之禮, 實欽定禮部則例百官接見禮儀條內所不載」 。各省的司、道、府、廳、州、縣官員, 進見總督、巡撫等大員, 只有三揖之禮而無屈膝之儀。下級官員進見督撫屈膝跪拜, 不但「婢膝奴顏, 有傷氣節」 , 而且有「違犯王章, 習非勝是」 。示諭明確規定:「自明年正月為始, 文武大小官員,入見概用長揖,普免屈膝請安俗儀,以符定製而挽頹風。」(《粵督文明之示諭》)


但是,岑春煊主張廢除的僅是下屬官員對上級大吏的跪拜, 而不是對皇帝的跪拜, 更不是從根本上廢除跪拜禮節, 無疑帶有十分明顯的局限性。


1912 年2 月12 日, 清隆裕太后帶同宣統皇帝在清宮養心殿舉行了清王朝、同時也是中國數千年來封建專制制度的最後一次朝見儀式。袁世凱內閣的外務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趙秉鈞、郵傳大臣梁士詒等人,第一次摒棄跪拜禮, 以三鞠躬禮朝見了隆裕太后和宣統皇帝。


1912 年3 月, 南京臨時政府內務部、教育部通知已宣布獨立的各省軍政府, 可照舊致祭文廟, 「惟除去拜跪之禮, 改行三鞠躬, 祭服則用便服」 。(《申報》) 其後, 又明令廢除社會交往中的叩拜、相揖、請安等舊禮節,改行鞠躬禮。8 月17 日, 中華民國政府頒布《禮制》規定:男子平常相見, 施脫帽禮;公務活動中施脫帽一鞠躬禮;慶典、祀典、婚禮、聘問等隆重場合, 施脫帽三鞠躬禮。女子禮與男子禮相類, 惟不脫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最終以法律的形式廢除了在中國實行了數千年之久的跪拜禮。


雖然廢除了跪拜的禮儀,但對於當時的百姓來說還不習慣。《阿Q正傳》中就有這麼一段描述。


當阿Q被當做搶匪被抓,在他過堂的時候,看到大堂上的官吏和兩旁的衙役「都是一臉橫肉,怒目而視地看他」,於是阿Q「膝關節立刻自然而然地寬鬆,便跪了下去」。「『站著說,不要跪』長衫人物都吆喝說」。然而,阿Q雖然聽懂了這話, 「但總覺得站不住,身不由己地蹲了下去,而且終於趁勢改為跪下了」。


可見,跪拜一事,由於在中國歷經千年,徹底廢除確實需要時間。而及至今日,含義卻不盡相同了。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跪拜禮儀的基本形式與內涵演變》李為香


《漫談古人的跪拜禮》謝芳琳


《試論中國跪拜禮儀的廢除》王開璽


轉載請註明來源:一本正經說歷史(ybzjlishi)


關於我:一本正經說歷史(ybzjlishi)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十大酷刑:最殘忍的是它?
盤點中國古代歷史上死得最慘的十大功臣
五胡亂華 中國歷史上最 黑暗和殘忍的時代,是個如同喪屍的年代
中國古代性慾最強的十大帝王,沒想到他是最強的
中國古代死得最慘的十大功臣
最冤的竟然是他!中國史上被嚴重低估的十個帝皇!
盤點中國古代最值得敬佩的七位母親
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皇帝究竟是怎麼死的?
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的朝代是哪個?
中國古代最假的套路,估摸也就是這事了
要結婚的必看,美到極致的中國傳統新娘禮服
中國歷史上最貴的酒
中國古代的車和坐車禮儀
中國古代皇帝誰最幸運?排名看這裡。
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朝代,奪權卻最快的,僅用一天
曾經是中國最小的鄰國,現在卻消失了
他是中國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他拉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大幕!
盤點:中國古代那些最逆天的妖孽發明,真的有穿越嗎
傘,還是中國的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