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金銀錯」傳人:讓金絲「長」到玉中
每一條線都要用鑽開上四五遍的槽,金絲銀線不用一丁點膠卻無比牢靠的鑲在玉石中,一個簡單的玉鐲就要用掉30多個鑽頭耗費120小時……「金銀錯」技藝的傳人孫人娜,用自己的匠心,為玉石、瓷器嵌上充滿靈性的紋飾,讓它們熠熠生輝。
一張一米左右的桌子、一盞可隨意彎曲的檯燈、一把雕刻刀、一盒鑽頭、幾塊泡沫墊……孫人娜的工作台十分簡單,但她從事的卻是並不多見的「金銀錯」技藝——用金絲銀線為器物鑲嵌出紋飾。
孫人娜從小喜愛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熱衷於古代紋飾圖案。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金銀錯」工藝,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2008年,孫人娜專程赴河南拜師學習「金銀錯」工藝,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馬進貴第一代傳人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張守順,成為馬進貴先生的第二代傳人。
在孫人娜的工作台上,一隻和田玉手鐲正在製作過程中,孫人娜刻刀在玉石上慢慢雕刻,為其開槽。「開槽是最難的,這個槽要開得上窄下寬,這樣才能將金子牢牢地鑲嵌在上面,在紋飾的轉彎和銜接處不能看出接頭,要特別的仔細。」孫人娜說,「金銀錯技藝不允許用一滴膠水,如果開槽不好,寧可廢掉這件器物,也不能用膠粘,決不能砸了這個技術的牌子。」通常,一條線就要用刻刀走上四五個來回,一個鐲子刻完常常會用壞30多個鑽頭。可只有這樣的精雕細琢才能讓金絲「長」到玉中。
開槽完成就是嵌入金絲,孫人娜和同伴們一起研究,自製填充工具,替代了傳統的鎚子。「我是女的,做得更多的是一些茶具、吊墜、鐲子等小物件,要精細,用我們自己做的小工具特別得心應手。」孫人娜說。鑲嵌完金線後,就要對器物進行打磨,最後手摸上去不能有一點凹凸,金線就像是「長」在玉石上似的。
八年來,孫人娜不斷摸索「金銀錯」技藝,自己設計了多種紋路、紋飾,為市民雕琢飾品和收藏品。孫人娜說:「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人喜歡『金銀錯』,讓『金銀錯』工藝重現昔日的輝煌。」
※欣賞金絲楠木炫麗紋路,深深愛上金絲楠
※洛天依金絲雀 誰說旗袍沒人愛?
※乾隆皇帝為何稱譽金絲楠為「天地至美
※當韓國童星長大時,朴信惠金裕貞美翻了,金絲草弟弟竟長成這樣了
※當韓國童星長大時,朴信惠金裕貞美翻了,金絲草弟弟卻長成這樣了
※洛天依 金絲雀 旗袍
※愛攝影:金絲長發妹,高清欣賞
※中國名木金絲楠,惹人喜愛的幾大理由
※華風夏韻,金絲天依
※三招教你區分黃金樟木和金絲楠木
※金絲桃:燦若金絲,美不勝收
※綉森金絲燕窩蛋鉑金精華素
※巡音金絲雀——長腿小姐姐超美麗
※怎麼分辨金絲玉和南紅瑪瑙?
※金絲楠手串:天地之美,真正的木中國寶
※這是金絲玉投資市場的黃金時代
※張先生價值千金的金絲楠陰沉木
※《綠箭俠》中奧利弗·奎恩深愛的女人「黑金絲雀」,你認為這個像嗎?DC影迷鑒賞
※金絲楠、黃心楠、黃金樟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