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獻忠千船沉銀「尋銀訣」待解

張獻忠千船沉銀「尋銀訣」待解

張獻忠千船沉銀「尋銀訣」待解



2

原文配圖:石龍頭部。 [保存到相冊]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


張獻忠千船沉銀的傳說,一直為人津津樂道,而這首一直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流傳數百年的童謠,也成為無數人追求張獻忠財寶的「尋銀訣」。


去年底,國內10餘名權威專家齊聚彭山,並宣布: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經考證為歷史記載的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流傳數百年的童謠,終被證實。

3月14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從彭山區文管所了解到,經四川省文物管理部門批准,石龍保護工程於14日當天全面動工,石龍將進行全面清淤,被掩埋的龍頭和龍身將現世,3個月內石龍將有「出頭之日」。


石/龍/破/土


高浮雕摩崖造像


保存完美,全國少見


57歲的趙尚春,是地地道道的彭山江口人,目前是彭山文管所文物保管員。3月14日上午,走在江口鎮石龍村泥濘的山路上,老趙有點喘,「石龍石虎就在這山腰的竹林里,等路修通了就好走了。」

這是趙尚春今天第六次走這條路,石龍保護工程今天開始全面動工,作為曾經歷過石龍修復的當地人,老趙很關心這條千年石龍。


在老趙的記憶中,這條路曾是當地村民通往場鎮趕集的必經之路。「你看這石磚,起碼都是上百年了。」上世紀70年代,彭山區開建紅光支渠,這條道路已從此封閉。但在建設過程中,石龍村一處懸崖,大量泥沙滑落,一條石龍破土而出。


在山腰竹林深處,一條石龍出現在崖壁上,身子倒立,只能看見龍身龍爪,不見龍頭。據測量,石龍長17.4米,寬0.7米,鱗爪披露,張牙舞爪,曲折盤環。


都說神龍見首不見尾,為何石龍見尾不見首?趙尚春指著腳下一堆泥土,「這兒就是龍頭。」


1984年,趙尚春曾參與過清理工作,見過龍頭真容。「這裡有個一米見方的池子,龍在這裡喝水。現在水池被泥草蓋了,龍也看不見了。」趙尚春說,「水從池邊往外流,游龍戲水,好看得很!」在他的指引下,果然在雜草叢中找到了池壁,池壁上巧妙地設有孔,靜心屏息,還能隱隱聽到雜草下咕咕的泉水聲。

彭山文管所所長吳天文介紹,2002年12月,江口石龍被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龍是全國少見的、保存完整的高浮雕摩崖造像。它完美的造形、精湛的雕刻,是古代工匠的的智慧結晶,為我們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直觀的視覺形象,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吳天文說,整個工程將持續3個月,將為石龍清淤建池,整治環境。


【版權申明】以上內容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我們對原文作者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