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釘子戶,一釘二十年
快快點擊上方「基建通」訂閱呦~
國內拆遷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對於開發商和釘子戶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小編已經不想多說。也許見識過國外開發商面對釘子戶的做法,會讓我們有所思考和借鑒。
1.梅西百貨的購物袋
梅西百貨可是國際知名的零售商大鱷,可是在與釘子戶的鬥爭中還是甘拜下風,在紐約34街的梅西百貨樓就被釘子戶佔了一個角,屋主面對巨額拆遷款於不為所動,梅西百貨機智的在他的二樓樓頂建了個購物袋。
2.沃特街的數字表
別看大家日常見到的釘子戶與開發商關係都緊張到不行,也有的相處的很是奇葩。這不,紐約沃特街的街角本來是釘子戶Robert Ardston的地盤,他不願意賣出他的地,而是自己想建一個5層樓高的建築,可惜傻傻的他竟然算錯了預算,才建了一層就沒錢了,開發商William Kaufman靈機一動想出了鬼點子,他繞著Robert的小房造了自己的大樓,還投資給他,給無法完工的小樓加了個帶有數字鐘錶的頂,成了街區一道特別的風景線,果然有錢人又任性又調皮、傻人還有傻福啊。
3.東60號大街134號
這棟四層小樓位於萊剋星頓大街旁邊的東60號大街,四個鄰居搬走後,屋主Jean Herman遲遲不肯搬走,她認為開發商有義務幫她找到跟自己居住環境相似的房屋並且鄰居也要相似,開發商無能為力,在一番爭論後放棄了,如今人們可能不會特別注意到這個釘子戶,因為開發商早已把這座四樓小房子與大樓造的融為一體的樣子了。
4.萊剋星頓大街的禮拜堂
這個釘子戶,真的是意外才會存在的,這座教堂原本就想遷走到別的地方,結果拆了之後沒找到合適的地方安置,沒辦法之後又回到了原址,開發商無奈之下在教堂之上建了大樓,下面用四隻72英尺大柱子作為支撐,建起了摩天大樓。
5.PJ Clarke』s餐廳
PJ Clarke』s 是1860年就開始營業的餐廳,許多19世紀的名流都會來到這個餐廳就餐,甚至有的名人專門包了一個座位獨自享用,後來餐廳的所有者拒絕了開發商的收購,開發商轉念一想,一個極具聲望吸引名流的餐廳在自己大樓之下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所以就繞著餐廳造了自己的大樓,真是和諧一片啊。
6.West End Avenue
West End 大街,一棟居民大樓被釘子戶硬生生拆成了兩棟,這戶人家為什麼不搬走呢,原來這裡面是個小畫廊,藝術家倔強的脾氣不願意搬走,只好傷傷開發商的腦筋了。
7.米國傳奇釘子戶
2007年,當時已86歲高齡的伊迪絲梅斯菲爾德在開發商對其所在區域進行商業開發時拒絕搬遷,並且在開發商多次提價後也不為所動,最終迫使開發商修改建築圖紙,出現了上圖中的設計。是不是一點也沒有違和感?
8.英國高速公路釘子戶
圖片是Google衛星俯瞰視角,該高速路被一戶農居劈成兩條,可以看到開發商還是給屋主修了一條小路。
9.日本成田機場釘子戶
因為居民不肯搬遷,日本東京成田國際機場1號跑道拖延十幾年才完成,2號跑道無法修到規定長度屢發起降險情,3號跑道還在圖紙上不能動工。並且,成田機場夜間禁止起降,以免影響到居民休息。
反觀中國的大多數釘子戶,情況卻是這樣的:
同樣是釘子戶,差別咋就這麼大咧?雖然他們都給開發商帶來了諸多煩惱,也為城市規劃添亂,但在外國,開發商並沒有強行驅逐,而是尊重屋主,在設計上將建築融為一體,才使人屋和諧、社會和諧。咱們大天朝呢?動輒就是強行驅逐或者買兇威脅,實在不行就截斷你周圍的一切設施,孤立你、隔絕你,把你逼得無路可走。如果中國的開發商們心中還有對公民基本權利的尊重和對法律的敬畏,或許中國就不會發生那麼多拆遷慘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