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協和馬良坤:准媽媽有IBD,治還是不治?

協和馬良坤:准媽媽有IBD,治還是不治?

協和馬良坤:准媽媽有IBD,治還是不治?



搜狐健康/周亦川

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和黏液膿血便。炎症性腸病病因可能包括環境、感染、免疫和遺傳等等多種因素。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陳焰主任醫師指出,炎症性腸病在美國每年約有7萬新發病人,而在我國是3.5萬,也是亞洲發病人數最高的國家。這種疾病好發於青少年,而且無法根治,容易複發,由疾病加重造成的貧血、腹瀉給病人以及家屬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負擔。治療炎症性腸病,首先醫生要儘早確診,並給予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同時病人的治療依從性是非常必要的,醫生一定要跟病人討論並給予用藥上的指導,並建立患者檔案進行長期隨訪;除了治療,更要關注病人的長期的生活質量,健康管理是很必要的。如果能夠做到早診早治,絕大部分病人和健康人壽命沒區別。


作為一種高發於青少年的慢性病,懷孕生育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北京協和醫院產科馬良坤教授說,炎症性腸病女性備孕,一個是要做常規的孕檢,特別是要查甲狀腺功能,因為同樣是一種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腸病病人出現橋本氏甲狀腺炎的概率也會高一些;另外就是在營養科做全方面的營養評估,包括維生素D、鐵、葉酸等等,看腸道的營養吸收是否有障礙。懷孕後,准媽媽的情緒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把自己當做一個健康的孕婦,不良的情緒可能誘發病情惡化;另外與其他准媽媽相同,要經常活動,提高核心肌群的能力。


北京協和醫院兒科李正紅副教授說,炎症性腸病本身可能造成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或小於胎齡兒,但這些都可以通過新生兒科的正規管理得到治療;另一方面,炎症性腸病部分常用藥物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如唇裂、骨骼畸形、泌尿生殖畸形、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等等,如果女性病人打算懷孕,一定要提前與主診醫師提前溝通,溝通更換藥物,並在換藥後病情很穩定的情況下懷孕;如果是男性病人,也需要提前3個月換藥,避免傷及胎兒。

李正紅補充,如果孩子出生是足月的,並且沒有受到致畸藥物的影響,那麼就是健康的孩子。炎症性腸病媽媽還是要正常給孩子哺乳,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腸道菌群的環境;添加輔食方面來說,這種疾病的發病可能與如今飲食過於優質有關,因此建議可以先給寶寶喂不太好吃的蔬菜泥,讓他適應這個味道,然後再逐漸加水果泥、肉泥這些好吃一些的輔食,能夠達到營養的搭配均衡。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錢家鳴教授指出,隨著生活的改變,炎症性腸病的患病率也在增加,且大部分為青年患者。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腸病日,在西方國家,炎症性腸病是一種常見病,而現在我國炎症性腸病也越來越多,呈現出緊隨國際事態,開展5.19世界


炎症性腸病日系列活動,正是希望通過各種活動,告訴醫生、患者以及全社會了解這一疾病,儘早可以從政府層面納入慢病管理。


背景材料: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腸病日,為了更好地使患者了解炎症性腸病治療和用藥知識,幫助患者與疾病和平相處,「5.19世界炎症性腸病日·與炎症性腸病和平共處——讀懂IBD藥物」全國大型患者教育視頻會於2016年5月14日舉行,北京協和醫院為會議直播主會場,全國共有200餘家醫院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設立分會場參與了此次會議。

您可能感興趣

協和馬良坤教授談高齡生二孩怎樣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