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政黨代表:中歐應攜起手來,向世界傳遞積極信號
>
5月17日,第五屆中歐政黨高級論壇在京開幕,歐洲社會黨主席、保加利亞前總理斯塔尼舍夫在開幕式致辭。新華網發
新華網北京5月18日電(雷曼譽)經過40年的積澱,中歐關係已進入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面臨複雜多變的國際新形勢,中歐將如何深化務實合作,推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來自歐洲24國的政黨代表17日出席第五屆中歐政黨高級論壇,就中歐共同關心的改革和發展議題進行交流與對話。他們紛紛表示,歐中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歐中應該攜起手來,向世界傳遞積極信號。
法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夏岱爾認為,歐洲和中國是當今世界擁有重要影響力的行為體,歐中合作對於整個世界的平衡至關重要,歐中應該攜起手來,向世界傳遞積極的信號。
夏岱爾說,21世紀是一個多元的世紀,歐洲和中國應該共同努力保護文化多樣性。不僅如此,歐洲和中國還應該攜手向世界發出這樣的信號,建立一種更加靈活、更加實事求是的貿易和經濟合作方式,不應在貿易上設置門檻。
回顧歐中關係過去40年取得的成績,義大利前總理、歐洲進步研究基金會主席達萊馬認為,歐中關係過去幾十年取得很大的進步。他指出,歐中合作道路越來越具有機制性,雙邊關係得到不斷擴展和深化,雙邊貿易發展迅速。歐中關係不僅局限於經濟領域,也已擴展到科學、技術、戰略等領域,是多層面的關係。歐中關係的深化不僅基於相同的理念,也在於地區安全、多邊主義、多邊機構等領域的溝通與合作。
展望未來,達萊馬認為兩方面要素對於推動歐中互利共贏非常重要。一方面,歐中想要繼續合作,需要進行有活力的對話。因為通過經常性的對話才能達成共識,了解彼此需要哪些改革。另一方面,歐中需要採取具體措施,推動雙方關係向前走。「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為歐中各種戰略對接提供了非常好的框架,促進雙方進行建設性合作。
歐洲社會黨主席、保加利亞前總理斯塔尼舍夫認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對中國很重要,對歐洲也很重要。
斯塔尼舍夫提出,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歐中可以在三大領域、以一種平衡的、互利雙贏的理念進行合作。首先是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2013年5月,歐盟就「泛歐交通運輸網」達成協議,計劃把歐洲現有的相互分割的公路、鐵路、機場與運河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連接起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想要打造海陸空的互聯互通,為了與外界更好的溝通,中國目前也在升級成千上萬個機場。
其次是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歐盟長期以來一直希望歐洲大陸的電網能夠統一協調運作,整合各種可再生能源。而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容。
再次是進行數字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2015年3月,歐盟正式公布了5G公私合作願景,計劃在2020—2025年實現5G網路運營。而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網路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亦是暢通信息絲綢之路的重要舉措。雙方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也存在精準對接的基礎。
當前,綠色發展逐步成為全球發展理念的共識,也成為中歐各國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與會歐洲政黨代表紛紛表示,綠色發展將為中歐合作帶來重大機遇,雙方可以在水處理、綠色基礎設施、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等具體領域開展合作。德國聯盟黨聯邦議會黨團幹事格龍德認為中國企業可以參與到歐洲的綠色發展項目當中去,通過具體的項目推動歐中在綠色發展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