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你以為是愛,其實不過是對他上癮

你以為是愛,其實不過是對他上癮

上癮很多時候看起來和愛非常接近,都是非常的喜歡做某件事或和某人在一起,甚至為此瘋狂,但這其中到底有怎樣的區別呢。


簡單來說,愛讓你自由,而上癮讓你失去自由。


自由就是減少自己被其他因素干擾及限制的機會。

能讓自己在不同的層面自由是一種能力。很多人亦明白自由就是不讓太多事情去干擾自己,但為了這種自由,有些人往往選擇讓自己變得無所謂,麻木,對一切事情不在意,然後就不會讓自己被牽絆了。


我有一個學員曾經跟我講過她小時候的故事,在她很小的時候家裡很窮,有一次,有一個親戚到他們家做客,給她帶來了一包糖,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對於孩子來說這是多麼讓人狂喜的禮物啊。她興奮地一直在旁邊默默等待,期待親戚離開之後,她可以儘快地品嘗那些糖。好不容易親戚終於起身離開了,當她和媽媽把親戚送出去之後,她滿懷期待地找他媽媽要糖的時候,她媽媽卻告訴她,在送親戚出門之後,將糖扔到臭水溝里去了。在那一刻她體驗到人生最絕望的感受,拚命地哭著問媽媽:「你為什麼要這樣做?」而媽媽給她的答案是:「我們家裡窮,以後也買不起糖給你吃的,你吃過這一次,嘗到了糖有多麼好吃,但以後再也吃不到了,會讓你更難受,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吃,不吃也不會想。」


那時年紀小小的她,實在無法理解,她足足哭了好幾個小時才慢慢平靜下來。並且在後來的記憶中,無論是村裡人結婚的喜糖,難得的一些機會中別人給的糖,都會被她媽媽扔掉,到最後連她們兄弟姐妹自己也不敢去吃,不敢去要糖吃了。


她說她成人之後,一直都不太喜歡吃任何的零食,任何的糖,她一直都沒興趣去碰這些東西。

所以她的媽媽似乎成功了,在吃糖這件事上,她試圖讓孩子自由,不再體驗求而不得的痛苦,不用感受那種限制和無力感。


就好像很多文章在試圖告誡人們的:


愛情就像兩個拉皮筋的人,受傷總是不願放手的。


很多這樣的文章都在規勸大家不要去投入去嘗試,要矜持,要有所保留,以避免受傷。就和那個媽媽對她的孩子們所做的事情很類似。


而事實上,真正會讓人受傷的並不是愛,而是依賴或者說上癮。

你以為是愛,其實不過是對他上癮



人在關係中的成長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感官體驗


在這個階段處於前理性的階段,兒童期基本上都處於這個階段,比如口欲期的孩子用嘴巴來探索世界一樣,通過食物來延展自我是幼兒期很重要的成長,所以基本上每一個小朋友都是非常貪吃,很饞,總也吃不夠。而青春期則是迷戀身體層面所帶來的快感,比如性衝動。

也有不少成年人依然停留在這個階段,雖然他們的身體年齡已經成人了,但心智上沒有成長。在這一類人的親密關係中,更多只是對對方的身體上癮,迷戀性快感,但卻不去體驗深入的情感關係。本質上和貪吃的孩子沒什麼區別,這樣的人其實就是巨嬰,是披著成年人外衣的小孩而已。


第二階段:自我療愈


這個階段,開始進入更高層次更深入的探索和體驗——自我意識,不再僅僅停留在感官層次,開始進入到情感關係中去體驗自己的存在感。通常在這個階段是很容易發生愛情故事,當我們探索自己的價值和意義感的時候,我們需要進入關係,通過一個對立面,某個參照點,去學習給出愛和被愛,但是在這個階段我們還是在學習愛,我們所獲得的和付出的並不是真正的愛。我們付出是因為依賴對方,並且需要很多的證明,證據,來確定自己是被愛的。


所以在這個階段的愛情,有極強的控制性,因為內在心靈的空洞尚未療愈完成,完整的自我沒有被構建起來,所以充滿了不安全感,所以我們很容易犧牲壓抑去討好別人,這讓我們在愛情里變得卑微和隱忍。又或者因為害怕受傷,而變得隔離冷漠,或控制。

我們會用各種手段去抓取對方,當我們感覺到對方在意自己愛自己的時候,那一刻就好像在天堂,好像整個世界都變了。我們迷戀這種感覺,只有當這種感覺在的時候,生命才有存在感。當我們感受到對方的心疏離自己的時候,一瞬間就從天堂掉到地獄。在這個階段的愛情就像坐過山車,一會兒甜蜜如蜜糖一會兒廝殺如死敵。這個階段愛情里的兩個人是沒有完整自我的,我們的自我需要建立在對面的這個人身上。


那些心靈美文裡面寫到的:


等到哪天女人不再痴纏,不再耍賴,不再喜怒無常,那也就不再愛了。


這種所表述的狀態不是愛而是上癮,你見過上癮的人嗎?對抽煙喝酒上癮,對工作上癮,對孩子上癮,他們真的表現得很像愛,他們會為上癮的對象付出,會花很多時間,會對對方很好。但背後充滿了迷戀,抓取,控制,患得患失。


我們上癮和對方在一起的某種感覺,和這個人在一起帶來的安定感,熟悉感,或者激情,甚至上癮可以以某種方式為對方付出的成就感。


這種執著跟迷戀那種刺激忘我的狀態而熬夜玩網路遊戲的人沒有區別。


我們常常把愛和上癮這兩種概念混淆,當我們對一個人上癮的時候我們就把對方物化了,我們沒有把對方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我們並不在意對方的感受也不會尊重對方的選擇,只把對方變成實現自我的一種工具和手段。我們期待對方變成某種樣子,或者用某種特定的方式來對待自己。而當對方脫離了自己的控制的時候就喜怒無常,痴纏糾葛。


但這個階段對於我們自我探索的成長亦是極為有價值的。哪怕痛苦和受傷,都可以變成成長的養料,來讓自己變得真正的成熟完整起來。最糟糕的是,痛過之後,沒有看到自己心靈上的空洞,埋怨是對方的問題,是愛讓人受傷,所以決定把心關閉起來,永遠都不要去愛了。


有的人會讓自己麻木和隔離,停滯不前,有的人乾脆讓自己退化到上一個感官體驗的階段,封閉內心,開放身體來體驗快感和避免受傷。


就像心裡住著那個害怕求不得受傷而保護自己,禁止吃糖的媽媽一樣,這樣拒絕的態度,也許可以暫時保護自己,但會變得麻木,生活充滿了無意義感。最重要的是剝奪了自我成長的機會。

你以為是愛,其實不過是對他上癮



第三階段:尋找平衡


如果在上一個階段受傷之後沒有自我封閉起來,就有可能來到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帶些更多學習的態度進入關係,開始逐漸意識到關係的平衡。我們開始去試著真正地了解對方(絕對不僅僅是在愛吃什麼菜喜歡什麼顏色這個層面上),學會去尊重對方的自由意志,成長背景,生活態度。


能做到這樣的接納和尊重有個很重要的前提——不再依賴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明白自己是誰。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當我們來到這個階段時可以說曾經在原生家庭帶來的心靈傷痛的空洞已經被療愈了很多,人格逐漸變得完整。內心越來越有力量,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心智才真正成熟起來。


即使兩個人發生分歧也能真實的面對和溝通,原意傾聽對方的想法和感受。也不害怕真實袒露自己的所有,甚至陰暗的部分。


這個時候的親密關係才真正有可能成為更純粹的愛,不再只關注我,而關注的是我們。


第四階段:體驗擴張

你以為是愛,其實不過是對他上癮



有一部電影《她》,故事是關於一個男人和人工智慧的愛情故事。事情上,電影中的這個」她」的自我意識進化速度非常快,她和男主角的愛情直接跳過第一和第二個階段,從第三個階段開始,並很快來到第四個體驗擴張的境界。


當」她」和男主第一次有過虛擬性愛之後,雖然那是一次很美好的體驗,但因為男主的第二階段沒有走完,所以事情發生之後他心中滋生了很多焦慮,而」她」則非常明確的表達,很感激對方的存在,感激那個晚上,表達了自己在這段關係中自己真正想要的:


你喚醒了我,我內在的某些部分改變了。我想學習一切,學習和一切有關的事情,我想發掘我自己。


來到這個階段,就意味著已經明白自己是誰,但同時知道這個自己是可以無限擴展,有無限的可能性,而對方的出現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這個階段就是沒有你我依然可以非常的幸福和快樂,我可以不再需要你,但是我還是很想要愛你,不是因為你是誰,你有什麼,而是愛本來的你。


你讓我成為更好的我,而你也因我成為更好的你。


這個階段的愛情,在身體,情感,精神,靈魂上每個層次都有共鳴。可以真正稱之成為靈魂伴侶。如果能來到這個階段,對整個生命的高度都是一次重大的跨越。


但更多人都完成不了第二個階段,要麼被卡住停滯不前或者退行到第一階段。如果體驗到孤獨或受傷,這個時候沒有別的路可走,只有勇敢的讓自己成長,勇敢地去直面自己不值得被愛的恐懼,去和內心最深處那個無處安放的自己聯接,如果你能穿越這個過程,恭喜你從關係中的上癮和封閉跳脫出來,開始體驗到傳說中真正的愛情,你的生命將真正被打開!

您可能感興趣

那些所謂的「怕你」,其實不過是「愛你」
「我對你不過就是想玩玩而已,還真以為是真愛」
你說,你會愛我永遠,你沒有變,不過是時過境遷
一個人如果愛你,不會對你有諸多的要求,唯一想要的,不過是你也愛他。
他不是情商低,只不過是不愛你
我們如此努力,不過是想對未來說一句我敢
所謂距離可怕,其實不過是「不夠愛」
你不過就是仗著我喜歡你,所以才對我這樣的無視
兩貓吵架,城裡貓:不是哥們吵不過你,只是你這方言我實在聽不懂
什麼是婚外之情,只不過是過度的男歡女愛罷了,你說對不對?
說不過你,我可以選擇愛你
這就是你但是找不到對象的原因,還不過來看看?
其實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人天生大度,對你的放縱和包容不過就是喜歡你罷了,
反覆問你在幹嘛,不過是在說我想你了
認輸吧,你是鬥不過我的
你以為看懂愛情,不過是命運
他聊騷的背後,不過是欺你無能
他這樣, 不過是仗著你喜歡他
有的人對你而言,不過是備胎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