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為的帝王嗎?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為的帝王嗎?

我們中國人,對於中國和世界歷史相互關係的認識,通常從康熙時代開始,便會陷入兩個相關的「歷史錯覺」。


錯覺之一,認為康熙是清朝最有作為的一位封建帝王。如果把中國的大門關起來看,的確是這樣,康熙很有作為;但如果把康熙放到當時的世界範圍內去看,則另當別論了。評價一位決定和影響國家命運的歷史人物,不能撇開他所處時代的世界發展潮流這個參照系。康熙在位長達60年(公元1662—1722年),正處於17、18世紀之交。這一時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遙遠的歐洲,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孕育了工業革命。


對於西方世界正在發生的這場歷史性巨變,反應靈敏與遲鈍,可以舉出一例來進行比較。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五月,和康熙同時代的沙皇彼得一世,正在北方海邊荒灘上搭建一座小木屋,他要在這個小工棚內住下,親自指揮大批勞工在涅瓦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上建造一座「開放口岸」,以大量引進西歐列強自工業革命以來所取得的各種先進成果。彼得一世登基時,沙俄尚處在封建農奴制階段,中國清朝的封建制度比沙俄「先進」。

但彼得一世受到歐洲工業革命的震撼,激發了他強烈的變革圖強思想。為此,他一反歷代沙皇認為出訪別國是「低三下四」的傲慢傳統,隱姓埋名,化裝成平民前往荷蘭、英國等西歐強國考察,並選派大批貴族子弟前往西歐強國學習,等等。這就不難理解沙俄為何能成為晚清不斷入侵中國的西方列強之一。


相比之下,康熙對於歐洲工業革命的反應則顯得有些遲鈍了。雖然中國與歐洲相距遙遠,但歐洲工業革命的信息,早在明末就由利瑪竇、湯若望等一批西方傳教士傳入中國。康熙登基後,似乎對西方科學知識饒有興趣,他本人曾專心學習,但卻沒有把他的個人行為轉變為國家行為。這表明,西方傳教士們帶進中國來的歐洲工業革命信息,並沒有激活康熙的變革思想,遺憾莫大於此。


錯覺之二,認為中國在「康乾盛世」時仍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持有這種看法的人,至今仍大有人在。其實,這是中國人在長期閉關鎖國環境中滋長起來的保守自大的「優越感」。它離開了當時的世界發展潮流看中國,沒有看清本質。康熙不能把學習西方科學知識的個人行為轉變為國家行為,同這種保守自大的「優越感」直接有關。正是這種保守自大的「優越感」,使中國吃盡了西方列強和東方近鄰日本侵略者的苦頭。


世界近代史的時間跨度,是從公元1640年至1900年。中國近代史的時間跨度,則是從公元1840年至1919年,比世界近代史落後了整整200年。清兵入關是公元1644年,也就是說,清朝這條東方「龍船」從啟航第一天起,就航行在歷史迷霧之中,不知道遙遠的西方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歷史性巨變,更不知道西方發生的這場歷史性巨變對中國將意味著什麼。結果,英國的鋼鐵炮艦遠隔重洋乘風破浪而來,把中國清朝這條東方「龍船」撞沉了。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為的帝王嗎?



中國近代史與世界近代史之間這200年「時間差」,一旦被落下,中國用加倍的時間去追趕也難以趕上。中國最近幾十年改革開放取得飛速發展,其實仍然處在這個「追趕」過程中,且慢說我們即將成為「老大」或「老二」,那將形成新的「歷史錯覺」。


康熙在位期間真可謂勵精圖治,坐穩了大清江山。雍正是個過渡,在位13年。乾隆在位又是長達60年。康、雍、乾三朝,的確算得上是清朝的「鼎盛時期」。中國人津津樂道的「康乾盛世」,那是中國「醉酒時刻」,自我陶醉在一片「太平盛世」之中。乾隆的奢靡享受,比隋煬帝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在宮裡天天錦衣玉食,古玩字畫玩得膩味了,先後六次下江南,遊山玩水,樂而忘返。他每次南遊,陸上車輿,水中龍船,浩浩蕩蕩,綿延百里。


沿途官員搜腸刮肚,想盡點子,各獻珍奇,竭力奉迎。沿途百姓挖河、修路、出力、出汗、出銀子、挨鞭子。「乾隆皇帝來一趟,一年勝過兩年忙;官員搜刮凶如虎,一年三熟也是荒」。乾隆皇帝樂不可支,江南百姓叫苦連天。清朝最大的貪官和珅就出在乾隆身邊,這毫不奇怪。統治者被自我滿足的「優越感」麻痹了神經,聽不見時代洪流的怒濤急浪正在日夜不息地滾滾向前,漠視民間疾苦,聽不見底層百姓的種種訴求,對貪官污吏的深惡痛絕,不能自覺地把除弊革新作為常態化的治國之策來實施,於是開始積累社會矛盾,以至積重難返,走向崩潰。

從康熙登基到道光年間爆發鴉片戰爭,時間相隔178年。說短不短,說長不長,相當於康熙三個「任期」。對於晚清遭受西方列強和東方日本軍國主義不斷入侵,清王朝一敗再敗、不可收拾,清政府一連串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局面,康熙當然已經不會知道。但事情的起因,卻是從康熙時代就已埋下的伏筆。


道光年間爆發鴉片戰爭,中國被英國侵略者一拳打翻在地,「拳擊場」上並沒有「裁判」站在身旁讀秒數數,等候清王朝直起腰來應戰,或是當眾宣布「不能再戰」。於是,西方列強和東方日本侵略者的一套「組合拳」接連打了過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沙俄入侵東北、英軍入侵西藏……直打得清王朝氣息奄奄,任人宰割。清末,慈禧太后把偌大中國敗得精光之後,在萬般無奈之下,被逼以光緒帝的名義頒布所謂「新政」。但這時狂飆已起,山雨已來,危樓嘎嘎搖晃,傾覆只在旦夕之間,嗚呼哀哉,一切都已晚了!


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推翻腐敗無能的清王朝,這是歷史發展邏輯的必然結果。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為的帝王嗎?


您可能感興趣

康熙是清朝歷史上最有作為帝王嗎?
與清朝有關的「歷史錯覺」:康熙是清朝最有作為的帝王?
滿清最有作為的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而是被世人誤解的他
原來他才是明朝最有作為的皇帝?
明朝有哪些有作為的皇帝?
南宋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竟是靖康之變的最大受益人
堯作為遠古時代有名的帝王,是很賢能的
康熙皇帝真的是一個有作為的明君嗎?其實他也有不可說的暴行!
歷史上繼位最晚的皇帝,可是能力和作為遠勝康熙乾隆
再探歷史迷云:作為皇帝的劉邦為何卻管不了作為皇后的呂雉?
歷史:作為康熙最寵愛的兒子,為何最後卻是如此結局!
作為華夏兒女,「夏朝」真的存在嗎?
作為女孩,為什麼喜歡的偶像是劉德華或古天樂?而王寶強呢?
作為「清末第一漢奸」,李鴻章的最大怨念是什麼?
明朝的哪位皇帝作為最大?
清朝有作為的皇帝,頂替乾隆的居然是他,空前絕後?
有爺爺李治作為前車之鑒,唐玄宗李隆基為何還敢寵愛武氏后妃?
張藝興、劉憲華、王嘉爾,作為他們的領路人,何炅和黃磊更喜歡誰?
作為唐太宗的恩人秦叔寶,為什麼在凌雲閣中卻排最後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