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之戰一場雙方蓄意挑起的戰爭
晉惠公對秦國的挑釁
果然就如同百里奚所說的那般,就連災荒都能風水輪流轉,去年在晉國,今年就輪到了秦國。泛舟之役的第二年,也就是晉惠公四年(公元前647年),秦國也發生了災荒。秦國人首先想到了晉國,他們心想,我們都已經不計前嫌地賣給你糧食了,現在向你們買糧食,你們不至於會拒絕吧。
晉惠公本來是想禮尚往來,賣給秦國糧食的,但是大夫虢射認為不可。他說:「反正我們已經賴過一次賬了,你就是賣給他們糧食也彌補不了他們對你的怨恨,反而增強了他們的實力,倒不如這次也不給了吧?」虢射的話里透露出來的意思其實就是,秦晉之間遲早會有一戰,既然要打仗,那就不如趁秦國弱小的時候打,等秦國強大了再打就不合算了。
晉惠公聽了虢射的話,馬上就會意了。秦晉之間這種表面上和平共處的關係不可能永遠保持下去,畢竟利益衝突在那裡明擺著,與其和秦國這樣半推半就地湊合著過,還不如痛痛快快地打一架。只要打敗了秦國,斷了他覬覦河外的念想,晉國的南部邊境才能徹底安定下來,晉國在中原的利益才能得到穩固的保障。
圖片來自網路
現在晉強秦弱的局面使得晉國可以不考慮國際輿論的壓力,即便晉國拒絕賣糧給秦國,國際上攝於晉國的武力也不敢怎麼樣。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裡,誰的拳頭硬,誰就有更多的話語權。秦國需要考慮中原國家的態度,但是晉國就不需要考慮,這也是晉惠公的底氣所在。
當然這一點也有他老子晉獻公的影響,晉獻公就是一個從來不考慮輿論壓力的強人。他誅殺桓庄之族,驅逐群公子,這些在當時都是很難被列國所接受的。但是晉獻公就是這麼硬氣,隨便你們怎麼說我也不為所動。用今天的話說,我就是喜歡你看不慣我卻又干不掉我的樣子。而晉惠公在這方面也是深得父親的真傳,在任性叛逆這方面恐怕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打仗這種事,必須要找到合適的借口才能師出有名,如果沒有借口就要想辦法創造借口。而現在這個創造借口的機會就擺在面前,怎麼能夠輕易地錯過。於是晉惠公就同意了虢射的意見,不再賣糧食給秦國。
晉國大夫慶鄭是個實誠人,他沒有晉惠公那麼多的花花腸子,就勸說晉惠公還是把糧食賣給秦國吧。你看著人家秦國好欺負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耍賴皮,就是老實人也要讓你給惹毛了。如果我是秦國人,我一定會報復的。
晉惠公心裡暗笑,「這你就不懂了。其實我就是要等著他們來打我。」晉惠公決計不賣給秦國糧食,為的就是讓秦國自己撕破臉前來挑戰,而且他對秦晉之間的戰爭也是志在必得,有著必勝的把握。如果秦國因為害怕晉國的武力不敢前來挑戰,晉國也並不會損失什麼。而且還可以讓秦國知道晉國的用意,以後再借道東進中原的時候就要多考慮考慮晉國的態度了。
慶鄭聽了晉惠公的話很是生氣,於是大罵道:「你就作吧!背信棄義,失去正道,總有你好看的。」
秦穆公的心思
如果站在秦國的立場上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其實秦穆公也不是什麼善茬。儘管他一直都很注重輿論工作,總把自己描繪成一個急公好義的老好人,但實際上並不然。秦穆公並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那樣總是在學雷鋒做好事,反而是一個工於心計的政治好手。
在協調晉國的嗣君紛爭的時候,他的目的就不單純。他利用晉國公子間的矛盾,以支持其中一人繼任國君為要挾,想要巧取豪奪晉國河外之地就是明證。而在向晉國買糧這件事情上,他顯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去年冬天,晉國剛剛因為連年饑荒,向秦國去買糧食。僅僅過了一年,晉國這個時候是不是已經擺脫了天災的影響還未可知,怎麼可能有餘糧賣給秦國?秦穆公明知道晉國的手頭糧食也不寬裕,偏偏要向晉國買糧,就是在使用他的道德武器來攻擊晉國。這個計策就跟晉國假道伐虢時對虞國採取的措施是一樣的,都是把一個燙手的山芋丟到了對方的手裡,讓對方在道德的拷問中艱難抉擇。
如果晉國同意賣糧給秦國,就可以有效地減少晉國的庫存,達到阻礙晉國發展的目的。秦國抓住機會發展幾年,就能快速地縮小與晉國之間的實力差距。如果晉國不同意賣糧,這也正好就是宣戰的借口。國內的貴族平民都會因為晉惠公的無恥而群情激憤,從而增加秦軍的鬥志。因為讓百姓感受到真實的飢餓感,可以增加人們的仇恨心理,這種切膚之痛比一場有渲染力的演講管用一萬倍。
由此可見,秦國其實也早就摩拳擦掌,想與晉國一決高下了。因此說晉惠公賴賬不要臉,秦穆公也不是什麼良善之輩,兩個君主互相算計,誰也別說誰更高尚。他們的目標也是一致的,那就是爭奪河外黃河大通道的歸屬權,從而獲得爭霸中原的入場券。
秦國人沒有從晉國討到糧食,也不知道是怎麼度過這艱難的一年的。不管怎麼說,兩國之間算是徹底攤牌了,不需要再遮遮掩掩。從雙方的優勢上看,晉國擁有更為強大的軍力,而秦國則是擁有道義上的主動權。誰能夠贏得勝利,就要看接下來的時間裡雙方的備戰了。
首先進入備戰狀態的就是秦國,秦國由於在武力上處於弱勢,就只能在士氣和戰爭策略上下功夫。秦穆公最善於做的就是輿論宣傳工作,他給自己樹立了一個仁義守信的形象,並把秦國人受過的苦難都歸罪到晉惠公的身上,不斷地煽風點火增加人們對於晉國的仇恨。
而晉惠公大概是對晉國的實力過於自信,似乎並沒有做什麼實質性的工作。這一點史料記錄不多,因此難以斷定。但是從晉惠公對秦國一貫輕視的態度來看,晉國沒有積極備戰也是有可能的。
在經過兩年的準備之後,晉惠公六年(公元前645年),秦國終於發動了對晉的戰爭。秦國接連打敗了晉國的邊城部隊(三敗及韓),一直打到了韓原(山西河津與萬榮之間)列兵布陣,開始向晉惠公約戰。晉惠公接到了秦國的戰書,這才不急不慢地整頓軍隊前來迎戰。
※抗日戰爭期間,中日雙方展開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偽鈔戰
※有故事,海灣戰爭中一場雙方都以為擊落了對方的奇怪空戰
※中國的特洛伊之戰,夫妻間一個玩笑引起一次戰爭,形式是雙方對罵
※盤點歷史上幾場對陣雙方實力過於懸殊的戰爭,讓交戰變成大屠殺
※二戰史上最為激烈的一場戰役,雙方司令官都戰死!
※一戰:這是一場奇怪的戰爭 參戰雙方竟然都取得了勝利
※坦克廠里的二戰史:戰爭雙方如何在車間里搶佔優勢
※美國內戰爆潛規則 交戰雙方碰到正在拉屎的敵兵不得狙殺
※抗美援朝里的一次大血戰 雙方精銳盡出 火炮對轟
※二戰期間,美日雙方在這個島上,展開了一場史上最為慘烈的爭奪戰
※敘利亞暫告一段落烏克蘭戰爭升級,雙方的戰鬥開始投入火箭彈武器
※抗美援朝戰爭中,蘇美空軍曾直接較量,雙方互挖先進戰機
※這是一場奇怪的戰爭 參戰雙方竟然都取得了勝利
※二戰海戰史第一次雙方互不見面的戰爭,美日傷亡慘重卻鮮有人知!
※在中國結束了二戰的最後一戰,可交戰雙方竟是他們!
※打了將近十年,解放戰爭時國共雙方為何彼此陌生,戰場屢出意外?
※美軍艦巧遇日潛艇,雙方近在咫尺無法開火,美一箱土豆打贏戰爭
※這是宋遼最逗的一場戰爭,雙方因慫開戰,最終心虛和解!
※這是太平洋戰爭中美日雙方傷亡率最高的一場攻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