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於李白的六大謎團 為何不參加科舉?鐵杵磨成針是真的嗎?

關於李白的六大謎團 為何不參加科舉?鐵杵磨成針是真的嗎?

原標題:關於李白的六大謎團 為何不參加科舉? 鐵杵磨成針是真的嗎?


李白的六大謎團:李白的外貌是怎樣的?李白為何不參加科舉?李白小時候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是真的嗎?李白有怎樣的胸懷抱負?李白有什麼樣的性格?李白的婚姻狀況究竟如何?帶著以上六大謎團,我們一起來重新認識一下李白。


有這樣一個人:沒有他,中國的文壇將失去一顆璀璨的明星;沒有他,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減少很多豪邁的氣息;沒有他,唐代文化將失去很多的魅力。他,就是李白。

文明的傳承依靠文字,而創造一個時代最優美文字的毫無疑問是詩人,所以,我們講開元年間的唐朝文化離不開這些詩人。李白是唐朝第一詩人,這一點毫無疑問。


李白留給我們的那些詩句向我們展現的是一個性格豪邁、才高八斗、胸懷天下的男人形象。今人總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去揣摩古人,李白是不是終其一生都是這樣一顆耀眼的明珠,始終被唐人景仰、被人們傳頌呢?其實,李白的一生頗為坎坷,他的胸懷抱負,他的才氣與他的境遇相比十分不匹配,他受制於那個時代。也許正如世人所形容的,他是天上的謫仙,本不該屬於這個世界。


對於李白,我們可謂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的詩歌,中小學生誰不會背幾首李白的詩歌呢?陌生的是他的生平、他的憤懣,以及他詩歌背後的故事。若讓我們用一兩講就說清楚李白的一生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就集中圍繞他一生中的一些問號來講述。


謎團一:李白的外貌是怎樣的?

對於這樣一位飄逸瀟洒的詩人,人們想像中的他應該長得頗有靈氣,頗有點仙風道骨才好。李白正是這樣一個人。


目前,史料中並沒有什麼可信的關於李白的畫像流傳下來,比較常見的出自明人《歷代古人像贊》的那張畫像,也並沒有什麼可靠的依據,純屬想像。我認為,真實的李白可能比這個畫像還要更有靈氣。


見過李白的人都說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比如魏顥的《李翰林集序》說他「眸子炯然,哆如餓虎」,也就是說,李白的眼睛炯炯有神,像餓虎一樣。崔宗之的《贈李十二白》說他「雙眸光照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李白是個眼神非常靈動,看起來很機智的人。


至於他的身高,他在《與韓荊州書》中說:「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據此推測其身高大約在一米七以下,這個身高在唐朝算是個高個子。


謎團二:李白為何不參加科舉?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創舉,甚至對全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法國大革命前夕,那些啟蒙思想家對中國的科舉推崇備至,因為它打破了貴族對政府的壟斷,使所有人都獲得了參加政治活動的權利。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科舉制也是現代文官制度的基礎。


科舉制起自於隋,大行於唐,尤其是武則天和唐玄宗時期,參加科舉已經日漸成為知識分子重要的仕途門徑,全天下的知識分子無不以考上進士為榮耀。唐代進士科科舉考試主要是考經學和雜文。雜文即文學作品,李白文采甚高,這對於他來說應該是優勢。而且唐代科舉不實行糊名,也就是說考卷上考生名字是不用遮掩的,考官對考生的信息一目了然。也正因為如此,考生在科舉前有沒有社會名望是很重要的。所以當時的很多考生考試前常常去考官家呈送自己得意的文章,期待留個好印象,這也就是所謂的「行卷」。李白詩名遠揚,社會名望大,朝中很多人都知道他,這對於李白來說也是個優勢,那麼為什麼李白不參加科舉呢?


這不是李白不願意,而是他沒資格。關於李白的家世,目前歷史學界還沒有定論。李白家族的身份,其家族為何流落到西域碎葉,李白是不是出生在碎葉,甚至他是不是有外族血統,都是眾說紛紜的。這些問題我們暫且不去追究,單說李白家以何為業這一點。在李白小時候甚或是出生前,李白家就已經從西域碎葉遷居到了四川江油。西域農業不發達,最發達的是商業。而且古時重農抑商,商人往往被視為遊手好閒者,被士大夫們瞧不起,加之李白對自己的家世諱莫如深,只說父親督促其讀書云云,因此學者們認為李家是以商為業。另外,李白很有錢,那時有錢人要麼是官,要麼是商人,李家肯定不是官,那麼是商人的可能性就極大了。李白終生不參加科舉,估計就是受到這個家世的拖累。《唐六典》規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皆不得入仕。」《舊唐書》卷四三《職官志》也說:「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意思是商人家的孩子和商人近親,皆不得入仕。這樣李白便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了。他最後當了翰林待詔,還是皇帝特批的。


謎團三:李白小時候真的有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嗎?


我們從小就聽過一個故事,說的是李白小時候不認真讀書,逃學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正在溪水旁磨一根鐵棒,李白好奇,就問老婆婆: 「您磨這根鐵杵幹什麼?」老婆婆回答說:「要磨成針。」李白笑問:「這要磨到何時啊?」老婆婆回答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個故事一直被中國的家長和老師用來激勵小朋友踏實學習,踏實做事。

可是這個故事究竟是真是假?現在看來虛構的可能性比較大。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見於宋代的《錦繡萬花谷》,說眉州有個地方叫武氏岩,位於象耳山,李白讀書未成路過那裡,之後就是剛才所講的故事。後來這個故事又同時被《方輿勝覽》《山堂肆考》等書記載。但為什麼這個故事值得懷疑呢?


首先,李白自己沒說過這件事,也不見於李陽冰、魏顥等人的記述。他們和李白同時代,很熟悉李白,也熱衷記載關於李白的事迹,卻均沒有涉及此事。李白對自己少年時的經歷也是津津樂道,比如在哪座山學習,跟誰學習,他小時候有什麼愛好,再比如他記述過自己少年時是養鳥高手,曾散養了一千多隻鳥而且都聽他指揮,當地長官都慕名前來參觀云云。如此津津樂道自身經歷的人卻未曾提及這麼勵志有趣的故事,這著實令人懷疑其真實性。


其次,李白少年時沒有到眉州學習的記錄。他的家鄉是四川江油,早年在江油大匡山一帶學習,宋神宗期間的一塊碑《敕賜中和大明寺住持記》記載李白在縣裡當過小吏。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李白說自己曾在「岷山之陽」學習,據推測岷山指的應該是青城山。而《錦繡萬花谷》說他在眉州象耳山學習過,卻不見有史料記載。

根據以上推測,所謂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可能是後人編造的。李白是名人,給名人編段子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一個「愛好」。而且這個故事很勵志,也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戒躁的價值觀,所以此故事便流傳至今了。


謎團四:李白有怎樣的胸懷抱負?


李白的胸懷抱負其實和當時多數知識分子沒什麼區別,那就是想當一個匡扶天下之人。


李白是絕不甘心於碌碌無為的,曾有朋友勸他隱居,但是他不肯,他不要出世,而要入世。而且李白有著強烈的當官慾望,他說:「欲獻濟時策,此心誰見明。」(《鄴中贈王大》)「濟時策」就是安邦定國的政策方針,可見李白懷揣著一個得登相位的理想。為了得到權貴的賞識李白也曾請託他人;在得知皇帝召他入京時他也曾欣喜若狂,寫下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詩句;後來被免官也曾垂頭喪氣。因此,李白的胸懷抱負與當時那些汲汲於功名的知識分子沒什麼區別。


尤其是李白自己才高八斗,當時就詩名滿天下,備受世人欣賞,他也因此更渴望在官場上能有所斬獲。但是現實很殘酷,他一生所獲得的最高職位就是翰林待詔,而且也僅是個陪皇帝吟詩作賦的閑職,與後世位高權重的翰林大學士有著天壤之別,所以他很失落。


我們能否就此說李白是羨慕權貴之人,從而降低對他的評價?


其實,李白追求當官無可厚非。古代社會,人生出路很狹窄,若想安邦濟民、有所作為,除了當官別無他途。不像現代社會,要想對社會做出貢獻,途徑很多,你可以當公務員,可以經商,可以辦實業,可以當科學家,可以當教師,可以當一個優秀的工人、農民。所以李白積極謀求官位的舉動無可厚非,反倒是他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當然,也正是這個抱負導致了李白人生的失意,他註定不屬於官場,所以在這一領域可謂處處碰壁。這也註定了他的悲劇。後面我們會涉及這一點。


謎團五:李白有什麼樣的性格?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李白是一個外向型性格的人。首先,李白口才好。崔宗之誇讚李白口若懸河,令人絕倒。李白自己也記載了堂弟李令問他的話:「兄心肝五臟皆錦繡耶?不然,何開口成文,揮翰霧散?」(《冬日於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兄長啊,你的五臟六腑是不是錦繡堆成的啊?不然怎會出口成章、文采飛揚呢?李白聽聞很是得意,專門把這段話記錄了下來。


其次,李白愛喝酒。有關李白愛喝酒這個特點,可謂婦孺皆知,我不再贅言。這裡要強調的是:喝酒成就了他,沒有酒量也就沒有那麼多文采飛揚的詩句;喝酒也害了他,這使得他仕途充滿坎坷。


再次,李白輕財重義。有學者認為李白家是商人家庭,可能比較富裕,李白出川之後雲遊天下,曾經在短時期內花光了三十萬錢,開元中期一斗米十三文,那麼三十萬錢可以買米兩萬三千斗,可見其當時極盡闊綽。但李白絕非奢侈浪費、揮霍無度的富二代,他樂善好施,輕財重義,據他自己說,凡是看到有才氣的落魄公子,他都要周濟一把。終其一生,李白始終把金錢看得很淡,這也就解釋了他的千古名篇《將進酒》里的那段話:「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您不要以為李白這是把自己的馬和裘皮大衣拿出去換酒,他賣的是主人元丹丘家的馬和大衣:主人你為什麼說沒錢了啊?這不是有五花馬、千金裘嗎?叫你家小兒拿出去換酒吧!放在今天您可能覺得李白臉皮真厚,其實,那個時代文人間講究的就是視金錢如糞土,至少有追求的文人是這樣的,所以對於李白和他的朋友們來說,賣誰的東西並不重要,這就是輕財重義。


另外,李白身上還有俠氣。李白曾在詩文中多次提到自己練劍,而且據說他還殺過人,並且自稱行俠仗義。《李翰林集序》說他「少任俠,手刃數人」,意思是他青少年時曾經殺過幾個人。李白自己寫的《俠客行》也曾說:「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李白雖然沒有明說這位俠客是他自己,但是這很有可能就是在描述他自己的青少年時代。但問題是李白真的殺過人嗎?他若殺人官府為何不追究呢?


這件事撲朔迷離,沒有明確的史料來證明。《李翰林集序》的作者是魏顥,文中有關李白生平的內容都是來自李白的自述。所以這究竟是確有其事,還是李白的誇大,已經無從知曉了。即便確有其事,大概也是事出有因,因為李白自稱「任俠」,這個詞常見於史籍,扶助弱小、見義勇為叫作任俠,李白所殺之人極可能是地痞、惡霸甚至強盜,否則他也不會如此大張旗鼓地宣揚,官府沒有將其治罪,也許也是因為李白殺人屬於見義勇為,所以網開一面。


當然,這只是推測,因為找不到其他史料來佐證此事,只能存疑。但是李白對此事如此津津樂道,可見其身上的確有很強的任俠作風。除此之外,李白還是個道教徒,崇尚道教。這大約與他的生長環境有關。李唐王朝尊奉道教為國教,而李白的家鄉蜀地又是道教色彩很濃厚的地區,所以他自小就信奉道教。《李翰林集序》記載他成人後曾受道籙於齊地,有時還穿著道服。他的詩歌里那股玄遠縹緲的道家思想就是道教對他的影響,甚至他名字就帶一股仙氣。根據他的同族李陽冰為他撰寫的《草堂集序》記載,李白母親懷他時曾有長庚入夢。長庚就是太白星,即金星,五行當中金對應五色中的白,而長庚又名太白,所以他名白,字太白。也就是說,李白還沒出生就已經跟神仙信仰密切相關了。很多人都把李白叫作謫仙,意思是天上被貶到人間的仙人,可見李白身上的確有一股仙氣,氣質也自然令人印象深刻。


謎團六:李白的婚姻狀況究竟如何?


婚姻家庭對於一個人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我們中國也經常講一句話:「家和萬事興。」要想干成事業,家庭內部的和睦是相當重要的。那麼李白有怎樣的家庭生活呢?


可以說,李白的婚姻不可避免地受到他內心訴求的影響。李白內心訴求什麼呢?即通過婚姻為自己的仕途打開道路。《李翰林集序》稱,李白一生有過四段婚姻,其中有兩段在當時來說算是正式的,兩段非正式的。


1.第一段婚姻


入贅許家李白在二十五歲左右出川,開始了自己遊歷天下的歷程。他的家鄉山清水秀,是個好地方,但李白有著雄心壯志,小小的四川盆地已經容納不下他,所以他要進擊天下,用自己的才華建功立業。李白一直很欣賞漢代司馬相如的文章,看到司馬相如盛讚雲夢澤,便慕名前去遊覽。雲夢澤位於江漢平原,李白到了位於今湖北境內的安陸,恰逢前任宰相許圉師家招上門女婿,李白就來到了許家,娶了許圉師的孫女為妻。這位許圉師曾在太宗和高宗時期為官,此時已經去世了。


李白為何要入贅許家呢?畢竟,那個時代盛行大男子主義,雖說唐朝婦女地位高,卻也是男權社會下的高。在男權社會裡,入贅被看作丟人的事情。而且李白家境甚好,入贅也一定不是經濟原因。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我認為李白極有可能是想依靠許家的實力幫助自己實現抱負。身為商人子弟,李白在政治上沒有任何背景、靠山,而許家作為前朝宰相家,名望和人脈資源是有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李白入贅到了許家。


許氏應該是一個比較賢惠的女性,而且兩人的感情還是相當不錯的。後來李白周遊天下的時候,屢次提起夫人挂念他,催促他回家。他們生了兩個孩子,女兒叫平陽,兒子叫伯禽,乳名明月奴。雖然入贅許家,但李白內心還是很不安,所以他寫詩說:「遮莫姻親連帝城,不如當身自簪纓。」(《少年行》)體現出他內心深處還是希望通過個人努力換取功名,而非依靠姻親。李白和許氏的婚姻維持了十年左右。後來許氏在史料中消失了,只有李白帶著一雙兒女遷居到今天山東境內的記載,那麼許氏去了哪裡?估計是去世了。有人會質疑說,既然去世了為何不見李白寫悼亡詩呢?古代詩人每逢親人病故不是往往有悼亡詩的嗎?這個也不奇怪,李白一生著作頗多,但是流傳下來的詩歌只有九百餘首,有很多都亡佚了。而且整個唐朝都是如此。主要原因是唐代的印刷術還未普及。清朝編纂《全唐詩》,費盡心力也不過搜集了不到五萬首詩,其中還有一些是偽作。唐人三百年就寫了這麼一點詩,平均每年不到兩百首?這恐怕難以令人信服吧?所以說李白不可能不寫悼亡詩,只是沒流傳下來而已。


2.第二段婚姻:結識劉氏


許家看起來沒能給李白帶來實質性的幫助。李白帶著兒女來到兗州郡瑕丘城,此處距離曲阜很近。在這裡他又和一位姓劉的女子結識,然後住在了一起,這極可能是非正式婚姻,所以《李翰林集序》描述這段婚姻時沒有用「娶」字。


這段婚姻後來是不歡而散的。劉氏與李白之間看起來感情並不好,而且劉氏極有可能瞧不起李白。因為那時候還盛行官本位主義,做官是最高追求。劉氏見李白遲遲當不上什麼大官,便開始著急了,大概沒少夾槍帶棒地嘲諷李白。


李白後來接到皇帝詔書,讓他入京擔任翰林待詔的時候曾經寫過《南陵別兒童入京》這樣一首詩: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裡面用的典故「會稽愚婦輕買臣」很明顯是影射劉氏。「買臣」指的是朱買臣,西漢吳人,家貧卻心氣高,其妻經常嫌他不務正業。一日,朱買臣一邊擔柴走路一邊高歌,妻子覺得十分羞恥,不斷制止,朱買臣不聽,妻子求休妻。朱買臣說:我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多了。你不要著急,我會給你富貴的。妻子怒曰:像你這樣,早晚一起餓死在溝里,談何富貴!於是朱買臣被迫放其妻離去。妻子再嫁,有一次偶然在墓群中看到朱買臣背著柴草,見其可憐,便與現任丈夫一起招呼朱買臣吃飯。


後來朱買臣因獻計滅東越國受到漢武帝賞識,拜為會稽太守。朱買臣懷揣太守印回歸郡邸(即各郡在長安的辦事處,主要供上計吏使用)。朱買臣落魄時曾經在此蹭飯,所以群吏均看不起他,無人搭理,自顧自地吃飯。朱買臣也跟著一起吃飯,偶然露出印綬,有小吏看見大驚,於是報告掾吏,那些高級官吏一聽哈哈大笑,都認為不可能。但是又不放心,所以派人去驗看,發現是真的太守印,舉座震驚,全體推擠著在庭院中列隊拜謁新太守。


後來朱買臣威儀赫赫返回吳地,當地官員發動百姓清除道路以示歡迎。朱買臣看到被徵發的民夫中就有前妻及其現任丈夫,於是將他們帶入府邸並給予酒食。一個月後其妻自殺。


這個故事中朱買臣的所作所為是不值得提倡的,很明顯是殺人不用刀,他這是對他妻子在其困苦時離他而去表示不滿。而李白呢,在這首詩里用了這個典故,很明顯是以此來影射劉氏,可見劉氏大概沒少抱怨李白。相比之下,第一段婚姻中的許氏對李白更多的是關心愛護,所以這第二場婚姻對於李白來說實在是失敗的婚姻。


後來兩人雖然離異,但是劉氏也不是省油的燈,很可能散布了不少有關李白的流言蜚語,讓李白很生氣。他寫有一首《雪讒詩贈友人》,裡面說:「彼婦人之猖狂,不如鵲之強強。彼婦人之淫昏,不如鶉之奔奔。」這是借用《詩經》里的句子,意思是你們不要聽那個淫昏婦人的讒言。這首詩常被人用來證明李白遭遇過楊貴妃的陷害,尤其是「淫昏」二字,被認為是諷刺楊貴妃與安祿山之間的緋聞,但是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指出,此婦人指的是劉氏,劉氏與李白離異後,曾在李白友人處播弄是非,這首詩就寫在此時。


後來李白可能還曾納妾,這是第三段婚姻,但是唐人眼裡納妾不算結婚,而且這個妾有可能不久就去世了,因此連姓氏都沒留下來,魏顥在《李翰林集序》里只簡單地用了「魯一婦人」這樣一句話。這個妾為李白生了一個男孩叫頗黎,這是個乳名,頗黎就是玻璃的意思。唐代燒制玻璃的技術很不發達,玻璃器皿被視作寶器,所以給孩子起這個名字是把他當寶貝看。


再後來,李白還迎娶了一位妻子宗氏,這也是李白的最後一段婚姻。此時是李白離開皇帝身邊,離開京城比較落寞的時候。宗氏是唐中宗時期宰相宗楚客的孫女,也是個識大體而賢惠的女子,但李白的胸懷抱負、宗氏的出身決定了兩人婚姻也並非一帆風順。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詩仙李白的六大謎團 他為什麼不參加科舉?
維密親閨女!何穗連面試都不參加?!整容撕逼,何仙姑真那麼美?
李白沒有得參加科舉的真正原因竟是如此!
「八卦說」禁韓被罵的韓國女星又來新戲碼?李易峰要參加綜藝了?某女星差點成親戚的人?林更新劈腿還有反轉?
揭秘:諸葛亮不參加夷陵之戰的真實原因,細思恐極
秦瓊作為李世民的第一大將,為何沒參加玄武門之變?
厲害了何穗!穿成這樣是去參加維秘么?
歷史上真實的趙雲參加那些大戰?與那些名將交過手?
范冰冰被張天愛截胡?關曉彤糊了?古力娜扎參加花少3,張繼科轉型實力唱將《同桌的你》?
七大元帥、兩百將軍參加,這一關鍵之仗結果如何?
維密親閨女!何穗連面試都不用參加!整容撕逼,何仙姑真有看起來那麼美嗎?
《龍珠超》劇透:布歐未參加力量大會的原因,這樣敷衍真的好嗎?
孕婦為何不能參加白事?「鬼」真的會找上孕婦嗎?
劉昊然參加真人秀是開掛了嗎?
大將陳賡是怎麼死的 誰參加了陳賡的追悼會?
這才是秦叔寶不參加玄武門兵變的原因?
孕媽不能參加婚禮是真的嗎?什麼原因了?
張一山不再參加真人秀??關曉彤很在意片酬??樂嘉虐待女兒?
如果恐龍也參加,里約奧運會變成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