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太監王朝「奇葩的制度,朝廷官員一律閹割
中國五千年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的「怪事」還真是無奇不有。這不在古代就曾有這麼個很小王朝,做出了古今中外罕見的怪事。這就是五代十國期間,在割據的群雄中,佔據兩廣地區的小朝廷——南漢
南漢這個短暫的王朝,有著一條奇葩的為官規律:除皇帝以外的管理者上至宰相、下至地方縣令全是太監。
南漢皇帝劉岩,祖上本是河南上蔡人,在廣東任封州刺史,乘唐末之亂,割據一方,到劉岩時便稱起皇帝來,建都在廣州,稱興王府。這個劉岩為了鞏固統治地位,創造了種種酷刑,有灌鼻、割舌、支解、炮炙、烹蒸諸法,把犯人放入毒蛇群中,甚至用沸水把犯人燙爛皮膚以後,再放在太陽底下曝晒,灑上生鹽,讓全身糜爛,久久才死。真是駭人聽聞。但這個暴君,卻別出心裁,發明一套「治國」理論。宮裡有太監,並不稀奇,據史料載,早在殷商時就有太監了。太監本是皇帝怕宮裡的奴僕偷情,給他戴綠帽子而採取的絕對安全的措施,連根除掉。但劉岩認為一般人都有妻兒子孫,既有妻兒子孫,便有私心,就不能全心全意為皇帝辦事。因此他認為只有太監才最可靠,因為太監沒有「家室之累」,用不著照顧家庭妻兒子孫,必然全力效忠皇上。根據這套「理論」,他便專用太監主持國政,並把這套重要「理論」傳給子孫。
他的孫子劉鋹,認真學習這套「理論」,並且有所繼承和發展,竟然作出這樣的規定:凡是朝廷任用之人,不管他是進士還是狀元出身,一律先要閹割,才能當官。《十國春秋》有這樣一段記載:「後主(劉鋹)信任宦者,凡群臣有才能及進士狀頭,或僧道可與談者,皆先下蠶室(閹割的地方),然後得進。亦有自宮(自行閹割)以求用者。亦有免死宮者。由是閹人十倍於乾和(南漢中宗年號)時。」可以想像,滿朝文武上下,儘是「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聽之不似人聲,察之不近人情」(唐甄《潛書》半男半女,半陰半陽,半人半鬼的傢伙,連左右的和尚、道士也都是太監,中了狀元之後,也要變成太監,這真是極天下之怪事。
那麼多的進士狀元,不顧斷子絕孫,忍痛自宮,以圖進仕。據《通鑒綱目》說,當時南漢「宦者近二萬人」。這個小朝廷太監數量如此之多,遍及社會上層。但不管後主劉釒長怎樣發揚光大劉岩的重要理論,也逃不脫王朝煙飛灰滅的下場。宋開寶四年(即南漢大寶十四年,971),宋兵攻佔廣州城破之前,劉鋹又聽從了太監龔澄樞的話,把南漢宮殿全燒了。本來宋軍攻進南漢都城,都準備發筆小財,竟然把財寶全燒了。還好劉鋹沒被先入城的將士所殺,撿回了一條性命。趙匡胤聽說是劉鋹下令燒了宮殿,大怒,甚至想殺了劉鋹。劉鋹連忙解釋說:「我從小就即位,一點也沒權力。其實事情都是龔澄樞等宦官說了算。這南漢真正的主人是龔澄樞。」趙匡胤終於還是沒有殺劉鋹。但是南漢的太監們,該是付出代價的時候了,下令斬閹工五百餘人。南漢滅亡了。
備註:南漢(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之一。位於現廣東、廣西兩省及越南北部,面積約80多萬平方公里。唐朝末年,劉謙任封州(現廣東封開)刺史,擁兵過萬,戰艦百餘。劉謙死後,劉隱繼承父職,逐步統一嶺南,進位橫海軍節度使。907年,劉隱受後梁封為彭郡王,909年改封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為南海王。劉隱死後,其弟劉龑襲封南海王。劉龑憑藉父兄在嶺南的基業,於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廣州)稱帝,改廣州為興王府,國號「大越」。次年十一月,劉龑改國號漢,史稱南漢,是為南漢高祖。971年為宋朝所滅,歷四帝,五十四年。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中華歷史五千年微信公眾號:zhls5000 (長按可複製)
※歷史上最賺的耳光,令朝廷修改制度,還誕生了皇帝
※史上最賺的耳光,令朝廷修改制度,還誕生一個皇帝!
※唐朝宦官專權控制八任皇帝和朝廷,他出手反擊局勢徹底逆轉!
※晚唐太監直接控制朝廷,比皇帝都厲害,欺凌妃子手握大權
※張邦昌:宋朝唯一被朝廷誅殺的朝廷領導人?
※漢墓里神樹上的猴子和鳥:巫師還是朝廷大員?
※歷史揭秘:為何清朝廷要給太監李蓮英修建墳墓
※李希烈,記唐朝節度使反抗朝廷的真正原因
※康熙最長壽的皇子,一生歷經三朝,深受朝廷重用
※歷史上的朱熹:因為好色被皇帝逐出朝廷
※史上潔癖最嚴重的書法家,因潔癖被朝廷開除
※歷史上真實的北宋末朝廷「六賊」,其中沒有高俅
※宋朝最後一枚錢幣,真正見證了漢人朝廷無能、百姓無辜、良臣無奈
※朝廷報紙爆料的史上第一太監桃色新聞
※古代官員為何要虛報年齡,這都是與朝廷政策有關的
※乾隆這個兒子太摳門,朝廷讓他掌管戶部,書法冠絕嘉慶一朝
※乾隆史上最冤的百官命案,只因這一小事,朝廷大換血,百官被斬殺
※唯一有機會滅掉梁山的朝廷軍官,可惜孤立無援,被吳用設計
※晚清朝廷官員與平民百姓的真實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