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電影里看愛情

從電影里看愛情

那些發生在電影的愛情,就是我們的愛情。中野京子在《瘋狂年代:法國大革命前後的歐洲(下)》近100部電影中講述了20多種愛情:有閑的愛情、只能開花無法結果的哀傷戀情、純真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戀情、幸福如夢的童話愛情......書中總有一款愛情屬於你。


電影《純真年代》:三角戀故事


德國大文豪歌德的詩劇名作《浮士德》不知為何沒有得到德國籍音樂家的青睞,反倒被法國作曲家古諾改編為歌劇,於1859年在巴黎首演。《浮士德》很快成為人氣劇目,並在十幾年後,也就是19世紀70年代初登上了美國紐約高等音樂學院的舞台。

從電影里看愛情 點擊播放 GIF/477K



電影《純真年代》(馬丁·斯科塞斯導演,1993年公映)的故事就從正在上演《浮士德》的劇院拉開帷幕。坐在劇院包廂中觀看歌劇的主人公紐蘭覺得自己的未婚妻梅與歌劇里純潔無瑕的女主角非常相似,自己必須好好守護她。而正在此時……


這是一個三角戀故事。出現在這對情侶面前的,是醜聞纏身的女子艾倫。在當時,像艾倫這樣「敗壞門風」的女人沒羞沒臊地跑來看歌劇是件相當出格的事,所以她剛一露臉,整個劇院的視線都齊刷刷地轉移到了她的身上。

如果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艾倫背負的「醜聞」,大家一定會認為整個社會對她的評價實在是太不公平了。艾倫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給了歐洲的貴族,但由於丈夫成天在外拈花惹草,忍無可忍的她獨自返回故鄉,此時正與丈夫打著離婚官司,所謂「醜聞」,僅此而已。


當時紐約的人口大約在100萬人左右。雖說號稱國際大都市,但也仍然是座歷史尚淺的新城。這裡的上流階層人士在舊大陸的傳統貴族們看來,不過是一群淺薄的暴發戶。當事人自然對此心知肚明,所以才會加倍仿效歐洲社交圈,用比舊貴族更為嚴苛的陳規陋習來束縛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劇中,男主人公紐蘭與艾倫被彼此深深吸引,但他們都不想傷害純真無邪的梅。當暗中相愛的兩人拚命尋找機會打算向梅說明一切的時候,一無所知的梅卻在無意間公布了自己與紐蘭的婚禮日期。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就再無迴旋餘地了,紐蘭只能與梅結婚,履行一名紳士應盡的義務。

從電影里看愛情


電影《純真年代》劇照


沒錯,就像大家推測的那樣,梅並不是真的什麼都不知道。事實上在紐蘭自己意識到之前,梅就已經發現了他對艾倫的戀慕之心。梅察覺到,紐蘭在內心深處瘋狂愛著的人是艾倫,而自己對他來說只不過是個小妹妹。


為了戰勝情敵,梅裝出一副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如果被紐蘭找到機會表明心跡,自己就只能默默退出不戰而敗,因此決不能被紐蘭和艾倫發現自己知道他們的關係。


每個人都相信梅就像《浮士德》的女主角一般清純無瑕。梅也不負眾人的期待,始終戴著「純真」的面具,就這麼與紐蘭步入了結婚禮堂。


不過這種從一開始就知道丈夫心裡有別的女人的婚姻,真的能幸福嗎?

在電影中,梅說自己是幸福的。哎……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只能開花無法結果的哀傷戀情


以《傲慢與偏見》、《愛瑪》、《勸導》等長篇佳作獲得英國上下一致讚賞的女性作家簡·奧斯汀初次在家人朋友面前朗讀自己撰寫的小說時剛剛14歲。那一年正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1789年。電影《成為簡·奧斯汀》(朱利安·傑拉德導演,2007年公映)講述了這位女作家短短41年人生中唯一、卻只能開花無法結果的哀傷戀情。

從電影里看愛情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劇照


作為當時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女子,奧斯汀不但接受了高等教育,還深受家人的寵愛。但是身為牧師的父親在養育8個孩子時卻也承受著不小的經濟壓力。


一名出身富貴的青年向奧斯汀求婚。當她打算拒絕時,父親說出了一句無奈而現實的話:「世上最能摧毀人心的是貧窮。」


這句話中提到的「貧富」問題可謂貫穿整部影片。奧斯汀的男友也是個窮小子。他在自己以及父母弟妹全都靠叔叔接濟的情況下學習法律,根本不敢忤逆叔叔的意思。


事實就是這麼殘酷,一對貧窮的戀人如果不各自與有錢的對象結婚,未來註定一片黑暗。劇中奧斯汀拜訪安·拉德克利夫(英國哥特式小說女作家。代表作《林中艷史》《奧多芙的神秘》《義大利人》等。)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拉德克利夫是當時罕有的女性作家,她創作的哥特風恐怖小說極受歡迎,令其收入頗豐,完全是奧斯汀所憧憬的成功職業女性。

從電影里看愛情 點擊播放 GIF/639K



拉德克利夫雖然鼓勵了內心充滿希望的、年輕的奧斯汀,可她看起來卻一點也不快樂,反而顯得有些精神恍惚,彷彿被慢性的疲勞感侵蝕著身體。可怕的是,這樣的表情在影片末尾再一次映入觀眾的眼帘,這次居然出現在奧斯汀的臉上。


此時,放棄愛情終身不嫁、只埋頭於小說創作的奧斯汀已經步入晚年,她被讀者包圍,享受著周圍的盛讚,而她的表情卻與當年的拉德克利夫一模一樣。


那麼現實真是如此嗎?即使晚年的奧斯汀果真面露疲態,我也願意相信這是致命的疾病在作祟。因為即使遠離婚姻,即使無法得到作為女人的平凡幸福,奧斯汀也一定擁有遠勝於這些的「創作之樂」。


電影《最後一站》:信奉理想主義的丈夫和堅持現實主義的妻子的吵架


電影《最後一站》(邁克爾·霍夫曼導演,2009年公映)是一部揭示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與妻子惡劣關係真相的力作,出演該片的海倫·米倫憑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提名,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從電影里看愛情



電影《最後一站》劇照


我們經常聽到夫婦關係不錯但因為婆媳矛盾導致離婚的情況,夫妻之間的感情會因為周圍的噪音和干涉逐漸變味。然而托爾斯泰夫婦的問題不在於周圍環境,也不是婆媳之爭這類膚淺的矛盾,真要論其中究竟,大概只能嘆一句可憐了。


兩人是在1862年結婚的。當時34歲的托爾斯泰是擁有廣闊領地的伯爵,同時也是一位名聲鵲起的新晉作家。早已游遍花叢的他初次認真愛上了一名女子,她就是宮廷御醫18歲的女兒索菲亞。


兩人度了很長時間的蜜月,接連生下13個孩子。索菲亞在家中擔當起賢內助的角色,有時為丈夫創作的小說提供靈感,有時則幫丈夫謄寫字跡潦草的手稿。《戰爭與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然而夫婦二人的人生取向逐漸開始背道而馳。托爾斯泰對於驅使農奴、窮奢極欲的貴族生活產生罪惡感,逐漸作為一名思想家實現精神覺醒。與此同時,將他奉若神明的瘋狂粉絲們聚集到他身邊,並將索菲亞視為仇敵。崇拜者們認為,這個女人嚴重干擾了偉大的托爾斯泰的意志,使他不能將全部財產捐獻給平民。


索菲亞的思維方式確是典型的「伯爵夫人」。她夢想著建設歌劇院(劇中出現了她用留聲機聽普契尼《蝴蝶夫人》的場景),還堅定地認為「就算把錢給窮人他們也只會拿去買酒喝」、「因為不努力才會一直貧窮」。


而且對索菲亞來說,所謂的「托爾斯泰的財產」其實是他們兩人共同積累的,本就應該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而那些大肆宣揚「托爾斯泰主義」的人根本就是妄圖竊取遺產的小偷。為了保護家人,索菲亞必須奮起戰鬥!


這對結婚近半個世紀的夫妻在全球媒體的見證下反覆為了遺產大吵大鬧。最終 82 歲的托爾斯泰在放棄財產的文件上簽字後離家出走,死在了一個小車站裡。


電影並沒有給索菲亞貼上「惡妻」的標籤。站在我們面前的是信奉理想主義的丈夫和堅持現實主義的妻子。雖然他們依然深愛著對方,但兩人之間已經已然阻礙重重。這場還沒來得說出妥協就迎來永別的悲劇令人心痛。


電影《茜茜公主》 :與史實有出入的童話愛情


電影《茜茜公主》(斯特·馬利斯卡執導,1955年公映)描寫了年輕皇帝弗朗茨·約瑟夫對茜茜一見鍾情,兩人步入婚姻殿堂的過程。

從電影里看愛情



電影《茜茜公主》 劇照


影片中對茜茜在巴伐利亞娘家生活的刻畫相當有意思。家中的母親對 6 個繼承王族血脈的孩子嚴加管教,但被周圍視為怪人的父親卻對兒子們用手抓東西吃的粗魯行為毫不介意。


茜茜深愛著她散漫不羈的父親,同時也是與父親最為相似的女兒。那時的她才15歲,還是一個渾然不知自己擁有傾城之貌的活潑少女。


另一邊的維也納宮廷中,精明能幹的索菲皇太后與懦弱老公之間的關係也表現得令人忍俊不禁。不過兒子弗朗茨·約瑟夫被超級美化了一番,不但顏值比真實人物提高了數倍,而且還能夠獨立迅速地處理政務,怎麼看都是個完美好青年的形象,一點都不像其本尊是個戀母的廢物。


22歲皇帝與15歲公主的邂逅場景著實充滿了老電影氣息,做作度爆棚,真實感為零。因為實在無力「吐槽」:茜茜在釣魚,皇帝坐著馬車過橋,茜茜猛地一揮竿,魚鉤正巧鉤住了皇帝的衣服。


茜茜趕忙上前道歉,皇帝被眼前的可愛少女吸引,立即走下馬車,並說自己要與這位小姐同行,命令車夫先走。而在此之前,皇帝因險些遭到暗殺而採取了緊急戒嚴,鬧得滿城風雨,可轉眼卻又為了「泡妞」撇下隨從獨行,如此任性可真叫人為他的人身安全捏把汗。


男女主人公隨意在鄉間漫步,茜茜不知為何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帥哥皇帝則對這個神秘的少女越來越感興趣。


「陛下您這是要去哪兒?」「我要去相親。 」 「您愛那位小姐嗎?」 「不,這只是作為皇室的義務。 」——這番對話之後,愛火在兩人心中燃起。


電影設定茜茜事前不知道皇帝的相親對象是自己的姐姐,因此在閃電求婚後,兩人愛情路上的最大阻礙是那個失意的姐姐。的確,觀眾們(尤其是女性觀眾)想必會很在意那個遭受了奇恥大辱的姐姐之後怎樣了。


影片中姐姐很快找到了新戀人,茜茜也因此可以心無旁騖地與心愛的皇帝共結連理,總之是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團圓結局(而實際上姐姐是在茜茜出嫁5年後才結婚的)。


本片作為一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飛上枝頭變鳳凰主題的電影,在公映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仍然是德國及奧地利聖誕節、新年時電視台必播的固定節目。


也許是因為德、奧國民人人都對茜茜的不幸人生瞭然於心,所以才更喜歡這種與史實有出入的童話故事吧。


電影《不朽真情》 :我們如此相愛,卻為何……


「我的心絕不會被其他女子佔據,絕不會!啊,上帝啊,我們如此相愛,卻為何偏偏要分離!」——寫下這封熱烈情書的,居然是貝多芬!究竟是何方神聖能將大音樂家迷得如此神魂顛倒?


電影《不朽真情》(伯納德·羅斯導演,又譯為《永恆的愛人》《貝多芬傳》 ,1995 年公映)以貝多芬至死未曾明晰的戀情為主題,其中的情節令觀眾們大吃一驚(當然也有一些過於誇張的地方)。

從電影里看愛情



電影《不朽真情》劇照


1827年,56歲的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死於肝硬化。雖然他生前幾乎與社交界絕緣,但仍然有2萬餘人自發聚集在其維也納的葬禮現場。大師的人氣之高可見一斑。而舒伯特當時也舉著火把在人群中追送哀思。


那封呼喚著「不朽真愛」的信是在貝多芬去世次日,偶然被遺產保管人發現的。它被慎重地保管在存放股票等貴重物品的秘密處所。


話說回來,這的確是一封奇異的情書。一般來說寫信人會在信中寫明年份,但這封信中只記載了月日:「7月7日」。另外整封書信中都找不到收件人的名字,唯一的線索只有一個名字的首字母。而且說到底這封信為什麼會在寫信的本人身邊而沒有送到對方手上呢?


想來這恐怕是一封退信。這名被貝多芬稱作「不朽真愛」的女子也許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收下他的書信。換句話說,兩人之間可能存在著較大的身份差距,女子說不定是位血統高貴的貴族。另外從「想要與您一起生活卻無法實現」的詞句可以推斷,對方這名女子很可能是個有夫之婦。


貝多芬一生未娶的事實可以充分佐證這場宿命之戀的真切和悲哀,他背負著不為人知的痛苦和秘密,孤獨地走完了人生的旅程。


影片中採用了貝多芬的多首名曲作為背景音樂,其中《月光奏鳴曲》的浪漫曲調與美輪美奐的演奏場景相輔相成,令人印象深刻。


從電影里能看到愛情的全貌。哪些電影里的愛情故事最讓你難以忘懷,更讓你懂得了愛的千姿百態、以及它帶來的美好與溫暖?歡迎留言評論。


好吧,只能武斷一些了,評論點贊數前10名的用戶會獲得《瘋狂年代:法國大革命前後的歐洲(下)》,呃,為什麼只有下?因為「上」去年已經出版了。

從電影里看愛情



《瘋狂年代:法國大革命前後的歐洲(下)》,中信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您可能感興趣

你絕對沒看過的愛情電影
別期待了!情人節夜晚還是老老實實呆在家裡看電影吧 在電影中Get愛情觀,7部愛情電影不能錯過!
這部虐心的電影,影響了我的愛情觀!
讓人看了想努力戀愛的電影
周末在家幹嘛?看愛情電影啊~
沒有愛情的人,活在電影里
日本除了愛情動作片,還有這些好看的純愛電影
搞笑漫畫:看電影是男女感情的開始
你希望你的愛情是哪部電影
陌陌拍電影,大家來看電影,看好了就約吧
看恐怖電影時候的你!
日本電影散記——從《看電影
電影······
電影中的愛情往往讓人嚮往,10部電影教你如何戀愛
適合情人節看的9部科幻愛情電影
也許你看的電影並不是真正的電影
小瀋陽的電影好看不好看?這樣的《情聖》恐怕只能是情剩!
細數國外獨特的情侶電影院,這樣看電影你願意嘗試嗎
5部單身狗應該看的科幻愛情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