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北大六院李荔:如何促進精神疾病患兒早日康復

北大六院李荔:如何促進精神疾病患兒早日康復

北大六院李荔:如何促進精神疾病患兒早日康復



對於患有精神疾病的兒童而言,除了疾病的治療期至關重要,康復期也是不容忽視的。很多孩子在治療期雖然有不錯的療效,但因在康復期出現了沒有規律用藥、課業壓力過大、作息時間不穩定等問題,從而導致疾病的反覆。因此,專家提議:精神疾病的康復期,也就是家庭護理的階段要引起患兒家長們的重視,需要醫生、家長、學校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幫助患兒平穩、順利度過這一時期,早日康復。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李荔


一般而言,精神疾病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疾病的急性期,是從發病到平緩的前三個月。李荔醫生提示,這一階段是治療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注意堅持治療。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病情稍有緩和,去醫院看了一個月就不看了,這是不可取的。另外患兒也可以住院接受治療,每個療程30天,一般1-2個療程結束,患兒的情況就可以比較平穩;

第二階段是度過急性期之後的平緩期,也是治療的鞏固期,進入康復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孩子的病情已經好轉、異常行為消失,重點是要注意孩子社會功能的恢復,幫助孩子未來可以更好的適應家庭、以及學校的生活,回歸社會;


第三階段是維持治療期,是在鞏固治療期後。這一階段如果孩子病情平穩,可以與醫生商量決定是否減葯;但家長仍然要隨時注意孩子的疾病是否有複發、波動:當孩子如果出現睡眠不好、容易發脾氣等情況,要隨時回醫院複診。額外留意春、秋兩季,這是疾病容易反覆的季節,盡量不要私自減葯。當孩子面臨升學、考試、談朋友等時期,也不要給孩子減葯,甚至要和醫生隨時溝通,看是否有加藥的需求。


判斷患兒是否可以進入康復期,可以看是否已經滿足了如下條件:


1.孩子的精神癥狀消失。比如有幻覺的患兒幻覺已經消失;有狂躁情況的患兒情緒持續是平穩的;


2.孩子的思維是正常的,邏輯是清晰的,大腦正常的運轉。沒有一些過分不切實際的想法;

3.孩子的情緒是協調的,情感是正常的。沒有持續亢奮,或者持續低落的情況出現;


4.孩子可以保持正常的社會交往;


5.孩子對自己疾病認知能力明確。康復的越好的孩子越容易承認自己患病,相反病情越嚴重的孩子越不承認自己有問題。所以如果孩子主動跟家長說明「我可能有問題,需要看心理醫生」,反而可以說明目前孩子的問題並不那麼嚴重。


在康復期,家長起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患兒家長要規律的帶孩子看門診,並在日常花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有如下幾點需要家長特別注意:


1.按時吃藥。

李荔醫生坦言,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很多家長認為,藥物吃得太多了對孩子身體不好,所以常常孩子情況一見好轉就急於減葯。醫生特別提出:在孩子剛出院的3-6個月是非常關鍵的時期,家長不要給孩子減葯!李荔醫生將這個過程比喻成燒開水:如果用大火燒水,可能10分鐘燒開;減葯相當於轉為小火,可能需要20分鐘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燒開。而且研究表明,疾病對孩子的大腦的損傷要比藥物嚴重得多:藥物對孩子身體的影響可以隨時通過複診檢測出,但疾病對於孩子的影響是無法檢測的,甚至有些傷害是很難逆轉的。所以:


一片葯都不能少!


2.創造好的生活環境。

在孩子出院後,家長要給孩子努力創造一個平靜的生活環境。李荔醫生介紹到,在六院兒科病房住院的環境是非常舒適的,環境很好,也常常組織活動,孩子在這裡沒有壓力;但在學校上學的小孩課業壓力就太大了。所以當孩子出院,家長不要急於給孩子強加學習的壓力。


這裡並不是說孩子不能回學校,而是盡量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升學的壓力。可以考慮讓孩子嘗試這回歸學校,跟孩子商量:是不是可以先不上全天課,先上半天課,或者能上幾節上幾節,堅持不下去隨時給家長打電話等等。


在家庭生活中也要注意,父母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有些家長會在孩子面前互相埋怨是對方造成了孩子的病,這對孩子的傷害很大。


此外不要太溺愛孩子,也不能什麼都不管。適當的讓孩子參與家務活動等等,不要讓孩子有過分剩餘的精力,無事可做、精力無處釋放也容易造成再次發病。


日常也要注意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住院期間孩子的起床、吃藥時間都非常固定,出院後的作息要盡量和醫院保持一致,避免用藥不規律等問題。


3.要陪孩子一起多活動。


李荔醫生過去治療的患兒當中有一個孩子存在超重的問題,這個孩子的母親就犧牲了自己工作的時間,堅持每天陪孩子一起爬山。久而久之,孩子不僅體重下降了,病情也逐漸好轉了。這就要求家長盡量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鼓勵孩子,和孩子一起做事情,這對孩子的康復來講大有裨益。


出院以後去哪?李荔醫生談到,康復期的孩子可以有如下選擇:


1.醫院康復科。地點就在六院的康復樓,專門負責孩子的康復,有各種各樣的課程可以參加;


2.不在北京的孩子回老家後可以去當地的康復中心。北京市在各區縣也有當地的區級康復中心,會有一些活動適合孩子參加;


3.家庭康復。這是大多數孩子可能進行的選擇,在這期間家長要注意,要體貼孩子、關心孩子,要讓孩子「走出去」,不要覺得孩子生病了,在家自己和孩子相處就行了,不跟外界接觸也無所謂,這是不可以的。人類社會就是需要人和人交往的,孩子不可能一輩子不跟別人接觸。也不要覺得把孩子帶出去會有人看、覺得丟面子,只要孩子傷害自己或者傷害別人的行為,就要帶孩子出去,讓孩子儘可能融入社會,學習和別人交往,一定要多做嘗試,不要只是設想。還有家長會有一些盲目的擔心,比如孩子回學校上學會不會學習跟不上,老師和同學會不會歧視,建議家長可以提前跟老師溝通,表明孩子可能在交往溝通上存在問題,需要老師額外照顧,而在有障礙的時候有人可以幫助。


最後,李荔醫生提示家長在護理中生活細節的注意和禁忌:


1.要給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


2.家長要加強防範,家裡危險物品要保存好,不要放在外面;


3.避免誘發因素,不建議帶孩子參加婚禮等容易致使情緒出現大起大落情況的場合,需要家長多加思考;


4.飲食方面,注意不要給孩子吃容易過敏的食物,保持清淡營養的飲食;由於精神科的藥物對光有敏感性所以也不要太多曬陽光;避免孩子過於勞累。

您可能感興趣

女子精神疾病,將八個月大女兒打進醫院
喻東山專欄之三:女性精神疾病患者能否帶葯懷孕?
關注孕產婦精神健康:產後抑鬱和焦慮不同於其他精神疾病
一種新聯繫:炎症和精神疾病之間
朱智勛:孫佳仁自曝罹患精神疾病 驚爆遭朱智勛的朋友勸誘呼麻
鏡頭下:女兒眼中罹患精神疾病的母親
醫生自述:如何面對精神疾病「病恥感」
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焦慮症,精神疾病患者務必遵循四大治療原則
精神疾病該怎麼治療呢?
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精神疾病患者務必遵循4大治療原則!
安定精神疾病研究院的中醫治療抑鬱
終結羞恥!威廉王子視訊女神卡卡大聊精神疾病
新發現:精神疾病與大腦酸鹼度
淺談精神疾病的防治原則
民諺「菜花黃,痴子忙」 意示春季精神疾病高發
精神病是「瘋子」嗎?什麼才是精神疾病?
隴縣:正確認識精神疾病 共享健康和諧生活
精神疾病和「神經病」分不清楚?精神疾病患者有這3個異常表現!
自稱王力宏的妻子?襲擊王力宏的女子疑似有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