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精武拳械傳承人符永江
看過電影《霍元甲》的人,一定對愛國武術家霍元甲欽佩至極。他的功夫閃轉騰挪,翻飛如燕,那叫一個漂亮;他打敗俄國、日本大力士,洗雪「東亞病夫」國恥的精神,又是那麼壯懷激烈、大快人心。
雖然霍元甲早已仙逝,但他的精神因他創立的精武會,得以延續至今。鮮為人知的是,在餘姚,不僅有中華精武會餘姚分會,還有藏龍卧虎的「二指禪功宗師」符永江等武林高人,餘姚的精武拳械也成為了一項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1、弘傳國粹萬年春
餘姚地處寧紹平原中心,北瀕杭州灣,南臨四明山,自古是浙東交通要衝,歷來有山匪海盜出沒。早在明代嘉靖年間,餘姚一帶倭寇為患,為保家衛鄉,老百姓練武習拳,舞刀弄棍,習武之風盛行。當時,有閩籍軍士的「金鎖拳」和戚繼光改創的「戚氏南拳」傳授民間,對於平定倭寇起到很大作用。1930年,餘姚成立國術館,當時的縣長兼任館長,聘省里的國術家為教練,這樣的人員配備,足見當地對武術的重視。
1937年的中國,抗戰爆發,國土淪喪,百姓生靈塗炭,惶惶不可終日。一些熱血青年興起習武報國之志,姚電俠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上海精武會的教練,1909年出生於餘姚周巷(今屬慈溪),13歲到上海做學徒,之後參加霍元甲創辦的上海精武會。習武6年,他得到諸多名師指點,成為霍元甲兒子霍東閣的徒弟。
有一天,姚電俠走在路上,看到一個日本人坐著黃包車到洋行門口下,不肯付車錢。黃包車夫追上去討錢,被日本人扇了兩個耳光。車夫忍辱負重,繼續催討血汗錢,被日本人一腳踹開,還用皮鞋尖繼續踢他。圍觀者個個義憤填膺,卻敢怒而不敢言。姚電俠看到此情此景,頓時怒火中燒,衝上前給日本人一個掃蕩腿,日本人應聲倒下,摔得鼻青眼腫,掙扎不起。
那年,姚電俠懷著激憤的心情,回到家鄉,也把精武拳械和精武精神帶到餘姚。回鄉後,姚電俠在周巷時化小學、餘姚時獲中學、餘姚中學任武術老師十餘年。
2、昔日少年武為尊
在餘姚山西新村的一處陋室里,86歲的符永江淺笑盈盈地開門。誰也想不到,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是中國「二指禪功」宗師、餘姚精武拳械的傳承人。
時光倒流到1939年。在時化小學讀書的符永江那年才11歲,小小年紀的他,每次路過日軍指揮部,就深感國難當頭。他從小愛打抱不平,夢想自己能成為像霍元甲一般的武士,揮灑熱血,救國於危難中。
這一天,體育課上來了位新老師。老師一上來就給學生耍了一套行雲流水的武術套路,還向他們傳授「強國強民,乃武乃文」的霍元甲精神。符永江當時只覺得熱血沸騰,他不僅上課時認真練習,課後痴迷練功,還屢屢上門,向老師請教。老師被他的刻苦用心所打動,正式收他為徒。這位老師不是別人,正是當年從上海回鄉的精武傳人姚電俠。
從此,符永江每天挖沙坑、練撐桿跳,腿綁沙袋練跑步和彈跳,天寒地凍,夏日炎炎,永遠趕在天亮之前,站在漆黑的天井裡,等待姚電俠傳授他一招一式。十二路譚腿、功力拳、大戰拳、節拳、套拳、八卦刀、猴棍、空手奪刀等精武傳統套路,符永江練得如痴如醉,頗得武術深意。當年,姚北一帶盛行廟會。廟會期間,常有舉石擔比賽稱英雄的習俗。石擔類似於舉重用的杠鈴,最重的石擔有110公斤。
有一年廟會,石擔場被數十位年輕男子圍得水泄不通,大家紛紛捋起袖管,躍躍欲試。然而,大家轉了一圈,卻只挑輕的抓,最重的那個,誰也不敢上前試。這時,符永江出現了。他身穿一套白色紡綢衫褲,不慌不忙,撥開人群,徑直走向那個最重的石擔。圍觀者倒吸一口氣,這位個頭不高的年輕人怎麼可能拿得動?
只見他雙手緊握石擔杠,用內功發勁,只聽他一聲微哼,石擔離地,橫在他胸前。此時,場內一片寂靜,大家屏氣斂息,生怕一呼吸,石擔就會掉下來。符永江又以內力爆發腰臀力,一聲吼,石擔往上舉過了頭頂,挺住幾秒後,又突然落放胸前,再發力舉起。如此連續上下三次,再輕輕地放回原地。圍觀的人看呆了,喝彩聲久久不絕。如今的《周巷鎮群眾文化史》一書中就有這樣的記載:「井亭庵村符永江,當時能舉二百二十四斤重石擔。」練就一身武藝,符永江沒有用來欺凌弱小。他十幾歲就隨父親參加抗日工作。解放後,歷任公社書記、鄉黨委書記、區委副書記、縣委農工部副部長等職務。
1988年,臨退休之際的符永江,在姚電俠的幫助下,與兒子符飛雲一起辦起了餘姚精武體育會,如今已收門徒1萬餘人。他的老伴、三個兒子和女兒也練就一身好功夫,父母兒女們相見,常常耍拳使棒,真正是「武術之家」。
3、而今鄰里少傳人
符永江創辦的餘姚精武會,是浙江省內唯一一個精武組織。要想在武術界佔得一席之地,必須有制勝法寶。他思索良久,在精武傳統套路的基礎上,研究出一套餘姚特色的精武拳械套路和絕技:
第一招是電俠短打,這個以名字命名的套路,是姚電俠1947年在餘姚中學教武術時編創的。短小精悍,以短制長,近身快攻,發勁剛猛。講究近身用拳腿,挨身用肘膝,並發揮手掌的削、切、砍、擊、挑等技術。
第二招是姚江太極快劍。顧名思義,以太極為原理,剛柔相濟,快慢相間,攻防相顧,造型優美。
第三招飛龍陰陽指。聽起來玄乎神妙,其實是以指功點穴為主的武術套路。它是集二指禪、點穴術、武術基本功三者於一體的功夫。專以點擊人身要穴及要害部位,類似於電視劇《武林外傳》中的「排山倒海」、「葵花點穴手」。符永江說,如果能練成這項絕技套路,那就是上乘功夫了。
第四招神速二指禪。說起這一招式,有「二指禪功」宗師之稱的符永江很得意,常規練成時間特別漫長,一般需要五六年,很少有人能堅持下來。但他研製出一套速成的套路,把「少林大易筋經」的內功原理融合,重點突出指功,並吸收增加了靜功、動功,練得最快的弟子60天就學成了。
「易筋經」的易字,就是改變的意思,它能發掘人體潛力,外易筋、骨、皮,內易精、氣、神。這也是符永江年輕時堅持練習的功法,因此他的腰力、腿力、臂力、腕力、指力等全身力量過人,年輕時舉起的重石擔其實不算什麼。他平常能抓起三四百斤的米袋,肩挑八百斤重擔。
符永江說,現在很多練二指禪的人,只練指功,手指的力量確實是大了,但身體其他部位的力量沒有跟上,會出現協調性差,支撐不住的局面。所以先練全身的勁力,再重點練指力,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外行人聽起來有些費思量,符永江的兒子符飛雲在一旁演示:先練站立靜功,在牆壁上做俯卧撐,再慢慢地靠著牆壁降低身段,同時手著力越來越大,再將整個手掌轉化為手指著力。
就這樣,慢慢地一點一點把力都勻到手指上。手指力量日積月累,大到可以手掌劈石、二指斷石。央視七套《鄉土》欄目,對此曾兩次做過題為《餘姚處處藏高人》、《精武傳奇》的專題報道。
然而,說到傳承現狀,符永江不無感慨。儘管餘姚精武會所獲國際獎牌甚多,但既沒有辦公室也沒有專門的練武場地。平常練武最多的場地就是龍山文化廣場,雨天就無法進行。學武的人數雖多,但長期堅持下來的甚少。上海《精武本紀》里記載225套套路,姚電俠學得近60套,符永江學過40多套,徒弟只學得十幾套,一代代傳承,許多武術套路隨之人亡拳失。
精武會與餘姚精武會
說說精武會的來頭。1909年,霍元甲和被稱為精武四傑的陳公哲、陳鐵生、盧煒昌、姚蟾伯等人,在上海創辦「精武體操會」,1910年改名為「精武體育會」。基本拳術有迷蹤拳、太極拳、譚腿、功力拳、大戰拳、節拳等,基本器械有八卦刀、群羊棍、五虎槍等。
之後影響日漸廣泛,漢口、廣州、香港,乃至東南亞等地先後成立精武體育會50餘所,有會員40餘萬人。1994年更是成立了世界精武體育會聯誼機構,在亞洲老精武會的基礎上,擴展至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並確定兩年一屆的世界精武武術錦標賽,傳授交流武術文化。
餘姚精武會創辦26年來,已收門徒10900人,弟子傳教6萬人,分布於五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7個省市。參加國內外各種武術比賽,共獲金牌321枚,銀牌112枚,銅牌84枚。
※精武門撥亂反正怒斥徐曉東蔑視中國武術 武林棄兒還打假否?
※祝賀精武克卿基地黃志濤老師獲得首批「中華幼兒武術教師」執教證書
※現代拳師精武教頭郭明啟 太極名家張東武老師入室弟子
※盤點五部功夫電影精彩打鬥,李小龍精武門,猛龍過江榮登榜首
※李連杰《精武英雄》主演現狀,山田光子至今單身,霍庭恩大戰拳王
※隨拍霍元甲陵園:精武門雕花隨處可見,體弱多病硬創尚武精神
※李小龍的精武指真有傳說中那麼神嗎?
※李連杰的《精武英雄》,寫實動作電影巔峰也是世界工夫史的里程碑
※精武群雄聯名共請霍東閣,劉振聲日夜兼程返天津
※李連杰的巔峰之作,並非黃飛鴻與霍元甲,而是這部《精武英雄》
※李連杰經典之作《精武英雄》,動作乾淨利落,拳拳到肉
※永遠值得敬仰的精武大俠:後人揭秘霍元甲三大謎團
※祈禱九寨,祝福精河,熱血精武勇士馳援災區救災
※慶建軍—濱州精武會進軍營!
※民國精武書家魏戫書法:擅魏碑,風骨遒勁,能小楷,頗有神采
※權威雜誌評選出10部經典武打片,李小龍精武門和龍爭虎鬥上榜
※扒扒《精武門》演員現狀,李小龍林正英早逝,成龍變功夫巨星
※甄子丹《精武門》僅次李小龍版本,不輸李連杰版,認識女友萬綺雯
※武俠何以成了中國的土特產?《精武風雲》將中華武術打成「國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