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楚漢相爭-先入關中者為王的騙局

楚漢相爭-先入關中者為王的騙局

項羽入關中後不久就東歸彭城,還曾言:「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於是項羽不王關中而都彭城一直被視為目光短淺、政治幼稚的表現,也被看作是項羽最終失去天下的一個重大原因。韓信也曾說項羽棄咸陽而都彭城為項羽的一大失策,此行為更被韓生譏笑為楚人「沐猴而冠"。然細分析當時情況,即便項羽欲王關中,也如坐針氈,不得安穩。


欲王關中地,必先得秦人心。然項羽在巨鹿之戰後不久即坑殺了二十餘萬秦降卒,此二十餘萬降卒皆為關中秦人之兄弟子侄,幾乎每個秦人家庭都有親人被坑殺。試想秦人對章邯等三降將都欲生啖其肉,對項羽的仇恨更可想而知。如果這二十餘萬秦兵是戰死沙場那仇恨之心也能稍解,也較能被理解與接受,而坑降那種帶來的仇恨是最為刻骨、最為切齒與憤懣、最不會被遺忘與接受的。所以坑殺秦降卒就在實際上就斷絕了項羽王關中之路。

楚漢相爭-先入關中者為王的騙局

楚漢相爭-先入關中者為王的騙局



然項羽當初為何要坑殺秦降卒呢?自絕王關中之路呢?當初章邯派人向項羽商談投降事宜。按項羽的那種復仇性格,肯定是想在戰場上徹底消滅這支秦軍的,奈何因糧少(破釜沉舟只帶了三天口糧)為眾人所勸才不得不接受秦降。項羽是貴族出身,極為重視信譽,即便其對秦軍懷有刻骨之恨,但受降之初也沒打算要坑殺秦軍。

奈後來形勢發展使得項羽不得不採取手段,諸侯之軍長久以來多受過了秦軍的欺凌奴役之苦。如今,都紛紛趁勝報復欺凌秦軍,試想秦軍自孝公變法以來,六國諸侯畏之如虎,秦軍內心素來就不肖六國之軍,況且被楚軍欺凌也就算了,還要忍受那些數天前還蜷縮在軍營里作壁上觀的其他諸侯之軍的欺凌。如今的遭遇與內心深處積累的上百年來的優越感強烈地衝擊著內心,又怕西去破秦不利,秦法又極其嚴酷,怕家屬受誅連。於是私下竊言相約為亂。項羽知悉秦人內心不服,秦降軍又多較楚軍數倍,懼其為亂,又因糧少,無法給養秦降軍。於是除留置章邯等三降將外,盡坑二十餘萬秦軍於新安。想來項羽也覺得對章邯等三人有愧,不然也不至於後來封三個光桿司令為王,這估計也是踐諾受降之約的一種方式吧。


項羽坑殺秦軍與白起挾詐坑殺趙軍有著本質的不同,白起坑殺趙軍是事先有計劃、有預謀的,是為了徹底消滅趙國的有生力量,也為了製造恐怖讓六國人為之懾伏。殺降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最不仁、最不祥的行為。李廣晚年將自己未能封侯的原因歸結於曾經有過殺降行為,認為其敗了陰德。據說白起被逼在杜郵自殺前,起初還因自己的戰功遭受的待遇而憤憤不平,當想起自己挾詐坑殺四十餘萬的趙軍時也覺得自己死的不冤了。


雖然舊時的名將也多有過殺降行為,霍去病、薛仁貴甚至程咬金都有殺降行為,有的也是情勢所迫,但那些事先有計劃、有預謀、非必要的殺降、偽受降的行為是永遠讓人鄙視與不能原諒的。

楚漢相爭-先入關中者為王的騙局


當初楚懷王雖與眾將有約「先入關中者為王」,看似很公平。但實際上卻極為不公平,項羽先提出要西進滅秦,楚懷王君臣不讓,改派劉邦西進,讓項羽擔任宋義的次將北上救趙與秦軍主力廝殺,而讓劉邦趁虛西向入關破秦。這種路線上的劃分實際就是不欲項羽先入關中。也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懷王群臣怕項羽殘暴,先入關中會帶來屠殺;而劉邦仁德,會安撫秦人那麼簡單。實際上是因為楚懷王不甘做一個傀儡,欲擺脫項氏的控制,不想讓項羽立功,誰都知道北上是塊硬骨頭、凶多吉少、而且只讓項羽擔任次將,自己的親信宋義為主將,所以即便是勝了,功勞也算不到項羽頭上,被封為關中王的也是宋義而不是項羽。那樣,權力就可以慢慢地收回到自己手中了。


後世也有許多因宋義預料項梁必敗,認為宋義知兵,有大才。然而從宋義的一系列表現來說,實際上也是極為平庸之輩。宋義見項梁軍新勝氣驕認為其必敗,其實知道這個道理並不能算上高明,楚人性格中帶有那種天生的散漫自由。勝則驕、敗則餒,性情流露,天性使然而已,難道項梁不清楚這些?宋義也如其他諸侯軍試圖坐觀秦趙相鬥,想趁秦疲再攻擊秦軍,簡直是痴人說夢。實際上宋義也是畏秦如虎,連黃河都沒有沒敢過,談何要趁秦疲再攻秦救趙呢?楚軍屯留在安陽四十六日不前,眼看軍中就快乏糧了,天氣又日漸寒冷。用不了幾天,楚軍就只能撤退了。


曾經歷史上六國合縱了多少次,下了多少決心,但當來到函谷關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推推我,我推推你。結果呢?有多少次躊躇滿志就換來多少次蜷縮不前,當糧食吃盡,各國也就紛紛撤退,這時秦軍出關像砍瓜切菜一樣追殺六國軍隊。逃回去的各諸侯,紛紛向秦人送上城池、錢財以獻媚,只央求秦國不先攻打自己。


東漢末年,董卓亂政,且殺了袁氏一族,袁紹會盟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聲雷陣陣,來勢洶洶,一副不拼你死我活就不罷休的樣子。結果呢?也是停留不前。只有曹操、孫堅攻擊了董卓軍隊。盟軍甚至嘲笑了曹操不聽勸而吃了敗仗。當軍糧吃盡,各路諸侯也只能作鳥獸散,還好董卓不似秦軍那般強悍,沒有追殺。結果後來又怎樣,還不是當初敢於攻擊董卓軍的曹操、孫堅到三國時期都佔有一席之地,而那些當初自覺很聰明想保存自身實力的諸侯都哪去了呢?所以不能說曹操梟雄奸詐、孫堅私心算計。難道當初曹操、孫堅敢於以弱擊強,攻擊董卓時,就能確保自己能從戰場上全身而退?還不是都懷著赤誠之心而奔赴疆場嗎?所以誰是英雄,誰是鼠輩真是一戰便知。


秦自變法後,秦軍出關百五十年以來,除了趙奢在閼與之戰中主動與秦軍小規模野戰一次外,就再沒有過一次諸侯國的軍隊敢於主動與秦軍野戰了。趙之名將廉頗、李牧都未敢動過念頭,都是尋求防守待機。可見六國對秦軍的畏懼之心之重。而章邯又是百戰名將,其才能至少不會比王翦差多少。在巨鹿之戰前,章邯每戰皆捷,撲滅了起義軍的大部分戰火,新近還斬殺了項羽的叔父項梁,秦軍又是楚軍數倍。事前實在看不出項羽的勝算所在,結果與秦軍遇,楚軍猶如天神下凡,九戰皆捷,諸侯軍看見楚軍都感到膽顫,自此莫敢仰視項羽。試想如果沒有項羽。趙軍必然被章邯所破,其它諸侯軍只能作鳥獸散,而最終也難逃出敗亡的命運。

項羽軍西略秦地,見函谷關有守軍,於是大怒,破關而入,以至於有鴻門宴一出。在鴻門宴上,項羽著實也沒有殺劉邦的理由。劉邦已經對種種行為作解釋並認錯了,總不能因為劉邦之前貪財好色,如今不貪財好色和其上方周圍有所謂天子之氣的渾話就臆斷其有爭奪天下的野心就把他殺了吧?那這樣的話,天下之人誰不可殺?那讓其它諸侯又怎麼看呢?自己又憑何種道義來稱霸呢?所以項羽只能坦白這是劉邦手下曹無傷所言來釋疑。首先,曹無傷是劉邦自己的人,怪不得別人。其次,曹無傷又不是自己收買的卧底,加上項羽那種性格估計本來就對曹無傷這種背主行為也極為痛恨。所以曹無傷成了鴻門宴上的犧牲品了。


鴻門宴後,項羽致信楚懷王欲王關中,懷王回復,如舊約。一方面楚懷王固然是為了信守之前的承諾。另一方面主要是源於楚懷王對項羽的痛恨。以至於項羽後來對楚懷王動了殺心。項羽見楚懷王不願封自己為關中王,而劉邦又在事實上先入關中,又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深得秦人民心。於是項羽對王關中就徹底絕望了,加上長久以來關東六國對秦國的仇恨總是需要一些釋放的,於是懷著滿腔怒火,帶著對秦人的刻骨之恨,於是西屠咸陽,殺秦子嬰,燒秦宮室。所以項羽不得不欲東歸還鄉,此時有說客勸項羽稱霸關中,試想此時還怎麼可能稱霸關中?除非盡遷秦民而出,遷楚民而入。而中國百姓向來安土重遷,遷來遷去又談何容易呢?

楚漢相爭-先入關中者為王的騙局


既然懷王不欲封自己為王,於是就架空了懷王,尊懷王為義帝,自行封王。項羽封王最大的失策還是在處置劉邦上,劉邦王漢中、巴蜀,讓劉邦王漢中實是項羽不願讓劉邦王關中同時又受懷王舊約所限制才做出的決定,而把巴蜀送給劉邦實際上是對巴蜀的不了解,認為其實荒蠻之地,不了解巴蜀的富庶所致,而且巴蜀又未經戰爭的破壞。而王章邯等三降將於秦地也是一大失策,雖是一方面,章邯等三降將本為秦人,為了踐守之前的受降之約王其於秦地,另一方面也是想讓章邯等人遏制住劉邦。但實際上(以劉邦在關中深得秦人民心與秦人對章邯、項羽的切齒痛恨)卻是近乎直接把整個秦地送給了劉邦。所以最佳上策還是將劉邦改封在東方比較合理和便於控制。至於各諸侯抱怨項羽主宰天下甚不平那是渾話,到漢高祖建國時,劉邦發現即使將天下的疆域擴大十倍也不夠封給群臣的,直到劉邦一個一個地剿滅了異姓王,抱怨之詞才漸漸稍解。


其它諸侯軍就更不值得一提了。楚漢滎陽相持時,項羽對天下仍戰亂不息而生愧疚感,提出願與劉邦單挑以定天下,後來項羽烏江自刎,而不願過江,想來也是對天下長久的戰亂得不到平息的生活而感到厭倦了,所以寫此文是為了悼念真正抗擊暴政的英雄項羽的。

楚漢相爭-先入關中者為王的騙局



推翻暴秦,項羽是作出最大貢獻的,其初衷也是最為單純的,想當初巨鹿之戰,實力懸殊情況下,楚軍破釜沉舟,抱著有敵無我的必死之決心才戰勝了秦軍,最終消滅了秦軍的主力,才推翻了秦的暴政,解民倒懸。而劉邦從其在危難之機都可以將親生兒女數次推下馬車就可以看出其(一個不愛兒女的人又何惜天下人呢?)不無投機心理而是為了推翻秦之暴政才起義的。

您可能感興趣

楚漢相爭,楚懷王君臣設計的「先入關中者為王」騙局
與項羽約好先入關中者為王,劉邦先到了關中為何不稱王?
把天地之理蘊於書法之中者非王羲之而不能!
警察入獄,佔中者笑了,可香港未來呢?
《破局》曝「局中者」特輯劉濤首演警匪片 表演敬業郭富城王千源齊稱讚
富家女穿婚紗街頭征老公,相中者還送一輛保時捷,男人爭著相擁
《破局》曝光「局中者」特輯 劉濤首演警匪片
形而中者為之心,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取其上者為貪,取其下者為偽,故取其中者」,她出身卑微,卻是曹操最愛
以下三條全中者,說明你的婚姻生活太累、太掙扎,已無幸福可言!
高考制度:改變的不僅是「考中者」
男子旅遊實拍,印度大師表演雜技,砸中者無知覺躺地不起,觀眾驚呼: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