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啟功是怎樣學習書法的?

啟功是怎樣學習書法的?

本系列文章,到今天算個收尾,因為今天是《論書絕句》的第一百首的介紹。啟功以大匠之心,梳理了中國書法源流脈絡,成詩一百詩,供我輩後人學習,這是先生的大功德。一百首詩當然不能寫盡中國書法史上所有的大家和所有的書法,但理出個骨架,交待清了脈絡當對學習書法者大有裨益。

啟功是怎樣學習書法的?


既是最後一首,就把原詩寫上:


先摹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偶作擘窠釘壁看,旁人多說似成王。

啟功是怎樣學習書法的?


自第97首到這一首都是總結性的,而100首中後八十首是啟功老先生1961年至1974年之間所作,自1912年算起,也都是先生50歲後的詩作了,而本首當是啟功在60歲以後對自己的書法學習經歷進行的總結。


我們逐句解釋一下:


第一句,先摹,先行臨摹。趙,趙孟頫。董,董其昌。後,後來(學習)。歐陽,歐陽詢。


第二句,晚愛,到了最後特別喜愛。誠懸,柳公權,字誠懸。竟體芳,遍體都是芳香。


第三句,偶作,偶爾寫。擘窠,寫字﹑篆刻的時候,為了使字體大小勻整,以橫豎界線畫出格子,然後依照格子寫字,叫"擘窠",這裡借指寫楷書。釘壁看。釘在牆上看。書法界有俗語,叫「好字不上牆」,平鋪著寫出來的字,往往一掛到牆上,就不好看了,於是,在判斷一幅字的好壞時,經常要掛在牆上看。

第四句,旁人多說似成王,很多人都說楷書字寫得很像成王永瑆。永瑆,是乾隆的第十一子,封為成王,齋號為詒晉齋,特別擅長書寫楷書。


本首詩的註解里,啟功先生對自己的學書經歷作了一下梳理:


先生六歲入家塾(皇族還是有點餘蔭啊,至少小時候的教還不成問題,想想辛亥革命過去幾年了,家裡還有家塾,想來還有不錯的條件。),書法課就是依照先祖自己臨寫的《九成宮》碑字當仿影,十一歲的時候見到《多寶塔碑》,大略認識筆墨之趣,但還根本算不上學習書法,完全沒有入門。

啟功是怎樣學習書法的?


(《九成宮》)

啟功是怎樣學習書法的?



(《多寶塔》)

到二十多歲,得到趙書《膽巴碑》,特別喜歡,於是臨寫的時間比較長,有人甚至說先生寫的字很像京城裡專學趙體的英和。那個時候,先生剛剛開始學畫,畫得還算有個樣子了,但是每次一到題字,就寫不成樣子。(具體可以參看《啟功》電影,甚至有親朋友好友來求啟功的畫之後,不讓啟功題字,因為字太難看了。)

啟功是怎樣學習書法的?



(《膽巴碑》)

啟功是怎樣學習書法的?



(董其昌書法)


於是,查找原因,原因是落款沒有學過行書,因此題署板滯,不成行款。對症下藥,開始學習董其昌,於是,漸漸書寫字跡有了行氣,就是上下開始連貫了,但又發現所寫字跡,骨力全無,寫出來的字,連貫倒是連貫,卻軟弱無力。


幸而先生又得到上虞羅氏精印宋拓的《九成宮碑》,有劉權之跋。覺得書法精妙,於是先生逐字以蠟紙鉤拓而影摹之,想想,這是什麼樣的功夫,一字一字的來啊。經過這個階段之後,先生寫出來的字行筆上雖然有點頑鈍了,但是字的結構能抓得非常準確了,先生對自己的評價是,到這個時候,自己的書法,才算扎牢了根基,也就是開頭詩里的第一句,先摹趙董後歐陽。

啟功是怎樣學習書法的?



(智永《千字文》)


後來又開始雜臨碑帖與歷代名字墨跡,其中臨習最久的當屬智永的《千字文》墨跡,用功也最勤,在這個階段,先生的心得是,這個階段的書法,最難做到的是「骨肉不偏」,就是或者太過瘦硬,或者太過肥軟,而能做到骨肉不偏其實是先生在運筆上也有了很大進境。

啟功是怎樣學習書法的?



(《玄秘塔》)


再後來,先生為了使自己的書法骨格更健,又臨柳體的《玄秘塔》碑若干遍。到這個階段,啟功先生書法大成,偶然為別人書寫對聯,見到的人都讚賞他寫的楷書,非常像成王的楷書。儘管先生從來沒有臨習過成王的書法。


以此看來,大致是,歐體顏體啟蒙,初學趙體,自董其昌處學行氣,以歐體築結體,自智永處知肥瘦,從柳體處強筋骨!並不見先生從篆書、隸書里下過功夫,因此,先生也自認不會寫篆書隸書。


?(《啟功論書法》原圖及詩解100,圖片來自互聯網)

您可能感興趣

啟功:我是如何學習書法的
學書法怎樣才能寫好楷書?
書法學習中,怎樣叫「留不住筆」?
怎樣才能避免書法學習「無用功」?
學習書法,怎樣才能增強筆力?
學書法,如何打好基本功?
不懂書法史,好意思說自己學書法?
書法的「功夫」,究竟是什麼?
學書法這樣做才是有效臨摹
這樣學書法,事半功倍!
楷書真的是書法的基本功嗎?
楷書真的是書法的基本功嗎?
什麼才是書法的基本功?
想學好書法?這才是正道!
其實,學習書法就跟讀書一樣
當女人學習了書法之後 會是怎麼樣的體驗?
如何學好書法?啟功講了八個方法
書法、書法家其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啟功書法好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