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不選擇曹操而選擇劉備
諸葛亮,談起這個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他是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家,他也是千百年來我們學習的對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從「三顧茅廬」的隆中對走上政治舞台的,但是那麼多可選擇的主公,為什麼他偏偏選擇無權無勢的劉備。
曹操,一代梟雄,當劉備還在到處找棲身之處的時候,他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大半個中國,擁兵百萬,我們設想,這麼一個有巨大資源的人物,如果和諸葛亮這麼優秀的軍師一起,不出五年,天下必定大一統了,但是當曹操也在找諸葛亮的時候,他卻選擇了劉備,一個只有屌絲兄弟的人。
我們來看看當時的社會背景,公元207年,曹操54,劉備47,諸葛亮27,相對於後兩人來看,曹操已經是屬於功成名就的典範,後兩者在生存狀態上面是一致的,如果說建立一家公司的話,後兩者勢必成為創業股東,而跟著曹操只能成為職業經理人,這其中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三國至魏晉都是門閥當道,出來混第一認的是家世。諸葛亮的家世,比起平頭百姓絕對有餘,但在權貴圈裡只能算個破落戶,而諸葛亮又是個聰明絕頂的人,心比天高,可以想像他因為家世受過多少冷眼,心中有多少不甘。面對同樣是破落戶尋找出路的劉備,知道清高的人面子才是最重要的,再看諸葛亮的職場選擇,其實他的選擇太多,不管是荊州老地盤,還是投奔在東吳的哥哥,還是北方出了名能識人用人的曹操,以他的才華去抱某個權貴的大腿,綽綽有餘,但是他整天自比管仲樂毅,肯定看不上這種碌碌無為的生活,他要創造歷史,給自己一種沒有的生活,名流千古。
其實三國時期,諸葛亮也是看的比較明白,他是那種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人,他在卧龍崗上等待機會,就是為了能夠找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人,能夠給自己充分施展抱負的人,然而曹操不是理想中的人,他已經有眾多參謀,就算多一個也不會起多大作用,但是劉備手下都是寫三四流人才,在軍事上面完全沒有一個全局性人才,得到諸葛亮,肯定言聽計從,創業初期都是這樣,等待腳跟站穩的時候,攻打東吳的時候,諸葛亮的話怎麼都是聽不進去的,那個時候的劉備其實和「三顧茅廬」時期的曹操是一樣的。
也許我們也可以說相對於曹操,劉備和諸葛亮趣味更投緣,更能聊得到一起,但是誰不想青史留名,諸葛亮的選擇沒錯,如果他真的可以憑一己之力一統三國,改變當時的政治結構,我相信他對後世的影響不止現在的這種惋惜,我們始終是同情弱者的,當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的伐魏失敗,我們總會歸咎於蜀國弱小等客觀原因,其實當時群雄並起,文臣武將優秀的不計其數,憑一個人的力量怎麼可能去實現遠大抱負,最終都會歸於失敗。
選擇劉備,最終可能沒有光復大漢,但是就諸葛亮個人而言,他的個人聲望達到了頂峰,而且延續了數千年,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英明的!
※諸葛亮為何選擇劉備而不是曹操?
※諸葛亮為啥選擇為劉備出山而不是曹操?
※諸葛亮為什麼放棄曹操、孫權而選擇了劉備?
※諸葛亮為何放棄曹操孫權選擇劉備
※知道為什麼諸葛亮選擇劉備,放棄曹孫嗎?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弱小的劉備?
※諸葛亮選擇劉備真正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為何不投奔盤踞在北方的曹操?而選擇了劉備呢
※諸葛亮為何選擇投靠劉備而非曹操?原因是諸葛亮有一個大謀劃
※諸葛亮選擇劉備的真實原因!
※諸葛亮擇主:為何棄「皇叔」劉表,而選擇落魄劉備?
※劉備選擇諸葛亮輔助阿斗難道不怕他越權嗎:其實劉備還暗自留一手
※朱元璋為什麼不選擇朱棣呢?
※曹操為何選曹丕為太子,而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曹植呢?奸雄的思維
※諸葛亮為什麼不投靠強大的曹操?卻選擇弱小的劉備,原來如此
※諸葛亮為何會選擇當時一窮二白的劉備?
※曹操為什麼不軟禁陳宮,而選擇殺掉?
※諸葛亮選擇劉備,竟然是因為逼不得已
※諸葛亮選擇劉備,竟然是因為逼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