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天才的底牌

天才的底牌

18世紀70年代中期的萊茵河畔,德國小城市波恩一棟破舊的居民樓里,夜半時分經常會傳出一個男人的呵斥聲,有時還伴隨著一記響亮的耳光和小男孩的哀號聲。


這個孩子只有4歲,叫貝多芬。他的父親,一個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一心想把他培養成像莫扎特那樣的音樂神童,因而不惜採取高壓手段。「苦練」確實帶來了實效,貝多芬8歲時就已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為了使他看上去更像一個神童,父親謊報了他的年齡,說他只有6歲。首次登台的貝多芬獲得巨大的成功,被人們譽為第二個莫扎特,他的父親所期望的巡迴演出和資助也陸續實現。

天才的底牌


許多年過後,當人們談論或讚譽貝多芬時,更多專註於這位傑出人物的天才展現和神奇光環,而絕少提到他早年所經歷過的魔鬼式強化訓練。在人們的潛意識裡,似乎對天才都有一種天然的景仰,相信「與生俱來」是「超常能力」的唯一解釋,而卓有成效的藝術家所專享的靈感、頓悟之類,更是我們可望不可即、可遇不可求的。


事實並非如此。研究發現,即便是成功之後的貝多芬,在記事本上仍留下了他痛苦、煩惱的創作印跡,他有時會在一篇樂章定稿前草擬六七份不同的底稿。有一次他對朋友說:「我會修改很多次,甚至推倒重來,如是再三,直到我滿意為止。只有這樣,我才能對自己的作品有個全面深入的把握。」


貝多芬的德國同胞、被稱為「超人」的哲學家尼采,則在自己的著作中對貝多芬的草稿本有一個形象的描述:「草稿本揭示出貝多芬在試驗和完善旋律片段時經歷了一個怎樣緩慢和痛苦的過程,這就像一個化學家不停地將不同的混合物倒進各種各樣的燒杯里一樣。」

不過,美國作家戴維·申克卻有另一番評述:「在針對兒童的強化訓練中,此類成績的取得得益於父母和教師的付出,亦即:早期教育的結果、高水平的指導、不停地練習、家庭的培養。一般來說,神童還不是一般意義的創新者,他們只是非常嫻熟於某項技能;他們的過人之處是針對其他兒童技能而言,並不是因為他們達到了所在領域內最出色的成年演奏家的水平。」


近幾十年來,瑞典心理學家安德斯·艾瑞克森等許多學者所做的獨立研究都得出一個同樣的結論:任何領域內的高超技能,都是在超過10年且不少於10000個小時的訓練之下獲得的(也就是平均每天3小時),亦有人稱其為「一萬小時定律」。


「天才」在我們現今的語境里,通常是指被社會認可了的、具有卓越能力的人;而尚未得到認可的超常之人,只不過是具有「稟賦」(內在素質)而已。有趣的是,在對於天才和稟賦的認識上,人們常常會陷入到一種所謂的「天賦循環邏輯」中。借用一位神經科學家兼音樂學家的話來說,那就是:「當我們說某個人有天賦時,我們是指他具有超出於眾人的內在素質。然而,我們總是在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後,才回頭來使用這個詞。」

天才的底牌


在此把「天才」的底牌亮出,並非為否定「天才」所具有的卓越能力,而是要展示一下慣常被人們所忽視的天才的若干側面,進而更好地認識自己。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6年第五期《科學24小時》

您可能感興趣

底牌
人格,才是你最硬的底牌
男人的十張底牌
最差的北京男籃,「四大天王」坐穿板凳,閔鹿蕾輸掉連任的底牌
這才是一個女人最大的底牌
佛曰:人格,才是你最硬的底牌!
做人最硬的底牌
他們把塔羅牌做了青春底牌
海賊王分析「兩年後的索隆底牌到底是什麼」
至今為止尚未露出實力的CP,或許就是天龍人800年來的底牌
海賊王:索隆最強底牌竟然不是眼睛?真正的底牌被我們忽略了!
十二星座的底牌是什麼?
時尚套路每年都變?No!還有萬年不變的「軍大衣」是最後的底牌
《我的前半生》:原來這才是一個女人最大的底牌!
「戰狼」吳京最大的底牌,是叫謝楠的那個人
真正活得高級的女人,最大的底牌就兩個字:理性
女人的愛情底牌就像底褲,輕易露不得
人生的七張底牌
三個垮掉的手機品牌齊亮「底牌」,同一時間引爆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