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粟裕大將辭帥的內幕曝光!

揭秘粟裕大將辭帥的內幕曝光!

揭秘粟裕大將辭帥的內幕曝光!



1952年,全軍開始幹部評級工作,正式確立軍隊幹部等級制,並著手授銜的準備。

次年1月,中央軍委發布了《關於實施軍銜制度準備工作的指示》,提出「如果可能的話,擬於今年(1953年)7月份全軍實行軍銜制度」。


從這時起,元帥、大將人選已在中央書記處的考慮之中,也就是《關於實施軍銜制度準備工作的指示》說的「軍銜鑒定」工作。


最後在人選既定的情形下(即賀龍1953年透露的內定),為使職務與軍銜相匹配,羅榮桓於1954年6月被增補為軍委委員、軍委副主席,隨後成為新成立的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從而在1955年9月順理成章授銜元帥。


這一點,似乎與王樹聲有著某些相似之處。

1954年1月前,曾是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的王樹聲職務並不高,僅為湖北省軍區司令員。因中央書記處決定授他大將銜,因此他在短期內,相繼被任命為中南軍區副司令員兼湖北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總軍械部部長。


正因為此,認為自己資歷不夠,被毛澤東稱讚「是個老實人」的羅榮桓深感不安。


得知中央準備授予元帥軍銜後,他再次表現了一個純粹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立即給毛澤東寫信,說自己參加革命較晚,請求不要授給他這樣高的軍銜。


羅榮桓的請求無疑是誠心誠意的,但他的授銜與否,顯然已不是個人的榮譽與待遇問題,而是代表了秋收起義以及全軍的政工隊伍,因此這一請求也就未被毛澤東批准。


羅榮桓主動辭帥,粟裕這個老鄰居也不例外。

1955年的軍銜制,特別是將軍以上級別的授銜,的確有些令毛澤東為難。


張愛萍之子張勝說,當過一把手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最複雜的莫過於人事問題了。「許多重要的人事安排,並不是簡單地看功勞和能力的,離不開當時的歷史背景、人際關係以及各個方面平衡的需要。這也許會是個令人尷尬的話題。」


張勝似乎說出了1955年毛澤東的心裡話。


由於不僅僅是出於軍隊正規化的需要,還是對開國將領們有史以來一次總授銜,多少帶點「梁山好漢英雄排座次」的味道。而且,從西漢宣帝「麒麟閣十一功臣」、東漢光武「雲台二十八將」,到唐太宗開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國似乎早就有「排座次」的傳統。


因此,最高統帥部極為慎重,醞釀、籌備幾乎達五年之久。

「今代麒麟閣,何人第一功?」一介書生杜甫當年尚有如此霸氣的一問,授銜的將領們也大多把軍銜看成是對自己過去戰功、對革命貢獻大小的一種肯定,而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專業技術職稱。


授銜的方案幾易其稿,結果終於出來後,一位老紅軍聽說自己只授少將軍銜,大失所望,說了一句貽笑大方的名言:「我要把那個牌子掛到狗尾巴上去。」還有人因此鬧情緒,兩三天不吃飯,甚至哭起了鼻子。


共產黨人雖然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但到底是人不是神,也食人間煙火,也吃喝拉撒,有七情六慾,存在這些「不和諧」音符當然一點也不奇怪。


歷史上,老祖宗們這一現象也屢見不鮮。

劉邦當年就要登上皇帝寶座的時候,一次和張良看見將領們都在竊竊私語。


劉邦很不解,問張良他們在幹什麼。


張良一語驚人,說他們在商量造反。


劉邦驚得差點跌下龍椅,忙問他們為什麼要造反。


張良說您最近封了許多王侯,而沒有獎勵他們,他們心中不服。


劉邦這才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急出了一身冷汗,最後在張良的錦囊妙計之下才得以擺平。


毛澤東面臨的問題還不至於嚴重到這種地步,畢竟都是共產黨人,「風格不高」的僅僅是極少數。


他也很清楚,出於各種考慮與需要,授銜的確未必能做到絕對一碗水端平。1956年9月,他曾在中共八大預備會上說:「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個世界,要那麼完全公道是不可能的,現在不可能,永遠不可能。」


皮定均本來準備授銜少將,按規定與其他書記處成員一樣,只負責元帥與大將提名的毛澤東,忽然間「意興遄飛」,「越級指揮」,來了一句「皮有功,少晉中」,皮將軍因此得以官升一級。


這雖然被傳為佳話,但皮將軍的老上級劉少卿因此易位,反而只授銜少將。


這種不按規定出牌,未按條文行事的特例,自然難免個別人會有想法。


還有東北野戰軍八縱的司令員段蘇權,紅軍時期就是師級幹部,只授少將銜,而他的政委邱會作並無此等經歷,卻是中將。


元帥授銜公開的標準只有兩條,當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規定:「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勛的高級將領,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通俗一點說,就是資歷或者戰功兩個標準。


這裡的「或」字(並非「和」字)十分關鍵,就是說,「資歷」或「戰功」兩個條件中任意一條即可。


按這一標準,粟裕一生征戰以及指揮華東野戰軍(即戰役軍團)創造的輝煌戰績,就完全符合「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勛」的一條。


針對個別抱怨的將領,毛澤東親自出面,嚴肅地批評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


最高統帥發話,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當然就沒人敢公開發牢騷了,不過腹誹的不免也有。玉皇大帝尚且有人心裡嘀咕,魯迅就說過:「我對玉皇大帝所做的事,腹誹的非常多。」


好在羅榮桓這個總政治部主任提出辭帥,及時做出了表率。總參謀長粟裕也主動請求降銜,不做元帥,又樹立了一個高風亮節的標杆。


毛澤東身邊的衛士長李銀橋,是他的貼身「影子」,後來多次回憶說,在中南海頤年堂,中央書記處曾談過粟裕的軍銜。


毛澤東說:「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


周恩來說粟裕已請求辭帥。毛澤東當然也知道,又感慨地說:「難得粟裕!壯哉粟裕!竟三次辭帥。」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羅榮桓與粟裕一起辭帥結果為何不同?
粟裕大將辭帥的風度 粟裕辭帥後卻遭遇不公正待遇
毛主席說:「壯哉粟裕,三次辭帥」,是哪三次?
羅榮桓與粟裕一起辭帥,為什麼結果會不同?
羅榮恆與粟裕一起辭帥,結果為何迥然不同?
林彪裝病推辭帥軍出兵朝鮮,毛主席故意派醫生登門為他看病
直到最後一刻他主動辭帥,元帥人數才確定為10個,他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