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美國遇見西太后

在美國遇見西太后

這個標題很「新媒體」,但它不是我的獨創,而是來自《羊城晚報》的一則報道。


報道中說,在美國馬里蘭州蘇蘭史密森尼博物館,展出了一幅修復一新的慈禧太后巨幅油畫畫像。這幅油畫畫像,是由美國女畫家卡爾在1904年、慈禧69歲時繪製完成的。4米高,2米寬,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4幅慈禧肖像油畫中最大的一幅,也是其中唯一由外國女性畫家繪製的畫作。


「畫中的慈禧皮膚白皙,眉清目秀,青春靚麗,容光煥發,一點也不像69歲,倒像是29歲的美貌女子!她身穿水仙圖案便服,披戴珍珠戲裝披肩,胸掛祥雲珊瑚配飾,手戴珍珠手鏈與翡翠戒指。十分平易親和。據卡爾的回憶錄記載,慈禧對這幅向青春無限誇張的畫作津津樂道,非常滿意。」

我們對於慈禧相貌的了解,除了一些歷史畫作之外,還有一些影視劇。大部分藝術作品,因為對慈禧的喪權辱國行徑充滿了憤恨,而有意無意地將其進行了醜化;而且慈禧在世的時候,朝廷對慈禧的形象嚴格保密,外界都不知道她的真實長相。外國媒體更將慈禧形象妖魔化。


據報道,當時美國大使夫人康格說服慈禧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靚麗形象,以肖像畫作為中國首次參加世博會的展品,讓世界一睹慈禧的真容。並推薦當時當紅的美國女畫家卡爾為慈禧作畫。


慈禧被說動了。卡爾於1904年完成畫作後,將畫作運至聖路易斯參加當年的美國世博會。後來此畫被運到白宮,作為禮物贈送給當時的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成為清國政府贈送給美國政府的第一份官方禮物。


1904年,皇貝子溥倫率代表團參加聖路易斯世博會。世博會上建有「中國村」,老照片的對比令人感慨美國人開車經過了「中國村」的牌樓。

據媒體描述,1904年的聖路易斯世博會上,除了對這位大清帝國最高領導者充滿好奇外,不少參觀者還對慈禧的美貌無比讚賞,更有不少人對這位「69歲的東方美貌女子」產生疑惑:她是吃什麼回春藥將自己變得如此年輕?


我講述這樣一個故事的原因,不是因為這個故事充滿了傳奇,而是因為我了解這個故事的答案。她是吃什麼回春藥將自己變得如此年輕?


答案是東阿阿膠。


歷史記載,慈禧(當時還是懿貴妃)懷孕時曾胎漏出血,時作時止,隨時有流產的危險,如此急壞了一直沒有子嗣的咸豐皇帝,於是咸豐皇帝招集天下名醫為慈禧治病,慈禧服用東阿塗氏懷德堂所產的上好阿膠,果然血止病癒,後又足月順產一個男嬰,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


東阿阿膠由此被咸豐帝封為「貢膠」,成為當時奢侈品中的特供品。1871年,也就是清同治十年,同治帝則特地派出一名四品欽差親赴東阿縣,監督購買純黑健驢,牧于山上,至冬宰殺,取皮開井熬膠,現場監製「貢膠」,稱為「九朝貢膠」,成為皇家專用極品。從此以後東阿阿膠的聲望,無出其右。

後來的懿貴妃母以子貴,被晉封為聖母皇太后,尊號為慈禧太后。她「垂簾聽政」四十七年,成為當時中國的實際統治者。至於慈禧太后如何喪權辱國、禍國殃民,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我們討論的是,她為什麼年近七旬卻依然「青春永駐」。


慈禧太后常年服用東阿出產的阿膠。《清宮敘聞》記載說:「西太后愛食胡桃阿膠膏,故老年皮膚滑膩。」


慈禧服用的阿膠,自然是「九朝貢膠」,但阿膠膠塊食用起來並不方便,所以慈禧太后最常使用的阿膠食品,是胡桃阿膠膏。「胡桃阿膠膏」與民間的「阿膠糕」材料和工藝大致相似,都是將核桃、芝麻與阿膠製作成糕食用。因為阿膠糕的補養,慈禧太后一直到晚年依然肌膚細膩,不現垂老之色。這也正是在卡爾1904年的畫作中,年近七旬的慈禧太后看上去仍像三四十歲樣子的原因。


東阿阿膠是慈禧太后的駐顏秘方。或許正是有感於幾十年的阿膠相伴,晚年的「老佛爺」特別開恩賜給東阿塗氏懷德堂一幅畫像,以為塗氏世代供奉,而如今的故宮博物館中還陳列有當時宮廷所用阿膠。在中國阿膠博物館裡,除了記載歷史的陳年阿膠外,還保存有當時進宮的手摺和腰牌。


其實阿膠糕的出現不是在清朝,而是在唐朝。初唐年間,尉遲恭官封了阿井,阿膠製作被收歸國有,專供朝廷;從此之後,阿膠就成了官營的「國葯」。

唐朝詩人肖行澡的《全唐詩.宮詞補遺》寫道:「鉛華洗盡依豐盈,雨落荷葉珠難停。暗服阿膠不肯道,卻說生來為君容。」這首詩說的是風華絕代、獨享後宮恩寵的楊貴妃,一直通過「暗服阿膠」的方式來保持自己豐盈、美艷的容貌,以此邀寵於君王。


在歷史傳奇中,楊貴妃發明了「貴妃美容膏」。這是歷史上流傳最廣的阿膠膏,它用核桃、黑芝麻、黃酒、冰糖為料,輔以煉丹工藝熬制而成。


「貴妃美容膏」功效顯著,主要適用症氣血兩虧,美容養顏,補氣補血,常食可以養血潤膚,艷若桃花;頭髮黝黑,光澤照人。


這也正是白樸在《秋夜梧桐雨之錦上花》所說的「阿膠一碗,芝麻一盞,白米紅餡蜜餞,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帶笑看,潤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錢」的真實來源。

我今天講述慈禧太后與楊貴妃的故事,不是為「東阿阿膠」和「桃花姬」阿膠糕做廣告,而是講述一個歷史的真相。在歷史的濃霧當中,有很多旁枝末節,它們無法改變歷史的走向,卻能增添歷史的趣味。


對於我們這些醫藥人來說,尋找歷史的蛛絲馬跡,探尋歷史中的文化碎片,就如同一場文化的旅行。尋找的過程本身就令我們好奇,而一旦找到答案,那種巨大的滿足與喜悅,遠勝於突然間中了彩票大獎。這也是我今天寫這篇文章的最大動力。


(作者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東阿阿膠股份公司總裁)

您可能感興趣

在越南遇見中國小鎮
遇見美麗
西子湖畔,美麗的遇見
遇見陽光,遇見美麗
遇見天國的愛
在紐約,遇見最美的南京新娘
遇見美食,遇見愛
在巴黎,遇見最美櫥窗
遇見秋,遇見美好
西上南下,遇見最美武當雲海
青春是最美好的遇見
在巴黎遇見優雅
遇見紐西蘭——山和海的彼端
遇見
在中東紅燈區,遇見中國按摩女郎
遇見,在你最美的年華
在京都遇見最美的時光
遇見 我遇見你是最美麗的「意外」
在福州,遇見宮崎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