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冷血方孝孺,古今沉思录

冷血方孝孺,古今沉思录

读史ID:dushi818

冷血方孝孺,古今沉思录


读书札记:从《冷血方孝孺》说开去


文:郑今东(授权微信公号读史、东方文化历史发布)


前记:方孝孺(1357年-1402年),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福王时追谥"文正"。

冷血方孝孺,古今沉思录


齐庆民先生在《冷血方孝孺》一文的开头写道:「提笔来批判方孝孺,确实让人左右为难,对这样一个四百多年前被奉为士人楷模的人物说三道四,有种芒刺在背的感觉。」我亦有同感。但方孝孺是历史上的角色,我们是看客,议论一下总是可以的吧。一位朋友说:「历史已有定论,还有什么好说的。」但是在我看来,历史根本就不能有「定论」,也不可能有共识的。既然「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科林武德),那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就永远给后人留有思想的空间。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把他的儿子们封为藩王镇守各地,而他端坐中央,认为这就是固若金汤的一统天下了,而后把帝位传给了以仁孝著称的皇孙朱允炆。朱元璋归天以后,朱允炆为了巩固帝位实行消藩,燕王朱棣打起「清君侧」的旗号,开始了靖难之役。这是皇家代代不息皇位之争的老戏文。其实质是人性的自私,也是人性的自保。有正邪之分吗?建文帝是朱元璋指定的所谓正统,而藩王也是他朱元璋封就的。因为都想居于皇室的高端,他们便成了狼虎,这场厮杀是在所难免啊!战争的结果是因为建文帝的柔弱失策而失败,燕王凭着机智、勇毅、有时还装疯卖傻,最后取得了胜利。建文帝最后的失策是自焚。试想,你一死,臣子们还有什么存活的依据?还有什么奋斗的目标!在这样的局面下,他们有的战死,有的自杀,有的逃跑,有的被杀,建文的帝业马上变成了一片死灰。而方孝孺却选择了独特的死法——凌迟且灭十族。


建文帝和方孝孺的死亡选择,说明他们只有输的勇气,失败的勇气,而没有赢的勇气和成功的勇气。他们没有花心思去解决成功路上出现的难题。这个没有政治智慧,缺乏灵光的建文帝在危难时刻乱了方寸,倒记住了方孝孺那句「死社稷」的蠢话!以自我了断的死亡事实,送给燕王朱棣一个绝对的成功。齐庆民先生在文章中写道:「如果朱允炆弃城而去,做战略转移,也不是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是呀,政治斗争从来都是白云苍狗,云诡波谲,不死才能有柳暗花明哩!我又想,因为建文帝是朱元璋指定的正统皇帝,燕王也曾说:「吾来只为锄奸,不知其它。」如果燕王进城之时,朱允炆端坐在金殿之上,看你这位皇叔如何处置!将给燕王一个很大的难题,可惜朱允炆既无博大的气量,也无应有的胆量,徒有勇气抢先扔掉了自己的性命。历史当然不能假设,但总是可以思考的,建文帝朱允炆既已死亡,他燕王朱棣还客气什么。「胜则为王」的铁律,又在朱棣身上得到了实践,这便是后来的永乐大帝。


(燕王朱棣本来是以反对消藩而上台,上台后更加严厉地推行消藩政策。强化了中央集权。这便是「己所不欲,要施于人」,所谓的帝王,不是有点流氓色彩吗?朱棣死后,他的孙子又演出了侄杀叔的惨剧,我们常说「何其相似乃尔」,只能说是帝王专制体制下恶性循环的历史轮回了。)

那个要朱允炆「死社稷」的方孝孺,既没战死,也没跟建文帝一起焚死,更没自裁,但他抱定了忠臣不事二主,要死得明明白白,轰轰烈烈,搞出点轰动效应,要彰显出他那忠直之士的骨气。于是他身着孝服,手拿哭丧棍,出现在燕王朱棣面前。(颇有行为艺术家的味道)这是以十足的表演方式来挑战燕王啊!就此而止也还罢了(毕竟你的主子已死,做臣子的以示哀悼也说的过去)但他和燕王的问答,是步步升级,那锋芒毕露的言辞,倒也酣畅淋漓,回肠荡气。等到把「燕贼篡位」四个大字向燕王掷去时还能收场吗?勇则勇矣,有智慧吗?是你自己硬往灾难里钻,还能指望强权在握的燕王在什么雅量吗?别说姚广孝的劝告,就是天王老子,他也会不依不饶啊!


就这样,一个叫骂的腐孺,和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燕王「合作」,造成了灭方孝孺十族的惨剧。方孝孺痛且快乐的承受着宰割,构成了他人生的主旋律和生命的指归。哀哀873口鲜活的性命成了刀下之鬼,满足了强权者燕王杀人的快感,这是多么惨不忍睹的一幅图画!这样的愚忠,难道是为造福于社稷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的吗?你方孝孺的身家性命在血光中化为乌有,那九族人家的性命跟着化为鬼魂。这873人血肉之身的惨死,就是为你铸造愚忠的光辉形象吗?在灾难面前,我们每个人应当作灵魂的拷问!「忠诚」是好品质,但是在它之上还有个绝对不能缺失的人道主义。如果只是方才孺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主子殉死,别人无话可说。但他对上有老母下有儿孙及873人的死都不顾惜,来完成忠名虚誉的好汉角色,这种硬心无情,应该说是极端自私的心性刻薄,岂止是冷血,是地道的天性丧失,人性的泯灭。(处于弱势尚且丢失人性关怀,若大权在握,发起狠来,对社会会造成更大的灾难啊!不信,请读一读《管夷吾病榻论相》)。方孝孺的可爱之处,是他率性而为的痛快淋漓的辱骂,做了一次真人,敢同燕王讲了一次平等,但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人为这非理性的血光之灾惊呆了,犯傻了!杀人者是燕王不假,是你方孝孺的激怒,成全了朱棣的残忍啊!能只怪燕王嗜杀吗?历史上被后世人称作「大帝」的皇帝,几乎都是杀人魔王,不信你数数!

冷血方孝孺,古今沉思录



在靖难之役中,姚广孝把读书种子方孝孺推荐给燕王本是善举,却酿成了方家血光之灾。我想方孝孺是被理学所害,是个读死书的人,虽然读了不少子曰,但不知夫子的微言大义,也许他坐谈「立议」无人可及,但临机应变百无一能,遑论及政治家韬略了。齐庆民先生说:「方孝孺不是经天纬地的政治家」,没错,所谓政治家从来着眼的是「大」——国家、人民,轻视的是「小」——个人和小节。比如齐国一代名相晏婴,面对崔抒的武力胁迫,镇定自若,即不屈服于武力的威胁,又保全了生命。他是真正知道生死之忍的人。事后,有人讥笑晏婴不是忠臣,晏婴却说,「我不只是忠于国王,凡对国家有利的事,对我来说更重要。我如果死了,齐国如何复兴……」国家和人民是他的使命感所在,因此他能出色地忍受了生的诱惑和死的威胁。

历史上有两位贤臣、良臣,和方孝孺的处境极为相似。一为东周时代的齐国管仲,他不跟着他的主人死,是为了立功,以自己的生存换来了更大的社会利益。而孔子的弟子子路与自贡责备管仲未能为公子纠死节,孔子却赞美他,「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直到今天,人民还在享受他的恩泽。」乃是大仁,原就不能像匹夫匹妇一般拘于小信。孔子圣人啊!另一个是唐朝魏征,也没跟他的主子去死,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巧妙而谨慎地找准时机,用委婉的方式启动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良知,成就了唐朝「贞观之治」的盛世。魏征对唐太宗说,「愿陛下让我做良臣,不要让我做忠臣。」这还不令人振聋发聩吗?此两人的历史功绩是青史永垂的啊!方孝孺这位读书种子却熟视无睹,置若罔闻,能不令人浩叹!如果方孝孺像管仲和魏征一样去影响燕王朱棣,说不定永乐大帝会成就更加辉煌的帝业。那样后人会敬仰你,感恩你方孝孺啊!


人得生命已属不易,你方孝孺却不珍惜,还搭上了873口生命,不是天大的谬误吗?真正的政治家哪有以恶作剧的方式硬拼的。古人云「大怒不怒,大喜不喜」,能知伸缩进退变化才是圣人之道。佛家讲「忍」,——忍辱、忍让、忍耐、能忍则能自安。能忍人所不能忍,方能为所不能为。旧约圣经《箴言》里有「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克制自己意志的,胜过攻城夺池的大将。」方孝孺连这些修养都没有,还治什么国,平什么天下!近人钱钟书说过,统治者愚民的方法是叫人读一种书,在我看来,方孝孺就是读一种书的文化难民。说他算不上学问家也没错,错就错在他能成为皇帝的老师,造成害己、误国,使这么多人罹难。文化的缺失,文化品位的低下,使方孝孺不了解世界,不认识自己。「在暴君面前大哭、怒骂,一如妇人」(齐庆民语),他是把身上的魔鬼放出来了,那就是以「我」的自私心理为中心,以自我为大,使仇恨蒙住了眼睛。一份破诏书,横竖一抹不就成了,他却看得那么重要。在封建帝王专制的社会里,臣民永远是奴隶是狗。这样才能讨生活。不管你位置有多高,其实你啥也不是。方孝孺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不能忍辱还去冒犯,喊叫出:「就杀俺十族何妨!」的傻话。难道这生命除了死就没有意义了吗?

冷血方孝孺,古今沉思录


说个真实的故事。去一个朋友家,见他的狗拴着绳子,见生人狂吠不止,朋友说,:这狗疯了,见生人便咬,所以拴了起来,但是只要你握住拴它的绳子,便不咬你了。」我大笑着说,「聪明呀!狗,它是懂得了生存之道,这哪里是疯!」


狗咬外人是向主人效忠,谁握住拴它的绳子,谁便是主人,只有驯服。在帝王专制时代,人只能像狗一样,你能越位吗?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应珍惜生命,把有限的生命贡献社会,去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才是正理。靖难之役的结果,是叔侄易位,江山依然姓朱,日月照样是明。方孝孺守着忠于一个人的「臣节」,并拿着自己和873人的性命做代价,被欲望所控制,将其他的所有感情置于不顾,红了眼,变成了疯子,用自己的惨死,达到一种不可思议的戏剧效果,绝非政治家的作为。他本可凭克己的功夫,把这种冲动加以抑制,从而改变意志的方向,使意志在个体中隐匿。不去溢之于外,如此,便可望获得个体生存的安心及有关十族人的快乐,而且还能赋予更强烈的意识,放出更绚丽的光芒。但是他没有。这是方孝孺的悲哀,更是873口无辜被牵连者的悲哀。这种灵魂的自私,丑陋的表演,却被人奉为士人的楷模,岂非咄咄怪事。还有一个与方孝孺的死极为相似的案例,也写在下边。


清朝末年,一个纵横京津两地的大盗,在劫了大清朝的「皇杠」之后入狱,由于他经历传奇,慈禧有心「放他一马」,不料这位「盗爷」并不买账,在御审之时让所有的人大惊失色。(所谓御审是慈禧由嫔妃格格陪着坐在帘后听审。)这位「盗爷」却叫道,太后不是要御审吗?咋不来问话?慈禧下令把帘子挑起,怒道,「我来问他!你一个刁民,狗一样的人,如何敢劫一家皇杠!」


盗爷说,「我告诉你,爷为嘛劫皇杠,咱天津卫的爷们儿,」他嘿嘿一笑,中气十足,说出一句让后世混混们敬仰万千的话来,「要劫,就劫皇杠;要奸,就奸皇妃!」慈禧气极,大笔一挥「凌迟」!盗爷昂然受刑,刚到一半,他抬头问围观的人,「你们看看大爷变颜色了没有?」他所彰显的是江湖的草莽豪气。


这位江洋大盗,追求的就是生死都要出尽风头,决心要死出个人样来,给道上的弟兄和天下的百姓看看。他会想这也是一种辉煌哩!自己的死是慈禧御审的,你能吗?是他诚心把自己的「死」弄大,抬高规格,临死还要在慈禧的脸上抓一把,要不怎么能改成「凌迟」了呢?人真是个怪物,以惨死为生命的极致,这种人生的主旋律意义何在?


方孝孺的死和这位盗爷的死,何其相似。但这个江洋大盗的死只是他个人,死不失为江湖的草莽豪气。那么,方孝孺的死连累了十族873人,还有一千多人流放,被誉为「天地正气」的话不是也有「邪气」在里面吗?他上有高堂老母,已有过朱元璋杀其夫的惨痛,而今又因儿子挨杀,那些儿孙们还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就又匆匆走进地狱之门,他们还不知道名利与欲望的斗争,又别无选择的交出这来之不易的生命。方孝孺的惨死惊呆了世人,而那873人的死仅仅是一个数字啊!那尸骨成山、血流成河的惨景,就能被这873的数字遮盖而视而不见吗?如果方孝孺的死能够获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那么这不知道姓名的873人的死便是「生的平凡,死的悲惨」啊!作为生命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他们痛惜。今天,我只能说,愿他们永远安息!


对于方孝孺,黄宗羲说他是「有明诸儒之首」;胡适说他是「为殉道之了不起的人物」;郭沫若说他是「骨鲠千秋」(齐庆民文)。我想他们是在方孝孺身上看到了自己。作为文化人,他们多么想「直」一下,多么想「撒点野」!方孝孺做到了,让他们大快朵颐啊!方孝孺作为激情的奴隶,付出的惨重代价被他们忽视了。作为后人,我们只欣赏惨烈的主角,而漠视大多数人的悲惨,不是有失公允吗?既然呼唤以人为本,就得给哀哀众生一个抚慰才是。我们应当记住,自己做人,也要把别人当人;自己当英雄,也别忘记别人的苦难!这样你才心安。我想三位历史名人对于方孝孺的惨死,给予的是同情吧!亦如我对于873人的无辜给予哀悼一样。我所着眼的不是英雄,而是这些被漠视的无辜的被牵连者。方孝孺被害,燕王杀人,彼二人一个愚忠,一个残忍,同样是对生命的漠视,对人性的亵渎。在控诉封建专制制度残暴的时候,能歌颂愚忠吗?它是残暴的另一面啊!


就我的所知,对三位文化名人也该粗略认识一下。

冷血方孝孺,古今沉思录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不与当局合作,身处江湖,著书立说,拿今天的话来说,是自由撰稿人。在《明夷待访录》中,托故砭今,猛烈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痛斥后世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他还批评了小儒的愚忠思想,否定了传统的忠君观念。他的生命方式是悠然的,自由的,但依然没能跳出君主专制的藩篱,他企盼的是明君。


胡适是学贯中西的学问家,在蒋家王朝任职,用他的话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身上虽然带有西方自由民主的因子,但他理性很到位。蒋介石写给他的挽联道「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是多么的贴切。胡适是生活在现实官场中的超然。也的确当得起做人的楷模、师表之评价的。

冷血方孝孺,古今沉思录



郭沫若,人们尊称郭老,是新中国文坛泰斗,他的《女神》和历史剧是多么的激情啊!文革一开始,郭老宣布自己写的书都应该烧掉;江青颐指气使的时候,郭老当面作诗颂扬她;当「四人帮」倒了台,郭老的诗「大快人心事,打倒四人帮……」立马为国人传唱。郭老随机应变,乃是历尽坎坷悟此身的真正得道。「道可道,非常道」。有人说这是郭老的人生败笔,我不以为然。人要保全自己是天性,就要有不一样的生存智慧,是做人的渴望,是弱者的强悍。郭老赞颂历史上的屈原,可他愿意做现实中的屈原吗?说和做,从来都是两回事,这是文化人的狡黠。我依然敬重郭老。

冷血方孝孺,古今沉思录


冷血方孝孺,古今沉思录



历史名人的话,有时也不能当真,其学说其观点能永恒不变吗?他们的评说,我不知道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出的,不过也不必在意。他们的深刻是在其行为上的,要听其言观其行才是。方孝孺的勇敢「行为」也应该被赞颂一下,不过那是人生的悲哀和凄凉。


人是一个谜,当目睹或叙述他人的苦难时,往往有一种满足和快慰,这种对苦难的赞赏,使方孝孺「牢牢占据道德的制高点」(齐庆民语),就变成了历史在残酷的说教,实已接近积极的恶意了。历史是有重量的,后人永远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背着那份沉重,受累的可是自己。作为智者,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


历史是什么?是争夺的记录,是倚强凌弱的叙述,是情杀,是智斗,是勇格。我们往往被仇恨蒙住了眼睛,若能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随顺境处善缘无贪痴,才是做人的高境界。凡是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每个生命个体,都有其独特个性,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与这个世界又丝丝相扣,你的生死选择,就不能那么轻松任意。我们应当记住:无论何时、何地,有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被泯灭的。舍此便是邪恶。醒转来生活吧!去探寻生命中的河流和海洋!去探寻生命中更高的维度!


版权声明:本文系郑今东先生写于2007年10月6日,经艺美在线编辑缃瑾推荐给微信公号读史、东方文化历史等使用,特此感谢。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掌上理财,您的贴身理财小秘书。


文图社ID:wentushe


无论最好还是最坏的时代,等等我们疲惫的灵魂。


最全,最新,最给力的军事交流平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读史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楚喬傳》燕洵黑化後冷血,欲殺宇文玥,楚喬磕破頭都無動於衷!
兩雄獅獵殺幼獅毫不留情,草原之王果真冷血無情!
都說莫雷冷血無情,神操作變廢為寶!
點數明朝怪皇帝(四)冷血無情明思宗
臨刑前小女孩純真無邪的這句話 卻讓冷血的納粹士兵崩潰大哭
《楚喬傳》最新預告終出爐,燕洵冷血無情,楚喬滿懷情義!
吳三桂對南明永曆皇帝,為何那般冷血兇殘
史上最孝順的明朝皇帝,對自己的妻兒十分冷血,至死也沒立太子!
建文帝幼子一句話,竟讓冷血朱棣潸然淚下
無情安踏隆老哥,冷血李寧韋大爺
上甘嶺戰役的慘烈程度世界少見,連冷血林彪也為之動容!
長蛇白貓相遇,是蛇冷血還是貓無情?
一朝穿越為冷宮棄女,卻要為了姐姐代嫁給冷血王爺
孫悟空神秘女友是誰?他真是沒有愛的冷血殺手嗎?
水瓶勇敢拋離冷血魔羯
古代歷史上的五大冷血殺手,八成都是帝王
萬獸之王真的都是冷血無情的嗎?
安迪那樣的女人究竟是冷血還是冷靜?
霍去病和衛青的家族,最終都被漢朝皇帝滅族,漢朝帝王果然都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