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屠刀之下,唯見「威風

屠刀之下,唯見「威風

屠刀之下,唯見「威風「


游宇明


一向不喜歡「殺人立威」這個成語,它沾著太多的血腥味。然而,我們喜不喜歡是一回事,「殺人立威」之類的故事在中華大地不斷上演著。

狄青是北宋名將,平生歷經25戰,每戰必身先士卒,他率領的軍隊所向披靡,狄青對「殺人立威」也頗有研究。皇佑四年(1052年),廣西少數民族首領儂智高不服中央政府管轄,自稱「仁惠皇帝」,並且打到了廣東。宋仁宗命令狄青率兵平叛,狄青立即日夜兼程趕往前線,並派飛騎傳達命令:前方各路將士,靜候命令,不得私自出兵,違令者軍法從事。然而,陳曙等人害怕狄青搶功,擅自出兵攻擊,被儂智高打得眼青鼻腫。狄青一趕到賓州,立即擊鼓升帳,集合全部人馬,宣布陳曙等人罪狀,將陳曙等32名軍官殺頭,並將其首級在轅門懸掛三日,自此,再也沒人敢違抗軍令了。


狄青是個好人,他雖然也搞「殺人立威」,但殺的是該殺的人。歷史上另一些當權者卻不是這樣了,他們殺人並非是被殺的人有可殺之罪,而是他們需要通過殺人來顯示自己的手段之狠毒。


古時,西北某少數民族一位「可汗」之子時刻夢想將父親手中的權杖搶過來,他訓練了數十名親兵。某日,他突然下令親兵們射殺他一匹心愛的戰馬。一些親兵想這是王子的坐騎,王子不會是逗咱們玩吧,正猶豫間,這位「可汗」之子手起刀落,將猶豫者一一殺死。不久,他又命令親兵射死他最寵愛的一位妃子,又有人猶豫,「可汗」之子再次無情地將「不遵命令者」殺掉。經過這兩次戰刀考驗,親兵們都知道此人命令不能抗拒。一天,「可汗」之子忽然命令親兵殺死父親,這次人人爭相動手。


大軍閥張作霖曾是東北一個小小的「鬍子」(即土匪)頭子,後來投靠清政府做了政府軍的統帶(團長)。其時,東北三省的「鬍子」不是投降政府軍,就是自動解散,只有一個杜立三的人依然領著一支私人武裝劫富濟貧。張作霖想除掉杜立三,向清政府邀功請賞,也想藉此威懾部下。杜立三功夫極好,雙手使槍還能做到彈無虛發。杜家寨的城池也很堅固,哨卡林立,防備很嚴,加上杜立三兔子不吃窩邊草,與周圍老百姓關係比較好,強攻很難得手。張作霖決定「智取」。他早年跟杜立三結拜過兄弟,於是串通其他的幾個哥們跟杜立三寫信,大意說:二哥在日俄戰爭中表現挺好,現任奉天總督非常欣賞您的為人,總督大人托哥們兒請二哥(在結拜兄弟中,杜立三排名第二)出山為朝廷效力,萬望您速到新民府面謁招撫大員,以便到奉天向徐世昌總督致謝。張作霖猜想杜立三會中招,在專制時代,當官意味著日進萬斗、光宗耀祖,誰會拒絕?只要杜立三上鉤,要殺要剮還不取決於他張作霖?然而,杜立三是個有腦子的人,知道張作霖不安好心,立即回信:兄弟們各有志向,杜某隻在意山林,願你們大家升官發財。一計不成,張作霖又生一計,他想到了義父杜泮林,杜泮林是杜立三山的族叔,人品好,學問淵博,杜立三對其十分敬重。張作霖設局讓杜泮林相信官府這是真的想招撫杜立三,忠厚的杜泮林寫了一封親筆信,勸杜立三接受招安。族叔一出面,杜立三的態度馬上轉了向,他不顧母親和妻子的勸阻,帶了衛隊長和幾名護衛去了新民府。杜立三一到新民府,張作霖安排的幾個老兄弟乘其不備趁機下手,杜立三剛罵出一句:「好你個張作霖」,嘴便被一塊破布塞住了,接著被五花大綁。張作霖也沒跟其他兄弟商量,當晚便在新民府西門外將杜立三槍殺了,一些部下嚇得心驚膽戰。

認真想來,通過隨意殺人立下的所謂「威」,決不可能是「威信」、「威望」,「威信」、「威望」來自一個人良好的道德與卓越的才華,而可汗之子和張作霖這樣的殺人者,無論是道德和才華都不足以服人,他們殺人之所以能在一時取得令行禁止的效果,是源於人的恐懼的本能,換句話說就是,這些人殺人立下的所謂「威」,不過是「威風」而已。


事實上,在專制社會,統治者也不太願意去區分自己的殺人立下的「威」是「威風」還是「威望」、「威信」。在統治者看來,「威風」也好,「威望」、「威信」也罷,它們的背後都指向著服從,只要別人願意服從自己,讓自己可以呼風喚雨,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何況,從統治的短期成本看,一個人樹立「威風」,只要殺幾個人就行了,贏得「威望」、「威信」,則必須吃一般人不願吃的苦,受一般人不願受的累,前者比後者合算得多。只是有個問題專制統治者想得比較少,一味靠殺人立威,這威到底可以維持多久?


專制必然濫殺,濫殺又使社會更專制,這是皇權政治無法避免的一個怪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葉超英的讀寫人生 的精彩文章:

范仲淹的民本觀
簧聲戲影里的西太后
晚清戰場上的荒唐「妖法」:竟以「糞桶妙計」禦敵
雜學成就左宗棠
一代才豪袁枚
您可能感興趣

凈宗語錄: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我們的修行在佛號面前忽略不計
欲問春樓欲?唯見紅燈區
許鞍華:沒有歇斯底里,唯見動情錐心
完美無瑕的白裙少女嫵媚動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為你讀詩:唯見長江天際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