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真相:三峽懸棺的千古之謎
湖北省秭歸縣,屈原故里景區屈原祠內,秭歸兵書寶劍峽戰國時期懸棺葬展示廳內,懸棺上遊客投放的人民幣一大堆。
三峽懸棺,是古代巴人的一種安葬方式。
古人去世後,選擇江河沿岸懸崖峭壁的半腰位置,一般離地面和崖頂都在幾十至100米左右,利用懸崖上的天然洞穴,或專門鑿打崖洞,將棺材置放、懸置於洞內,或擱置在嵌入孔洞的木樁上。
這些棺材因做成船的形狀,並放置於懸崖,也稱船棺、岩棺。
中國的懸棺葬制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時代,遠自我國商周時代便已出現。
如福建武夷山上的船棺,經科學測定為3800年前的遺物,被認為古代越人先祖所為。
其他還有江西貴溪的崖棺,被定為2000年前春秋戰國的遺物,其民族被定為干越和甌越人。
貴州省松桃的懸棺是距今1600年前的晉代遺物,視為濮人所葬。
懸棺是我國古代一種奇特的葬俗,它曾分布於我國南方許多地區,已知有台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等13個省區,在東南亞及太平洋南部島嶼上也有發現。
神奇的懸棺現象,一直是我國名勝古迹之謎,歷來為中外學者所關注。
四川大寧河小三峽內的岩棺就是典型的懸棺遺迹。
在「嶺峭山奇險水多」的小三峽旅行,能看到陡峭如劈的褐色山崖的岩隙中,橫擱首一具具漆灰色的棺木,當地人稱其為「鐵棺材」或「仙人棺」。
泛舟大寧河,仰望鐵棺材高懸雲霧中,特感神秘莫測。
大寧河岩棺一共有多少?據有關單位查勘,已發現7處岩棺群,岩棺總數300多具,其中棺木保存完整的有70多具。
岩棺距河面最低的有30米,最高者有500米以上,從岩頂下去也有300多米。
如此「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懸棺是怎樣安置進去的?實在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綜合各地懸棺的現場觀察,人們有這樣三種解釋:一為棧道說,即懸棺是通過平行的樁孔,聯樁鋪道而設置。
二為下索說,人們曾在樁孔旁發現有踏腳窩,即用繩索從山頂懸著棺材向下放置的。
三為上攀說,即指距地面較近的棺木,可能為人工攀登懸置而成。
大寧河小三峽的懸棺重達千斤,要將它擱置在崖洞岩洞之中,的確不易。
至於用何種辦法,說法也挺多,但比較可信的是第二種說法,即下索說。
據巫山縣誌記載,古代人死之後。「於臨江高山半助龕鑿以葬之。自山上懸索下樞,彌高者以為至孝。」
過去巫山一帶民間有這樣的說法,老人在未死時,自己選好一個岩洞作為葬地,命小輩營造,死後就能及時安葬。
這些營造懸棺葬地的人,是用「放虹」(即用繩索自山頂懸盪而下)的辦法,進岩洞做好地基。
然後再將棺村化整為零,一塊塊吊下來,在岩洞里就地再安裝成。
待人死了,就將屍體和隨葬品分別用同樣的「放虹」方法,懸放下來,安置在棺中。
巫山某些地方至今仍保留有生前預營墓地風俗,也許能說明這種解釋有一些可信處。
※揭秘三峽懸棺千古之謎
※我國古代一種奇特的葬俗:懸棺之謎
※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揭秘三峽懸棺的千古之謎
※僰人懸棺為何鑿於萬仞絕壁之上?詭異的「天外來客」
※武夷山九曲溪的懸棺 千古未解之迷
※古人留給現代人的思考題:千年懸棺的不朽之迷
※武夷山懸棺之謎,千斤棺木如何置於百米絕壁上?專家說法令人意外
※揭秘詭異崖葬懸棺 古人如何將百斤棺材送上懸崖峭壁 真相原來如此
※中國千年懸棺:竟有神秘詛咒附身
※龍虎山懸棺之謎,懸賞四十萬仍找不到答案究竟為何
※中國最獨特的墓葬!看千年懸棺如何形成
※川南九口懸棺,當地人說隱藏著神秘詛咒!(下)
※奇特葬式:揭秘中國龍虎山懸棺之謎!
※湖南絕壁現千年懸棺,神秘崖葬成曠世之謎,吸引遊客成熱門景點
※懸崖峭壁懸棺之謎,被兩個被抓的盜墓賊,一語破解
※石門懸棺 古人的智慧
※寧武懸棺的未解之謎
※處於半山腰的千年懸棺,十分古勞的埋葬方式,表示對死者的尊敬
※中國已消失的第五十七個民族為何在明朝被剿滅! 現只剩懸崖上的幾百個懸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