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網紅咪蒙:自己能紅多久自己也不知道

網紅咪蒙:自己能紅多久自己也不知道

要論微信公眾號話題女王兼人氣女王,除了PAPI醬,就屬咪蒙了。自去年9月開通公眾號以來,她的粉絲超過300萬,2億人看過她的文章,超過6億次轉發。


近日,咪蒙推出新作《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藉此機會,這位傳說中的「軟文大咖」接受了法制晚報記者的採訪。在被問及會不會從文字網紅轉型走向別的領域,比如像PAPI醬一樣做視頻,咪蒙連忙說「不」:「因為我做過視頻了,我知道我不行。」在成功運營公眾號之前,咪蒙經歷了人生的絕對低谷,她說:「在我創業的一年多,它教給我最大的事情就是――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局限。」


寫作 一直對文字心存敬畏

在見到咪蒙之前,記者腦海中一直晃著幾個在她文章里反覆被提及的詞:丑、胖、慫……事實上正如記者所預料,咪蒙的確是用生命在「自黑」:「我們公司里的人都覺得我像郭德綱,但我覺得我更像孔連順。」


但是,大大出乎意料的是,在文章里動不動以「老子」自居的咪蒙卻有著一口如林志玲般的娃娃音。被問及為何聲音和性格有如此大的反差,咪蒙笑言:「這是家族遺傳,我也沒辦法。」


早在2013年,咪蒙就註冊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她說那會純粹是跟風,但發了一條語音之後,就再也沒有更新過了,賬號和密碼也早已忘記得一乾二淨。


和很多人不一樣的是,咪蒙從很早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什麼,「我高中的時候就知道,我這一輩子就是要寫作。」高考志願,咪蒙全部填的中文系,研究生保送的也是中文系,咪蒙說她從小語文就好,接受不了錯別字,「的地得」一定會改,這是編輯的職業病。「我自己本來寫作就很乾凈,以前我在南都寫專欄,校對那兒我的稿子都不會有紅色的。這算是我的寫作習慣吧,因為我對文字是有敬畏的。」

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的咪蒙曾在南方都市報當了12年編輯,出了3本書。一路順風順水的咪蒙覺得自己從事寫作的夢想實現了,「我那時就是覺得自己實現夢想好順利啊,我好聰明好牛啊。」


當記者問到有沒有覺得自己現在是個網紅,咪蒙很爽朗地予以「承認」:「是啊!是啊!現在不就是嗎?」但是,身為「網紅」的咪蒙卻很少被人認出來,原因據她所說:「因為我的照片跟真人差太多了。」咪蒙說,她可以在文字里自黑,但是她不能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這是她很不超脫的一件事情。


創業 現實給了她一個大巴掌


2014年底,咪蒙跳出傳統媒體,創辦影視傳媒公司。10個月後,她花光了400萬,公司垮了,一度到了依靠抵押房子還債的地步。總結教訓,咪蒙覺得最重要的是那10個月的時間裡,她一直在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那時候她每天都很忙,管理要管,發行要管,市場要管,廣告也要管,對於影視公司這一領域,咪蒙說她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全部都要重新去學習。在創業之初,咪蒙本來只是要做編劇的,但是她發現做一個編劇所能掌控的東西太少了。所以她想要自己來控制成品,自己來拍。「事實證明,這是完全不行的,因為我在這個領域不專業,我當時想得實在是太簡單了。」

咪蒙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件在她自己看來都「傻到不堪回首」的事情。在一次拍戲的時候,化妝師給演員化妝的時候,頭套沒有貼嚴密,咪蒙當時曾有過質疑,但化妝師以自己十年的經驗向她保證說打了光之後絕對看不出來。結果在演出的時候所有的觀眾都覺得她們偷工減料、沒有誠意。 「所以我再也不會做自己不專業的事情。我永遠成為內容上的專業,高度聚焦。」咪蒙說。經過這次慘痛的教訓,她現在特別迷信「一萬小時理論」,就是說要想在某一個專業做好,你一定要有一萬個小時的積累。


咪蒙的影視公司也曾做過網路劇,但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大火的網路劇《太子妃升職記》雖然因道具簡陋被吐槽,卻有著別的網劇所沒有的長板。咪蒙說,首先,它在題材上有大突破,非常有新鮮感,配音非常棒。一部劇可以有缺點,但必須有非常長的長板,而她當時製作的劇卻是沒有長板都是短板。


這次的失敗經歷讓咪蒙學會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對大眾的敬畏。「我以前覺得大眾很傻,為什麼腦殘劇也會有人看呢?可是到了我這裡,我做的劇大眾根本不愛看。所以你就會發現,大眾其實很聰明,他喜歡看一個東西必然有他的原因,我就從大眾的對立面站到了他們這一邊。」


公號 每天都要「翻牌子」


在創業的將近一年的時間,咪蒙放下了自己寫了十幾年的文章,只是偶爾發一點劇評。創業失敗後,她決定重新恢複寫作,於是她委託朋友幫她找回了早已忘記的登錄名和密碼,在2015年9月中旬發出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女友對你作?你應該謝天謝地,因為她愛你》。當時的想法特別簡單,就是要回歸寫作。

雖然現在咪蒙可以做到在計程車上寫,在高鐵上寫,甚至在病床上拿出電腦一邊寫作一邊輸液,但是最初重拾寫作,咪蒙說:「當時真的好難啊!」她說那時經常在電腦前坐四個小時都是空白,不知道怎麼行文、怎麼下筆、怎麼謀篇布局了。


度過這次的瓶頸期,咪蒙說她靠的一是每天寫,二是不斷地學習,研究公號,研究他們標題的取法,把它當做一種專業技術活。


但是,同一類型同一風格的文章寫得多了,讀者會不會產生審美疲勞?咪蒙說她也超級擔心這個問題,所以最近的公號里開始有了二條,新開的欄目也全部是她所擅長的領域,她說希望自己的公號以後能成為一個綜合的媒體。


在成功給自己挖下一個又一個坑之後,咪蒙坦言這意味著工作量的翻倍,「沒辦法,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對咪蒙來說,任何地方都是選題,腦子裡隨時安裝選題感應雷達,甚至在黃段子里都能發現選題。永遠有30個以上的題目可以寫,以前是把這些選題寫在一塊小黑板上,每天都要決定翻哪個「牌子」。而現在是寫在紙上,因為小黑板已經寫不下了。


爭議


「誰罵了我,我還是會記下來的」


伴隨著公號粉絲量一路攀升的是廣告商爭相伸出的橄欖枝。咪蒙說現在一個月找他們的廣告有100-500條,但她只接8條。原因在於她擔心不能更自由的寫自己想寫的,因為有了廣告,還是要考慮一個匹配度的問題。


有幾類廣告是她堅決不會接的,一是理財廣告,因為不能確定它靠譜,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說倒閉就倒閉了,「我心疼粉絲的錢。」二是醫療廣告,不管是什麼形式的醫療,因為她不懂。三是一般不接和公號不匹配的廣告。比如英特爾處理器曾經找過他們,咪蒙就直接告訴商家她的粉絲八成是女生,在他們這兒打廣告效果可能會不好。


在咪蒙的那篇《致賤人》出來之後,網路上就有許多針對咪蒙的爭議,對於這些爭議,咪蒙的態度一向是「不回應」:「我覺得名氣和爭議就是買一贈一的,我必須得接受。郭德綱說過一句話特別好,他說我們賺來的錢裡面有一半都是承受被罵的。我享受了成名這件事帶給我的好處,就必然承受它帶來的不好。正是罵我的人提高了我的關注度,所以我覺得沒有關係。」停頓了一下,咪蒙大笑道:「但是誰罵了我,我還是會記下來的。」


咪蒙很少在朋友圈裡曬兒子唯唐的照片,所以她寫親子文章的時候,曾有過一個觀點:過度談論自己的小孩是沒修養的表現。這篇文章一發出,很多家長在下面留言:「你是很牛啊,你小孩不止是得哮喘,指不定得什麼癌症呢!」這個是咪蒙接受不了的,「如果是對我的文筆的評論,哪怕上升到人品,我都會覺得很正常,因為你不了解我。我也會跟風對不了解的人下一些定義。」


未來 能紅多久真的不好說


新作為何取這樣一個看似和常識矛盾的題目?咪蒙說:「這個標題能如實地表達我跟以前不一樣的地方,也是最能反映我真實狀態的,而且它也最符合我對於寫作的定義。」咪蒙說,她對寫作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能引導別人換一種方式去看待常識。在一般人眼裡,「功利」並不是一個好詞,但是近半年發生的事情讓咪蒙重新看待功利,她發現其實功利背後是有正麵價值的。「只要你努力,你就能感受到你的努力一點一點釋放出來的過程,是很酷的。」


對於被稱為「毒舌」,咪蒙說自己在生活中確實挺毒舌的,但是從開通公號到現在為止,一百多篇文章里,吐槽文佔了大概只有6-8篇,大量的是暖心的、勵志的、逗逼的文章,「但如果大家覺得我毒舌也ok,也挺好的。」咪蒙說這話時恢復了一貫的「沒心沒肺」。


咪蒙的另外一個標籤就是顛覆,逆向思維。咪蒙說:「我承認這是我的一個特點,但是我不會為了逆向而逆向。這是我的一個思維方式,我長期會對自己進行一個思維訓練。」


咪蒙在日常生活中是一個非常不接地氣的人, 「不知道柴米油鹽,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到現在都不知道怎麼給電話充值。」她生活中的時間,除了陪家人孩子,一是去記好句子,二是進行思維訓練。在和別人的日常交流中,咪蒙從來不喜歡說服別人,「我喜歡別人和我不一樣。」拋出每一個觀點之後,咪蒙並不想強迫每一個人都相信,很多人覺得她在不停地給大家洗腦,「我覺得我並不是洗腦,只是想促使你獨立思考。」


對於在自媒體時代自己還能紅多久,咪蒙坦言:「這個真的不好說,希望這個時間能長一點吧。」咪蒙說,她覺得以後自媒體是一個大的趨勢,現代社會更注重多元化的表達,就像安迪?沃霍爾所說:「每個人都有15分鐘的成名時間。」


文/記者 陳品


咪蒙江湖簡歷


江湖外號:國民勵志女作家、國民最胖且最不要臉的女作家


門派子弟:300萬死忠「咪粉」


隱蔽身份:前報社編輯、作家、編劇


生辰籍貫:乙卯年12月21日,四川南充人


師門:山東大學中文系本科、碩士,主攻魏晉南北朝文學


江湖履歷:2010年在韓寒雜誌《獨唱團》首發《好疼的金聖嘆》,2012年出版《守腦如玉》、《聖人請卸妝》


畢生最愛(沒有之一):小龍蝦


江湖絕殺:


第一式:撒嬌 。口語化、網路化、嘮嗑式的語言風格,使文字不再有重量和距離。


第二式:撒野。用她自個兒的話說,「我的文章有一股氣」。


第三式:撒胡椒。語不驚人死不休。比如「總不能生活強姦你,你就從了,還給他生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