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慶柱:遷安考古發現與黃帝歷史文化解讀

劉慶柱:遷安考古發現與黃帝歷史文化解讀

劉慶柱:遷安考古發現與黃帝歷史文化解讀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社科院歷史學部主任、學部委員劉慶柱在首屆中國遷安黃帝文化高端論壇發表主題演講。

一、遷安與歷史記載之軒轅


根據《山海經》記載:由太行山向東、東北依次有龍侯山、馬成山、咸山、天池山、教山與軒轅山,其間距離1170里,遷安西南距離太行山與此相近。而在遷安有一座山稱為「龍山」,在此山東側又有一處稱為「黃龍峪」的地名,「龍山」與「黃龍峪」是相關聯的,「龍山」亦可稱為「黃龍山」,「黃龍峪」亦可稱為「龍山峪」。「龍山」、「黃龍峪」均因「龍」或「黃龍」而得名,《史記·天官書》記載:「軒轅,黃龍體」,這一記載說明了軒轅與「黃龍」的關係。因此從地理方位上似乎可以說,《山海經》記載的「軒轅山」很可能就是現在遷安的「龍山」;從邏輯上講,從「龍山」及其旁邊的「黃龍峪」也就很可能「龍山」即「黃龍山」,而「龍山」、「黃龍山」應即「黃龍體」之山,也就是「軒轅山」。


地名承載著歷史,留下寶貴的歷史記憶,遷安的一些地名有的歷史久遠。遷安市沙河驛鎮的「軒坡子」村,現在村子有人口1400多人,其中「軒」氏一族有250多人。「軒氏」為「軒轅氏」省稱,漢代有諫議大夫「軒和宋」、登科「軒彥績」(《辭海》第四冊之「軒」條,商務印書館(北京),1983年版,第3018頁)。「軒坡子」、「軒氏」又與《山海經》的遷安「軒轅山」密切相關。


二、遷安考古發現與「軒轅」傳說的解讀

遷安地區的考古發現說明,這裡不但有「軒轅」時代的考古學文化遺存,還有比其更早的遺存,也有晚於「軒轅」時代的考古學文化遺存。這說明遷安的「軒轅」時代考古學文化遺存不是孤立的,是有著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


遷安爪村遺址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其年代距今約5萬年,北京大學陳鐵梅教授對遺址中出土的同層牛化石進行鈾系法年代測定為距今4.8┼0.2萬年或4.4┼0.2萬年。謝飛教授1986年在爪村遺址考古調查發現這裡不但有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存,還有屬於細石器文化傳統(12000年)的遺物。可以看出這裡史前時代人類一脈相承的活動歷史。值得特別重視的是,在中國古代傳說的「三皇五帝」地區,其中有不少就是發現了屬於「現代人」(10萬年以來)的舊石器時代文化(包括細石器文化)遺存,如晉東南地區發現的沁水下川細石器文化遺存、神農氏炎帝高平細石器文化遺存等,堯都平陽襄汾柴寺舊石器時代遺存,河南新鄭「黃帝故居」的鄭州附近的舊石器時代晚期與細石器文化遺存等,這些遺存說明我們的先祖在這些地區生活有著久遠的歷史,他們應該是新石器時代人群的直接祖先。而在遷安附近的華北北部地區,恰恰是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早期發現最為集中的地區,如北京門頭溝東胡林遺址(8350—7960BC) 、懷柔轉年遺址距今約10000年左右、河北陽原於家溝遺址(距今約11000年左右)和保定徐水南庄頭遺址(距今10500—9700年)。在太行山東麓、燕山山脈附近發現的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對我們認識此後這裡發生的許許多多歷史現象十分重要。


中國北方地區(河北與內蒙古東南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以內蒙古東南部的赤峰地區興隆窪文化遺址(公元前6000—5300年)和河北南部磁山文化遺址(公元前6100—5750年)最為著名。興隆窪文化主要分布在西自潮白河,東至西遼河下游,南抵華北北部,在灤河、潮白河流域均有興隆窪文化存在。磁山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北省的太行山東麓,南到漳河,北至保定以北的拒馬河、大清河流域。它們也應該與遷安新石器時代晚期考古學文化關係最為密切。


可喜的是遷安附近的遷西縣發現了與新石器時代中期興隆窪文化相近考古學文化遺存的東寨遺址、西寨遺址等,在遷安則發現了與新石器時代中期考古學文化相銜接的遺存,其中遷安安新莊遺址發現至關重要,安新莊遺址可以分為甲類遺存與乙類遺存,前者距今6200—5800年,後者距今5865—5400年。甲類遺存被認為與遷西縣西寨遺址二期遺存年代相近、文化性質相當,應屬於安新莊遺址的早期遺存。安新莊遺址乙類遺存年代進入「黃帝時代」。安新莊遺址不是孤立的,在遷安還有與其考古學文化相同的萬軍山遺址(5000—6000年)。安新莊遺址考古學文化介於仰韶文化與紅山文化之間,它既有中原文化因素,又有紅山文化因素。就彩陶而言更接近仰韶文化,安新莊遺址彩陶為紅色與赭紅色,仰韶文化彩陶為偏紅色與紅褐色,紅山文化彩陶為黑色與紫紅色。對此,文啟明先生曾經指出:「迄今已在灤河中下游一帶先後發現多處類似安新莊甲類的遺存,但典型的紅山文化遺存卻沒有發現。安新莊乙類遺存的泥質缽、筒狀罐以及彩陶風格,石器中極少見到舌形石耜、石鋤等大型打制石器和桂葉形石刀以及玉石器,都與紅山文化區別較大。……遼西的興隆窪、趙寶溝等遺存所代表的文化,沿著老哈河、大凌河向西,即冀東北地區發展時,在不同地區受到北上的中原文化及當地土著文化不同程度的抵制,特別是在灤河中下游地區受到當地類似南陽庄早期遺存為代表的文化(相當於後崗下層的早期)的強烈抵制和影響,逐漸失去鋒芒而衰退,最終與當地文化融合,形成以安新莊兩種遺存為代表的文化。」


安新莊遺址考古學文化特點說明,其時代上與傳說「黃帝時代」是基本一致的。遷安安新莊區域又與歷史文獻記載黃帝在華北北部活動空間是吻合的。因此說遷安的「黃帝文化」傳說值得重視,需要進行深入研究與全面認識。

您可能感興趣

考古新發現:最大的瑪雅王室古墓
浙江黃岩發現南宋古墓 疑似趙匡胤第七世孫
文化|探索發現壽山石的奧秘
南昌海昏侯墓考古獲得新發現
湖北棗陽郭家廟墓地考古新進展 發現中國最早的琴和瑟
莆田賢良港媽祖故居唐宋元明古瓷碎片發現記
考古新發現:亞瑟王出生的宮殿
霸王龍「迷你祖先」 英海灘發現恐龍化石
埃及考古發現最神秘金字塔 堪比中國秦始皇陵?
考古發現!秦始皇陵墓水銀海之謎被揭開
考古學家疑似發現耶穌墓室:骨瓮刻復活銘文
考古發現!秦始皇兵馬俑靈感
重慶璧山發現明代家族古墓群
歷史新發現 佛教誕生在雲南昭通
考古新發現能否揭開「亞瑟王之謎」?
考古新發現:古代中國是契丹
考古發現「霍比特人」祖先化石
寧夏中衛香山大峽谷發現罕見岩畫研究範本
考古發現「巴格達電池」:古代兩河文明的「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