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葉克飛:「瓦爾特」與南斯拉夫的政治漩渦

葉克飛:「瓦爾特」與南斯拉夫的政治漩渦

關注「大家」,看作者更多好文章!


上世紀70年代,巴塔·日沃伊諾維奇主演的《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和《橋》相繼在中國上映,引起轟動。前者的瓦爾特形象深入人心,後者的主題曲《啊朋友再見》傳唱至今。


這是南斯拉夫電影的輝煌,也是幾代人的集體記憶。80後如我,雖未能躬逢其盛,只能後知後覺,但也仍可感受到它們與《地道戰》《地雷戰》的大不同。

儘管同屬那個時代的社會主義國家,即使電影乃至文藝仍需為政治服務,即使也隱含著個人崇拜(儘管瓦爾特確有其人,是25歲便犧牲的薩拉熱窩抵抗運動領導人,但片中角色身上有許多鐵托的影子,以至於人們以訛傳訛,認為瓦爾特的原型就是鐵托),即使也是游擊隊和反間諜這樣的老題材,但南斯拉夫電影仍然能體現出與眾不同的趣味,並由此呈現藝術性。瓦爾特之類的英雄形象固然以高大全深入人心,但民眾並未因此淪為陪襯,所以才會有「請看這座城市,她就是瓦爾特」這樣的台詞。

葉克飛:「瓦爾特」與南斯拉夫的政治漩渦



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劇照

南斯拉夫電影的輝煌,本質是南斯拉夫與南共的輝煌。南斯拉夫電影的與眾不同,本質上也是南斯拉夫和南共在東歐乃至社會主義國家裡的特立獨行,意識形態的自由使得電影能夠擺脫桎梏,不落俗套。


巴塔·日沃伊諾維奇的一生伴隨著巴爾幹半島的跌宕。他於1933年出生在貝爾格萊德附近的一個小鎮,此時,南斯拉夫作為一個國家已存在四年。


南斯拉夫以當年擺脫奧斯曼帝國統治的塞爾維亞王國為基礎,經歷兩次巴爾幹戰爭和一戰後,形成多民族國家,即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步入獨裁專制,改名南斯拉夫王國。二戰期間遭軸心國入侵,王國解體,南共成立反法西斯游擊隊奮起抵抗,於1945年底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與這個新生社會主義國家一同成長的巴塔·日沃伊諾維奇,起初是話劇演員,1955年參演電影《庫姆巴拉山上的歌聲》,1959年憑藉電影《沒有時刻表的列車》走紅。他一生中參演電影達三百多部,以游擊隊員形象深入人心。

葉克飛:「瓦爾特」與南斯拉夫的政治漩渦


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劇照


南斯拉夫的游擊隊歷史僅有四年,卻是二戰中最為不屈的記憶之一。在戰爭中,這個總人口僅一千多萬的國家犧牲了一百多萬人,大多數游擊隊員未能親眼見到勝利。戰後,游擊隊題材電影層出不窮,多半取自真實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早在60年代,東西方世界仍壁壘分明時,南斯拉夫電影便出現了不少合拍片,如1969年的《內雷特瓦河戰役》,便由南斯拉夫、美國、德國和義大利四國合拍。這一來說明南斯拉夫在政治上的獨立性,另一方面,德國和義大利這兩大當年敵國參與拍攝「打自己臉」的片子,既是反省,也是對南斯拉夫游擊隊的敬意。1974年的《游擊隊員》也是一例,由美國和南斯拉夫合拍,有意思的是,片中的游擊隊長非但不是高大全形象,還差勁得很,也可見南斯拉夫電影的與眾不同。


這種與眾不同當然需要底氣。1944年,蘇軍援助南斯拉夫,解放貝爾格萊德,但沿途劫掠,大肆姦淫女性,引發南斯拉夫民眾恐懼,也使得鐵托為首的南共心存不滿。蘇聯在南斯拉夫鋪設的情報網被南共一一破獲,也使得雙方瀕於撕破臉皮的地步。1948年,雙方決裂,蘇共決定將南斯拉夫逐出社會主義陣營,南斯拉夫則堅持獨立,在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等兄弟國家的政治事件相繼爆發時,仍能安定發展。


鐵托是不結盟運動的主要發起人,南斯拉夫是東歐世界唯一未加入華約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上更是獨立自主,不好大喜功,成為東歐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而且「富在民眾」而非「富在數字」。從50年代開始,西方文藝作品和西方遊客均可自由進入南斯拉夫,當時每年湧入南斯拉夫的西方遊客甚至達到六百萬人次。

葉克飛:「瓦爾特」與南斯拉夫的政治漩渦



鐵托(1892-1980)


在當時的東歐和中國,這種文化交流幾乎不可想像。且不說東歐,中國當時正處於無窮盡的運動中,北影接到《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的譯制任務時,一度無從著手,因為當時國產片拍攝已陷於癱瘓,電影工作者多半已經下放幹校改造,無人可用的北影只好臨時從幹校召集一批人回來承擔譯制。

據1976年的統計數字,南斯拉夫的人均GDP已超過兩千美元,汽車、住房、電視和冰箱是多數家庭的標配,八年義務教育早已落實,富庶程度在社會主義國家中首屈一指。當然,日後分裂的經濟隱患也已顯現,最富庶的斯洛維尼亞已與義大利、奧地利旗鼓相當,馬其頓等則是歐洲最落後的地區之一。當然,最大隱患來自於政治。鐵托以強人政治維繫多民族共存,不惜以整肅維持穩定,如1953年整肅德熱拉斯、1966年整肅塞爾維亞的蘭科維奇,後者持續到70年代,整肅塞族幹部達四萬餘人,這些行動儘管極具震懾力,但卻埋下不信任的禍根。在他死後,南斯拉夫漸漸陷入泥潭。


1992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宣告解體。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不復存在,不斷的種族戰爭使得這片土地不復昔日繁榮,一個接一個的獨立國家合力上演了一場巴爾幹版戰國七雄。


作為南斯拉夫最受歡迎的演員,巴塔·日沃伊諾維奇無法逃避大時代的變遷,甚至還捲入了政治漩渦。有意思的是,在他去世的相關新聞里,有人稱他「不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電影演員,同時也是塞爾維亞最受歡迎的政治家之一」,這種不顧事實的為尊者諱,實在讓我發笑。1990年加入塞爾維亞社會黨的他,曾當選該黨副主席,2002年8月曾被推舉參加塞爾維亞總統競選,但因米洛舍維奇反對而作罷,2003年退出政壇。而且,他對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的支持,也使他失去了塞爾維亞自由派以及其他前南成員國民眾的心。


他當年競選總統時,我並未留意他便是「瓦爾特」。第一次將二者聯繫在一起,是前幾年讀金雁那本《從東歐到「新歐洲」》。在書中,金雁寫到米洛舍維奇,巴塔·日沃伊諾維奇恰恰是他的追隨者。


金雁寫到,當時國內對米洛舍維奇的評價明顯兩極化,有人認為他是「巴爾幹屠夫」,有人認為他是「最後一個偉大的布爾什維克」,認為他「對南共表現出少有的忠誠與堅定」。


金雁則認為,非塞族人將米洛舍維奇視為屠夫並不難理解,但從塞爾維亞內部而言,米洛舍維奇固然專制,而且統治期間不乏政治舞弊與暗殺,但在90年代的民主大潮下,仍無法改變多黨制的存在,所以「政治自由在米氏時代是多少的問題,在鐵托時代是有無的問題」。但米洛舍維奇作為舊體制的「推牆者」,對南共絕非「忠誠與堅定」,頂多只是忠於塞爾維亞。


也正因此,所謂米洛舍維奇是「鐵托第二」的說法壓根站不住腳。鐵托的民族主義是「南斯拉夫民族主義」,米洛舍維奇所推動的則是極端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二者甚至對立。當年鐵托一力推動一黨制,就是為了徹底消滅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組織,以維繫多民族共存。


作為米洛舍維奇的追隨者,巴塔·日沃伊諾維奇被推上前台並非偶然。他成為競選總統候選人時,米洛舍維奇已經身陷囹圄,社會黨也希望打「鐵托牌」,爭取民眾支持,而深入人心的「瓦爾特」當然是絕佳人選。但身在海牙的米洛舍維奇仍可遙控,不同意其為候選人,而是指定了塞爾維亞激進黨主席舍舍利。


或許,「瓦爾特」並不適合政治,更不適合血雨腥風的政治。他曾在電影里保衛過的薩拉熱窩,在那段分裂歲月里再度遭遇炮火摧殘。波黑戰爭是二戰後歐洲最慘烈的戰爭,薩拉熱窩恰恰是戰爭的焦點,無數人死於這場戰爭,其中就包括當年與巴塔·日沃伊諾維奇一起合作《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的導演哈·克爾瓦瓦茨。這位導演是「游擊隊電影」的代表人物,作為一個穆斯林,他不願離開家鄉,結果在戰火中因飢餓而死。


如果說二戰時的「空氣在顫抖,彷彿天空在燃燒」,是一種悲壯詩意,那麼分崩離析的南斯拉夫,波黑戰爭的炮火,又算是什麼呢?

葉克飛:「瓦爾特」與南斯拉夫的政治漩渦



電影《橋》中的塔拉河峽谷大橋,位於黑山北部


(本文原標題:《成也南斯拉夫,敗也南斯拉夫》)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英文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阿基米德為抵禦羅馬和迦太基入侵的瘋狂海岸漩渦實驗
NASA發布最新地球衛星照,巴基斯坦海岸現神秘小漩渦
火影忍者:宇智波痞老闆已上線、漩渦寶寶和旗木派大星還會遠嗎?
宇智波佐良娜和漩渦博人,以後誰走的更遠?
火影忍者中漩渦一族查克拉有什麼特點?
漩渦鳴人和宇智波斑的沒法比較
動畫博人傳:漩渦鳴人當燈泡,佐助小櫻高調秀恩愛
論實力,漩渦博人和宇智波佐良娜沒法超越前人
《火影忍者》漩渦博人與佐良娜戰力對比:佐良娜其實會的更多?
攝影師拍攝到「奇特風暴」 漩渦中透藍光(視頻)
鄒市明:漩渦中的拳王
《環太平洋2:漩渦》首曝片場照 機甲戰士或成新威脅?
宇宙奇蹟!揭秘太陽系中的四大漩渦
火影博人傳:漩渦鳴人當燈泡,佐助小櫻高調秀恩愛
仙女座的「漩渦」:棒旋星系光芒明亮 宇宙塵埃散落
大西洋南部發現神秘「海洋漩渦黑洞」
佐助留給佐良娜的基因或有漩渦一族的血脈!
奇異8:神秘地域之神秘的磁力漩渦地帶
白宮陷「通俄情報」漩渦,為何伊萬卡笑容消失、庫什納燦爛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