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副部長談南海:中國不會成為另一個蘇聯
>
編者註:2016年5月19日,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會見由美國《新聞周刊》資深作家布羅德、《芝加哥論壇報》副總編肯普夫、《洛杉磯時報》 社論版副總編希利等組成的美國媒體代表團。劉振民副部長介紹了南海問題歷史經緯、菲律賓提起南海仲裁案背景等情況,並就美南海「航行自由計劃」、中方如何應對仲裁結果以及南海問題對中美關係的影響等回答提問。現編錄如下:
劉振民:首先我代表中國外交部,歡迎美國各位媒體朋友來到中國。感謝中美基金交流會安排這次會面。今天下午我們專門就南海問題做一個交流。
我在外交部主管亞洲、邊界與海洋事務以及條約法律事務。今年以來,我的很多時間都花在了南海問題上。針對南海問題,我經常與東盟國家的朋友在有關會上進行對話,也常與美國等域外國家的朋友溝通。
大家看到的很多關於南海問題的報道,實際上並不能代表國際主流看法。一些外國媒體,特別是西方媒體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要對當前的南海局勢負很大責任。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表明西方媒體對南海問題和東南亞地區的實際情況不夠了解。
過去幾個月,我在與東盟國家和域外國家的朋友交流和思考基礎上,形成這麼一個基本認識,那就是從地理大發現到殖民主義時期,從二戰再到冷戰結 束,東南亞國家從未享受過真正意義上的和平。這其中又分為兩個階段。二戰前,除泰國外,整個東南亞都被西方殖民主義者殖民化,二戰時被日本侵佔,直到二戰 結束後東南亞國家才獲得普遍獨立,卻又在20多年的時間中飽受冷戰影響。冷戰結束前,美國在越南打了很多年仗,柬埔寨受到外部侵略和內部紛爭影響,美國在 菲律賓保持了強大的軍事基地,前蘇聯也在越南南北統一後維持軍事存在。
冷戰結束後,東南亞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從菲律賓撤軍,前蘇聯從越南撤軍,柬埔寨衝突結束。自此至今,東南亞已享受了26年的和平,這為東南亞帶來了穩定和繁榮,也推動了中國—東盟關係發展。中國1990年與印尼復交、與新加坡建交,1991年與汶萊建交,實現了在東南亞的外交全覆蓋。中國與東盟還建立了對話夥伴關係。今年,我們正在準備慶祝中國—東盟全面對話夥伴關係建立25周年。這25年中,中國已成為東盟的最大貿易夥伴和大多數東盟國家的 最大貿易夥伴,東盟也成為了僅次於歐盟和美國的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達4000多億美元。同時,中國也於2010年成為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這些發展成就可能引起了某些人的嫉妒。美國於2010年開始實行「亞太再平衡」戰略,迄今已有6年時間。這6年對東南亞局勢產生了深刻影響。就南海問題而言,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助長了部分東盟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衝動。特別是菲律賓2012年挑起黃岩島事件、2013年1月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
事實上,當前西方媒體關注的中國島礁建設是2013年年底才開始的。從時間上可以清晰看出,中國的島礁建設是為應對地區局勢的變化被迫進行的。中國不贊同有的媒體稱中國島礁建設引起了南海局勢緊張。事實上,中國是最後一個在南海進行島礁建設的國家,菲律賓等其他聲索國的建設活動都在中國之前。當然,有一點不同之處在於,這幾個國家是在非法侵佔的中國島礁上進行建設的,而中國是在自己的島礁上進行建設的。美國和西方媒體稱中國挑起了南海局勢緊張,這是對中國的誤解。
作為南海周邊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的生存高度依賴南海,南海是中國最主要的貿易通道。南海的和平與穩定、南海的航行與飛越自由對中國至關重要。事實上,中國比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國家都重視南海的和平與穩定。這一點任何人都不應懷疑。因此,中國為了自己發展,也當然會全力維護地區和平,並將對所有可能的威脅作出自己必要反應。
我先講這麼多,願回答大家的任何問題。
一、美國《新聞周刊》:當前,針對美國在南海推行的「航行自由計劃」,中國出動軍艦軍機作為回應。中國怎樣看待這可能導致的潛在衝突?
劉振民:我們尊重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與飛越自由。但最近,美國朋友的行動似乎超越了國際法意義上的「航行與飛越自由」。
根據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一國享有的航行與飛越自由包括兩類,一是在另一國的領海領空內,一國行使航行與飛越自由要符合「無害通過」的標準,亦可能要經沿岸國批准,並應顧及該國的主權、安全和尊嚴;二是在領海之外,一國享有航行與飛越自由,但同樣要顧及另一國的主權、安全和尊嚴。
美國的「航行自由計劃」已進行了37年。中國在這方面的制度和態度,美國朋友是很清楚的。美國應該明確,自己只在南海一定海域範圍內享有航行與飛越自由,但在南海行使航行與飛越自由時也應格外謹慎,不能侵犯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領海和領空。
我剛才講到,中國需要南海的和平與穩定,不希望與美軍艦機發生摩擦,但美國不要挑釁。我們當然不希望2001年4月1日的撞機事件再次發生。世界在變,中美兩國關係也在日益深化,美國應以更加友善的態度對待中國。大家應該都還記得,2013年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在美國安納伯格莊園舉行會晤,主題就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習近平主席提出這個構想的背景就是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再次出現。中國不會成為另一個前蘇聯。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有三個要素:第一是不衝突不對抗,第二是相互尊重,第三是互利共贏。據我們了解,美國朋友對第一點和第三點都很認同,唯獨對第二點有些不情願。我們尊重美國, 當然也希望美國尊重中國。
中國有13億人口,中國的發展符合13億中國人的共同意願。中美啟動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三年來,雙邊關係越來越緊密,貿易和投資保持穩定增長,實現了互利共贏。中美之間的利益已經分不開了。同時,中美在解決氣候變化、伊朗核等全球性問題時也已可以實現互利共贏,雙方合作得很好。當前中美兩國唯一有不同看法、有些摩擦的就是亞太問題。其實中美雙方在亞太問題上的分歧也不大。中國尊重美國在亞太的存在,也希望美國尊重中國在亞太日益增長的作用。總體上,中國對中美關係發展的前景是很有信心的。
二、美國《新聞周刊》: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有沒有紅線?如果有,在哪裡?
劉振民:也可以說有紅線也可以說沒有紅線。很多問題上,我們也跟美國提出過紅線,比如說不要支持台獨,要支 持兩岸統一。比如說在南海問題上,希望美國不要選邊站隊,就是說你不要支持你所謂的盟國來對付中國。所以現在在東南亞,在整個東亞,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是一大問題。我想如果說有一個紅線,那就是說我們希望美國不要侵犯中國主權,不要侵犯我們的安全。這兩個問題上,中國人是不會妥協的,沒有任何讓步的餘地,中國人為我們的獨立,為我們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打了幾十年仗,就是為了國家主權,維護國家安全。習近平主席跟奧巴馬總統講過,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中美可以在全球,在太平洋,在亞太很好地合作,美國沒必要到中國的岸邊,到中國的近海來挑釁中國。
三、英國《衛報》:請問中方對菲南海仲裁案裁決的態度?如何看待國際海洋法庭的管轄權問題?
劉振民:首先應明確的一點是,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不是國際法院或者常設仲裁法庭,而是由聯合國海洋法法 庭前庭長柳井俊二先生指定的5位仲裁員組成的臨時仲裁庭。菲律賓表示其於2013年1月22日提起仲裁不是為了解決具體爭議,而是請仲裁庭裁定關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解釋和適用問題。由於中方對仲裁案持不接受、不參與立場,仲裁庭聽取的是菲方一面之詞,中方預測有關裁決結果很可能有利於菲方。
中方認為,該案並非出於善意,目的是為了使菲律賓非法主張合法化,並否定中國在南海的有關權利。相信媒體朋友們注意到,中國於2014年12月7日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在仲裁案問題上的法律立場。我們的立場十分清楚,即仲裁庭對有關事項不具有管轄權。事實上,中菲之間在一系列雙邊文件中已就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南海爭議達成共識,並於2002年同其他東盟國家共同 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宣言》第四條明確規定,南海有關爭議應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關於海洋劃界問題,中國政府已於2006年依據 《公約》第298條作出聲明,將其排除適用《公約》項下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
中方認同《公約》的有關爭端解決程序,但菲提起仲裁案以及仲裁庭確立管轄權明顯違反了《公約》。菲南海仲裁案完全是一方羞辱另一方的政治操弄,將成為國際法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案件。既然菲律賓承認中菲爭議的存在,而菲仲裁案不為解決爭議,那麼中國為何要參與仲裁案,為何要遵守所謂的「裁決」?相信裁決出台後,菲律賓、美國等將大肆宣傳裁決結果具有約束力,要求中國遵守。中國也將明確闡明不承認和不接受裁決的立場,講清楚為什麼裁決結果不具有約束力。
中國將堅定不移地通過談判協商解決中菲南海爭議,希望菲下屆政府在仲裁案問題上能找到新思路。仲裁之路走不通,菲律賓從仲裁案中得不到任何利益,相反只會損害中菲關係。同時,中國不理解美國在仲裁案問題上的利益所在,不理解美在背後積極推動仲裁案的動機為何。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仲裁案背後暗藏的玄機和陰謀也將昭然於世。總而言之,菲仲裁案是「不誠實」和「非善意」的,中國不接受、不參與,更不會承認所謂的「裁決」。
四、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如果中美之間在南海問題上的分歧得不到解決,會否影響中美在其他領域內的互動?
劉振民:實際上,中美之間在南海問題上沒有重大利益衝突,彼此也不希望發生摩擦。雖然美近來炮製「航行和飛 越自由」問題,支持菲仲裁案,幫助菲律賓提升軍事武裝能力以對抗中國,但我們感覺美國政府對自己在南海的利益還是有清楚認識的。美國希望借南海問題在軍事上重返亞太,但事實上有關目標已經實現,沒必要與東南亞任何國家發生軍事衝突。問題的關鍵是美國政府應該認識到時代在變,中美之間、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合作利益遠大於戰爭利益。中國不希望發生戰爭,也反對美國來到東亞地區挑起任何衝突。當然,如果再發生類似越南戰爭和朝鮮半島戰爭的事件,中方也不得不採取積極防衛措施。
我們認為,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一些本地區和美西方媒體對東南亞局勢的報道存在偏差。美國與有關國家的聯合軍演、聯合巡航都不可能對中國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包圍圈,30年前形成不了,30年後更不可能實現。中國崛起的勢頭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我願同各位分享一個基本事實,中國經濟增長最快時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0%,現在也保持在30%,同樣美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份額也很大。世界各國均不希望中美之間發生摩擦,因為如果中、美經濟受到影響,整個世界經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不知美國內是否有人希望到東亞地區打一仗,但從東北亞到東南亞甚至包括菲律賓在內的全體地區國家都是不希望發生戰爭 的。我們希望美國政府和軍隊能與東亞國家一起共同珍惜地區和平與穩定。
坦率地說,當前美國內對亞太地區存在不同聲音,政治局勢難以捉摸,這是我們所擔心的。美國內應統一認識,積極同中國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以實現在亞太地區的良性互動,這符合中美雙方和整個地區的利益。
五、美國《芝加哥論壇報》:仲裁庭作出最終裁決後,中國會不會接受和承認裁決。中國認為南海局勢下步走向如何?
劉振民:中國不會執行裁決,裁決也不會有任何影響。國際社會沒有「警察」機構,仲裁是要靠國家尊重和執行的。這也是國際法的本質,國際法需要各主權國家尊重。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從程序問題到實體問題都不符合包括《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仲裁庭作出最終裁決後,南海問題依然會像現在一樣存在,就連美國也解決不了。因為美國沒有這樣的能力,更沒有這樣的權力。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南海問題最終還是要靠中國和東盟國家通過談判協商解決。
實際上,美國這麼關心南海仲裁案是有點多管閑事了。中國和東盟國家有解決南海問題的渠道。這個渠道就是2002年中國和東盟國家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其後還建立了落實《宣言》磋商機制。此外,中國同越南經過多年談判於2001年劃定了北部灣海洋界限,之後又談了10年,於2011簽署了 關於解決中越海上問題基本原則協議。中越之間的談判還在進行,包括探討海洋劃界問題、低敏感領域合作等。同時,中國同馬來西亞、同汶萊都有類似的溝通機制。
事實上,在菲律賓現政府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之前,中菲之間也有很多對話機制和信任措施。不知大家是否了解,在菲律賓上屆政府時期,中菲越三國還曾簽署關於在南海部分海域開展海洋地震工作的協議。但由於菲律賓政權更替,有關合作未能繼續。因此,中國與菲律賓之間有談判協商解決南海問題的基礎。但這個基礎一定是要建立在包括《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之上,但不是仲裁。未來,中菲在南海的合作還要看菲律賓新政府的態度。如果菲律賓新政府採取正確的態度,南海的合作還會繼續下去。
當前世界上還有很多海洋爭端尚未解決,南海不是僅存的爭議。中國和東盟國家應充分認識到南海問題的複雜性和長期性,應有信心、有耐心通過談判協 商解決南海問題。在爭議最終解決前,中國和東盟國家應積極開展海上務實合作,通過合作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確保南海航行與飛越自由不受影響。同時,我們希望包括美國在內的域外國家,同中國和東盟國家相向而行,支持加強地區合作,而不是相反。
【延伸閱讀】日媒:菲新總統南海問題站隊西方 曾被指靠向中國
參考消息網5月24日報道 日媒稱,已確定當選菲律賓下一任總統的棉蘭老島達沃市市長杜特爾特5月22日在該市舉行記者會,關於與中國的南海領土主權問題表示,「我們是西方國家的同盟」。顯示出將繼承重視與美國和日本關係的阿基諾三世現政權的外交方針。此前因極端言行受到關注,還被認為偏向中國,但在總統選舉後,著眼於就任後的穩健發言日趨突出。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5月23日報道,圍繞南海問題,杜特爾特表示不僅重視與美國的同盟,還將在該海域「與受中國影響的越南、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攜手前進」。
杜特爾特表示「如果今後數年裡無法改變現狀,將推動與中國的雙邊磋商」,但同時主張,「中國實際控制的地點位於我們的專屬經濟區(EEZ)之內。如果中國在那裡建設什麼,將損害我們的經濟利益」。
在菲總統選舉期間,杜特爾特提及與中國對話的重要性以及南海資源共同勘探的可能性,因此有觀點認為,他或將選擇靠近中國的政權運作方式。但16日以「重視與日本關係」為由,在各國大使之中首先會見了日本大使,18日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了電話會談。在這種背景下,似乎正在轉向現實路線。
菲律賓南部的達沃市的市長杜特爾特(2016年5月9日)(圖片來源:美國之音電台網站)
(2016-05-24 00:14:02)
【延伸閱讀】外媒:中國批評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採用雙重標準
參考消息網5月22日報道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說:「是誰在這個地區大搞軍事演習?誰把大量的先進武器派到南海,而且在不斷地構建新的軍事基地?我想這個國家不言自明,當然就是美國。」
據卡達半島電視台網站5月19日報道稱,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近日在北京接受了半島電視台的採訪,記者問道:「在出席了4月中旬的美國與菲律賓聯合軍演後,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指責中國將南中國海軍事化,並稱亞太地區國家對中國的填海行動感到擔憂。這是美國、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軍事挑釁嗎?」
王毅說:「南海本來是和平的,也是穩定的。至於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具體島礁爭議,雖然中國的權益受到了侵害,但是我們堅持以和平的方式,通過對話和協商來尋求妥善解決,這個進程正在進行當中。
「島礁建設其實南海一些沿岸國很早就開始了,包括在他們侵佔的中國島礁上進行各種各樣的所謂建設。中國只是最近才開始一些必要的建設。中國作為南海最大的沿岸國,也願意通過建設必要的設施來提供更多公共產品,發揮它的公益功能。比如我們建設的一些燈塔,這些燈塔開啟之後,過往的船隻都會受益,他們都覺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們建設一些救急的港口,包括醫療設施、氣象站,也會發揮很好的公益作用。我們這種做法不違反任何國際法,也不影響航行自由,反而提供了大家都需要的公共產品。
「任何國家都有國際法所賦予的自保權和自衛權。我們在自己駐守的島礁上有一些自衛設施,實際上非常正常。別的國家早就在我們周圍的島礁開始建設大量軍事設施,所以我們需要有必要的防衛手段和能力,這跟軍事化沒有任何關係。如果說軍事化,我們看到航空母艦開到南海來了,戰略轟炸機飛到南海上空來了,導彈驅逐艦不斷地接近中國的島礁,向中國施加軍事壓力。恐怕這才是軍事化,包括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還有在菲律賓建設各種各樣的軍事基地。
「無論是島礁建設也好,還是軍事化問題也好,都不能用雙重標準,都不能只說別人,而自己卻為所欲為,這是不公平的。越來越多的國家看到了這一點,任何沒有偏見的人士也都會看清楚目前的形勢和問題根源所在。」
王毅還說:「是誰在這個地區大搞軍事演習?誰把大量的先進武器派到南海,而且在不斷地構建新的軍事基地?我想這個國家不言自明,當然就是美國。」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5月20日報道稱,中國政府20日表示,已有40多個國家在菲律賓提起的南中國海主權國際仲裁案問題上支持中方的立場。
中國拒絕承認菲律賓提起的仲裁案,並表示所有爭議應該通過雙邊談判協商解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隨著更多人了解南海問題經緯,將會有更多國家仗義執言,明確表明對中方在南海問題上立場的支持。」
她還說,任何不抱政治私利或不帶偏見的國家都會支持中國。
中國外交部本周表示,蒲隆地、斯洛維尼亞、尼日和莫三比克已經表示了對中國的支持。
(2016-05-22 10:51:34)
【延伸閱讀】外媒:菲新總統質疑菲美同盟 欲與華展開南海對話
參考消息網5月20日報道 外媒稱,菲律賓當選總統杜特爾特告訴美國總統奧巴馬,他支持菲律賓近年來與美國建立起的同盟關係,但他警告,若現有的努力無法解決南中國海主權爭端,他會不惜拋下菲美友好關係,與北京進行雙邊對話。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19日報道,杜特爾特17日晚間在接受菲律賓GMA新聞網採訪之際,奧巴馬致電祝賀他當選菲律賓新總統。
杜特爾特事後向GMA新聞網透露,他在電話談話中告訴奧巴馬,「我們在南中國海主權爭端上,與西方世界是站在同一條陣線上」,但他也指出,若目前解決爭端的努力沒有取得任何成果,他可能選擇進行雙邊對話。
報道稱,現任阿基諾政府為抗衡中國,在2014年與美國簽署新的防務合作協議,同年單方面向聯合國仲裁法庭遞交訴狀,要求仲裁法庭判決中國對南中國海的主權聲索「不合法」。杜特爾特在競選期間,一再質疑菲美兩國的同盟關係。
據報道,奧巴馬在致電杜特爾特時,敦促後者不要在仲裁法庭做出裁決前,與中方展開雙邊對話。
在奧巴馬致電杜特爾特之前,後者再次對美國對於菲律賓的同盟承諾表示質疑。
杜特爾特15日深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要直接問美國:你們到底是支持我們,還是不支持我們?如果我們真的與他人開戰,你們是不是真的會站在我們的身後,給予我們支持?還是你們會告訴我,要打仗你們自己打?」
另據《菲律賓明星報》網站5月19日文章,菲律賓即將迎來的新總統或許會為美國和中國這兩個超級大國帶來一個機會——或者說借口——來緩和兩者在南中國海領土和安全問題上的強硬立場。
作為一位沒有事先承諾的新總統,杜特爾特不需要將阿基諾政府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依附繼續下去。
杜特爾特可能不久就會發現其在這場高賭注的權力牌局中扮演一種看似不可能的、緩和局勢的角色。在這場牌局中,華盛頓和北京賭的是擁有佔全球六成人口的亞洲的命運。
本周,中國駐菲律賓大使趙鑒華會見了杜特爾特。趙鑒華說,中國和菲律賓是好鄰居、好夥伴、好親戚,期待同菲律賓新政府妥善處理分歧。
他說,北京和馬尼拉應當密切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深化傳統友誼,推進互利合作」。我們樂於將這些詞視為對開放更廣闊的雙向渠道的預覽。
杜特爾特應當努力將華盛頓和北京的對話重點從安全問題轉向加強貿易和投資。他還可以就自己關於在呂宋島和棉蘭老島的鐵路線以及聯合礦產勘探的觀點對中方窮追不捨。
文章稱,美中這兩個大國不應當訴諸或是威脅要採取炮艦外交,而是應當歡迎像杜特爾特這樣一個人所帶來的重心變化。有必要冷卻鄰國之間的後院爭吵。
文章稱,說到鄰國,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和菲律賓自從地球形成以來就是鄰居,而美國進入亞洲要晚得多。這很能說明菲律賓與中國的關係。
(2016-05-20 09:09:12)
【延伸閱讀】境外媒體聚焦中國戰機南海攔截美偵察機
參考消息網5月20日報道 境外媒體報道,在美國表示兩架中國戰機以「不安全」的方式在南中國海上空攔截一架美國偵察機後,中國外交部呼籲美國停止抵近偵察。
據路透社5月19日報道,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兩架中國飛機與美國軍機保持了安全距離,後者當時正在中國海南島附近飛行。
另據台灣「中央社」5月19日報道,針對美方指兩架解放軍戰機在南海攔截一架美軍偵察機,中國國防部當日表示,很可能與美國軍機對大陸抵近偵察有關,將了解並評估相關情況。
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巴爾丹扎當地時間18日證實,一架隸屬美國海軍的EP-3海上偵察機17日在南海的國際空域「例行巡航」時,遭解放軍兩架殲-11戰機「不安全」攔截。
美方指出,解放軍戰機當時抵近飛行,距離美軍偵察機僅約50英尺(約15米)。
中國國防部19日上午回應媒體提問時表示,已注意到媒體相關報道。「從報道情況看,這很可能與美國軍機對華抵近偵察有關。我們將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解評估。」
解放軍戰機上次在南海攔截美國軍機發生在2014年8月。據美方說法,一架殲-11戰機當時在海南島附近的國際空域與美軍一架P-8海上巡邏機「擦肩而過」,一度僅相距10米,屬於「危險攔截」。
中國國防部事後聲稱美軍這架巡邏機是在抵近偵察,殲-11戰機起飛進行「例行性識別查證」。
另據德國《明鏡》周刊網站5月19日報道,中美兩國在南中國海爆發爭吵已有數月。美國國防部透露,該地區現在又發生一起意外事件:兩架中國飛機攔截了一架美國軍機。
五角大樓發言人傑米·戴維斯說,事件發生在17日,地點位於香港以南。根據初步了解,這是一次「不安全的行動」。據稱,美國軍機當時正在國際空域進行常規巡邏飛行。為避免發生碰撞,美國軍機不得不躲避兩架中國殲-11戰機。
戴維斯說,美國防部將利用「適當的外交和軍事途徑」對此事件作出回應。
華盛頓指責中國填海造陸威脅到了南中國海地區的自由航行。北京則譴責美國在太平洋地區耀武揚威。五角大樓確實向該地區派出了戰艦,多次示威性地接近這些人工島嶼。
據美國《軍隊時報》網站5月18日報道,五角大樓說,中國戰機17日對一架在南中國海執行常規任務的美國海軍偵察機進行了危險的攔截。
五角大樓說,這次事件與過去一年中中國飛行員以「安全和專業的方式」飛行的趨勢相左。
空軍上將赫伯特·卡萊爾最近接受採訪時說,中國的攔截看來旨在將美國戰機驅離他們的沿海。掠飛美國巡邏機是危險的,2001年一次掠飛就曾導致中美軍機發生空中碰撞。
資料圖片:2012年8月10日,殲-11戰機快速俯衝,向地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新華社發(劉應華 攝)
(2016-05-20 09:01:48)
【延伸閱讀】美媒:越南南海造島圖片曝光 美國呼籲停建
參考消息網5月18日報道 美媒稱,針對越南在南中國海有爭議島礁進行填海工程的報道,美國國務院呼籲所有聲索方停止填海造島。
據美國之音電台網站5月18日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約翰·柯比在1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說:「美方在公開和私下場合一貫呼籲包括越南在內的各聲索方公開承諾對有爭議地貌能互相停止進一步填海造地、建設新設施和新的軍事化。」
報道稱,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所設的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sia Maritim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項目日前發表衛星圖片,稱越南在過去七年間對斯普拉特利群島(即我南沙群島——本網注)中的兩處島嶼填海新建面積達8.6萬平方米,還在其中一座島嶼建設了軍事設施。
圖片來源於網路
(2016-05-18 10:56:44)
【延伸閱讀】日媒:菲新總統找外交平衡點 南海問題顧及中國
參考消息網5月16日報道 日媒稱,5月15日深夜,在菲律賓總統選舉中獲勝的棉蘭老島達沃市市長羅德里戈·杜特爾特(RodrigoDuterte,71歲)舉行記者會,強調菲律賓在領土主權方面不會讓步,同時考慮到存在南海主權紛爭的中國時表示,「不願發生戰爭。希望與所有國家保持友好關係」。在就任總統之際,杜特爾特似乎正在探尋一條現實路線。
日本經濟新聞網5月16日刊登題為《杜特爾特尋求外交平衡點 南海上顧及中國》的報道稱,杜特爾特在9日的大選中取得勝利,在經過國會的最終審查後,將於6月底出任下屆總統。在10日確定當選以後,杜特爾特並未在公開場合現身。15日在目前居住的達沃市突然召開了記者會。
會上,杜特爾特在提及南海問題時表示,「不會發動有士兵傷亡的戰爭。希望與所有國家保持和平關係」。
報道稱,菲律賓與中國在南海黃岩島存在主權紛爭。杜特爾特曾在競選時表示「將乘水上摩托去(黃岩島)並插上菲律賓國旗」,在主權問題上顯示出強硬姿態。
關於南海問題,阿基諾三世現政權一直重視與日美的友好關係。杜特爾特此前表示「將與中國展開對話」。但有觀點認為,杜特爾特並未否定為美國實際駐紮開闢道路的美菲新軍事協定,似乎正在尋找平衡點。
杜特爾特因頻繁發出「殺光犯罪者」等極端發言而受到關注。在確定當選以來,杜特爾特陣營開始逐漸意識到國際社會,並表示將沿襲備受外資好評的阿基諾三世宏觀經濟政策等。此外,為了創造就業,杜特爾特還顯示出推進吸引外資的想法。
杜特爾特(2016年5月9日)(圖片來源:美國之音電台網站)
(2016-05-16 16:50:00)
【延伸閱讀】外媒:越南總理希望日本進一步「介入」南海
參考消息網5月16日報道 外媒稱,即將訪問日本的越南總理阮春福14日在河內接受了日本媒體的採訪,就與中國存在主權爭議的南海問題表示,「日本作為地區大國,應當為問題的和平解決發揮作用」,期待日本進一步介入(南海問題)。
據日本《東京新聞》5月15日報道,在中國推進南海軍事要塞建設的背景下,越南強化與日本的關係意在牽制中國。
報道稱,這是阮春福4月就任總理後首次接受外國媒體採訪。阮春福還就確保南海航行安全說:「期待日本為推進地區合作採取有效行動。」
今年4月,越南首次允許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停靠該國面向南海的軍事基地金蘭灣。考慮到中國的存在,日本與越南正在推進防衛合作。
阮春福認為,日本與越南的關係「處於史上最好時期」。他還希望日本繼續在強化培育越南基礎產業、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提供合作,為越南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政府開發援助。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15日報道,越南總理阮春福14日接受了日本媒體採訪,就中國繼續推進軍事要塞建設的南海問題表示,「或許同日本的合作可以進一步取得進展」。在核電站、高鐵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方面,阮春福也表示希望繼續與日本保持合作,表達了繼承前任總理阮晉勇路線的意願。
阮春福將為出席本月晚些時候的七國集團峰會擴大會議而首次到訪日本,預計他將與安倍晉三首相舉行會談。由於前總理阮晉勇與安倍政權建立起緊密聯繫,阮春福的對日姿態尤其受到關注。
報道稱,越南就南海的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與中國存在主權爭議。阮春福也表示希望與日本的防衛合作迎來新階段並進一步取得進展。
阮春福22日還將與首次到訪越南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談。在菲律賓大選中,發表了被認為傾向中國言論的杜特爾特已確認當選,在這樣的背景下,越南圍繞南海問題與日本強化合作就變得更為重要了。
另據日本外交學者網站5月14日文章,美國總統奧巴馬本月晚些時候將訪問越南,再加上《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這些都表明美越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盟更加緊密。TPP對越南是一大福利,對中國卻是一大問題。
文章稱,談判各方已簽字但尚未正式獲得批准的TPP將大大減少參與各方的貿易壁壘。越南將是最大的贏家之一。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估計,由於減少了關稅,到2030年TPP將使越南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加8.1%。但對中國來說,由於部分市場被越南搶走,中國的GDP將因此減少0.1%。
除了降低貿易壁壘外,越南作為貿易夥伴還有很多長處。該國的勞動力成本比中國低至少20%,工人的受教育程度也日益提高。
文章稱,中國正在以警惕的眼光關注著美越之間日益增強的聯繫。
越南約三分之一的紡織品原料購自中國,中國在這一產業中擁有長期優勢。由於TPP將迫使越南遵守原產地規則以確保在TPP區域內生產的產品享受關稅優惠,越南的制衣公司將不得不建造昂貴的紡織廠或從TPP國家尋找新的進口源。不管怎樣,中國都將被關在門外。
文章稱,但對中國公司來說,在一片烏雲之中也許還有一絲光亮。去年,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在越南建成了一家工廠,希望能搭上越南經濟快速發展的便車。在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中國急於實現「出口增長」。
「雖說不管怎樣中國都會把業務搬到越南,」貝克和麥肯齊律師事務所律師弗雷德·伯克說,「但TPP還是加快了這一進程。」
7日,越南新總理阮春福在國會宣誓就職。(法新社)
(2016-05-16 09:37:56)
【延伸閱讀】新媒:中國圍繞南海問題打造「朋友圈」
參考消息網5月16日報道 新媒稱, 菲律賓提請的南中國海仲裁案將在近期作出裁決,中國火力全開加速擴大支持其立場的外交「朋友圈」,要以數字證明「中國一點都不感到孤立」。最新加入中國陣營的是擁有20多個成員國的阿拉伯國家聯盟,以及委內瑞拉和加彭。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15日報道,中國外長王毅日前出席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中阿合作論壇第七屆部長級會議,會議於當地時間12日通過了《多哈宣言》。宣言強調,阿拉伯國家支持中國同相關國家根據雙邊協議和地區有關共識,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和平解決領土和海洋爭議問題。文件也指出,應尊重主權國家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享有的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的權利。
報道稱,隨著上述國家表明立場,目前已有約40個國家公開支持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立場。
菲律賓是在2013年1月單方面請求海牙國際仲裁法庭,針對中菲在南中國海的海洋管轄權爭端作出仲裁。
中國政府一直強調國際仲裁法庭無權審理該仲裁案,重申「不接受、不參與」仲裁,但中國還是非常關注此案。預料國際仲裁法庭將在未來一個月內作出判決,王毅近期頻繁出訪,希望爭取更多國家的支持。
此前,東盟的汶萊、柬埔寨和寮國;金磚國家的俄羅斯和印度;東歐的波蘭和白俄羅斯;南亞及中亞地區的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以及甘比亞和斐濟等國家,都已公開表達對中國的支持。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伊恩·斯托里表示,中國顯然非常擔心國際仲裁法庭會作出對菲律賓大致有利的裁決,並擔憂這會削弱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權主張。他說:「中國因此正在爭取其他國家的支持,表明國際仲裁法庭並沒有法律權利對此案作出裁決。」
斯托里也指出,中國一向堅持南中國海爭端是雙邊問題、不應國際化,如今卻積極組織國際聯盟,他認為中國的行為有前後矛盾之嫌。
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副所長李國強則反駁說:「南中國海問題當然要由當事國通過雙邊途徑解決,但其他國家都有權表達政治態度、外交立場,這不能算是介入。反倒是美國派軍艦到南中國海,這究竟是為了維護南中國海的和平與穩定,還是來製造麻煩?」
報道稱,針對有輿論批評中國收攬的支持者大多都是一些經濟實力不強的小國,李國強回應說,國家不論大小都有發言權,不存在分量輕重的問題。
《聯合早報》報道稱,除了積極擴大外交朋友圈,中國駐外大使過去兩周頻頻在其駐地報章上發表署名文章,重申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歷史論述、立場及政策,並解釋中國為何「不接受、不參與」仲裁案。
大使們都強調,南中國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駐阿聯酋大使常華13日在阿《海灣時報》撰文,以不點名方式批評菲律賓說:「個別國家企圖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作為唯一標準,否定包括《聯合國憲章》在內的國際法所確認的領土主權神聖不可侵犯原則,掩蓋自己非法侵佔中國南沙群島有關島礁的事實。」
駐斯里蘭卡大使易先良也在當地主流英文媒體《每日新聞》和《每日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警告:「如果仲裁庭針對南海斷續線作出任何形式的判定或要求中方澄清,均屬介入海洋劃界事宜。若此,仲裁庭又向越權與違法的泥潭邁進了一步,仲裁庭及其仲裁裁決不可避免地淪為政治工具。」
【延伸閱讀】九問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中國是否「孤軍奮戰」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 題:九問菲律賓南海仲裁案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白潔、楊依軍、王卓倫
應菲律賓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將於近期作出裁決。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並推動南海仲裁案,在國際上鬧得沸沸揚揚,中國官方密集表態回應駁斥,學界、民間廣泛關注。仲裁案由何而來?菲律賓強推目的何在?中國如何應對?……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梳理了各界關注的九個問題,並採訪有關政府部門官員、法學專家、歷史學者,就上述問題一一作答。
一問:南海仲裁案由何而來?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外交部照會中國駐菲大使館稱,菲律賓就中菲有關南海「海洋管轄權」爭端提起強制仲裁,並聲稱其依據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規定。中國政府多次鄭重聲明,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仲裁。
2014年12月7日,中國政府發表關於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全面系統闡述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以及仲裁庭對本案明顯沒有管轄權的立場和理據。
然而,在菲律賓執意推動下,仲裁庭仍然強行推進程序。目前,仲裁庭已完成對實體問題的審理,並將於近期作出最終裁決。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菲律賓長期非法侵佔中國南沙島礁並大搞建設。現在卻賊喊捉賊,濫用《公約》爭端解決機制單方面提起仲裁,是一種『惡意起訴』和訛詐行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強說。
二問:菲律賓為何要提南海仲裁案?
據外交部條法司司長徐宏介紹,2013年1月23日,在菲律賓啟動仲裁程序的第二天,菲外交部就發布了一份文件,明確把提請仲裁的目的描述為「保護我們國家的領土和海洋區域」,聲稱不要「放棄我們的國家主權」,把真實意圖很露骨地講了出來。
「菲律賓執意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實質目的是通過仲裁這種手段將其非法侵佔的中國南沙島礁據為己有,從法律上否定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馬呈元說。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執行理事長曾令良說,作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法律途徑,「仲裁」乍一聽是能為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做法。而菲律賓的單方面行為正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具有較強的欺騙性和迷惑性。
三問:中國對仲裁案採取什麼立場態度?
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絕不接受單方面訴諸第三方爭議解決辦法,是中國的一貫立場。中國政府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立場和態度一直很清楚:不接受、不參與。未來裁決結果作出後,也將不承認、不執行。
曾令良說,領土主權爭議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範事項;而關於海洋劃界,中國政府早在2006年就根據《公約》規定作出了排除性聲明。「雖然菲律賓對南海仲裁案進行了精心包裝,但本質上都屬於領土主權爭議和海洋劃界問題。」
此外,將南海爭議提交仲裁也違背中國同東盟各國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及中菲之間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解決爭議的共識。
「菲律賓的做法一不合法,二不守信,三不講理,對中國無約束力,不影響中國行使自己的權利。」李國強說。
四問:仲裁庭是否公平公正權威?
作為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一個臨時機構,南海仲裁案仲裁庭違反《公約》規定,強行審理和行使管轄,屬隨意擴權和濫權。
外交部邊海司副司長肖建國表示,仲裁庭一味全盤接受菲律賓的非法無理主張,實際上已淪為菲方的代理人,完全偏離了第三方程序應有的公正立場與審慎品格。
「仲裁庭從一開始就缺失成立的根基,恰如憑空建立的空中樓閣。」肖建國說,「對於這幢違法建築,應予拆除,有關仲裁庭應予撤銷。」
「作為《公約》締約國,中國所做的一切,針對的不是包括《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也不是國際海洋法法庭,針對的是強行審理和行使管轄權、隨意擴權濫權的南海案仲裁庭。」李國強說。
五問:南海仲裁案是不是單純的法律案?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絕不是一起單純的法律糾紛,而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徐宏說,「大量證據表明,菲律賓提起南海仲裁案的真實目的就在於否定中國對南沙島礁的領土主權,並將其非法竊取中國南沙島礁的行為合法化。」
域外國家的介入更讓南海仲裁案充滿陰謀意味。外交部長王毅曾公開指出:「菲律賓的一意孤行,顯然有幕後指使和政治操作。」
事實上,從2013年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起,美國就如影隨形。僅從公開報道看,美國白宮、國會、國務院、軍方都有政要表達過對菲律賓此舉的支持。
中國國際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張海文說,隨著美國推進「重返亞太」戰略,南海問題逐漸升溫。美方公開聲稱,南海島嶼領土爭議事關美國國家利益。在這個背景下,南海仲裁案絕不能簡單地放在國際法框架下分析。
六問:不參與是否意味著不作為?
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並不代表中方在此問題上無所作為。實際上,從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案起,中國就通過多個途徑、採取多種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014年12月7日,中國政府發表關於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新軍表示,這一立場文件是中國政府標誌性的「有所作為」。
此外,2015年10月,仲裁庭就管轄權和可受理性作出裁決之後,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指出裁決無效,對中方沒有約束力,並闡述了五點法理依據。
中方還通過其他多種渠道向國際社會宣介自身立場。外交部長、駐外大使、發言人等,在會見會談、演講、記者會等多個場合闡明中國立場,批駁菲方行徑。
七問:不承認不執行裁決結果是否違反國際法?
中國外交部多次表示,無論仲裁案最終結果如何,中方都不會接受和承認裁決,更不會執行裁決。中國不會同意任何國家以此裁決為基礎與中方商談南海問題,也不會接受任何國家、機構和個人以仲裁裁決為基礎提出的一切訴求和主張。
多位國際法專家認為,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仲裁庭缺失合法性、公正性,所謂中國不承認、不執行裁決結果違反國際法,「完全是貼標籤」。
「由於仲裁庭一開始就不具有管轄權,所以無論裁決結果對中國有利還是不利,都不具備法律效力,自然也就談不上執行問題。」馬呈元說。
外交部邊海司司長歐陽玉靖表示,判決還沒有作出來,有人就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要中國遵守、執行裁決結果。「這些人究竟要中國執行什麼樣的結果?如果是要用這個裁決來限制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主張或者主權行動,那豈不正好證明了仲裁庭是在越權裁判?這個裁決又怎麼可能是個有效的裁決?」
八問:不利裁決是否意味著喪失南海權益?
國際法專家表示,這種情況只有裁決得到執行才會出現,但中國在仲裁案問題上的立場是不接受、不執行,且仲裁庭沒有相關執行機構,因此仲裁結果不會影響中方維護南海權益。
徐宏說,無論是菲律賓提起仲裁,還是仲裁庭作出裁決,都不會改變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的歷史和事實,不會動搖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和意志,也不會影響中國通過直接談判解決有關爭議,以及與本地區國家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政策和立場。「希望任何方面都不要被這個案件所綁架。」
「這是一場綜合實力和意志的較量,涉及我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事沒有妥協空間。」歐陽玉靖說。
九問:中國是否「孤軍奮戰」?
5月12日,在多哈舉行的中阿合作論壇第七屆部長級會議通過《多哈宣言》,強調阿拉伯國家支持中國同相關國家根據雙邊協議和地區有關共識,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和平解決領土和海洋爭議問題;強調應尊重主權國家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享有的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的權利。
據記者了解,已有約40個國家對中國在南海仲裁案上的立場明確表示支持,既包括東盟國家,也包括域外國家。
「這是國際社會對中國通過協商處理南海問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立場的理解和支持,代表著世界上維護公平正義的聲音。」曾令良說。
他表示,仲裁庭作出裁決後,短期可能會有一些雜音噪音。對此,中國要保持在南海問題上立場、政策、態度不變,繼續堅定維護自身權益、維護南海和平穩定。
(2016-05-16 08:14:06)
【延伸閱讀】美媒:南海仲裁在即 中國外交攻勢成效顯著
參考消息網5月15日報道 美媒稱,在國際法庭可能作出不利於中國的裁決前,為爭取更多對其南中國海主權聲索的支持,中國展開了外交和公關閃電攻勢。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13日報道,中國聲稱對巨大的南中國海區域(包括島嶼、岩石、淺灘及其周邊海域)擁有主權,其主權聲索與印尼、菲律賓和越南等國的主權聲索重疊。中國上月稱,柬埔寨和俄羅斯表示支持其立場。
報道稱,為使其對南中國海的控制成為既成事實,過去兩年間,中國在南中國海建造了7個配備飛機跑道、雷達和港口的人造島嶼,並在島上安置了數千名工人和軍人。
據報道,現在,外界越來越擔心,中國可能已開始在斯卡伯勒淺灘(即我黃岩島——本網注)建造第8個人造島嶼,而這可能引發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外交危機和軍事對峙。斯卡伯勒淺灘距馬尼拉和菲律賓的美軍基地更近。2012年,中國設法控制了斯卡伯勒淺灘。2013年初,菲律賓就中國對南中國海的主權聲索向位於海牙的常設仲裁法庭提起訴訟。中國的地圖以所謂「九段線」將這些區域劃入中國版圖,但菲律賓稱,「九段線」的範圍過大,與菲律賓的主權聲索重疊。
報道稱,預計常設仲裁法庭將在未來幾周內作出可能有利於菲律賓的裁決。中國拒絕參與這起訴訟,稱菲律賓主張權利所依據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不適用於本案。
中國還訴諸國際媒體。12日,中國一名高級外交官在北京召開了新聞發布會。13日,中國外交官接受了香港媒體的採訪。他們嚴厲批評了菲律賓的做法和常設仲裁法庭受理此案的決定。
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宋如安13日對記者說:「菲律賓單方面提起訴訟是在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中國自然不會參與這樣存在瑕疵和錯誤的仲裁。無論結果如何,中國都不會接受和承認裁決。」
報道稱,在爭取國際支持的攻勢中,中國主要將注意力放在依賴中國貿易或援助的小國身上。中國聲稱獲得了汶萊、柬埔寨和寮國的支持。今年4月,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北京會見中國外長時說,域外國家(意指美國)不應干涉南中國海問題。美國一直通過派軍艦駛近中國人造島嶼,來挑戰在其看來是中國過分的海上主權聲索。最近一次是在10日,一艘美國導彈驅逐艦在費厄里·克洛斯礁(即我永暑礁——本網注)周邊12海里以內駛過。
資料圖片:美國史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駛入南海。
(2016-05-15 10:34:13)
※倫敦反腐峰會召開 中國監察部部長與會
※中國神秘的海上部隊
※中國監察部部長黃樹賢出席倫敦國際反腐敗峰會
※中國首次在南海永興島部署隱身無人機
※中情局局長揚言盯緊中國:美國不會從南海走開
※美日想在南海組「新八國聯軍」 中國不會讓其得逞
※中國南海「外交戰」連續得分 四十多國支持中國立場
※海牙裁決不會擊垮中國意志 多國支持中國南海立場
※美國防部稱中國在中印邊界增加軍事力量 外交部回應
※中國駐荷蘭原大使陳旭轉任外交部歐洲司司長
※美國把轟炸機部署中國南海,卻被一關鍵數據打臉
※上合外長會支持中國:堅決反對域外國家介入南海問題
※中國外交部公共外交諮詢委員會委員吳建民
※中國將參加16國南海聯合軍演 宣布新「三不」政策
※美媒:中國將參加16國南海聯合軍演 宣布新「三不」政策
※西媒:摩洛哥外交新路線倚重中國 兩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海牙裁決不會擊垮中國意志 多國對中國南海立場表支持
※為什麼說美國一定不會在南海同中國交戰?
※中國—東盟省市長對話: 地方政府在國際產能合作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