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佑:日本的「愛國主義」理念比我們更富積極內涵
【按】「一味謳歌暴力反抗,貶低對外和談,片面地歌頌那種『即使打不贏,也要咬一口』式的愛國主義。」在郭世佑看來是不可取的,「我們需要的是根據角色分工的原則,衡量各色人物在對內、對外中的各類表現,區分得失,不是按『愛國』與『賣國』的標籤畫線,非此即彼」,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需要慎重提煉和升華。以下為相關部分摘錄:
作者: 郭世佑,同濟大學特聘教授。
至今為止,革命史觀的影響還很大,從每年本科生、碩士生甚至博士生的入學考試答題情況中就可見一斑。據我所知,總有那麼一些高校教師和中小學教師,喜歡把中國近代史或革命史課程變成慷慨激昂的演講課,甚至舉行講課比賽。為了渲染課堂氣氛,總喜歡像說書《楊家將》一樣,一味謳歌暴力反抗,貶低對外和談,片面地歌頌那種「即使打不贏,也要咬一口」式的愛國主義,不大關注歷史條件,不大考慮不同身份的近代歷史人物都有愛國的權利也會有各自不同的愛國表現。其實,在晚清歷次對外戰爭中,既沒有哪個督撫官員投降過侵略者,也沒有哪個最高統治者蠢得要賣國,這應該是值得中華民族驕傲的事情,沒必要通過製造歷史上的冤假錯案搞窩裡斗,厚誣前人。
對近代史上的愛國主義應予以適當提煉
圖源網路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如果掌握晚清實權的慈禧太后、受命於朝廷的李鴻章等都是賣國的,那麼,賣國對他們究竟有什麼好處呢?他們有那麼愚蠢嗎?要知道,李鴻章、袁世凱之輩特別是慈禧太后這樣的廟堂主宰如果真想賣國,那就比康有為、孫中山或廣大民眾去救國要方便和容易得多,果真如此的話,這個破碎的「大清之國」早就被賣掉了,哪還叫什麼「半殖民地」呢?哪還有什麼資格和必要作為主權國家,在談判席上同西方列強討價還價呢?
在「戰」與「和」的選擇中,清朝最高統治者或當事人的考慮同一般民眾的考慮是不一樣的。民眾可以憑激情行事,統治者卻需要冷靜考慮,權衡利害。歷史是如此,現實也未嘗不是如此。當然,不是說晚清統治者就沒有失誤,沒有責任,但我們需要的是根據角色分工的原則,衡量各色人物在對內、對外中的各類表現,區分得失,不是按「愛國」與「賣國」的標籤畫線,非此即彼。已故陳旭麓先生早在20 世紀80 年代初期就指出過,誤國不等於賣國。
許多專業研究者與各級行政領導都喜歡在中國近代史中尋找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這當然是必要的,問題是應對近代史上的愛國主義予以適當提煉,唯有「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式的愛國主義才是近代前人的最佳選擇,它既可以體現在戰場上,也可以體現在建設中。狀元出身的張謇之所以投身實業,辦大生紗廠,最早的心理動機就是他在自己的家鄉南通看不到一錠國產的紗錠。名聲不佳的袁世凱之所以首創巡警制度,就是針對《辛丑條約》簽訂之後,直隸地區許多軍事重鎮均由洋人把守、不準中國軍隊駐紮這一嚴峻的現實,他作為直隸總督,面對國防權力與能力嚴重喪失的局面,就想同洋人打擦邊球,因為《辛丑條約》沒有規定不準建巡警。他對巡警的組建,主要還不是為了對內鎮壓民眾的反抗,這同後來的巡警只對內頗有區別。不要因為袁世凱後來為了當「洪憲皇帝」,簽訂了「二十一條」,就斷言他以前就一點都不愛國。
日本人不搞愛國主義教育?
三年前,出席紀念義和團運動一百周年國際研討會的中外學者參觀義和團骨幹趙三多的家鄉河北威縣時,有位日本學者不無自豪地對我說「我們日本人不搞愛國主義教育」,言下之意是他們不需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能愛國。此話對我觸動很大。據我所知,並非日本人不搞愛國主義教育,而是他們的方式和理念與我們截然不同,其效果也不大一樣。
我收藏著一張已故著名近代經濟史專家丁日初先生親筆題贈的照片。照片中,在丁先生與師母的背後是一塊紀念碑,是日本人在美國海軍准將伯理(Matthew Calbraith Perry)1853 年率軍侵犯日本領土的橫濱久里濱登陸處建立的紀念碑,碑名由伊藤博文題寫:「北米合眾國水師提督伯理上陸紀念碑」。據幾位日本學者告訴我,類似的紀念碑在日本還能找出不少。在我國,有許多關於抵抗外來侵略的紀念碑,但不可能為侵略者建紀念碑。我們的許多紀念物都試圖昭示一個道理:中國之所以沒有被列強滅亡,是因為我們有不屈不撓的愛國主義傳統,中國之所以還很落後,是因為西方列強的侵略。日本人的愛國主義理念卻有所不同。
通過這樣的紀念碑,他們試圖告訴日本民眾:我們之所以挨打是因為我們落後,我們不必過多地埋怨別人,我們應當牢記挨打的事實,唯有勵精圖治,急起直追。我不敢斷言這兩種類型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孰優孰劣,但我時常在一個不爭的事實面前無可奈何:日本已躋身於可與西歐任何國家比肩的強國之列,中國卻仍屬第三世界。看來,日本的愛國主義理念比我們更富有積極的內涵,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需要慎重提煉和升華。
作者介紹
郭世佑,1957年生於湖南益陽,1982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學院,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杭州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主攻中國近代史,歷任浙江大學中國近代史博士點負責人、中國政法大學歷史學科籌備負責人,現任同濟大學特聘教授、歷史學科籌備負責人,中國政法大學等校兼職教授。著有《晚清政治革命新論》、《史源法流》等,主編「法大人札記叢書」、「湘籍學者叢書」等。
新書簡介
《歷史的誤讀》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郭世佑的一本學術隨筆,涉及中國近代史學和政治學中較廣泛的問題,如對辛亥革命結局和實質的探討,對憲政的反思,對治學求真態度的叩問,對具有典型意義的近代史著名人物的細緻分析和思考。
本文由出版社獨家授權騰訊思享會刊發。文中圖片及小標系編者所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愛國主義徵文
※美國國家紀念館裡:如何詮釋愛國主義
※自由主義和愛國主義如何相容?
※現在的世界是愛國主義和全球主義的鬥爭?明晚聽張燕玲講述全球化對中國的重要性
※日本歷史上的「愛國賊」文化和「愛國賊」
※愛國主義者李四光是個怎樣的人
※《愛國者之日》:看美國主旋律電影中的愛與真誠
※美國在不知不覺中給他的國民灌輸愛國主義思想
※文史宴:不能不看的抗戰大片《捍衛者》,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教育
※上海陳王廟和道炁閣以及其慈善仁愛功德會全體道眾祝偉大的祖國生日快樂!附:道教徒最愛國愛教!
※愛國主義教育徵文
※在美國看《戰狼2》的「愛國主義」
※關於義和團的「愛國」與「愚昧」
※雷頤:愛國還是誤國?——義和團的悲劇
※這算是美國人民說自己愛國的依據:走進資本主義國家的養老院
※諾貝爾獎中的愛國主義
※正向引導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維
※她是真正的國母,也是一個最有愛國主義情懷的女士!
※日本自下而上「愛國主義」狂熱(三):暴走的武力集團愛國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