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華民國傳國玉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大比拼!

中華民國傳國玉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大比拼!

中華民國傳國玉璽有兩枚,分別為:「中華民國之璽」與「榮典之璽」。均為上等玉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一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璽。這枚只能稱為國璽,不能叫玉璽,因為是銅製。

中華民國傳國玉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大比拼!


中華民國傳國玉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大比拼!


中華民國傳國玉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大比拼!


中華民國之璽是中華民國國祚象徵之一。中華民國國璽有二,刻印之文字分別為「中華民國之璽」與「榮典之璽」。此二國璽分別於民國18年10月10日與民國20年7月1日啟用。「中華民國之璽」是在國民政府完成北伐、統一全國後製成,於民國十八年國慶日啟用,迄今已有七十餘年。


中華民國之璽

中華民國傳國玉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大比拼!



民國37年5月20日,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一任總統蔣中正於南京就職。特由典璽官專司保存該兩枚國璽,並在用印時負責保全維護等工作。民國39年,因為國共內戰遷徙至台北的中華民國總統府仍將此國璽運至台灣。 民國85年1月24日,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特將其兩枚國璽連同其他的中華民國總統官印,職務印章等印信一起改由總統府監印官負責保管,而國璽保存地點則由位於總統府附近之警備總部附設的地下防空堡壘移至府內之保險箱。「中華民國之璽」質地為翠玉,重三.二公斤,璽身高四.三公分,連璽鈕部分全高為十公分,璽面為十三.三公分見方。璽鈕上刻有青天白日國徽,並系有寶藍色絲穗。

中華民國之璽用途


「中華民國之璽」為代表國家之印信。蓋用於國書、批准書、接受書、全權證書、領事證書、領事委任文憑等文件。


中華民國之璽印文

中華民國傳國玉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大比拼!


中華民國傳國玉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大比拼!



中華民國之璽誕生背景


1928年8月,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選舉蔣介石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總司令。11月2日,國民政府國務會議議決:「制玉質國璽,文曰『中華民國之璽」。後來又規定了國璽的尺寸,形狀。由於一時缺乏荊山之玉,只好留待日後。陳濟棠派人去緬甸,尋到了一塊上好的青翠玉石;以9500元大洋的高價將其購回。並托國民政府文官長古應芬帶到南京。經玉石專家鑒定,是塊稀世珍寶,決定以此製成國璽,遂將這塊緬甸玉石交給印鑄局局長周仲良,讓其負責刻璽工程。周仲良專門組織了一套人馬,自己親自督制。技正施震華(別號子肩),擔負設計繪圖,唐源鄴(別號醉石)、劉雲逵(別號心僧)任監工助理,技正王褆負責監工並篆文,玉匠陳世科、陳燮之父子擔負篆刻工作。王褆書寫了「中華民國之璽」幾個篆字。刻璽工程從1929年7月1日開始,到10月9日國慶前一日琢刻完竣,成為向雙十節獻的一份大禮。1929年10月10日,為中華民國國慶日,國民政府明令:於國慶日啟用國璽。

中華民國傳國玉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大比拼!



榮典之璽


「榮典之璽」使用的材質是珍貴的羊脂玉(Mutton-fat jade),重4.3公斤,璽身高4.6公分,連璽鈕部分全高為11.1公分,璽面為13.6公分見方,璽鈕上刻有青天白日國徽,璽鈕邊並刻有太陽、龍身、祥雲等飾紋,鈕上系有寶藍色絲穗。


其來源據說是時任新疆省政府主席的金樹仁令和闐縣縣長陳繼善自民間徵求玉材,1930年7月委由新疆省政府駐南京代表廣祿、張鳳水長途跋涉晉京獻玉,於翌年元旦上午8時獲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接見,親手受呈。


中華民國之璽——榮典之璽

中華民國傳國玉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大比拼!



「榮典之璽」的使用


榮典之璽是在國民政府完成北伐、統一全國後,由文官處印鑄局負責設計、琢制完成,1931年7月1日啟用,為國家元首授與榮典所用的印信,蓋用於勳章證書、褒揚令、褒獎性匾額等文件。「榮典之璽」質地珍貴,璽面亦較一般印信為大,為避免璽身受損及保持印色著紙均勻,蓋用時皆採用類似拓印方式,即先固定璽身,在璽面敷上印色後,將文件覆於璽面預定蓋璽的位置,再於文件背面均勻施壓而成。榮典之璽原件目前由總統府第二局(the Second Bureau of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監印官保管,存於向國外特別訂製的保險箱里;


中華民國之璽——榮典之璽印文

中華民國傳國玉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大比拼!


中華民國傳國玉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大比拼!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璽。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這枚印璽被稱為新中國第一大印,也是新中國開國大印。印璽為方形圓柄,國印實物印面邊長9、章體厚2.5、柄長10.9厘米,銅胎鑄字。整體造型有氣勢,15個字的宋體印文搭配對稱、嚴謹,印痕字跡雋秀清晰、美觀大氣。印璽完成於1949年10月31日上午九時。並被使用。

中華民國傳國玉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大比拼!



其設計、鍥刻者是當時名震京城的篆刻大師張樾丞。與金鑄玉制、炫耀家天下威權的封建王朝的御璽相比,這方材質普通的印章彰顯了共和國權力歸於人民的現代國家信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用途


中央人民政府印是國家主席或中央人民政府頒發各種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權力時鈐印公文的憑證信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印文

中華民國傳國玉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大比拼!



國璽製作背景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會議推選毛澤東為常務委員會主任,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為副主任,李維漢為秘書長,齊燕銘為副秘書長。籌備會決定成立6個工作小組,各小組分別承擔開國盛典的相關事宜。周恩來委託前清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的陳叔通負責辦理國印之事,並讓齊燕銘協助陳叔通策劃這項工作。對書法還算精通的齊燕銘,自小就生長在北京,對琉璃廠治印行業頗為熟悉。他邀請張樾丞、頓立夫、唐醉石、魏長青等治印和刻字名家到北京飯店相聚,座談治國印之事。在眾多治印高手中只有張樾丞會刻銅印,由於張樾丞技藝精湛,求印者甚多,曾給宣統皇帝鐫刻過八方印,一時名聲大噪。至民國年間,張樾丞已是篆刻界蜚聲海內外的泰斗級人物了。於是大家一致推舉張樾丞擔當治國印之重任。張樾丞接受治制開國國印任務之後,便回家翻資料、找印譜,認真畫了四張印樣,是隸、宋、漢篆、秦篆四種字體,文字樣式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半個月後,張樾丞將印樣交給了齊燕銘。齊燕銘立即將印樣呈送中央領導人和新政協籌備會常委們過目、審核。一星期後,齊燕銘高興地告訴張樾丞,毛澤東主席已經選定了宋體字的印樣,新政協籌備委員會正式決定將刻制國印任務交由他來完成。張樾丞激動萬分,不住地點頭,連聲說:「好極了!好極了!」送走齊燕銘後,他對家人和夥計們說:「毛澤東這個人真了不起,歷朝歷代的國印都是篆書字體,他卻定為宋體。宋體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認。共產黨的心裡果然是念著老百姓的。」10月27日,政府印鑄問題最後討論稿上交,經毛澤東和周恩來審批後,國印即交付刊鑄,31日上午九時鐫刻完成上交並被使用。


後續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務院為最高國家權力執行機關。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和下屬行政機關印信全部上繳給新的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1959年5月,國務院秘書廳將這批政府印信撥交給中國革命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

您可能感興趣

華人在歐洲發現「傳國玉璽」,欲捐獻回中國!
三國中的傳國玉璽,害死了多少英雄
河北張家口「萬人彈古箏」弘揚國樂傳國粹
中國史上最漫長的八卦肥皂劇——傳國玉璽
中國真正的鎮國之寶:九鼎和傳國玉璽,它們會重現天日嗎?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權力與傳說:傳國玉璽的傳奇
馮小剛:廣告商也挑導演!吳京:宣傳國貨世界認識中國製造
「八臂武士」之國的傳國神器:至尊聖劍
秦始皇用和氏璧造的傳國玉璽傳給溥儀了?民國軍閥解開歷史謎題
傳國玉璽的去向
地位相當於傳國玉璽,歐洲人心中真正無價之寶—神聖羅馬帝國皇冠
藍軍添新血!傳國民黨有意TVBS主播鍾沛君
傳國玉璽的千古之謎
千古之謎——和氏璧與傳國玉璽(三)
中華第一寶貝:秦始皇傳國玉璽的失蹤之謎
中國古代7大下落不明的寶物:傳國玉璽最神秘,永樂大典珍貴無比
中國歷史中的傳國玉璽,現流落何處?
傳國玉璽的前生與今世
西媒:阿森納攜兩豪門爭奪西甲中場新星!傳國米、曼聯搶厄齊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