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求佛為何要三步一叩首?朝山應有什麼態度?

古人求佛為何要三步一叩首?朝山應有什麼態度?

朝山是佛教徒至名山大寺進香,以懺除業障或還願的朝禮行為。又修行者為了表達求道的虔誠,常以跪拜(三步一拜)方式朝禮聖跡。


相傳古印度即有「巡禮」的習俗,「巡禮」,就是指巡迴禮拜佛、菩薩、祖師等之聖跡。在印度有巡禮八大靈塔的風氣,在我國也有朝禮四大名山的習慣。


虛雲和尚為了報答雙親的養育之恩,曾於四十三歲時(光緒八年)從普陀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朝禮五台山,歷經三年圓滿。

朝山拜佛的意義,在於:


從山下拜到山上,越拜越高,如同步步高升。


從山外拜到殿內,表示平時除注重心外,也注重到心內。


從一人拜到萬人,表示愈聚愈多,越多越有。

從貢高拜到恭敬,越恭敬越有佛法,越有佛法,越有快樂。


人與人的往來要靠書信,通電話,禮物的交際;而我們與佛祖的來往交流,則靠朝山拜佛。所以,朝山是:


一步步的禮拜,就像是到電信局打電信給佛祖,談話接心。

古人求佛為何要三步一叩首?朝山應有什麼態度?


一步步的禮拜,就像是收訊的收音機,在接收佛菩薩的音訊消息。


一步步的禮拜,方寸間的心藉此升華,如大海虛空,使人格更高超,心量更寬闊。


一步步的禮拜,朝山功德都已存入大家心中的功德簿上。

古人求佛為何要三步一叩首?朝山應有什麼態度?


朝山應有的態度:


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朝山呢?


用感恩心朝山:對於佛陀和古德的恩澤,我們必須發自內心深深的感激,從感恩心中,才能真正體會他們的偉大,以及弘化眾生,紹繼如來家業的慈心悲願。


用慚愧心朝山:「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我們應該懺悔自己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深重,以致不聞佛法,不值佛世,還在生死海中輪迴,以慚愧心來禮拜大覺者的佛陀,並懺除自己的業障。

用思齊心朝山:從緬懷佛陀與古德,我們除了生起慚愧心外,更必須向先賢看齊,實踐「知恩報恩」的行為,秉承前人的遺志及教法,使佛法發揚光大,流傳到後世,讓更多的眾生因佛法明燈的照亮而得到光明。


發恭敬心朝山:恭敬心是學佛者不可或缺的,因為「佛法從恭敬中求」,我們發心朝山,禮敬諸佛,親近善知識,也必須心存恭敬,才能獲益。


發大信心朝山:「信為道源功德母」,信心是學佛的首要條件,所以我們要以堅定的信心,信仰三寶的真實、功德和智慧,才能真正地深入佛法;同時堅信自己將來也能成佛,同釋迦牟尼佛一樣坐道場、演法義、度眾生。


發菩提心朝山:這是從追求佛道的決心中發出的。菩提就是成就佛道的心愿,不發菩提心,無以成佛道,所以應發菩提心,髮長遠心,追求佛道永不退轉,而朝山的機緣,讓我們在修學佛道的歷程中,藉由瞻仰佛陀聖跡,引發深刻的體驗,發起無上的道心。


朝山的程序:


整隊排班(六人或八人一排皆可,視路線情況而定)。


講解禮拜方式及規矩:


朝山時,雙手合掌,一起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


稱念「南無」時,站立原地不動。


稱念「本師」時,左腳向前跨第一步。


稱念「釋迦」時,右腳再向前跨第二步。


稱念「牟尼」時,左腳跨出第三步。


稱念「佛」時,雙腳合并拜下去


禮拜時,不必出聲念佛,可以在心中默念佛號或觀想聖容。當聽到地鍾「當」的一聲時,再起身來繼續稱念佛號,如此三步一拜朝禮。

古人求佛為何要三步一叩首?朝山應有什麼態度?



朝山的功德:


廣結法緣:朝山總以朝禮佛教名山聖地為目標。如:大陸的四大名山,因為法緣殊勝,往往是菩薩示現的道場。所以凡是朝山者,能以虔誠、懇切的心朝禮,即能感得種種瑞相;再者大家都是為求法而來,非常的殊勝難得,彼此可以共結法緣。


消除業障:所謂修行,不外「隨緣消舊業,增進福慧」。但業障深重,若不經一番身心磨練,何得消除?因此,以身心合一,五體投地,三步一拜的朝山方式,最能啟發清凈心;藉由恭敬拜佛,身心的懺悔,來滅除罪業,所謂「禮佛一拜,罪滅河沙」。

古人求佛為何要三步一叩首?朝山應有什麼態度?



折伏我慢:禮佛一方面可消除業障,增加福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折伏我慢,尤其三步一拜朝山時,不管有幾隻眼睛盯著你,你仍然五體投地的禮拜,試想:這時我慢之心如何生起?如果能時常朝山,便是時時刻刻在消除我慢。我慢若除,世界宇宙還有什麼容不下的呢?此時身心之自在與寬廣,才是真正的解脫煩惱。


增進道心:「修行」是一條艱鉅的道路,若不能抱持「難忍能忍,難行能行」之心,往往是徒勞無功的。如何培養堅定的道心是很要緊的事。朝山可以培養道念,當你從遙遠的地方一路向聖地時,如果途中經不起種種考驗,如何能到達聖地呢?因此朝山時,正好是考驗道心和毅力的時候。


拜到心靈的健康,從山下拜到山上,從曠野拜到殿堂,從外面拜到裡面,從遠處拜到近處,從黑暗拜到光明,每一個朝山拜佛的功德種子種下去,必能開花結果。《法華經》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您可能感興趣

在你朝山的征途上,「師父」是什麼?
「三步一拜」朝山拜佛殊勝意義
隋朝山西代縣有一老太太,活了一百歲,頭上長了兩隻角!
朝案在風水學中指什麼?如何區分朝山的真假?案山是朝山的延伸?
讓國慶假期的朝山拜佛,變得更有意義
四姑娘山海子溝一年一度的傳統朝山會 場面十分震撼
「趕朝山」一個陌生又熟悉節日你可曾去過?
虛老在朝山路上第一次遇到文殊菩薩的情景
龍脈靠山!朝山風水的極品!
《朝山行腳·五台》第三十七天
朱元璋的這道聖旨,讓明朝山西人大規模遷徙
朝山的六種意義
唐朝山地之王一戰以三萬敵十五萬,雖全軍覆沒卻仍殺敵七萬餘人
朝鮮也時尚,潮女鍾情天朝山寨貨,請原諒我笑點清奇
朝山,不是旅遊
朝山懺悔謝佛恩
虛雲老和尚朝山路上重病纏身,而遇菩薩加持的故事
朱元璋一道聖旨,使得明朝山西人大規模遷移!
《朝山行腳·五台》第十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