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甘肅鄉村建「記憶館」追遠懷舊延續鄉愁

甘肅鄉村建「記憶館」追遠懷舊延續鄉愁

中新網蘭州5月25日電 (范相英)甘肅永靖縣羅川村的「鄉村記憶館」布置已接近尾聲,通過圖文和實物陳列的方式,上百件老物件使得歷史與現代的記憶在這個靜謐的鄉村得到完美交融。


在羅川村的「鄉村記憶館」內陳設的耬、耙、犁、風箱、石磙、石碾、煤油燈等103件富有鄉村特色和泥土氣息的老物件勾起了不少人的記憶。


「老碾、耬車不能丟,這些物件可是我們困難時期拼搏的見證,這裡面留著念想呢。」羅川村五社村民羅發田老人說,最近他沒事時,會常領著小孫子來記憶館轉轉看看,走到老物件前不由會伸手撫摸一會兒,回憶過往的生活。

在新型城鎮化浪潮中,永靖縣收集村民使用過的老舊物件,用集中陳列的方式展示其生活生產、民風民俗、鄉村變遷等各方面內容,使其成為承載村民生活歷史並進行追遠懷舊、文化傳承的精神家園,讓獨特的鄉愁文化得以延續。


羅川村鄉村記憶館坐落於羅氏家園。羅氏家園建於民國23年,面積不大,但裡面的展品布置卻很有特色,有舊時的農家生活用品,如火盆、鐙子等,也有鄉土文化氣息很濃厚的民俗文化物品,如結婚用的陪嫁箱子、馬燈、長燈等等,數量不多,卻記載了以前羅川村經濟生活的點滴。


記憶館內不僅展出了農耕、鄉土、民俗文化的物件,還以圖片的形式介紹了傳統的民居、古老的生產生活用具、兒時的遊戲,讓參觀者回到了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歲月。62歲的村民白春芳說,「在沒有機器時,曬麥打場都是用石磙和石碾,現在看著這些物件覺得親切。」


今年,永靖縣圍繞新農村建設和大西北休閑養老產業基地和「絲綢之路」名縣建設理念,開發了一些鄉村游項目,鄉村面貌也發生了大改觀。

記憶館館長羅宏舟說,永靖縣博物館鄉村記憶館是根據甘肅省文物局關於「歷史再現」工程精神建設的,旨在探索文化旅遊新途徑。記憶館開館運行正常後將逐步引入市場機制,實現市場化運作,博物館將不再補貼鄉村記憶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