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相比林徽因的端肅、張愛玲的冷傲、陸小曼的風致、蕭紅的悲苦、謝婉瑩的恬淡、丁玲的熱情,楊絳的名氣與特質,其實始終不曾過於耀目。


昨天1時10分,105歲高齡的楊絳先生逝世。最後一位女先生走了, 紙媒如何紀念她?


觀媒君發現,今天部分報紙除了在頭版紀念楊絳外,也在評論版對楊絳的離去發表了觀點。觀媒君摘錄部分紙媒觀點如下:

1、


新京報:紀念作為知識分子的楊絳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我們早已習慣紀念名人,卻忘了如何紀念一個知識分子。我們知道如何歌頌一段傳奇愛情,如何把格言做成圖片供人轉發,卻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一個認真讀書、思考、寫字的人。


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楊絳早已成為一道文化景觀,然而景觀往往遮蔽真義。如果粗暴地將楊絳簡化成一個標籤、一個傳奇,那是對知識尊嚴的褻瀆。斯人已逝,有必要以知識分子的身份紀念這位百歲老人。


2、


南都:「最賢的妻」不是定位一位逝者的合適標題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讓普通人擺脫廉價的感動,接觸到逝者更多的歷史信息,卻是媒體應負起的責任。因此,當我看到有媒體把楊絳譽為「最偉大的遺孀」,以「最賢的妻」為標題報道她的一生,有點坐不住了。我看過國外一些報紙上的名人訃聞,配偶的信息一般放在文末,為讀者了解情況而做簡要交代,把「錢鍾書夫人」列作逝者頭銜,這是不可想像的;作為公共生活的報道者,也是不合適的。翻遍當年錢鍾書先生去世時的報道,無一例把「楊絳丈夫」列為逝者頭銜。這就是輿論對於女知識分子的區別對待。


「最才的女,最賢的妻」,這是錢先生對妻子的褒揚,夫妻之間的私下評價,這很平常。但把前一句省略,只留下後一句,作為一位著名作家和學者一生的公共角色定位,實在是莫名其妙。而且,世人只知「最賢的妻」,卻不見得知道這句話是在怎樣的情形下說出來的,楊絳反過來又是如何評價錢鍾書。


3、


北青:楊絳「不爭精神」就是耐得寂寞精神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楊絳先生的「不爭哲學」,並不是一種出世哲學。這裡的不爭,主要是指在功利上不爭,而在其心靈深處,卻有著家國情懷。也正是有著這樣的博大胸懷,才可以做到視功名利祿如糞土,才可以靜下心來做自己的事情,沿著自己喜歡的方向做自己喜歡的事。


可以講,「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這種「不爭哲學」,在楊絳先生他們那一代人身上,有著清晰的表現。拿錢鍾書先生來說,又何曾不是如此。這種「不爭精神」,就是耐得寂寞精神,也是最值得後人學習的,由此出發,我們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現在缺少大師和偉大作品。

4、


深圳晚報:楊絳像一滴水融化在海中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在現當代文化史上,相比林徽因的端肅、張愛玲的冷傲、陸小曼的風致、蕭紅的悲苦、謝婉瑩的恬淡、丁玲的熱情,楊絳的名氣與特質,其實始終不曾過於耀目,只是到了夕陽之年,作為一位「現象級」人物,才逐漸進入大眾認知視野,以致年壽越高、名氣愈熾。撥開歷史浮華,人們驀然發現,原來,她才是真正的一代才女。


晚年的楊絳,淡泊澄明,進入化境,如同初生嬰兒一般,唯留一顆赤子之心。其實,任何對她的嘉譽和讚美,甚至都可稱為一種「冒犯」,因為她不需要,也不看重,她本來就是這樣,一直深秀蔚然,不為外界風俗所動,又哪裡需要我們不知深淺的讚美!她應該走得很安詳,她無愧於親人和這個世界,最終,她像一滴水融化於大海中,消失不見。


5、


晶報:人瑞西去,先生回家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在喧囂的時代中,人們偶爾會想起這位長壽的老人,生而安靜,自帶書香,在蝸居中淡淡地生活,與文字和回憶中的親人相伴,不求不爭,睿智而情深。大家習慣了這種陪伴,知道先生還在,心中就會感到安靜、溫暖和踏實。


宴席已經散盡,作為最後一個離席的人,楊絳獨自守護著的那個家或許是那個時代最後的、熄滅著的光。1937年5月,楊絳和錢鍾書的女兒錢瑗降生,也是在謎一樣的5月,105歲的楊絳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曾經有人對楊絳說,「楊先生您能活120歲」,她聽了笑笑答:「活那麼久太苦。」現在,先生要回家了,家中有久等了的丈夫和女兒,他們幸福地笑著,等待著自己推開家門。


6、


新快報:認同每一個人悼念的自由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我們尊重楊絳先生的想法,也認同每一個人悼念的自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閱讀楊絳的方式,同樣也有自己悼念楊絳的方式。無論是基於文學作品的共鳴,還是基於人格與品性的尊重,還是對於錢鍾書與楊絳伉儷情深的心生嚮往,抑或僅僅是從隻言片語的語錄中生出無限感慨,都未必不是一種正常而自由的表達。不必以缺乏深度,或者媚俗,或者刷存在感,來杯葛自由的懷念。


正因為楊絳先生是一個有豐富人格魅力的人,所以我們不應該局限於某一個層面的悼念,而把所有其他的感懷或者評判,都視之為對逝者的消費。消費這個概念,充滿著濃濃的道德優越感,它是公共討論的終結者,也是討論自由的終結者。


附今日部分報紙版面: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媒體這樣報道楊絳逝世:生前,她的朋友圈很小;身後,她點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版權聲明:傳媒大觀察公眾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轉載時請保留作者、來源。


責任編輯:唐瑞峰姜璇


觀媒(傳媒大觀察)成立於2011年2月15日


是受到主管部門、媒體總編等關注的"媒中媒"

您可能感興趣

熊希齡逝世,老朋友的他一點不悲傷,為追熊的遺孀他想了兩套方案
婉容逝世後,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人前去祭拜,溥儀知道後很生氣
夢露逝世55周年,鑽石真的是她最好的朋友嗎?
蔣介石的私人記錄中寫道他最思念的人是她,逝世前最痛恨的是她
孫中山逝世後,他的子女們都去哪了?有個後代一輩子都沒見過孫中山
她是將門之後受帝王寵愛,生有二子,卻因說了一妃子幾句便含冤逝世!
《家有兒女》爆紅,搞笑擔當的他卻已逝世,無人知曉!
周立波逝世,他的一生都有哪些成就?
香港又一位巨星逝世,她是最美黃蓉,她更是宇文玥的祖母!
娛樂圈這些人與逝世名人相似度就像克隆一樣,真有轉世這一說嗎?
毛主席最痛心的一件事兒:母親逝世時沒能見上最後一面
夢露逝世55周年 鑽石真的是她最好的朋友嗎?
溥儀最後一位妻子在他逝世三十年後才說出了一個不為人知的機密!
此人是開國最後一位逝世中將,家族一門七將星,把自己身體里的子彈留給子女當「遺產」
熊希齡逝世,老朋友不悲傷,為追熊的遺孀想了兩方案
故事:逝世幾天,卻突然復活,竟不認識家人,撒腿就跑
9歲小女孩不幸去世,但正因她的逝世卻拯救了無數人
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子女們都去了哪裡了,結局如何?
她是將門之後受帝王寵愛,生有二子,卻因一妃子含冤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