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最憐君中宵舞——在金華想起辛棄疾與陳亮

我最憐君中宵舞——在金華想起辛棄疾與陳亮

摘要他們的身手與才華,確實是可以「補天」的。然而,他們沒有這樣的機會,相聚之前沒有,相聚之時沒有,相聚之後也沒有。



作者:潘向黎(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南京大學文學博士,文匯報特聘首席編輯。)



去金華的高鐵上,腦子裡檢索了一下,金華最有名的自然是金華火腿,除此之外我知道的實在很少。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辛棄疾這個名字幾次隱約地出現。辛棄疾?他不是金華人啊,他是山東濟南人,也不曾在金華為官,即使先後退隱的帶湖和鉛山,也是在江西。那麼,是我記錯了。

到了金華,這次不住賓館,住進村民家中,這是他們剛興起的「家+」形式的住宿模式,雖然就是尋常鄉野人家的房舍,談不上星級與服務規範,但給人一種到當地人家裡做客的感覺,倒也質樸親切。晚飯後散步,看著綠意滿目的田野和野花搖曳的小道,「攜竹杖,更芒鞋,朱朱白白野蒿開」,道的正是眼前風光。這也是辛棄疾的詞句。怎麼又是「辛棄疾」撞上心頭?是因為辛棄疾很喜歡鄉村景色嗎?


辛棄疾確實喜歡鄉村田園生活,名作不少,比如--


《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又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還有許多精妙的描寫像珠璣一般,在他的詞裡面到處閃爍晶光


——


「啼鳥有時能勸客,小桃無賴已撩人」,「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節候風物,描摹細膩之中滿是喜悅珍惜之情。


但是,這都與金華沒有關係。為什麼我到金華會無端想起辛棄疾?


臨睡前,自己在心裡默念辛棄疾詞。念到「醉里挑燈看劍」,突然想起這首的題目是《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心裡一道閃電,陳同甫(同父),就是陳亮,陳亮是金華人!


我最憐君中宵舞——在金華想起辛棄疾與陳亮


金華鄉村風景



如果明白陳亮對辛棄疾意味著什麼,則養育了陳亮的金華,可以說是對辛棄疾有恩的一片土地了。如此說來,在金華想起辛棄疾並非無因無由。


辛棄疾當然是宋代偉大的詩人,他的詞與宋東坡並稱「蘇辛」是理所當然的,而且他作為生命個體的這個人,也是文學家中少有的、真正的人傑。長久以來,說到人中龍鳳,我就會想到辛棄疾。而金華人陳亮,是和他同時的一位愛國志士,也是一位才識超群、命運坎坷、頗富傳奇色彩的奇士。

明代李卓吾為他寫的《陳亮傳》是這樣記錄他的:


陳亮,字同甫,永康人。生而目光有芒。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論議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嘗著《酌古論》,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國士也。」及葵執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時豪俊。


隆興初,與金人約和,天下忻然幸得蘇息,獨亮持不可,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帝圜視錢塘,喟然嘆曰:「城可灌爾!」蓋以地下於西湖也。淳煕五年,孝宗即位,又十七年矣。亮更名同,復詣闕上書。書奏,孝宗赫然震動,欲榜朝堂,用种放故事,召令上殿,將擢用之。左右大臣惡其直言,遂有都堂審察之命。亮待命十日,再詣闕上書,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為社稷開數百年之基,寧用以博一官乎!」遂渡江而歸,日與邑之狂士飲。醉中戲為大言,有欲中亮者,以其事首刑部侍郎何澹。澹嘗為考試官,黜亮,亮不平,語數侵澹,澹聞而嗛之,即繳狀以聞。事下大理,笞掠亮無完膚。孝宗知為亮,及奏入取旨,帝曰:「秀才醉後妄言,何罪之有!」劃其牘於地。亮遂得免。


居無何,亮家僮殺人。適被殺者嘗辱亮父,其家疑事繇亮,聞於官。乃囚亮父於州獄,而屬台官論亮,情重,下大理。時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而辛棄疾、羅點素高亮才,援之尤力,復得不死。

亮自以屢遭大獄,歸家讀書,所學益博。……(中略)


於時鄉人宴會多末胡椒置羹胾中以為敬。同坐者歸而暴死,曰:「陳上舍使殺我。」縣令王恬實其事,台官諭監司選酷吏訊問,無所得,取入大理。眾意必死,少卿鄭汝諧閱其單辭,大異曰:「此天下奇才也。」力言於光宗,遂得免。


未幾,光宗策進士,問以禮樂政刑之要,亮以君道師道對。時光宗不朝重華宮,群臣更進迭諫,皆不聽。得亮策,乃大喜,以為善處父子之間。奏名第三,御筆擢第一。既知為亮,則大喜。孝宗在南內,寧宗在東宮,聞之皆喜。授僉書建康軍判官廳公事。未至官,一夕卒。年五十五。


亮志存經濟,重許可,人人見其肺肝。雖為布衣,薦士恐弗及。家僅中產,畸人寒士,衣食之,久不衰。卒之後,葉適請於朝,命補一子官,非故典也。


如此不凡的一個人,如此坎坷的生涯,竟是一曲沉鬱頓挫的悲歌。讀到「人人見其肺肝」,覺得心區刺痛而眼角酸熱。



我最憐君中宵舞——在金華想起辛棄疾與陳亮


陳亮的《龍川文集》



真正的朋友,必定是價值觀一致的。陳亮一生堅持抗金主張,是辛棄疾政治上、學術上的同道和摯友。他們的命運也大致相同,都被南宋統治集團排斥、打擊,在壯志難酬的抑鬱憤懣中度過一生。也難怪,南宋朝廷那麼無能陰暗猥瑣,怎麼會容得下這樣肝膽似火、光風霽月的人中龍鳳?如果一個人的存在,像鏡子一樣照出另外一批人的虛偽卑劣怯懦,而這後者恰恰掌握權柄,那麼這個「人鏡」的處境可想而知,更可痛恨的是,這樣的處境往往伴隨半生甚至一生。


「自古好物不堅牢」,堅牢又能如何?一生有多長,壓抑和磨折就有多長。


而在這樣的處境下,如果有真正的知己,那便是荒漠中的甘泉,暗夜中的月光。他們的相見,才會催生這樣不朽的詩篇——


賀新郎(辛棄疾)


陳同父自東陽來過余,留十日。與之同游鵝湖,且會朱晦庵於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別之明日,余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鶿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為賦《乳燕飛》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千里一笑。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卧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髮。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小序里的東陽,就是今天的金華。而他們的「鵝湖之會」,不但切磋學問文學,更談論天下形勢,謀畫抗金大計,因此「鵝湖之會」是南宋政治史和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我最憐君中宵舞——在金華想起辛棄疾與陳亮


辛、陳相會的鵝湖山



朱晦庵就是朱熹,和他們曾是朋友,此時之所以沒有按約和他們相見,可能是臨時有事不能赴約,也可能是不願意前來,因為這時候的朱熹已經傾向於「主和」了,不願意和主張抗金、而且性情激烈的辛、陳當面爭執或者話不投機而獨自隱忍,這是不難料想的。之所以辛、陳等了十天都沒有等來朱熹,我推測後一種可能性更大。


這也更襯托出辛、陳友情的彌足珍貴:在逆境中、在孤獨中,始終心心相印、強烈共鳴、互相支持、彼此鼓舞。


這樣的友誼,像寒夜的篝火,像沙漠的清泉,即使是精神上最強大的人,也需要它的溫暖,甚至支撐。


陳亮收到辛棄疾的《賀新郎》,心緒澎湃,和了一首--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余幾?後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髮!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絕!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聲裂。


這闋詞硬語盤空,鐵骨錚錚。首句「老去憑誰說」,寫年已老大,不惟壯志莫酬,甚至連找一個可以暢談天下大事的人都不容易。藉此一句,陳亮引出以下的感慨:世事顛倒,復土無望,令人扼腕;下片則說二人從來都是志同道合的,而且不論何種處境都不會改變自己的鐵血主張,今後還要互相鼓勵,一起奮鬥到底,爭取抗金救國的勝利。


最後借龍虎丹煉成、裂鼎而出之狀,以「龍共虎,應聲裂」這鏗鏘有力的六個字,表明對愛國意志「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以及勝利到來之不可阻止的信念。至此,全詞戛然而止。這六個字是陳亮與辛棄疾的共勉之辭,也是這兩位人傑的畢生心愿--這是關乎天下蒼生的大願。


辛棄疾非常感動,再寫了一首來回答好友的肺腑之言--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他們的身手與才華,確實是可以「補天」的。然而,他們沒有這樣的機會,相聚之前沒有,相聚之時沒有,相聚之後也沒有。這次相聚之後,僅僅過了六年,陳亮就去世了。要理解什麼叫「齎志以沒」,看陳亮就會深切地明白。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時代的。


這樣的人,他們沒有流出來的淚水,一生禁錮在身體里,埋進土中,最後是否會化作光彩瑰奇的琥珀?


意外的,這次在金華,好好地懷想了一番陳亮。


今後如果再有人問我:金華出什麼?我會回答:金華出了陳亮。如果人家再問:陳亮是誰?陳亮是南宋時人,辛棄疾的好朋友,一位心懷天下、肝膽照人、至死不改的奇士。和辛棄疾一樣,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人傑。


這樣的人是一個民族骨中的鈣,水裡的鹽。他們活得閃閃發光,那種光芒照徹史書、灼人心魄。時代徹底辜負了他們,但他們卻照亮了苟且晦暗的時代。讓人八百年之後,還驚嘆於那種光芒。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結語騰訊《大家》是一個互聯網原創專欄平台,致力於為讀者提供最有價值的內容和觀點。《大家》微信號:ipress,歡迎搜索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