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三宿戀


東漢時,襄楷上書給桓帝,要他不要沉溺於女色和追求享受,內中談到,浮屠(僧人)不三宿桑下,怕一久就要生愛戀之心。見《後漢書·襄楷傳》。宋蘇拭《別黃州》詩:「桑下豈無三宿戀,樽前聊與一身歸。」

三緘其口


春秋時,孔子觀周太廟,見右陛之側有金人,三緘其口,即封口三重,並在背上寫著:「古之慎言人也。」見漢劉向《說苑·敬慎》。後用為言語謹慎的典故。蘇曼殊《與某公書》:「區子固非離經叛道之人,然此時男子多變為婦人,袖只好三緘其口。」


於叟種德


西漢於定國之父於公為縣獄吏,治獄公平,自稱有陰德,子孫必有興者,因高大其門,使之能容高車駟馬。後來定國為廷尉,決獄亦公平,民不稱冤。見《漢書·於定國傳》。《文選·劉峻(辨命論)》:「於叟種德,不逮勛華之高;延年殘獷,未甚東陵之酷。」

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干卿底事


南唐中主李璟與中書侍郎馮延巳均善於作詞。李的《烷溪沙》有佳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笙寒。」馮的《謁金門》也有佳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一日,李戲謂馮:「『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馮應曰:「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也。」見宋陸遊《南唐書·馮延已傳》。後以「干卿底事」喻人多管閑事。清袁枚《考據之學莫盛宋以後而近今為龍余厭之戲仿太白嘲魯儒一首》:「干卿底事漫紛紜,不死饑寒死章句。」


三珠樹

相傳古時厭火國有三珠樹,形似柏而葉似珠。見《山海經·海外南經》。唐王勃兄弟三人都有才名,杜易簡稱之為「三珠樹」。見《新唐書·王勃傳》。後用為對別人的三個兒子或三兄弟的美稱。也以「珠樹」稱美別人之子。清尤侗《徐公肅祭酒四十寄賀四首》之二:「兄弟三珠樹,聯翩奪錦標。」


三語作掾


晉太尉王衍問阮修老莊與聖教(指儒家)之同異,阮修模稜兩可地回答:「將無同(莫非相同)。」王衍欣賞他的答語,聘他為掾(屬官),世稱「三語掾」。見《世說新語·文》。

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三星在天


《詩·唐風·綢纓》:「綢緞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孔傳:「三星,參也。在天,謂始見東方也。男女待禮而成,若薪芻待人事而後束也。三星在天可以嫁娶矣。」後以「三星在天」為男女婚期的典故。《全唐詩》卷八六二載嵩岳諸仙《嫁女》詩:「三星在天銀河迴,人間曙色東方來。」


三時孝養


周文王為世子時,每天早、中、晚三次向父親問安。見《禮記·文化世子》。後用為孝養父母的典故。唐韓愈《大行皇太后輓歌詞》之一:「一紀尊名正,三時孝養榮。」

三聲猿


長江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常有高猿長嘯,其聲凄厲,在空谷里傳響,哀轉不絕。古代有這樣的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後用為寫三峽景色或猿聲的典故。唐孟郊《巫山高》:「見盡數萬里,不聞三聲猿。

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三良殉秦穆


春秋時,秦穆公死,以大夫車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殉葬,他們都是秦國的賢才。秦人深為哀傷,作《黃鳥》詩刺諷穆公,並對三良表示哀悼。見《左傳·文公六年》。宋蘇轍《秦穆公墓》詩:「三良殉秦穆,要是不得已。」


三顧茅廬


東漢末,諸葛亮隱居隆中,劉備請他出山相助,去了三次才見到。後來諸葛亮在給劉後主的《出師表》中寫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見《三國志·諸葛亮傳》。元張可久《齊天樂過紅衫兒·道情》曲之一:「人傳梁甫吟,自獻長門賦,誰三顧茅廬?」


三人成虎


戰國時,龐恭(一作「蔥」)對魏王說:如果有人對你說市上有虎,你相信嗎?魏王說不信。他接著又問:如果有二人說呢?魏王說有些懷疑了。又問:有三個人都說有,你信不信呢?魏王說,這就要相信了。龐恭於是說:市上本來沒有虎,但三個人說有,你就相信了。現在向你毀謗我的人不止三個,希望你明察。見《韓非子·內儲說上》、《戰國策·魏策二》。後以「三人成虎」等比喻謠言傳多了就會使人信以為真。宋黃庭堅《勸交代張和父酒》詩:「三人成虎事多有,眾口鑠金君自寬。」

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三生石


傳說,唐代僧圓觀與李源系忘年之交。圓觀曾與李源約定,等他死後十二年在杭州天竺寺相見。後李源如期赴約,見寺前有一牧童唱道:「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花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牧童即圓觀的後身。見唐袁郊《甘澤謠·圓觀》。後以「三生石」為因緣前定的典故。圓觀,後或作「圓澤」。五代貫休《酬和張相公見寄》詩:「感通未合三生石,騷雅歡擎九轉金。」


三生杜牧


唐杜牧去官後,落拓揚州,好作青樓游,有《遣懷》詩云:「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悻名。」後因以「三生杜牧」比況出入歌舞場所的風流才士。宋姜夔《琵琶仙》詞:「十里揚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說。」


三年懷袖


《古詩十九首》之十七:「客從遠方來,道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後因以「三歲字」指珍藏的友人來信,本此。清錢謙益《感秋》詩之二:「腸斷都門送別人,三年懷袖字猶新。」

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微信ID:suiyishishe666


版權說明:圖文轉載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七女


審核/郝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