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上最美的鳥究竟有多美?

世界上最美的鳥究竟有多美?

摘要世界上最美的鳥究竟有多美?世界上最美的蝴蝶你見過嗎?曾在王室宮廷、貴族富人之中爭相傳閱抑或在大型博物館珍藏的精美博物繪畫出版了。



世界上最美的鳥究竟有多美?


《發現最美的鳥》《卡羅萊納、佛羅里達州與巴哈馬群島博物志》東藍鴝


「西方出版界在博物藝術方面比中國先走了幾百年。」諾獎得主楊振寧說道,「薛曉源先生主編的《博物之旅》叢書,印刷精美,取材豐碩,是極好的博物知識與博物藝術的書」,「我希望這套新書的出版能喚起許多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們的興趣。」


另一位諾獎得主莫言則說:「鳥獸魚蟲是人類的朋友,亦是科學藝術的源泉。」


著名書畫家范曾看到《博物之旅》時竟然說:「其色澤狀貌,宛在目前。莫言得靈感,吾則得範本。」其之美,可見一斑。歌德說:「我要展現我看到的萬物的芳姿與顏色。」《博物之旅》不可錯過。

這是一套讓莫言得靈感,范曾得範本,楊振寧寄予厚望,十餘位博物館館長,著名主持人朱軍、董卿、李潘,著名歌唱家廖昌永等鼎力推薦的書——《博物之旅》。其中《發現最美的鳥》《發現最美的昆蟲》5月14日在上海正式發布。這不僅僅是一幅幅動人心魄的畫,更是一部博物簡史,多種原始文獻還首次被譯成中文。著名主持人曹可凡,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陳燮君,叢書主編、中央編譯局研究員薛曉源等為在場的觀眾奉獻了一場集科學與藝術、自然與人文於一體的精彩博物對談。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彭衛國、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於殿利出席活動並致辭。


世界上最美的鳥究竟有多美?世界上最美的蝴蝶你見過嗎?「進化論」到底是由誰最先發現的?最美的鳥窩,那些滅絕的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曾在王室宮廷、貴族富人之中爭相傳閱抑或在大型博物館珍藏的精美博物繪畫出版了。「博物之旅叢書」薈萃世界上最美的鳥、最美的蝴蝶、瑰麗的植物、奇異的動物、神秘的水生生物等,已出版《發現最美的鳥》和《發現最美的昆蟲》,接下來還會陸續推出《發現瑰麗的植物》《發現奇異的動物》《發現神秘的水生生物》。叢書注重博物學出版的專業性、知識性、故事性、審美性,為讀者帶來以一場科學的、美學的、哲學的盛宴。


《發現最美的鳥》《發現最美的昆蟲》彙集西方博物學巔峰時期最激動人心的博物學著作,擷取其中精華,還原了二三百年來博物學家們的真實生活以及他們探索自然時的驚喜,在主題上囊括了世界各地的珍奇動植物,每一章節都配有由當時最優秀的畫師雕版、彩繪的精美插圖,堪稱佳作。在叢書所選取的作者中,既有進化論的共同發現者華萊士這樣的知名博物學家,又有梅里安這樣為昆蟲學做出巨大貢獻但較少被人提起的女性博物學家中的佼佼者,還有對多國博物學做出開創性研究的多諾萬。



世界上最美的鳥究竟有多美?


《發現最美的昆蟲》阿波羅絹蝶,福布絹蝶,覓夢絹蝶


兩本書不只展示這些精靈的美麗身姿,還立足原始文獻進行編譯,多個章節首次被譯成中文,可謂彌足珍貴;原汁原味、文筆優美地述說珍稀生靈的種屬、大小、色彩、習性、棲息地等,兼具廣度和深度,是一部圖文互秀的精美之作。


與會專家認為,博物繪畫所帶來的美感毫無保留地呈現給了我們豐富的感知、鮮活的經驗、自由的世界、和諧的意境。博物繪畫呈現了一個豐富的「生活世界」,區域的廣袤性與細節的豐富性,地方性知識與全球性視野完美地融合,並一覽無餘地呈現給我們。博物繪畫對於我們時代的意義,尤其是在千面一孔、萬象一致的冰冷的印刷複製品泛濫的機械複製時代,在數碼相機一統江湖的時代,這些人工手繪的栩栩如生的博物繪畫也許在這個日益單向度的世界裡,如安徒生童話里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劃亮夜空的每一支火柴那樣,在漆黑冰冷的深夜裡帶來一小片亮光和些許的溫暖。


在會上,與會嘉賓暢談的各自對於博物學的認知和實踐,從自然教育、美學教育和科學教育三個層面解析了博物學作品尤其是博物學經典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現代文明社會,人類面臨的環境、生態、資源問題日益突出。這個時候,靠單一學科的發展已經無法解決上述困境,因而需要對問題進行整體的而非局部的、宏觀的而非更深層次的闡述,從物種的聯繫和自然的秩序這個角度進行思維,進而考慮並處理問題。也因此,博物學重拾了其存在的意義,煥發了新的生機。


博物學自身是有相當深厚的傳統積澱的,尤其在西方社會,有著幾百年的出版傳統——更不要說如果追溯到老普林尼這樣的公元初的作家了。就在這幾百年的博物學發展史中有數以百計的優秀作者和畫家,留下了難以計數的精美圖文作品,極大地推動了博物學和相關自然科學的發展。這些作品在西方早已超越了其原有的學術價值,而成為藝術品和收藏品,走入千家萬戶。

商務印書館有悠久的博物學出版的傳統。100年前,商務印書館就十分重視博物圖書的發展,不僅有專門的博物類教材也有普及讀物,不僅有專著也有辭書,此外,還引入了一些國外的博物學名著,可以說當時的出版,是一種成體系的、有系統的出版。以《動物學》(黃英譯)、《植物學》(杜亞泉譯)、《地質學》(包光鏞等譯)為代表的教科書,便是當時最新、最好的博物教材譯作;作為最早的現代專科詞典,中國科學界的巨著《動物學大辭典》(1923年出版)與《植物學大辭典》(1918年出版),至今仍在發揮作用;在普及讀物與學術名著方面,早在1902年,商務印書館就出版了《普通博物問答》一書,這應該是商務印書館最早的博物普及入門讀物。但是最有名的還是商務印書館在1934年開始出版的《萬有文庫》中所包含的「自然科學小叢書」200種(分訂300冊),叢書除了原創作品外,還部分收錄了日本的博物學作品,如《化石人類學》《海洋》《植物群落學小引》等書。這些小叢書的出版,把科學普及特別是博物類的普及推向了一個高點。此外,圖譜手冊,也是博物實踐和認知的另一個重要方面。這類圖冊的數量也很多,比如:胡先驌的《中國植物圖譜》第一卷(1927),周建人的《無脊椎動物圖說》(1939),沐紹良《鳥類圖》(1937)。


隨著博物熱的興起,相關的博物類圖書也漸漸增多。在當下,對中國近現代博物學的出版與傳播進行梳理,特別是作為中國現代出版業之引路人的商務印書館與博物出版的關係進行梳理,可以為後續博物作品的出版提供許多可資借鑒的實踐經驗。作為對博物出版傳統的弘揚和回應自然環境發展的關切,商務出版了一系列具有時代精神與專業水準的博物類圖書:2013年《發現之旅》獲得文津圖書獎,2014年《看不見的森林》、2015年《草木緣情》均獲得了年度中國好書。


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於殿利還透露,商務印書館將進一步加大自然博物系列圖書的出版工作,滿足時代之需,讀者之需,也進一步社會喚起對自然的保護和重視。


圖書簡介


世界上最美的鳥究竟有多美?



《發現最美的鳥》彙集西方博物學巔峰時期最激動人心的13部鳥類學著作,擷取其中精華,還原了二三百年來鳥類觀察者的真實生活以及他們探索自然時的驚喜,在主題上囊括了世界各地的珍奇鳥類,每一章節都配有由當時最優秀的畫師雕版、彩繪的精美插圖,堪稱佳作。本書不只展示這些精靈的美麗身姿,還立足原始文獻進行編譯,多個章節首次被譯成中文,可謂彌足珍貴;原汁原味、文筆優美地述說珍稀鳥類的種屬、大小、色彩、習性、棲息地等,兼具廣度和深度。這部圖文互秀的精美之作,是一場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盛宴,更是一座濃縮的西方博物學歷史舞台,鳥類博物學的大幕由此亮麗地拉開。


本書摘取了馬克·凱茨比、喬治·愛德華、亞歷山大·威爾遜、約翰·古爾德等11位西方頂尖博物學家和他們的鳥類學圖文作品彙集成冊。這些博物學家主要集中在19世紀到20世紀早期博物學黃金時期,有對鳥類學做出重大貢獻,被稱作美國鳥類學之父的威爾遜,堪稱澳大利亞鳥類學奠基人的古爾德,也有以圖像華美、觀察細緻著稱的利爾和朗貝爾,羅斯柴爾德則發人深省的關注於已經滅絕的鳥類。



世界上最美的鳥究竟有多美?



《發現最美的昆蟲》彙集西方博物學巔峰時期最激動人心的12部昆蟲學著作,擷取其中精華,還原了二三百年來昆蟲觀察者的真實生活以及他們探索自然時的驚喜,在主題上囊括了世界各地的珍奇昆蟲,每一章節都配有由當時最優秀的畫師雕版、彩繪的精美插圖,堪稱佳作。本書不只展示這些精靈的美麗身姿,還立足原始文獻進行編譯,多個章節首次被譯成中文,可謂彌足珍貴;原汁原味、文筆優美地述說珍稀昆蟲的種屬、大小、色彩、習性、棲息地等,兼具廣度和深度。這部圖文互動的精美之作,是一場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盛宴,更是一座濃縮的西方博物學歷史舞台,昆蟲博物學的大幕由此亮麗地拉開。


本書摘取了梅里安、法布爾、多諾萬等11位西方頂尖博物學家和他們的昆蟲學圖文作品彙集成冊。這些博物學家主要集中在19世紀到20世紀早期博物學黃金時期,如對昆蟲學做出重大貢獻,以詳細的一手觀察對昆蟲變態發育進行記錄的女性博物學家梅里安,以及在世界各地對昆蟲學做出重大貢獻的多諾萬,也有以文字優美、觀察細緻著稱的法布爾。他們的視野不只關注於博物學的發源地歐洲,而是遍及全球。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世界上最美麗的皇后有多美
叫做「美人」的茶,究竟有多美?
最美的女人有多美
心有多美,世界就有多美。
清代的美女究竟有多美?
明朝最美的皇后是她,究竟有多美?
這匹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馬,到底有多美?
國內最美海島的素顏照,究竟有多美?
上世紀五十年代「最美的女演員」究竟有多美?帶你邂逅下
揭秘戴笠最寵愛的美人到底有多美?
古代的四大美人到底有多美?
歷史中流傳的美人和美男子到底有多美?
爬上墙的多肉有多美?
穿上旗袍的女人,究竟有多美?
穿上旗袍的女人究竟有多美?
軍統一枝花:戴笠一生最愛的美人究竟有多美?
你眼中的浙江,有多美
當中國風遇上夢幻藝術,說多美就有多美!
英国的乡村究竟有多美?亲眼看过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