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懸泉置遺址:絲綢之路上的漢代「郵局」

懸泉置遺址:絲綢之路上的漢代「郵局」

【編者按】懸泉置遺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與酒泉瓜州縣交界處,是漢代驛置機構,其主要功能是傳遞各種郵件和信息,迎送過往使者、官吏、公務人員和外國賓客。「懸泉置」這個名字讀起來或許有些拗口,不過,如果您弄清它的來歷,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事實上,「置」即驛站的意思,這是一個因「懸泉」而得名的驛置機構。

懸泉置遺址:絲綢之路上的漢代「郵局」


原文配圖:懸泉置遺址石碑。


懸泉置,這座在大漠戈壁沉寂了2000多年的古驛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漢代郵驛機構,這裡還曾出土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一部關於環境保護的法規。


懸泉置遺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與酒泉瓜州縣交界處,是漢代驛置機構,其主要功能是傳遞各種郵件和信息,迎送過往使者、官吏、公務人員和外國賓客。


「懸泉置」這個名字讀起來或許有些拗口,也不太好記。不過,如果您弄清它的來歷,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事實上,「置」即驛站的意思,這是一個因「懸泉」而得名的驛置機構。

懸泉置遺址:絲綢之路上的漢代「郵局」



原文配圖:懸泉置遺址。


而 「懸泉」的由來與漢朝李廣利將軍有著密切的關係。傳說漢武帝時期,貳師將軍李廣利西征大宛,獲勝班師回京時,途經敦煌行至一座山崖,此時整個軍隊經過長途跋涉已經人困馬乏,加上天氣炎熱卻沒有水喝,戰士們紛紛倒在戈壁灘上喘氣。而周圍數十里寸草不生,派去找水的士兵亦都無功而返。李廣利心急如焚,決定親自去找水。

李廣利來到南面山中,發現山是禿山,谷是干谷,進山谷不遠後,迎面有一座懸崖擋住了去路,崖上卻寫著 「滴水石」三個字。李廣利見此情景不由得怒火衝天,拍打著山石說:「滴水石,不見水,戲弄行人,徒有其名,毀我三軍,留它何用?」說罷舉劍上前,對滴水石奮力一劈,只見青石抖動,火花四迸;第二劍再劈下去,黃風四起,天昏地暗;第三劍刺進去,山裂地吼,岩石開口,只見一股清粼粼的泉水從石縫中汩汩湧出。戰士們歡騰雀躍,爭相痛飲。


因為紀念「刺石成泉」的貳師將軍,人們將泉名定為「貳師泉」,在泉旁修建了一座貳師廟,用以供奉李廣利神像,並在此設置了驛站,供過往軍隊、商賈、行人歇息。不過,隨著絲綢之路的衰敗,無情的歲月使貳師廟和驛站坍塌後成為廢墟,變成了荒涼戈壁。就連「貳師泉」的名字也逐漸被人們遺忘,稱此泉水為「懸泉」。

懸泉置遺址:絲綢之路上的漢代「郵局」



原文配圖:懸泉置鳥瞰圖。

懸泉置遺址面積達22500平方米,依舊保留著舊日的基本輪廓:房屋及附屬建築遺址、馬廄遺址、院牆遺址、烽燧遺址……一塊刻有「懸泉置遺址」的大石塊在提醒著人們這塊土地昔日的繁榮。


如今,站在懸泉置遺址上,閉目神馳,彷彿能看到當年牽著駱駝的商隊、騎著戰馬的將士、趕著毛驢的行人們風塵僕僕,來到此地休息的情景。他們在簡單地消除疲勞後,又匆匆忙忙地踏上旅途。


懸泉置遺址見證著當年絲綢之路的繁榮昌盛。這裡曾出土過的數萬件的各類文物,其中有1.5萬餘枚漢簡,還有數以萬計的錢幣、兵器、獵具、文具、絲綢、服飾以及日用雜品等。其種類豐富,保存完好,堪稱我國目前發現保存最為完整、出土文物最多的一處漢魏驛置機構。

懸泉置遺址:絲綢之路上的漢代「郵局」


原文配圖:懸泉置遺址出土的竹簡。

懸泉置遺址:絲綢之路上的漢代「郵局」



原文配圖:懸泉置遺址出土的西漢時期的紙質文書。


此外,懸泉置遺址還曾出土過一本名為《使者和中所督察詔書四時月令五十條》的詔書,經考古專家認定,這封詔書是西漢平帝時,太皇太后發布的一項詔文,由安漢公王莽奏請和逐級下達的文書,主要圍繞保護生態環境規定了四季的不同禁忌和注意事項,如春季禁止伐木,夏季禁止焚燒山林,秋季禁止開採金石銀礦,冬季禁止掘地三尺做土活等。考古專家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一部關於環境保護的法規。(絲路遺產)

您可能感興趣

樓蘭古城遺址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河南這4處遺址,是絲綢之路重要的關陪、道路、防禦及交通遺迹!
榆陽古遺址之開光城遺址 隋、唐
趙福生:發掘琉璃河遺址(上)
榆陽古遺址之明長城遺址
江墅鐵路遺址公園,浙江省歷史上第一條鐵路,就是杭州的江墅鐵路
三星堆遺址:中國最神秘的遠古文明,上千件稀世之寶
火星上現棺材 古老文明留下來的遺址?
商洛新石器時代文化鮮明特徵的古遺存,商州東龍山古遺址
新石器時代·半山遺址
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顯露「皇家氣質」 地面鋪「金磚」
榆陽古遺址之戰國秦長城遺址
河北海豐鎮發現金元期濱海遺址,為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提供依據
外星人遺址的「沙漠怪圈」
南陽遺址為戰國漢代城址
新發現:遼寧上京西山坡佛寺遺址
青銅時代·盤龍城遺址
回憶曾獨自行走的絲綢之路——西安大明宮遺址
三星堆遺址中的古代蜀人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