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景凱旋:詩仙李白之謎

景凱旋:詩仙李白之謎

李白詩歌的真正價值就在於,詩人是在與人生的無意義作鬥爭,因為在浮生若夢之外,還有「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景凱旋:詩仙李白之謎


景凱旋 / 文


在中國人心中,李白是自由的象徵,不僅是他的詩酒傲王侯,而且是他身上那種天性的自由,所以他的詩歌能得到歷代人的喜愛,把不能實現的理想寄托在李白身上。人總是喜歡自己身上所缺少的品質。


這種品質表現出來就是超凡脫俗,對世俗社會的規矩不屑一顧,所以賀知章一見之下即稱他「非人世之人」。儘管唐代是個相對自由開放的社會,但李白仍然異於常人。少時即觀覽百家之書,擊劍任俠,手刃數人,學道求仙,後來並受道籙,成為一個道教徒。但道士的身份仍然束縛不了他,他欣羨先秦士人,尤其是縱橫家,渴望的是立抵卿相,平步青雲,甚至一匡天下。雖未參加科舉而被徵召入京,授供奉翰林,後又被玄宗賜金放還,都是不同於他人的特殊際遇。


根本的原因是,李白身上有著不同民族的血脈。據學者考證,他生長於來自西域的胡化家庭,祖上謫居中亞碎葉,數代人居於絲綢之路上,血緣與文化基因均因各民族的交流融合而與中原人不同,時人稱其「眸子炯然,哆如餓虎」,便是一例。其父遷居蜀,以客為名,原來姓名亦當不通於漢人。李白出生,其父指李樹才複姓李。李白自己生一子取名伯禽,小名明月奴,另一子取名頗黎,女兒則名平陽,皆與漢人取名習俗迥異。

李白的親情較為淡薄,王琦注《萬憤詩》:「太白詩中絕無思親之句。」又曾入贅兩位故丞相家,婚後即出門浪遊。最有意思的是,李白遵從西南蠻族或突厥的剔骨葬習俗,友人卒於洞庭,李白將其葬於湖側,數年後又前往洗削,負骨而行,葬於鄂城。這一切都表現了李白與儒家思想的疏離,也即與時代的疏離。在社會秩序更加理性化的唐代,他追慕的卻是「鳳歌笑孔丘」的先秦隱士,是莊子筆下的大鵬。


莊子的自由其實是一種「無待」或天然的自由,這種精神在先秦以後就已經不復存在,經過魏晉後期玄學從利益出發的改造,莊子的絕對自由被理性化、生活化,轉換為郭象「各當其分」的自由,亦即放棄無法滿足的慾望,樂天安命。自漢至魏晉,士人中一直瀰漫著「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強烈意識,即使葯與酒也無法解決,到了唐代,最終還是靠佛教解決了這個大問題。唯有李白沒有接受這個新的觀念世界,他最大的煩惱依然是生命的短暫,《將進酒》中的「與爾同銷萬古愁」,就是人類無法解決超越的生死主題。


因此,李白的及時行樂是有關存在的答案,不是仕途坎坷的牢騷。他與諸從弟聚會賦詩,序道:「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對他來說,存在的意義只是一個旅館,不是一個家園,所以他沒有多少親情觀念,只有人人都是旅伴的抽象觀念。然而,唐代早已不是士人可以平視王侯的時代,這造成了李白晚年的政治失誤,被長流夜郎;唐代詩歌也不再充滿對生命短暫的形而上哀嘆,而是對社會歷史的關注,這造成了李白的非現實的高蹈。在這個意義上,李白是上一個時代的結束,杜甫是下一個時代的開始。


李白的天真恰恰是詩人的本性,他就像一個無邪的青年去看這個世界,其苦惱不屬於具體的日常生活,卻又是本質的、無解的,顯示出未受理性摭蔽的自然人性。那首令賀知章嘆為「泣鬼神」的《烏棲曲》,以「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結束,吳王夫婦對即將來臨的災難一無所知,從而喚起幻想與真實之間反差的悲嘆(斯蒂芬·歐文),就與漢魏詠史詩、唐代懷古詩的理性精神迥異。李白詩歌的真正價值就在這裡,詩人是在與人生的無意義作鬥爭,儘管浮生若夢,仍有「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的慰藉。說到底,詩歌賦予了人類這樣的幻覺:我們不是無意義地活著。


李白最好的詩歌是樂府、歌行和絕句,古體詩的自由形式使他能充分馳騁想像,唐人已稱其詩「格高旨遠」,有「飄然之狀」。任意的誇張和偶爾的散文句法,使得其詩歌有漢大賦的氣勢,而以單句為基本單位的詩歌結構,又使得其情緒如湍流千迴百轉。他的近體詩也不受理性的平仄束縛,同樣多用單筆,很少跳躍,追求「天然去雕飾」。這要比鍊句、對偶更考驗一個詩人的創造力,「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其想像和意象的感受力都無可企及。

這樣的詩人在世上是孤獨的,而李白詩的境界就是一種曠世的孤獨感,只有孤獨能觸發他的靈感:「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換言之,李白最喜愛的實際上只是自然,因為自然比人更永恆,更知己。他一生跑來跑去,好游名山大川,當他晚年遇赦回到江南,重遊宣城時,寫下這樣一首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是他留給世人的文學遺囑。


他在內心深處其實看不起任何人,碌碌的世人是無法超越生死的,只有詩人能與自然同在。


作者為南京大學教授


財經雜誌的好朋友們,感謝關注「甚解」。這個名字來自陶淵明所說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所以,這是個大家一塊兒讀書的地方。不求甚解,是一種卓爾不群,也是一種閑散超脫,而「甚解」則關注當下,關注社會,關注人性。誠邀大家一起來讀書,一起來思考。這或許是一個純屬偶然的邂逅,但我們更希望您在這裡邂逅一本好書。「甚解」依託「財經雜誌」公眾號,每周六周日更新。


《甚解》專欄責任編輯: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