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忽必烈許以相位,連南宋皇帝也來勸降,是誰讓文天祥一心求死

忽必烈許以相位,連南宋皇帝也來勸降,是誰讓文天祥一心求死

忽必烈許以相位,連南宋皇帝也來勸降,是誰讓文天祥一心求死



崖山戰役後,南宋宣告徹底滅亡。蒙古將領張弘范對文天祥說:「宋已亡,丞相要想盡忠也沒有地方可盡了。就算是殺身成仁,也沒有人把這事寫進丹青。丞相如願轉為效力大元,一定會受到重用的!」文天祥含淚悲憤地說:「國亡而臣不能救,這已經是最大的罪過了,如何還敢懷有二心!」

張弘范沒法,只得把文天祥押解回大都。


文天祥一心求死。活著已經沒有意義,即使像上次一樣能夠逃脫,也不能重新起事,光復大宋。因為大宋已經覆滅,也沒有任何趙氏子孫可供扶持。正如張弘范所說的,關於大宋的那一頁書,已經翻過去了。擺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死!


他想死在桑梓之地,讓自己的靈魂能夠永遠守護著曾經是南宋的這一片山山水水。可是忽必烈已經下令,一定要把他解到大都。元軍對他進行了嚴密的防範,他實在找不到可以自盡的工具,於是便開始絕食。


本來他以為餓七八天就能死掉的,沒想到十天過去,故鄉的土地早就過了,他仍然還沒死。於是他決定不再絕食,讓自己死得更加從容一些。

但是在半路上,又遇到廬陵人王炎午張貼了數十張《生祭文丞相文》,敦促文天祥捨身取義。王炎午曾經是太學生,國破家亡的時候,拿出全部家產跟隨文天祥進臨安勤王,文天祥對他很器重。但後來遇到父親去世,母親病危,他不得不離開部隊回家侍親。


王炎午的舉動讓文天祥大為震動,他又開始絕食,卻又不得死。就這樣,文天祥在一種殘酷的自我折磨中,於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到達大都。


忽必烈下令以上賓之禮優待文天祥,並不斷派人勸降他。忽必烈之所以這麼做,一半出於對文天祥的欣賞,另一半出於政治統治的考慮。文天祥是忠臣,是一種有高潔精神品質的符號,作為有遠見卓識和寬闊胸懷的忽必烈來說,對文天祥的品格是相當認可的。這是一種英雄對英雄的惺惺相惜,儘管英雄來自敵國,也阻擋不了心中由衷的敬佩。


忽必烈也算得上是歷史上傑出的開國君主。他雖然是蒙古人,但是由於在金蓮川開幕府的時候,招募了大量的漢人知識分子,因此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同時,在他遠征大理的時候,拜藏傳佛教活佛八思巴為師,這使得他的眼見相當開闊,胸懷氣度都與他的父兄祖輩有很大不同。在派人攻打南宋的時候,他就曾多次告誡部下不能隨便殺人,要優待南宋的文人及士大夫。因此,南宋為數龐大的官員投降元朝,為他賣命,也並非完全因為怕死和慕念榮華而變節。由此看來,他對文天祥的厚愛和欣賞確實是真心誠意的。


當然,作為一個了不起政治家,如果能讓文天祥投降,為他所用,對鞏固新政權是相當重要的。他雖然用武力征服了南宋,但要能讓南宋臣民馴服於元朝統治並非易事。文天祥是一種象徵,是一種忠於舊王朝的形象代表,如果連文天祥這樣的人也歸附自己,那將極大地消磨那些蠢蠢欲動的反叛人士的意志,也可以因此表明自己的政權是得人心的。

最先來勸說文天祥的是留夢炎。留夢炎是在元軍圍攻臨安的時候,偷偷離朝逃跑的,不久就投降了元朝。留夢炎和文天祥有很有相似之處,都曾中狀元,都做到了宰相。但是品格操行卻截然不同。這兩人見面,註定是一段有趣的場面。


留夢炎對文天祥說:「今大宋已亡,天下盡歸元朝。你一人苦苦堅持,有什麼意思?草木儘管還是趙氏草木,日月卻已是大汗的日月了!」文天祥穿著宋朝朝服,面南而坐,啐了留夢炎一口道:「您身為大宋重臣而賣國,身為衢州百姓而賣家,身為漢人而賣節,你有何面目和我說話!」


留夢炎滿臉通紅,吶吶地說:「我一番好意,你為什麼血口噴人……」


文天祥再不理他,吟起他聽說留夢炎投降後寫的一首《為或人賦》:「悠悠成敗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終。金馬勝游成舊雨,銅駝遺恨付西風。黑頭爾自誇江總,冷齒人能說褚公。龍首黃扉真一夢,夢回何面見江東。」


留夢炎後來被升為禮部尚書,甚至被升為宰相。但元人脫脫寫《宋史》,卻並沒有給他一傳。倒是拒不投降元朝的文天祥,被立傳旌表。留夢炎在元朝做官,他的老家人卻說:「兩浙有留夢炎,兩浙之羞也。」後來直到明代,凡是留姓的子孫參加科舉考試,都要先聲明自己非留夢炎後代,才有考試資格。

留夢炎勸降不成,忽必烈又派宋恭帝趙顯來勸降。文天祥知道趙顯的用意,不等他說話,就走到他面前,讓他向南而站,自己面北跪下來。連連磕頭道:「臣文天祥參見聖駕!聖駕請回!」說著放聲大哭。一邊哭一邊哽咽著連聲說「聖駕請回!」趙顯始終插不上話,最後默默地來,還就默默地回去了。


可以感覺得到,文天祥的哭並不只是一種策略,應該是真哭。他歷盡艱辛萬苦,不惜犧牲個人生命所做的那一件事,無非就是要保住趙氏江山。可是現在自己還在努力著,趙家皇帝卻已經投降了,自己的一腔心血不是白費了嗎?忽必烈之所以派趙顯來勸說文天祥,也是出於這種考慮。不過,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文天祥,顯然在忠君與愛國的問題上處理得非常恰當。孟子曰:「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當君和國發生矛盾的時候,文天祥理所當然地站在了國家這一邊。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文天祥還有一絲苟且之念,他大可以借恭帝來勸降的機會找一個下去的台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既然如此,君要臣投降,臣也不得不降了。再說,趙氏家族都死的死,降的降,自己的堅持也完全沒了意義,即便投降,也沒有人指責自己的不是。文天祥不,他絕不假惺惺地做樣子。他是純粹而徹底的,他堅持的不再是具體的世俗情懷,而是一種偉大的信念。這種信念是超越了榮與恥,生與死的!


忽必烈不想放棄,他又派出自己的人去勸說。先是平章政事阿合馬出馬。阿合馬趾高氣揚地命令文天祥跪下,文天祥冷笑道:「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豈能下跪!」阿合馬奚落他道:「你既然是南朝宰相,何以至此?」文天祥驕傲地答道:「如果南朝早日用我為相,何以至此!」阿合馬給文天祥帶上手銬,把他關進土牢里,想用殘酷的生活來折磨他,消磨他的意志。誰知這竟是一心求死的文天祥求之不得之事:死且不怕,還怕監禁!阿合馬很是無趣,只得失敗而退。

接著忽必烈又派另一個宰相孛羅來勸降。孛羅把文天祥從土牢中提出來,讓士兵強按著他的頭,使他下跪投降。文天祥堅決不從,叫道:「天下事有興廢,我忠於宋室,絕不屈服,自求速死!」孛羅想和他辯論一番,便說道:「你棄德祐皇帝,另立二王,如何是忠臣?」文天祥正色道:「德祐失國,另立二王,是為國家考慮,我如何不是忠臣?」孛羅又說:「你說為國家考慮,你另立二王,國家保住了嗎?」文天祥說:「國家雖沒能保住,但臣子盡心儘力是他的本分。國家既滅,臣子不該苟活。休得多言,惟求一死!」孛羅無言以對。


所有能派遣的人都用上了,還是不能讓文天祥回心轉意。但忽必烈仍然不想放棄。他又打出親情牌。有一天,文天祥收到一封他長女柳娘的來信,才知道他的兩個女兒在大都宮中為奴。文天祥一生育有二子六女,但在殘酷的抗元鬥爭中死來只剩下兩個。文天祥在低矮潮濕的土牢里讀著女兒的信,肝腸寸斷。他明白,這是元朝統治者向他暗示,只要投降,骨肉就能團聚,還能過上好日子。但是,他強忍痛苦,不給女兒回信,只給妹妹寫信道:「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至此,於義當死。可令柳女、環女好好做人,為父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信送出去,他還忍不住心裡痛苦之情,寫了一首《得兒女消息》:


故國斜陽草自春,爭元作相總成塵。


孔明已負金刀志,元亮猶憐典午身。


骯髒到頭方是漢,娉婷更欲向何人。


痴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


文天祥在詩中抒發了自己雖然像孔明一樣竭盡全力卻未能匡複漢室的無奈,表達了自己會像陶淵明一樣忠於晉朝,不做劉宋官員的決心,也表明了自己不會像那些投降派一樣朝秦暮楚,而會意志堅定地走向死亡。「痴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儘管自己是那麼愛自己的女兒,但今生已不能拯救她們於水火。如果有來生,自己一定會好好地盡一盡做父親的責任……


忽必烈終於忍不住,他要親自出馬了。他在朝堂上親自召見文天祥。但文天祥仍然只是用對外國君主的禮節那樣長揖不跪。忽必烈沒責怪他,勸道:「你能以對宋朝的忠心效力我大元,朕就讓你做我大元的宰相。」文天祥不為宰相的高位所誘惑,徹底乾脆地答道:「我是大宋狀元宰相,宋亡,只能死,不當活,不必多言!」


忽必烈終是捨不得處死文天祥的。他問朝臣,該怎麼處理文天祥。孛羅說,應該儘快殺掉。忽必烈嘆息道:「好男兒,不為朕所用,殺之太可惜!」有南宋降臣向他建議說,讓文天祥出家當道士。連張弘范也說,文天祥「忠於所事」,新朝提倡節操,不該殺文天祥這樣的人。但是留夢炎還一直記得文天祥羞辱他的事,趕緊說:「留著文天祥是一個禍害,他將成為民間反元的一面旗幟!」而恰恰在此時,河北中山府發生了幾千人的反元起義,起事者自稱是南朝幼主,欲攻入大都營救文丞相。


忽必烈明白,從元朝的長治久安出發,他不該感情用事。文天祥既然勸不服,就該把他及早殺掉。


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十二月,文天祥在上萬百姓的送別下,在刑場上向南方拜了兩拜,面色祥喜,慷慨就義。死後,在他的衣袋裡發現了一封絕筆書: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您可能感興趣

宋朝最厲害將領,不是名震天下的岳飛,也不是郭靖,而是一個皇帝
狄仁傑不死,武則天不會被推翻,李顯還能當皇帝嗎?
宜答天神,以塞群望!聽此臣勸諫後,皇帝無奈地說:恭敬不如從命
唐朝美女,跟皇帝離婚後再嫁,帝說有件事你們不許干
明朝最好的皇帝,不是朱元璋也不是朱棣,而是他,只娶了一個老婆
皇太孫當皇帝,結果都悲劇了,不是滅國,就是斷後
趙匡胤親口承認,若後周有個大臣活著,他就當不了皇帝,這人是誰
南北朝時期這個皇帝竟用陰兵幫他奪得皇位,他是怎麼做到的?
為何明朝皇帝很多都是玩死,而清朝皇帝有的卻是累死?
皇帝為什麼死得早,原來,跟他們吃一樣東西有關係
如果是他,而不是 雍正 當皇帝,大清就會亡國?康熙 如是說!
此人給皇帝戴綠帽,跟皇后有染,皇帝卻不知道,還將其拜相封侯
如果可以讓你穿越,你願意去哪個王朝做皇帝,為什麼?
明朝的這個皇帝太絕情,先後害死了三位皇后,還不知悔改!
這位大臣敢當眾打罵皇帝,原因竟是皇帝不喝酒
皇帝為什麼都活不長久,原來,是他們都吃了一樣東西
古代被忽略的一個皇帝,如果他多活幾年,宋祖就不是趙匡胤
清朝皇帝皇子大多會死於一種病,要是沒死竟然就有機會當皇帝
這位皇帝當朝打死大臣,原因很奇葩,原來為「認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