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卡夫卡對中國情有獨鍾

卡夫卡對中國情有獨鍾


卡夫卡對中國情有獨鍾


格非



卡夫卡對中國情有獨鍾


余華




卡夫卡對中國情有獨鍾

莫言




卡夫卡對中國情有獨鍾


殘雪 (以上為直言創作受卡夫卡影響的中國作家)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深圳商報記者 魏沛娜「他不是為了寫作而生活,而是寫作就是生活,兩者沒有區別。生活完全不可模仿,寫作的技巧和觀念倒是可以學的,但是如果要成為第二個卡夫卡恐怕就不可能了。」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曾艷兵多年來情迷卡夫卡研究,至今出版有《卡夫卡與中國文化》《卡夫卡研究》和《卡夫卡的眼睛》等專著。近日,曾艷兵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在今後的幾十年內,卡夫卡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歡是沒有問題的。「最近我跟學生說,改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話:只要你讀卡夫卡,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朋友。」


  1979年以後真正開始對中國作家產生影響


  深圳商報《文化廣場》:卡夫卡何時在中國開始產生影響?可否請您介紹他在中國的傳播史情況?


  曾艷兵:卡夫卡真正對中國作家開始產生影響是在1979年以後,當時卡夫卡的《變形記》由李文俊通過英文翻譯成中文,發表在《世界文學》雜誌上。與此同時,丁方、施文寫了介紹文章《卡夫卡和他的作品》。該文應該是國內第一篇比較全面、系統,也比較客觀地評介卡夫卡的文章,事實上,丁方就是我國著名的研究卡夫卡的專家葉廷芳先生,施文就是李文俊先生。到了1981年初,《外國文學》發表了卡夫卡的《判決》《鄉村醫生》《法律門前》和《流氓集團》四個短篇,國內讀者由此開始大規模接受卡夫卡的寫法、特點和觀念,這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時段。


  如果往前追溯的話,1966年,當時國家因意識形態問題要批判一些作家,所以印製了一些黃皮書,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由李文俊、曹庸翻譯的卡夫卡的《審判及其他》。儘管這部小說集在當時只是作為「反面教材」、「供內部參考」,只有極少數專業人員才有機會看到,但這也是這期間中國內地唯一的翻譯、介紹卡夫卡的成果。這部小說集包括卡夫卡的長篇小說《審判》和五個短篇:《判決》《變形記》《在流放地》《鄉村醫生》《致科學院的報告》,書後附有馬克斯·布羅德的《原文本編者附記》,以及由戈哈、凌柯撰寫的《關於卡夫卡》。《關於卡夫卡》寫於1965年11月,應當就是中國內地自1949年至1979年30年間有關卡夫卡的唯一文章了。

  再往前追溯,中國沒有翻譯過卡夫卡的作品,沒有專文論述過卡夫卡,只是有一點零星的介紹和評價,大概可以忽略不計。以我所看到的材料來看,中國最早提及卡夫卡名字的是沈雁冰,他在《小說月報》第14卷第10號(1923年10月)《海外文壇消息》專欄中發表了《奧國現代作家》一文,文中將卡夫卡譯為「卡司卡」,當時沈雁冰對卡夫卡的了解非常有限。1944年孫晉三在重慶《時與潮文藝》第4卷第3期上發表了題為《從卡夫卡說起》一文,這大概是國內第一篇專門介紹卡夫卡的短文。卡夫卡終於有了現在這個譯名。此外,錢鍾書也知道卡夫卡,他在《談藝錄》里提到過卡夫卡的《變形記》,他的《圍城》有一點點卡夫卡的影子,這可以考察,而其他現代作家通常很少知道卡夫卡。因此可以說,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卡夫卡的作品在中國譯介和傳播得越來越多,人們才真正開始了解卡夫卡。


  卡夫卡的「影響」與「再影響」


  深圳商報《文化廣場》:像馬爾克斯一樣,卡夫卡在1979年以後伴隨著西方現代文學思潮湧進中國,對中國當代作家產生了巨大影響。據我了解,余華曾坦言對他來說「繼承某種屬於卡夫卡的傳統,與繼承來自魯迅的傳統一樣值得標榜,同時也一樣必須羞愧」,在他「即將淪為文學迷信的殉葬品時,卡夫卡在川端康成的屠刀下拯救了我。我把這理解成命運的一次恩賜」。莫言在寫《影響我的10部短篇小說》時選了卡夫卡的《鄉村醫生》。有「中國的卡夫卡」之譽的殘雪更是直言「偶然地讀起了卡夫卡的小說。也許正是這一下意識的舉動,從此改變了我對整個文學的看法,並在後來漫長的文學探索中使我獲得了一種新的文學的信念」,此後她又寫了解讀卡夫卡的評論集《靈魂的城堡》。格非專門做過主題演講《卡夫卡的鐘擺》等。您怎麼看待卡夫卡對中國當代作家的影響?


  曾艷兵:卡夫卡對中國作家來講,關係非常密切。大概有這麼一種可能性,作家這個職業、這個工作推崇的是獨創,一般的作家不太願意說自己是受誰的影響,有時想迴避這樣的問題,因為如果承認接受影響太多,在某種程度上會遮蔽自身的獨創性。但對於卡夫卡則不太一樣,很多作家都很願意承認自己確實接受了卡夫卡的影響,而且不太避諱這個事情,像余華、格非、莫言、殘雪、閻連科等作家。我記得新世界出版社在1999年曾出版一套《影響我的10部短篇小說》叢書,余華和莫言等都不約而同地選了卡夫卡。在中國,作家讀卡夫卡通常是讀中文譯本。而卡夫卡不但是對中國作家有影響,對西方很多重要作家也有十分深刻的影響,中國作家在讀了這些西方作家的作品之後又間接受到影響,形成一種卡夫卡的「再影響」。比如馬爾克斯就稱卡夫卡是他最崇拜的作家之一,讀了《變形記》之後影響到他投身寫作事業。是卡夫卡使馬爾克斯懂得了寫作另外的可能性,由此開闢另一種寫作途徑。也就是說,很多中國作家喜歡馬爾克斯,而馬爾克斯小說的源頭恰恰來自卡夫卡。再如村上春樹有一部長篇小說《海邊的卡夫卡》,裡面直接引用了卡夫卡的很多東西,像對卡夫卡的小說《在流放地》有過十分具體的提及。雖然該書是另一種寫法,但讀者也通過村上春樹回溯到真正的弗蘭茨·卡夫卡。

  深圳商報《文化廣場》:那麼,卡夫卡對中國當代作家的影響和啟示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曾艷兵: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作家首先看到卡夫卡的寫作觀念,不同於過往流行的傳統的現實主義寫法,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特點,這種巨大的新鮮感使人們感到震驚,中國作家面對卡夫卡的小說生髮出的思考是:小說怎麼可以這樣寫?這樣寫算是小說嗎?如果小說也可以這樣寫的話,那麼小說的觀念就發生重要的變化了。這種變化導引著小說走到另外一個方向,也符合追求新鮮的年輕作家的心理需求和渴望。簡言之,卡夫卡對中國作家的影響具體在兩個方面,一是小說觀念的改變,一些作家用新的觀念來寫小說,比如使用悖謬、荒誕、誇張、變形等,使人們意識到內心的真實,而不僅僅只可以客觀描摹現實。二是小說手法的改變,卡夫卡的創作方法是他們以前不熟悉的、倍感新鮮的。比如在卡夫卡的《變形記》里,人變成「甲蟲」是寫人的「異化」,結合當時現實還是可以理解小說的內核的。無論是作家,還是讀者,都能產生共鳴。《變形記》影響了中國不少作家寫各種各樣的「變形」。


  以前人們覺得荒誕的事情好像離我們的現實很遠,事實上是很近的,那麼通過卡夫卡,人們就更能理解現實的荒誕。舉一個例子,現在人們都關注法制問題,什麼是法?也許就可以讀卡夫卡的《審判》(或譯《訴訟》),參考他對法的理解,想必就有啟示意義。需要注意的是,他又並沒告訴讀者法究竟是什麼,很多問題他都在轉換,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和說法,所以,卡夫卡的作品很多時候表現的都是這種不確定性、模糊性和矛盾性等。


  成為流行符號走入人們日常生活


  深圳商報《文化廣場》:據說卡夫卡有一次給女朋友的明信片上寫道:「我是中國人,我要回家了。」卡夫卡和中國究竟有著怎樣的淵源?


  曾艷兵:這是真實資料,說明卡夫卡嚮往中國,對中國有很多的想像,對中國有獨特的情結,淵源頗深。我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卡夫卡與中國文化》,探索和研究卡夫卡與中國文化的關係。他在小說中也經常寫到中國,寫到中國的意象、意境,最重要的是他寫了以中國為題材的小說《中國長城建造時》,此外還寫了《往事一頁》《一道聖旨》《中國人來訪》等。如此可見卡夫卡與中國文化有一種很親密的關係,當然更多是出於想像,他沒有來過中國,但他讀過不少翻譯後的中國古代典籍,像老莊哲學、《聊齋志異》以及古典抒情詩,最後還產生影響。像如果要找《變形記》的創作淵源,或許還可以從《聊齋志異》中找到,因為他真的讀了裡面不少變形的故事。我在研究時專門找到卡夫卡當年讀的《聊齋志異》版本,那些版本不是全譯,而是節譯,加起來有兩個版本,特意比較了所選的篇目,以探究卡夫卡接受中國影響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當然也有人懷疑卡夫卡的《變形記》靈感是否源於中國來,不過這種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至少是有一種關聯性的。在我看來,變形的概念估計更多地還是從西方文化里受到影響的。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寫有一部作品《變形記》,這應該就是更重要的源頭。


  深圳商報《文化廣場》:不只是文學影響,卡夫卡在現代社會還成為了商業文化符號。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曾艷兵:從好的方面講,至少是擴大了卡夫卡的影響,使更多人有興趣讀卡夫卡的作品。卡夫卡成為一個商業符號,這確實也是他的魅力所在,故出現了很多以卡夫卡命名的咖啡廳、公寓、服裝、房地產等商品,現在層出不窮。卡夫卡如今從兩方面影響著人們:一方面是他走入高層,哲學家、思想家、宗教學家等在關注他、研究他。另一方面他又成為一個流行符號,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可見其豐富性。我覺得好處多於壞處,更應該以一種開放的心態來接納這種文化現象。那麼,這到底是否把卡夫卡庸俗化了?也有這種可能性。但我不太擔心,因為只要卡夫卡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令愈來愈多的人真正去讀他的作品,思考他的價值對當代的啟示意義,這就是一件好事了。


  還要一提的是,關於改編自卡夫卡作品的電影、舞台劇、戲劇不少。台灣有個電影《飛啊!卡夫卡》,是講一個中年男子在當代生活中好像被限制,失去理想和追求,處於一種類似卡夫卡小說描寫的公司職員那樣在現代的生存狀態。此外,還有一些卡夫卡的痴迷者把他的作品改編成詩歌或歌詞來演唱。


  (魏沛娜)

您可能感興趣

為何日本對中國情有獨鍾,一直喜歡侵略中國?
為何日本對他一直很崇拜的中國情有獨鍾,一直喜歡侵略中國?
詹姆斯三戰中國賽?他與中國情緣有多深
馬可波羅的中國情緣
領跑法國大選的馬克龍,有沒有接觸「中國情報員」?
中國情人節來臨,巴薩球星烏姆蒂蒂有話對球迷說
中國情 中國畫暑期有約
這三個國家對中國情誼堪比巴鐵:尤其最後一國一直都默默支持中國
希特勒的中國情結:橫掃歐洲戰場,背後竟有一位中國軍事家支招兒
回顧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的「中國情緣」
希特勒的中國情結,一個中國家庭曾給他帶來人間真情
英拉有一顆美麗的中國情結,因為她是華人之光!
《紐約時報》眼中的中國情感:誰在為中國女人解決情感問題?
格魯伯獎得主蒲慕明:具有中國情懷的世界級科學家
中西之間:一位英國雕塑家的中國情緣
「讀書會邀請」爬山、小聚,共賞法國諾獎詩人聖-瓊·佩斯的中國情緣
這對年齡差40歲的中國情侶驚呆了泡菜人民!簡直是中國版的「銀嬌」
中國情侶在泰國寺廟拍婚紗照遭狠批
【獨家】歐文借騰訊大秀中國情緣:哥們別說了 我屬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