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微言微語2016年5月29日

微言微語2016年5月29日

   微言微語2016年5月29日


    許錫良編輯


1、每個真正獨立思考的人,在精神領域內全然是位君主。相比之下,那些頭腦庸俗的普通大眾,隨波逐流於各種各樣的流行觀點、權威說法與世俗偏見之間,使自己的思維受到限制,就像是那些默默服從法律和命令的平民。

在現實世界中,哪怕它被認為是多麼的美麗、愉悅和迷人、愜意,我們還是不得不受制於萬有引力定律來活動,一生都在不停地克服它。但在精神的世界裡,我們是解除了肉體束縛的精靈,不再受重力的控制,也沒有了貧困之苦。


這就是為何一個完美充沛的精神頭腦,在某一神妙時刻從其自身中所得到的快樂、幸福,在現實世界是完全找不到的。


浮現在腦中的思想,猶如站在眼前的戀人。我們幻想著自己永遠不會忘記這一思想,自己的戀人也永遠不會變心。但是,眼不見,心不想!最精妙的思想如果不及時寫下,也會有被遺忘的危險,再也無法挽回;最心愛的人如果我們不與之結婚,也難逃被遺棄的命運。(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每個真正獨立思考的人,在精神領域內全然是位君主》


2、【這個世界是大家共同改變的】不要以為你的一條微博,一片博文,一聲質問、一句閑談,是無力的,是虛無的,不是的,它們終究會形成一個大的氣場,從而改變這個世界。人,不是孤島,其思想、觀點、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等是可以連成片的。所以,我們每一個有所感悟,已經覺醒的人都要做大道的弘揚者,一起努力開啟民智,釋放正義的能量,而不是只作一個冷漠的旁觀者。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呼吸,同命運,把自己的家園建設好,不要總想逃避,別人的家再好,也終究是別人的家。愛自己的同胞,愛自己的家園,愛自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讓每一個中國人真正做自己家園的主人。

3、【我們全弄錯了:孔子其實不是中國教育業的祖師,而是殯葬業的祖師】  導致儒家的職業身份被遺忘,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多由儒家弟子編撰,明顯帶有描紅的成分。有關孔子的記載,每到關鍵之處就「語焉不詳」,讓人老是覺得犯迷糊;第二點,也是最可怕的是,過去讀《論語》和儒家著述的書生,一律被告知:書上沒有寫,或可疑的,要「存而不論」。一句話就把懷疑的通路堵死了。這一句話實在是高,也符合儒家尊卑觀!即使淺白無誤的記載,也不就再被懷疑了。


其實,即使是在今天,只要稍加分析,也還是可以從儒家著作和有關史料中,看出孔子到底是幹什麼的。        


孔子是儒家學說開山鼻祖,這一點沒有爭議。要了解儒家,應先了解「儒」字含義。「儒」者,人之需也。這個「需」字,其中就包含喪事的概念。原始的儒家,正是靠給人操辦紅白喜事謀生的。中國婚喪嫁娶的禮儀,也主要是儒家編製的(如《禮記》。過去農村秀才幾乎都懂紅白喜事操作流程,坊間鄰里的紅白喜事也多由他們操辦。今天的儒家學者,都試圖把自己包裝成國學大師。所以,他們都不願提當年儒家創業的那些事了。   一個人的思想,能在一個國家被奉為經典2000多年,孔子做到了!一個人的思想,能把一個國家的百姓一個個調教成螞蟻和蜜蜂——只知道辛苦勞作不會動腦思考,還是孔子,也只有孔子做到了。


孔家店,天下第一「假藥專賣店」,專賣思想蒙汗藥和惡俗迷魂湯。此店自公元前136年開張後,中華文明一直原地踏步,中國歷史的車輪一次次原地踏步。中國歷史,只是獨裁君主更替的歷史,官員拉幫結派、明爭暗鬥的歷史,民眾飽受饑寒,無尊嚴和保障的歷史。        


中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祖師,唯獨殯葬禮儀業祖師位置空缺。難道在最講究厚葬的中國,居然找不到一個殯葬業先驅或領袖人物?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中國殯葬業人士都知道自己的祖師是誰,只是一直不好公開(偶爾也有人說走嘴)。這不是因為那位祖師默默無聞,而恰恰是因為他的名頭太大。如果公開認師拜祖,不但皇帝會不高興,還會招來千夫所指!這個祖師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孔子!

3、【孔子的老師究竟是誰?――――孔子的老師其實也是殯葬師】   孔子老師是誰,一直是個未解之謎。孔子的老師,有據可查有四位,分別是老子、萇弘、師襄和郯子。這四位老師都很有名。但是,孔子向他們學習,都是短期請教,而不是正規的師承傳授。另外,孔子向這四位老師學習的,也主要是殯葬方面的學問。一般認為,孔子和老子談過玄,論過道。而據考證,孔子從老子那裡學的主要是葬禮。作為高級公務員(國家圖書館館長)和博學之士,老子經常兼職做殯葬義工。孔子向老子求教後,才在殯葬業有了名氣;孔子向萇弘主要學習的是《韶樂》,向師襄學的是彈琴等。這兩次音樂之旅,也都屬於學習祭祀音樂。比如《韶樂》,雖為中國宮廷經典古樂,但常被用於祭天。秦二世用《大韶》、《五行》祀廟,漢用《文始》(一種《韶》舞)祭高祖太宗。孔子向郯子請教的少昊時期官吏制度、官吏名稱(為何以鳥作名)和等周朝舊事。雖和祭祀有直接關係,但顯然與他的聖人學說扯不上邊兒。


孔子沒有老師,不外乎兩種可能:一是他有師傅,但因為學的是殯葬,不好對外說。即使有,控制話語權的弟子們也未必允許見諸文字;再是殯葬行業可無師自通,多留心觀察就可以學會。後者,孔子在《論語·述而》中說的一段話,恰恰可以佐證:「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說自己不是生來就什麼都會,主要是敏於觀察學來的。孔子周遊列國忙亂之餘,也不忘觀察「偷藝」。一次遇齊人下葬,他帶著弟子們,堅持觀看了全部操作過程。


孔子一生為「克己復禮」而努力,希望國民像周朝那樣講究禮儀。我們不妨看看「周禮」包含哪些內容?周朝以前,「禮數」繁雜,概括起來有「五禮」,即:祭祀禮儀之吉禮,結婚禮儀之嘉禮,接待外賓之賓禮,軍隊操練和檢閱之軍禮,喪葬之凶禮。五禮中的賓禮和軍禮並不常用,孔子也較少有提及。剩下的,就是祭祀、婚禮和葬禮了。這三者,均屬於紅白喜事範疇,只不過祭祀還包括皇家祭祀大禮。孔子說的最多,做的最多的,也正是這三件事。


有句話叫做英雄不問出處。本文也無意拿孔子從事過殯葬業來說事兒。但知道孔子是做什麼的,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他的學說。關於孔子的諸多疑問,也可以一個個得到合理的解釋。這些解釋,也正可以反過來證明孔子的職業生涯。


4、【孔子憑什麼能收三千弟子?】孔子為何弟子三千?你不覺得不可思議嗎?何況很多學生還是長期住校的外國留學生,難道他的學生都是家境盈實的「富二代」、「富三代」?古代通信條件落後,沒有現代強勢傳媒可以幫你製造粉絲,因此很難出現名人效應(聖人往往後世才被承認)。釋迦牟尼、耶穌等聖賢在世時,也並沒有被太多人所尊崇,連出色的弟子也不過十幾個人而已。那麼,孔子的巨大號召力從何而來?難道于丹沒上電視也能紅得發紫?腦黃金不做廣告照樣能蒙人?怎麼可能?

首先,孔子有特別的之處。孔子辦學幾乎不收學費,拎點什麼臘肉之類「束修」表示表示,就可以免住宿費、學雜費。這一點太超前了,簡直是古代版的「超級希望工程」。孔子不收學費,其實另有原因。學生可以給他做殯葬義工幫他賺錢。學生已經享受包吃包住的待遇,有沒有什麼補貼也就不重要了。孔子設教辦學,實際上是一個殯葬職業培訓學校。除了最基本的殯葬禮儀,還有殯葬音樂,以及紙車馬、經幡等葬品製作等,從培訓加工,到售後服務一條大龍,學生自然是多多益善。另外,別的老師教學內容單一,學生學完也就走了。孔子這裡「學問」高深。「專業課」學完了,還有聖人之學,知識煙波浩渺,無邊無際(不著邊際?),保你一輩子也學不完。所以,孔子的學生只能越聚越多!學生們不差錢還有錢賺,也就只能說老師好了!古代人口不多,三千學生的口碑,絕對不亞於今天的央視傳媒,孔子也就這麼成了今天的于丹了!


也許你還對孔子辦學內容表示懷疑,不是「傳道,授業,解惑」嗎?說人家教殯葬豈不是太過分?那麼,不妨看看孔子的教學內容到底是什麼。《論語?述而》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這裡的文,主要是指殯葬文書,參加過一次農村葬禮就明白了。無外乎路引、悼詞寫作之類;行,就是跑殯葬業務能力了。喪戶痛失親人,一時不知所措。這時專業殯葬團隊找上門,只要收費合理也就成交了;忠,就是殯葬業者的信條,即急喪戶所急,把喪戶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辦;信,就是心無旁騖,樹立信心,把殯葬作為終身事業追求,持之以恆不改行、不跳槽。另外,具體殯葬禮儀,也包含其中,極其繁雜。對照儒學殯葬禮儀書籍一比較,今天的殯葬全都是山寨版!


第三條的那個忠字,孔子做的太扎眼了。據台灣國學者考證,孔子的身高是1.92米。孔子個子高飯量大,本來每頓飯要吃四碗。但在喪戶家,每頓只喝半碗稀飯,喝酒也是表示表示而已。這種職業精神,你說哪個喪戶看了,能不感動?《論語·述而》第七·九中的一段話,說得就更具體了:「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孔子在有喪事人家,從不吃飽。哪一天要是哭了,就整天不再唱歌。這段很容易被理解成一般意義上的參加喪禮,其實不然。儒家辦喪事,有一項叫「儒子哭喪」,也就是「替哭」。哭喪後,一天不唱歌,也是優秀職業喪事工作者才能做到的。大多數「替哭」者低頭哭、抬頭笑,如同職業演員了。


5、【如果沒有努力,時間不會自然解決問題】對體制而論,企圖用時間解決問題,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連時間本身都會變成問題。當我們無比期待老一輩退位,新生代上位,使國家煥然一新,國運蒸蒸日上時,最後卻發現,所謂新老交替,不過是川劇變臉,其實人還是那個人,舞台還是那個舞台,就連台下喝彩和打呵欠的聲音,都沒有什麼兩樣。如果我們不努力,千年萬載的難題不可能自然解決――這個世界就是每一個人的生命意志的總和。

6、在一個識洋文、用洋貨,與洋人打交道都會被士大夫和普通民眾切齒為漢奸的國家,容閎的思想無疑走得太過遙遠,幾乎一開始就註定是不可能實現的烏托邦。


儘管留美幼童先後有曾國藩和李鴻章兩位晚清巨擘的力挺,但隨著曾的去世和李在政治鬥爭中的屢受攻擊,終於,在首批留美幼童踏上美利堅大地九周年之際,一道旨令從北京通過越洋電報送達位於美國的留美事務局:所有幼童一律撤回國內。其理由是:「該學生以童稚之年,遠適異國,路歧絲染,未免見異思遷。」


對這種語焉不詳的說法,當時《紐約時報》一篇社論一針見血地指出:「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清)政府認為這些學生花的是政府的錢,就應該只學習工程、數學和其他自然科學,對周圍的政治和社會影響要他們無動於衷。這種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


社論指出:「中國不可能只從我們這裡引進知識,科學和工業資源模式,而不引進那些帶有『病毒』性質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則,她將什麼也得不到。」(聶作平:《祖國的雜種》)


7、但在這裡我並不是想談論技術創新,不是發明新機器或者製造一種新葯,我談論的是另外一種創新,是創造你自己的生活。不是走現成的道路而是創造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能創造新的活法。


它意味著不隨波逐流,不是下一步要「進入」什麼名牌大學或研究生院。而是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而不是父母、同伴、學校、或社會想要什麼。即確認你自己的價值觀,思考邁向自己所定義的成功的道路,而不僅僅是接受別人給你的生活,不僅僅是接受別人給你的選擇。當你走進咖啡館,服務員可能讓你在牛奶咖啡、加糖咖啡、濃縮咖啡等幾樣東西之間做出選擇,你可以作出這樣選擇,但請注意,轉身而去也是一種選擇。當你進入大學,人家給你眾多選擇,或法律或醫學或投資銀行和諮詢以及其他,但你同樣也可以做其他事,做從前根本沒有人想過的事。


比想像力更難的,是按自己的價值觀行動的勇氣。


(本文為美國著名作家和文學評論家威廉·德萊塞維茨在斯坦福大學開學典禮對新生的演講,主題是:「年輕人比想像力更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行動的勇氣」。他認為,年輕人要創造自己的生活,不管別人說什麼,要有按自己的價值觀行動的勇氣,不要因為別人不喜歡而試圖改變自己的想法。)

您可能感興趣

周末微語音:CA125、CA199你了解多少?
9月13日微語簡報,星期三!在這裡,60秒知天下!
微語錄17/4/24,厲害!
10月11日微語微報,星期三,生活喜樂,工作愉快!
微語錄17/4/19,我們的距離僅僅只是一張車票
微語錄17/4/20,該燃燒的,還是會燒起來的
經典語錄大全:回顧2013年微語錄最經典的話
108條中醫精選養生微語錄
微語錄精選2011剛出土的句子都轉瘋了
關於讚美父親的微語90條
微語精選認錯的話,100句低調奢華有內涵
愛情經典語錄大全:寫給老公的話100句微語
微語 月近中秋的桂
微語精選100句跟女朋友道歉的話,趕緊備份吧
微語錄17/4/22,人生不就是等和被等這兩種狀態么,用來丈量兩者之間距離的,不過人心
微語錄17/4/21,女人很可笑吧?總是寧肯把一切都押上,只為了證明你是愛她的
【第1348天晚安微語】When you have something you really love
漲姿勢微語錄0716:您的孩子雖然看起來沒有對象 但在內心說不定都已經重婚了
微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