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人離開Made In China就活不了么?

美國人離開Made In China就活不了么?

世界依然離不開中國製造嗎?中國還是「世界工廠」嗎?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中國製造對美國製造還保有多少成本優勢?最新的一份研究跨度為 2003 年至2016 年的報告認為,如果將生產率納入考量範圍,美國製造業每單位產出所消耗的勞動力成本,僅比中國高 4%,不僅遠低於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德國等發達國家,比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也要低。


新華社記者薛穎3月26日發表題為《從美國人日常生活看「美國製造」》的隨筆,以其在美國5年生活的親身經歷,從微觀層面一針見血地指出,所謂「美國製造業衰落」其實是一種假象,事實上它依然保持優異的競爭力。」

以下為全文:


2005年,美國記者莎拉·邦焦爾尼一家曾嘗試一年不買中國貨,次年出版了引起廣泛議論的暢銷書《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當時很多美國人對美國製造業就業狀況不斷下滑、工作機會「被中國人搶去」憂心忡忡,以至於後來不斷有人呼籲人們「購買美國貨」以支持本國製造業。有民調顯示,同樣價格,75%的美國消費者更願意購買美國貨。

美國人離開Made In China就活不了么?


那麼在美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到底都能買到哪些美國貨呢?美國貨真的很少嗎?美國製造業狀況真的很糟嗎?


以記者在美國近5年的觀察來看,美國人在吃、穿、用等各方面都可以買到不少美國貨,美國製造業依然發達且產值很高。微信關注Lifeii9,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美國人離開Made In China就活不了么?



在食品方面,除了生鮮食品大多產自美國國內,許多加工食品,如桃子罐頭、乳酪蛋糕,甚至華人商家出品的「北京酸奶」也是「美國製造」。在服裝方面,雖然大多數服飾鞋帽都是在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製造,但時不時也能見到一些「美國製造」的產品。此外,日化用品如清潔劑、唇膏以及小朋友玩的泡泡水,基本都是「美國製造」。而家居商品中,從地毯、桌椅、油漆刷、塑料水管到撲克牌、膠帶、小電器等,都不乏「美國製造」。

近幾年,雖然美國製造業產值被中國超越,但依然處於高位,與排名世界第三的日本相比領先距離相當大。2014年美國製造業產值高達2.1萬億美元,相當於世界第9大經濟體。


根據美國政府經濟分析部門的數據,化學產品、計算機和電子產品、食品、飲料和煙草產品、石油和煤炭產品對美國製造業產值貢獻最大,總和約佔美國製造業產值的一半。但單從超市裡的日用百貨、食品飲料等的數量和價值來看,如果只生產這些,美國製造業無法保持與中國製造業相差無幾的巨大產值。

美國人離開Made In China就活不了么?



但是,如果找出美國製造業500強企業的名單,答案一目了然。在排名前50位的美國大型製造業企業當中,除了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石油公司外,蘋果、惠普、IBM、思科等計算機和電子產品類製造企業,通用和福特等汽車製造企業,百事和可口可樂等食品飲料製造企業,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等航空製造企業,杜邦、3M等化學製造企業,以及耐克等服裝鞋帽製造企業,強生等醫藥製造企業個個如雷貫耳,其中不少是佔據產業鏈上游,獲取高附加值的製造類企業。

美國製造業出口在過去25年里增長了3倍多,從1990年的3295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1.4萬億美元。根據美國製造商協會公布的數字,美國製造業工人的平均年薪明顯超過所有行業工人的平均年薪。


不難看出,美國製造業雖然就業人數比1979年的最高峰時減少了七八百萬,只相當於當時的60%左右,但是工人收入、生產效率,產值和出口額都在不斷提高。1987年以來,美國製造業工人每小時的產出增加了2.5倍。美國製造業實際上更加「高效」了。


此外,近幾年美國製造業吸引的直接投資不斷增加,從2005年的4999億美元增至2014年的1.045萬億美元,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而且還在增長。


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指出:

「許多經濟學家和企業領袖都認為美國製造業正在上升期,這不僅是衰退過後的一次反彈,更是長期結構性改進的一個跡象。」


看好美國製造業的大有人在,其中包括投資界巨擘沃倫·巴菲特。2015年8月,他達成了畢生最大交易,斥資372億美元收購工程集團精密鑄件,對美國製造業投下巨大賭注。所謂「美國製造業衰落」其實是一種假象,事實上它依然保持優異的競爭力。

您可能感興趣

Aina教你來裝B-&RichardFreeman瑜伽從不會離開你
冪PDins:再次離開Runnging Man?
傳聞 Cristiano Ronaldo 即將離開 Real Madrid
Casey Hudson離開微軟MR團隊,回歸BioWare遊戲
UIE從After School畢業 離開公司Pledis
Raf Simons 透露自己離開 Dior 並選擇加入 Calvin Klein 真正原因
Ralph Toledano離開Puig品牌,Lululemon發布不佳業績數據
離開JYP的閔孝琳,14日美國New York Collection行
Cristiano Ronaldo 透露當年離開曼聯的真正原因
Oculus 聯合創始人 Palmer Luckey 離開 Facebook
John Barrowman下一季將離開DC宇宙
Tiffany Beers 宣布離開 Nike
Air Mag 設計工程師 Tiffany Beers 宣布離開 Nike
2K遊戲總裁Christoph Hartmann宣布辭職 離開原因不知
Jenna Lyons 宣布離開 J.Crew
HyperAdapt 1.0 創造者 Tiffany Beers 確認離開 Nike 崗位轉戰 Tesla
Leonard Cohen離開了,我們的七十年代也走遠了
LOL:不甘做Doublelift替補,「野龜哥」離開TSM
U-IE發文為離開AfterSchool致歉,網友評論不一